问题

求日本轻型巡洋舰到战列舰以及航母的建造年代和主武器口径是什么?

回答
这篇内容将为您梳理日本海军在不同时期建造的主要水面舰艇类型,包括轻型巡洋舰、重型巡洋舰、战列舰以及航空母舰,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建造年代以及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武器口径。

日本海军舰艇发展概览:从蹒跚学步到海上巨兽

日本海军在明治维新后,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西方先进技术,迅速崛起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从最初依靠购自海外的舰船,到自主设计建造,日本海军的舰艇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追求技术突破和规模扩张的历程。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在设计理念和武器装备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轻型巡洋舰:灵活多变的舰队前哨

轻型巡洋舰在日本海军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们既是舰队的侦察兵,也是反潜和护航的主力,同时还可以承担布雷和登陆支援的任务。其设计理念通常是强调速度和续航能力,并装备一定数量的中小口径火炮。

“天龙”级轻型巡洋舰 (Tenryu Maru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天龙”(Tenryu)号于1917年开始建造,1919年服役。“龙田”(Tatsuta)号同期建造。
主武器口径: 主要装备了 140毫米 (5.5英寸) 45倍径三年式舰炮。这是日本早期装备的较为先进的中型舰炮。
特点: “天龙”级是日本第一批自主设计建造的现代轻型巡洋舰,代表了当时日本海军在舰艇设计上的进步。它们拥有较高的航速,主要用于舰队侦察和警戒。虽然火力相对较弱,但其灵活的战术运用使其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川内”级轻型巡洋舰 (Sendai Maru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川内”(Sendai)号于1922年开始建造,1924年服役,后续舰艇包括“神通”(Jintsu)号和“那珂”(Naka)号。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140毫米 (5.5英寸) 50倍径三年式舰炮。相较于“天龙”级,炮管有所延长,提升了射程和威力。
特点: “川内”级在设计上进一步改进了“天龙”级,吨位更大,火力更强,装备了更多的火炮。它们被设计用于担任驱逐舰分队的旗舰,并执行独立的巡逻和封锁任务。

“夕张”号轻型巡洋舰 (Yubari):
建造年代: 1931年建造,1933年服役。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140毫米 (5.5英寸) 50倍径三年式舰炮,但炮塔布局较为紧凑。
特点: “夕张”号的设计非常独特,尽管吨位较小(仅约3,400吨),但其装备的火炮数量与一些吨位更大的巡洋舰相当,而且拥有非常高的航速。它在设计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被视为一种实验性的轻型巡洋舰,对后续舰艇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上”级轻型巡洋舰 (Mogami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最上”(Mogami)号于1931年建造,1935年服役。后续舰艇包括“三隈”(Mikuma)、“熊野”(Kumano)和“铃谷”(Suzuya)。
主武器口径: 最初设计为装备 155毫米 (6.1英寸) 60倍径三年式舰炮,安装在三个开放式炮塔中。然而,在建造过程中,出于对条约限制的规避和火力提升的考虑,后来的两舰(熊野和铃谷)以及原计划建造的第四舰安装了带回转炮塔的155毫米舰炮,前两舰在服役后也进行了升级。
特点: “最上”级是日本海军在重巡洋舰设计上的一个杰作,它们虽然被分类为“轻型巡洋舰”以规避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条约规定重巡洋舰的口径不得超过203毫米,而轻巡洋舰不得超过155毫米),但其实际性能和吨位都接近重巡洋舰。它们装备了当时日本最强大的155毫米舰炮,拥有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和极高的航速,可以说是“条约时代”日本海军海军造舰技术的一个缩影。

重型巡洋舰:海上决斗的利刃

重型巡洋舰在日本海军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们装备大口径舰炮,是舰队的中坚力量,负责执行侦察、反水面舰艇作战以及炮击任务。

