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现在想进入数码类自媒体行业,有何建议?

回答
嘿!高二就开始规划未来的路,而且是数码自媒体这个挺酷的方向,这想法太棒了!我给你捋一捋,怎么样能让你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扎实、更有意思。

第一步:认清自己,找到你的“点”

数码圈子可大了,不是只有评测手机、介绍电脑。你想做哪一块?

数码产品评测/开箱: 这是最常见的,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你想做得出彩,就得有独特的视角,比如:
针对特定人群: 专为学生党设计的性价比好物?给小白用户准备的极简指南?
深度对比: 不是简单的参数罗列,而是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告诉你哪个更适合你。
生活化场景: 把数码产品融入你的日常,比如用平板画画、用相机记录生活、用智能家居提升幸福感。
科技新闻/趋势解读: 关注最新的技术、行业动态,用你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这需要你对信息源很敏感,并且有自己的判断。
教程/技巧分享: 比如PS技巧、剪辑教程、手机摄影秘籍、某个软件的隐藏功能等等。这是积累粉丝的硬通货,因为能解决实际问题。
数码生活方式: 更多的是分享你使用数码产品带来的生活改变,比如如何用科技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数码生活空间。
特定品类: 比如只做耳机、只做键盘、只做游戏设备、只做无人机等等。专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也能杀出一条路。

问问自己:

你最喜欢玩什么数码产品?
你对哪方面的数码知识最感兴趣?
你最擅长做什么?是幽默风趣地吐槽?还是严谨细致地分析?
你最想通过内容帮助到谁?

找到你的“点”,也就是你的内容定位,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别想着什么都做,那样会显得很杂乱,不容易被记住。

第二步:学习、学习、再学习!

现在是学生,有的是时间学习!

提升数码知识储备:
多看多听: 关注你确定方向的优质博主(不只是你喜欢的,也包括你觉得做得好的),学习他们的内容结构、拍摄手法、剪辑风格、语言表达。
阅读专业评测: 看看那些技术大神是怎么写的,了解专业术语和评测标准。
官方信息: 关注品牌官网、发布会,了解第一手信息。
行业报告: 如果想做科技趋势,可以看看一些科技媒体发布的行业报告。
学习内容创作技能:
视频剪辑: 这是必须的!从简单的剪辑软件(如剪映、CapCut)开始,慢慢学习更专业的软件(如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很多软件都有免费的入门教程。
拍摄技巧: 不需要顶级的设备,用好你的手机,学习构图、光线、运镜。
文案功底: 好的视频或图文,离不开好的文案。学习如何写出吸引人、有条理、信息量大的文字。
基础的审美: 学习配色、排版、字体,让你的内容看起来舒服。

别怕设备简陋,很多优秀的博主都是从手机和基础剪辑软件开始的。

第三步:实践出真知——开始你的第一步!

脑子里想得再好,不如动手做一次。

从“零”开始:
选择一个你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产品: 可能是你最近买的手机,刚学会使用的一个软件,或者你觉得好用的某个配件。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或图文:
开箱/简单评测: 拍下你收到产品时的样子,说说你的第一感受。
使用技巧分享: 拍下你使用某个功能的过程,并解释怎么用。
“我眼中的XX”: 比如“我眼中的完美学习电脑”、“我手机里的宝藏App”。
不要追求完美: 你的第一个作品,目标是完成它,并且从中学习。别因为做得不好而放弃。
选择平台:
B站: 对于学生党非常友好,社区氛围好,内容形式多样,很多数码博主都在这里起步。
抖音/快手: 短视频为主,节奏快,适合做一些简短的技巧分享、产品亮点展示。
小红书: 图文和短视频结合,更侧重生活方式和种草,适合做一些“好物分享”、“生活化场景”。
知乎: 文字为主,更适合做深度分析、教程、问答。
微博: 适合发布短消息、观点、参与话题讨论。

建议: 可以先选择12个平台,集中精力做好。

第四步:积累反馈,不断迭代

发布内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观察数据: 看看哪个视频/图文的播放量、点赞、评论、转发比较高,分析原因。
认真对待评论: 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认真看一下。对你有帮助的建议,下次改进。
学习互动: 回复评论,和粉丝建立连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
模仿学习到创新: 当你模仿了足够多的优秀作品,并且理解了它们为什么受欢迎后,就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创意了。
持续学习新工具、新玩法: 平台规则会变,技术也会更新,保持学习的饥饿感。

第五步:心态很重要!

