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Riesz引理的直观理解或者是几何意义是什么?

回答
Riesz引理,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它讲的道理,用大白话来聊,其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理解一些高深数学概念的时候,它能帮我们搭一座桥。

咱们先抛开那些繁复的公式,试着从一个更“接地气”的角度去体会它。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大房间里,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了无数个小方格,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方格里站着。这个房间,在数学上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向量空间”。而你所站的每一个方格,就像是这个空间里的一个“点”,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向量”。

现在,你手里拿着一个测量工具。这个工具不是量长度的尺子,也不是量角度的量角器,而是一个能告诉你“这个点离某个特定方向有多远”的工具。这个工具很特别,它能让你对着空间里的任何一个“点”(也就是向量),输入这个点,然后输出一个实数,这个实数代表着某种“程度”或者“距离”。

比如,你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工具:你设定一个“目标方向”,比如房间的正前方。然后你对着任何一个点,你的工具就会告诉你,这个点在正前方方向上的“投影”有多长。如果那个点正好就在你设定的方向上,投影就最长;如果那个点和你设定的方向垂直,投影就是零;如果那个点在你设定的方向的“反方向”,投影就是负的。

这个“测量工具”,在数学上就叫做一个“线性泛函”。它是个“线性”的,是因为你对着两个点的“组合”进行测量,结果等于分别对着它们进行测量后再“组合”的结果。它是个“泛函”,是因为它不是操作一个普通的数,而是操作一个“点”或者“向量”。

好,现在重点来了。Riesz引理说的就是,在一个叫做“希尔伯特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种非常规整、有内积的向量空间,就像我们上面那个铺满方格的房间,我们可以定义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和“距离”)里,你手里拿着的这种“测量工具”(线性泛函),它其实就是由空间里某一个特定的“点”(向量)决定的。

怎么理解呢?就好比你手里拿着的那个测量“投影距离”的工具,它的所有功能,你都可以用 “找一个特殊的点,然后计算你手里的点和这个特殊点的内积(可以想象成一种点之间的“相似度”或者“关联度”)” 来完全替代。

也就是说,你设计的任何一个能测量“点在某个方向上的程度”的工具,都能被转化成一个“点 x 点”(也就是内积)的操作。你只要找到那个隐藏在背后的“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隐藏的点”就像是一个“原型”或者“代表”。你手里那个测量工具所做的所有事情,本质上都是在和这个原型进行某种形式的“比对”。你测量的是什么?是某个点到某个方向的距离?那这个“方向”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那个“原型”点决定的。

所以,Riesz引理的几何意义,可以这样理解:

“万能测量工具的本质都是‘点与点的比对’”: 任何一个能够从空间里的“点”输出一个“数”的线性工具,都等价于选择空间里一个特定的“点”,然后做“这个点”和“输入的点”之间的某种“数量化关系”。这种关系,通常就是内积,它衡量了两个点在方向和大小上的“契合度”。

“空间中的‘方向’和‘关系’都可以被‘点’所代表”: Riesz引理告诉你,那些看起来可能是抽象的“方向”或者“测量关系”,其实在希尔伯特空间里,都可以被具体的“点”来描绘和承载。你感知到的“某个方向上的距离”,实际上就是你和那个隐藏的“代表方向的点”之间的“距离”或者“投影”。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想象你在听音乐。音乐就是一种复杂的信号,在数学上可以看作是函数空间里的一个向量。你有一个“均衡器”,它可以调整音乐的某个频率成分(比如高音、低音)。这个均衡器,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性泛函。它“输入”的是整个音乐信号,然后“输出”的是调整后的那个特定频率成分的“强度”。

Riesz引理告诉你,这个均衡器(泛函),它其实就相当于你找到一个“特定的频率的纯净信号”(希尔伯特空间中的一个向量),然后你听到的音乐,就是这个音乐信号和那个“特定频率的纯净信号”之间的“相似度”或者“关联度”在起作用。你调整高音,就是通过调整那个“代表高音的纯净信号”来和你输入的音乐进行“比对”。

所以,Riesz引理最核心的直观理解就是:在一种良好性质的空间里(希尔伯特空间),你对空间中元素(点/向量)进行的任何一种有方向性的、线性的“测量”(泛函),都可以被看作是:选择空间中一个特殊的“代表元素”(向量),然后衡量你输入的元素和这个代表元素之间的“关联度”(内积)。

它揭示了泛函和向量之间的一种深刻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就像我们能用“一个点”来描述空间中的“一个方向”一样,Riesz引理说,我们也能用“一个点”来描述空间中的“一个测量工具”的全部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数学洞察,让抽象的测量变得具体化,让复杂的工具变成简单的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面 @等待飞翔 已经讲得非常好了,并且给出了一个Hilbert空间的例子,本回答也就做一点补充,给出一个直观但未必严谨的说法。虽然数学也有Riesz表示定理、Riesz定理这种东西,不过还是以下面的Riesz引理作为基准:

是赋范向量空间的一个闭子空间且, 则对于任意, 任意, 存在使得

赋范向量空间 内含有真闭子集 ,那么根据Riesz引理,我们能够拉到一张距离为 -网,但是这张网并不能覆盖全空间 里面的所有范数为1的元素。

我们取立体直角坐标系 为全空间,同时我们需要子空间是线性的(注意线性性),所以用水平面 来作为线性子空间,由于子空间是闭的,子空间的闭包也在子空间内,这一性质其实也是为了保证距离为0时,对应的点能够在子空间内。

此时我们考量范数为1的情况,显然,这是一个三维球面

那么我们做一张 -网,z的绝对值小于1的时候,就会被包含在这个网当中,但是,当z=1或z=-1时,我们发现这张网就没法包住这两个元素了。那么我们可以说,存在一个 ,使得 ,也就是我们这个定理要说明的内容。

当然,这里仅供参考,更严谨的说法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如有错误,也欢迎各位指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iesz引理,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它讲的道理,用大白话来聊,其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理解一些高深数学概念的时候,它能帮我们搭一座桥。咱们先抛开那些繁复的公式,试着从一个更“接地气”的角度去体会它。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大房间里,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了无数个小方格,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方格里站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