“古鹰”级重型巡洋舰 (Furutaka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古鹰”(Furutaka)号于1923年建造,1926年服役。“青叶”(Aoba)号和“衣笠”(Kinugasa)号同期建造。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200毫米 (7.9英寸) 50倍径三年式舰炮。这是日本海军首次装备此类口径的舰炮,标志着重巡洋舰时代的开始。
特点: “古鹰”级是日本第一批装备203毫米(该级舰实为200毫米,但普遍被归类为重巡洋舰)舰炮的现代巡洋舰,采用了当时较为前卫的舰体设计,炮塔布置也较为紧凑。它们旨在对抗美国和英国的重巡洋舰。

“妙高”级重型巡洋舰 (Myōkō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妙高”(Myōkō)号于1927年建造,1929年服役。该级别共有四艘舰:“妙高”、“那智”(Nachi)、“羽黑”(Haguro)和“足柄”(Ashigara)。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203毫米 (8英寸) 50倍径三年式舰炮,每舰装备有十门。这是当时日本重巡洋舰的标准主炮。
特点: “妙高”级是根据伦敦海军条约建造的重巡洋舰,吨位和火力都达到了条约允许的最大限度。它们拥有强大的火力,配备了先进的火炮射击指挥系统,是日本海军在中期执行战术任务的重要力量。

“最上”级重型巡洋舰 (Mogamiclass):
建造年代: 如前所述,虽然最初被划为轻型巡洋舰,但其性能和设计使其更接近于重型巡洋舰。
主武器口径: 155毫米 (6.1英寸) 60倍径三年式舰炮。虽然口径上未达到203毫米,但其数量和先进的火控系统使其在实际作战中具有相当的威胁。
特点: “最上”级代表了日本海军在条约限制下的创新设计,它们在舰体设计、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战列舰:海上霸权的象征

战列舰是海军力量的终极体现,它们拥有最厚的装甲和最强大的主炮,是海军舰队的核心和战略威慑力量。日本海军在战列舰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以其令人敬畏的“大和”级战列舰而闻名。

“扶桑”级战列舰 (Fusō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扶桑”(Fusō)号于1910年建造,1915年服役。“山城”(Yamashiro)号同期建造。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356毫米 (14英寸) 45倍径三年式炮,每舰装备十二门,分布在六座双联装炮塔中。
特点: “扶桑”级是日本海军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级战列舰,它们的建造标志着日本海军技术实力的显著提升。然而,其设计相对超前,对舰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后来进行了多次改装以提高性能。

“伊势”级战列舰 (Ise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伊势”(Ise)号于1915年建造,1917年服役。“日向”(Hyūga)号同期建造。
主武器口径: 与“扶桑”级相同,装备了 356毫米 (14英寸) 45倍径三年式炮,每舰十二门。
特点: “伊势”级在设计上是对“扶桑”级的改进,改进了舰体结构和火炮布置,但总体上继承了“扶桑”级的许多特征。它们同样经历了多次改装以适应战争需求。

“长门”级战列舰 (Nagato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长门”(Nagato)号于1917年建造,1920年服役。“陆奥”(Mutsu)号同期建造。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革命性的 406毫米 (16英寸) 45倍径三年式炮,每舰八门,分布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战列舰主炮之一。
特点: “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和装备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它们代表了日本海军在战列舰技术上的飞跃。“长门”号因其强大的火力、先进的防护和高速性能,成为日本海军的旗舰,并在许多重要战役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天城”级战列舰 (Amagiclass):
建造年代: 原计划建造四艘,包括“天城”、“赤城”、“高雄”和“爱宕”。首舰“天城”号于1920年开始建造,但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中止建造,并被改建为航空母舰“赤城”。
主武器口径: 原计划装备 406毫米 (16英寸) 45倍径三年式炮。
特点: “天城”级是作为“长门”级的改进型设计的,预备装备更强大的406毫米主炮,目标是建立一支拥有超无畏舰的强大舰队。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了这一计划的终止。

“大和”级战列舰 (Yamato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大和”(Yamato)号于1937年开始建造,1941年服役。“武藏”(Musashi)号同期建造。还有两艘(110号和111号)在建,但未完工。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史无前例的 460毫米 (18.1英寸) 45倍径九四式炮,每舰九门,分布在三座三联装炮塔中。这是人类历史上建造过的最大口径的舰炮。
特点: “大和”级战列舰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乃至全世界海军的巅峰之作。它们拥有无与伦比的火力、强大的装甲防护和高速性能。日本海军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够扭转太平洋战争的局势。然而,由于战争进程和航空兵力的崛起,“大和”级战列舰最终未能完全发挥其战略价值,并最终被航空炸弹击沉。