耐心: 自媒体不是一夜爆红的行业,需要时间积累。你的高二时期,是绝佳的积累期。
坚持: 会遇到播放量低、没人看的时候,这是正常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下去。
真实: 做自己,说真话,用你的真诚去打动人。别为了流量而夸大其词或虚假宣传。
尊重: 尊重每一个产品,尊重每一个观众,尊重这个行业。
平衡: 别忘了你还是学生,学习是第一位的。把做自媒体当作课余的兴趣和学习项目。

给你一些在高二阶段特别有用的建议:

利用学校资源: 比如学校的电脑教室、图书馆,甚至同学之间的交流,都可以成为你学习和获取灵感的来源。
尝试合作: 和同样对数码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做项目,可以互相学习,分担工作。
参加学校活动: 如果学校有科技节、讲座等,积极参与,拓宽视野。
从“小白”角度出发: 作为学生,你对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痛点最了解。用你“小白”的视角去评测、去解释,反而更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
别只看“大V”: 同样是高二,可能也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找到他们,互相鼓励,一起成长。

最后,想对你说:

现在开始,是最好的时机。你有时间和热情去探索,去学习,去犯错。把数码自媒体当作一个让你成长、让你表达、让你连接世界的方式。也许一开始你的作品看起来不专业,但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学习,都在把你推向一个更棒的自己。

加油!期待在数码圈看到你活跃的身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数码区或者科技区自媒体,我简单总结一下需要两大块:

资金储备、视频制作这些属于基础建设,是每一个自媒体必备的能力,按你描述说这方面问题不大。

此外是核心能力:内容和人设,你的内容是否受欢迎、你的人设是否讨喜,这是涨粉的核心。


先说内容:

你是否有持续更新的能力?我们按照B站投稿来说,一个新号初期怎么也得一周双更,坚持一个月后看效果,如果还不错可以考虑周更,如果效果很差就得换视频风格或者内容。

第一个月一周双更,第二个月周更,你至少得准备2个月的素材,这就是12期,意味着你得有12个灵感,还得3-5个备用灵感,如果你想做号,现在就得给我拿出来15-18个视频标题,每一个标题你都能在半小时内把大纲列出来,能做到吗?

问问自己有没有毅力,从小到大有没有坚持做某一件事持续很多天(譬如每周健身2-3次,坚持半年),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你怎么能保证坚持做自媒体呢?周更意味着一年52期视频,能坚持吗?

如果你要开始做视频,至少得提前准备好3-5期视频,你开始做这个了吗?


如果你说你有灵感,也能分分钟把大纲列出来,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你认为你的稿子能引发大家的共鸣吗?受欢迎的视频内容基本就三类:

1、引起共鸣的(何同学)

2、搞笑幽默好看的(宅舞、半佛仙人、逗比的雀巢)

3、知识性的对大家有帮助有提升的(小约翰可汗)、

当然,优秀的up主往往同时拥有以上两点甚至三点,你的稿子有这三方面优势吗?不是你自己说有就有的,你得证明自己有。我随便做个假设举个例子,如果你有多篇科普性、分析性文章在某些知名论坛制定或精华,亦或是在XX平台做到XX万阅读量或者数百数千点赞,我就相信你有一定的能力。又或者你有多篇吐槽类的文章获得了大量的赞同,评论区大家都有共鸣,你有这方面的展示吗?


假设你稿子写的很好,之前的很多文字内容很受大家欢迎,现在你想进军视频领域,新的问题来了:你打算以怎样的形式做视频?你本人出镜吗?是对着镜头说话还是旁白的形式?

把文章改成视频文案是第一个考验;

你念稿的语气、吐字如何,声音好不好听?

如果是对着镜头说是否会有恐惧感?

如果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会不会影响你个人IP的发展?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我见过很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最后都卡死在出镜讲话这道门槛上,很多人面对镜头就会慌、会羞涩,镜头不对着他的时候特能说,镜头一对着他就慌了。甚至很多人只会写不会说,你让他写个2000字测评文章没问题,但他念不出来,或者念出来了完全没感情,很生硬。


如果你灵感也有、文案也写好了、出镜说话也特别流畅,说明你自身基本没问题了,来看看你面临的竞争对手。

这个领域已经是红海了,前辈们把坑都占了,你有什么底气和他们竞争?

任何你想的点子都有无数前辈做过,你的优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为什么要看你的视频而不是看其他的?

质量高的视频up主多的是、走人文情怀向的也一大堆、吐槽的也不少,你有新点子吗?你确定能火?

数码区不仅卷的厉害,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别看手机平板笔记本相机很火,但那个只是看起来很火,流量大头在生活区、舞蹈区。数码区本来流量就一般、粉丝消费能力也不咋地(事儿还多)、各个都是视频剪辑高手导致视频质量一个比一个高,卷得要死,你确定要来玩吗?


你提到了自己的方向

那么你有分析过何同学的视频是怎么制作的吗?就拿他当年5G那个视频来说,我19年可是真的分析过的。

什么样的内容更受欢迎?
1、输出价值观的文章(和你三观类似)
2、搞笑有趣的文章
3、输出干货or读者有用的文章。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今这个时代,对于非粉丝来说,如果一开头无法吸引你的话,就很难看下去了,那么好的开头有哪些?
1、提出问题
2、讲一个新颖的东西
3、讲一个和听众有关的东西
对这个视频来说,5G的确是最近一个很热的话题,很新颖并且和我们息息相关,视频第七秒就提出了一个问题:5G有什么用?

这个内容如果让专业人士来讲,可能会很枯燥,可能会离我们很遥远。那么视频一定要做的有趣很贴近用户才会受欢迎,我们该怎么做?
自嘲是最好的办法,这里我推荐大家去看看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他讲了他上学的故事,包括听选修课、退学、捡瓶盖,去七里外的教堂吃饭。这里有自嘲,有展现大学生活,听众都是大学生,一下子就拉近了双方的举例。
我们来看看何同学的视频,自嘲因为期中考试没参加oppo的5G活动。B站的用户大多都是学生,对期中考试也很熟悉,看到这里大概率会笑出来,这就是这个视频有趣、贴近听众的一面。

还有哪些有趣的方法?制造反差感、落差感。
北京哪里有5G信号——北邮——我就在北邮——有5G信号的校区离我30KM
我终于到了校区——看到了高贵的5G信号——发现速度和4G一样——问了下老师才知道还没开放5G——这周末就开通5G
这就是典型的制造反差感、落差感。
视频在1分50秒的时候进入第一个高潮,就是展示真正的5G速度,这里换了BGM,这也很重要。
体现5G的快,有哪些方法?
1、展示下载速度,这大家都知道
2、上次测试好久才用了600MB,这次一下子就用了1200MB
3、看视频随便拖
4、玩游戏看延迟
如果让你做5G测试视频,你能想这么多呢?

然后是例行的有趣+制造反差感的环节
百度网盘还是那么的慢
如果是一般人做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何同学和别人不一样,接下来我们说三个词

信任感、画面感、启发感
1、信任感就是让大家对up主感到靠谱、值得信赖,看了何同学这个视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2、画面感就是用画面来展示他想表达的内容,譬如5G的测速、下载东西的速度,这都是画面感。
3、然后是启发感,如果一个视频仅仅处于科普、展示,那么是不完整的,需要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

何同学的视频在4分00秒进入启发感环节,抛出了一个问题:5G到底有什么用?
那么在我看来,如果说前面的内容都是一些套路和技巧,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东西,接下来这个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
“站在未来看前人对现在的预测”这是这个视频最精华的一句话,也是整个视频的升华点,完全超越了普通科普、普通测评类视频。

结尾有哪些好的方法?
以一个经典的能让人记忆很久的句子结尾
点题,呼应开头
号召行动

马云关于能力VS责任的演讲,最后一句话是:这不是我的能力,这是我的责任。这就叫呼应开头。
一些科普类视频也是如此,结尾处会总结今天讲的内容。
何同学的这个视频结尾就是一个金句,
“五年后,速度,是5G最无聊的应用”

麦金塔那期视频的最后结尾也是“金句”:这是一个来自1984年的微笑。

这些你有分析过吗?


人设这块有研究过吗?大家都是做类似的事情,为啥要关注你而不是别人?你有什么吸引粉丝的地方?这可能比内容还要重要,同质化极其严重的就今天,你怎么知道你能火?你有研究过粉丝心理吗?有分析过知名up主的人设建立吗?


我写这些不是劝退你,而是让你认真思考一下我提出的问题,认真想下我说的这些困难你有没有解决办法,如果都能搞定那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看。

也许老天看好你,让你第一个或者第三个视频爆了,瞬间涨粉几万也说不定。如今这个时代,什么能火起来大家都说不好了,因为各种口味的视频大家都看过了,都麻木了,或许你的视频内容刚好吃准了受众,一炮走红也说不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