航空母舰:海战模式的颠覆者

航空母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海战的模式。日本海军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凤翔”号航空母舰 (Hōshō):
建造年代: 1921年建造,1922年服役。
主武器口径: 主要装备轻型火炮用于自卫,如 140毫米 (5.5英寸) 40倍径三年式舰炮。其主要作战武器是舰载机。
特点: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为搭载飞机而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它的诞生标志着海军舰艇发展的新纪元。尽管吨位较小,但其设计为后来的航空母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赤城”号和“加贺”号航空母舰 (Akagi & Kaga):
建造年代: “赤城”号由“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1920年开始建造,1927年服役。“加贺”号由“土佐”级战列舰改建,1921年开始建造,1928年服役。
主武器口径: 改建后,主要装备了 200毫米 (7.9英寸) 50倍径三年式舰炮 和 120毫米 (4.7英寸) 40倍径三年式高射炮。
特点: 这两艘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早期主力航空母舰,它们虽然是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而改建的,但其设计却具有独特性。例如,“赤城”号拥有三层飞行甲板和独特的烟囱布局。它们在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岛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苍龙”号航空母舰 (Sōryū):
建造年代: 1934年建造,1937年服役。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127毫米 (5英寸) 40倍径八九式舰炮(高低兼顾)和大量的 25毫米 (0.98英寸) 九六式高射机枪。
特点: “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设计的“高速”航空母舰,其设计理念强调速度和舰载机的出击效率。它为后来的“飞龙”号以及“祥凤”级和“翔鹤”级航空母舰奠定了设计基础。

“飞龙”号航空母舰 (Hiryū):
建造年代: 1936年建造,1939年服役。
主武器口径: 与“苍龙”号类似,装备了 127毫米 (5英寸) 40倍径八九式舰炮。
特点: “飞龙”号是“苍龙”号的改进型,拥有更大的排水量和略强的火力。这两艘舰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航空母舰分队,并在早期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出色。

“翔鹤”级航空母舰 (Shōkakuclass):
建造年代: 首舰“翔鹤”(Shōkaku)号于1937年建造,1941年服役。“瑞鹤”(Zuikaku)号同期建造。
主武器口径: 装备了 127毫米 (5英寸) 40倍径八九式舰炮 以及大量的 25毫米 (0.98英寸) 九六式高射机枪。
特点: “翔鹤”级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在二战初期建造的最强大的航空母舰之一,它们拥有更宽敞的飞行甲板和更多的舰载机搭载能力,在当时代表了日本海军在航空母舰设计和建造上的顶尖水平。

总结来看,日本海军在建造年代和主武器口径的选择上,都紧密地跟随了其海军发展战略和国际海军条约的影响。从最初模仿西方设计,到自主创新并超越,日本海军的舰艇建造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辉煌的篇章。当然,以上列举的只是日本海军部分代表性的舰艇,其舰队规模和舰艇种类远不止于此,但这些舰艇无疑是理解日本海军发展脉络的关键节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在我推荐里挂着··· ···你看,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问题:人们不再看书了,网络上随手一搜搜不到以后就GG。IJN轻巡以上火炮舰基本上是随便找任何一本书都能解决问题的东西··· ···

但是本着“随便做点什么”的精神,还是可以复习一下“生僻字复习大纲”(又名:IJN舰艇汉字名帖)


IJN的一等主力舰包括12艘重炮舰,主要由无畏舰组成,在较老的战列舰队外也包括大名鼎鼎的2艘大和级,2艘大七长门级,4艘快速金刚级。

二等主力舰包括18艘大型巡洋舰,装备6寸(最上)或者8寸火炮,后全部换装为8寸火炮。

在大型巡洋舰之下,IJN在最上改造之后没有大型6寸巡洋舰(比如美式克利夫兰),也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现代化的中型巡洋舰(比如英制利安德)。同样的,驱逐舰队较大较新的IJN也没有专门用于舰队战的小型舰队巡洋舰(比如意产罗马统帅)。其较少的现代化巡洋舰和规模庞大的老式侦查巡洋舰作为小型水上单位的领舰活动。

所以总的来说··· ···非常好数(背)。主要问题是日文汉字···


自下而上记有:

“名字叫做我特穷的侦巡/水战领舰大队”:

天龙级:针对早期的“轻装甲巡洋舰”,也就是C级后期型/D级/阿瑞托沙级(英)的产物,和奥马哈(美)同为轻巡洋舰队现代化的产物。包括2艘,分别为:天龙 龙田

球磨级:吨位放大到五千吨的现代化轻巡,意味着IJN在追赶时代潮流上的重要进展。包括5艘,分别为:球磨 多摩 北上 大井 木曾

长良级:另一种五千吨方案,改进款的球磨。包括6艘,分别为:长良 五十铃 由良 名取 鬼怒 阿武隈

川内级:长良改,破天荒的四烟囱巡洋舰,比郡级更性感,值得拥有。包括3艘完成,总计:川内 那珂 神通

夕张级:樱桃树巡洋舰,跌落回3k吨。包括1艘,夕张。

香取级:训练舰。包括3艘,分别为:香取 鹿岛 香椎

阿贺野级:第一款能够和其他海军国家中型轻巡直接抗衡的IJN现代化巡洋舰。大致可以理解为:利安德/阿瑞托沙的对应产物,也可以理解为林仙/亚特兰大的不准确对应。有标志性的IJN特点:和前辈们一样,为了用作驱逐舰/潜艇单位的领舰和联结拥有贫弱的防空能力和强大的鱼雷火力。包括4艘:阿贺野 能代 失矧 酒勾

大淀级:阿贺野的进一步发展,类似于柯尼斯堡/莱比锡的关系,但是吨位大幅度提高,火炮变为3联装。只有1艘完成:大淀

“设计特精良命运特凄惨的十八剑客”:

古鹰级:IJN巡洋舰大型化不归路的开始,有足够跑过奥马哈和E级的航速,以及揍死两者的火力。后来接受的现代化改装。包括2艘:古鹰 加古

青叶级:极大地修正了古鹰的问题,而且时间点极早,下水时间事实上和郡级相仿。包括2艘:青叶 衣笠

妙高级:进一步修正青叶级的问题,同样密集下水于24年左右,上层结构和防御现代化程度极其惊人。包括4艘:妙高 那智 羽黑 足柄

高雄级:几乎登顶的超级重巡,标志着IJN在重巡大战正式占据顶点,在20年代的最后几年里无论是美军的纸壳还是英军屈指可数的远东兵力都不再可能仅用巡洋舰来挑战IJN在巡洋舰交火中的权威。高雄 爱宕 摩耶 鸟海

最上级:被改为重巡的大型轻巡,命名方式仍然使用了轻巡的名字。包括4艘:最上 三隈 铃谷 熊野

利根:某种意义上比高雄更加可怕,堪称早期重巡洋舰设计的结晶。然而其入役时也为IJN敲响了丧钟的前奏:此时时间已近大战开始的时间节点,而英美舰队已近获得了数量占压倒性优势的现代化巡洋舰:在42-39年间,IJN完成了4艘最上,2艘利根,3艘训练舰香取。然而英美总计完工了2艘波特兰,7艘新奥尔良,威奇塔,9艘布鲁克林,8艘利安德级,4艘阿瑞托沙,10艘城级,船台上另有16艘黛朵,11艘殖民地和8艘亚特兰大。至此日军再也无力在舰队规模上进行追赶。包括2艘:利根 筑摩

“特有用的海上马奇诺”:

金刚级:4艘现代化改造的老式战巡,有令人发指的高航速和高航速,以及高航速。包括4艘:金刚 比叡 雾岛 榛名

扶桑级/伊势级:所有人都会有的破铜烂铁系列。扶桑级包括2艘:扶桑 山城;伊势级包括2艘:伊势 日向

长门级:IJN的大7答卷,包括:长门 陆奥

大和级:就,男人们的浪漫,对8。包括:大和 武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