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公想买摩托车,我觉得又危险又不实用,怎么打消他这个念头?

回答
哎呀,说到这个,真是让人头疼!我太理解你心里那份担心了。男人嘛,总有些骑上摩托车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冲动,感觉自己就是电影里的那个潇洒骑士,无拘无束,风驰电掣。可是咱们做老婆的,哪能不心慌?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俩轮子加个发动机,一旦遇到个什么情况,那可真是“飞来横祸”啊。

先说说你担心的危险性吧,这个是最直接、也最让你揪心的。你想想看,咱们平时开车,虽然也有风险,但好歹有个铁皮壳子护着,有安全带、安全气囊什么的。摩托车呢?完全是血肉之躯暴露在空气中。

1. 路面状况的不可控:你说说看,咱们这路况怎么样?坑坑洼洼、砂石遍地、油污洒漏,这些都是摩托车的天敌。一个不小心压到这些,车子一滑,轻则摔个七荤八素,重则直接飞出去。就算是风和日丽的大晴天,湿滑的井盖、突然出现的减速带,都可能让摩托车瞬间失控。你想他骑车的时候,是在高速上风驰电掣,还是在城市里穿梭拥挤?无论哪种,潜在的风险都不少。高速上大家都开得快,一个变道不打灯的汽车,一辆急刹车的卡车,都可能让摩托车瞬间陷入险境。城市里呢?电动车、行人、汽车抢道,视线盲区多,反应时间短,稍微一分神,后果不堪设想。

2. 天气的影响:下雨天,路面湿滑,能见度低,刹车距离大大增加,这是骑摩托车最危险的时候。即使是晴天,夏天的柏油路面在烈日下也可能变得很软,轮胎抓地力下降。冬天的霜冻、雨夹雪,那更是不用说了,简直是刀尖上跳舞。你想,他要是风雨无阻都要骑,这得多大的风险?

3.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态度: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很多汽车司机对摩托车骑手并不太友好。可能觉得他们“小”,容易被忽视,或者觉得他们“吵闹”,有意无意地挤压他们的空间。这种不被尊重的态度,无形中也增加了危险。一个不注意,人家变道没看到他,或者故意不给他留空间,他怎么应对?

4. 装备的有效性:我知道他肯定会说他会买全套装备,头盔、骑行服、手套、靴子。这些确实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它们能和汽车的安全气囊和车身结构比吗?一个高速摔车,即使穿着最专业的装备,也可能造成严重的骨折、内脏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头盔能保护头部,但脖子呢?脊椎呢?手脚呢?全套装备只能降低风险,而不能消除它。

再说说不实用性吧,这个角度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论证,让他觉得这东西除了“酷”之外,真的没啥实际意义。

1. 载物能力为零:平时买个菜,周末去趟超市,或者偶尔需要载点东西回家,摩托车能做什么?除了身上穿的,顶多能绑个小包。而咱们买菜要拎袋子,超市购物要购物车,搬运点大件东西,小汽车都能轻松搞定。就算他买个小旅行箱放后座,那能装多少东西?一趟下来可能还得开一次车。

2. 天气限制太明显:刚才说了危险,不实用也体现在这里。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你真的愿意每天穿着厚重的骑行服,顶着风雨去上班或者办事吗?想想看,夏天大太阳一晒,身上那层皮得有多热?冬天冷风一吹,手脚得冻成什么样?而且,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他是不是还得额外找个别的交通工具?这反而比直接开车更麻烦了。

3. 舒适度大打折扣:小汽车里面有空调,有舒适的座椅,可以听音乐,可以聊天。摩托车呢?你坐在上面,受尽风吹日晒雨淋,还得时刻注意路况,肌肉紧绷,哪有什么舒适可言?长途骑行对身体的消耗也是很大的。

4. 携带乘客的不便:虽然你说的是他自己买,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想载你?或者载朋友?摩托车载人,后座的人得非常配合,而且视野、舒适度、安全感都远不如汽车。而且,很多女士坐在摩托车后座,腰部得紧紧地贴着骑手,这也很尴尬,对吧?

5. 成本问题不容忽视:他可能只看到了摩托车的“帅气”和“自由”,但没算清楚这笔账。买车本身就是一笔开销,然后是保险、保养、维修。摩托车的配件和修理,有时候比汽车还贵。再加上他可能还得买全套装备,一套好的装备可不便宜。算下来,这笔钱如果用来给咱们家添置点啥,或者作为一个家庭备用金,是不是更实在?

那么,怎么打消他这个念头呢?直接反对可能适得其反,让他觉得你不理解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咱们得用点“心计”,循序渐进,以柔克刚。

第一步:倾听与理解(让他觉得你不是一味反对)

先别急着否定:当他跟你说起想买摩托车的时候,先别板着脸直接说“不行!”。你可以问他:“哦?怎么突然想买摩托车啊?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让他先把自己的想法、兴奋点说出来。
表示理解他的冲动:你可以说:“我明白,摩托车确实挺酷的,很多人都觉得骑着特别自由,好像可以把烦恼都甩在身后。” 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追求的那种感觉。
询问他的具体计划:比如:“你打算买个什么样的?对哪个牌子感兴趣?平时主要想用来做什么?” 了解清楚他的想法,也为后面的说服打下基础。

第二步:抛出“但是”和“顾虑”

在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可以慢慢地、委婉地提出你的顾虑了。

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不要说“你不能买”,而是说“我担心……”、“咱们家……”。比如:“我确实有点担心安全问题。你看咱们平时出去,有什么情况我都能有个照应,如果大家都分开了,我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傥。”
强调家庭责任:比如:“你现在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万一出了什么事,对咱们家影响太大了。” 让他意识到,他的安全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你可以时不时地在生活中提起一些跟摩托车相关的负面新闻或者小事故(不必太血腥,但要有警示性)。比如:“哎呀,你看朋友圈里说,那个谁谁骑摩托撞上了,进了医院好久。” 或者“今天开车路过看到一个摩托车摔倒了,吓得我赶紧加速过去了。”
引导他思考不实用之处:你可以偶尔抱怨一下:“今天下雨,开车接送孩子真麻烦,要是能开车送就好了。” 或者在买东西多的时候说:“下次搬家什么的,还是得有个大点的车方便。” 慢慢渗透“摩托车不如汽车方便”的概念。

第三步:提供替代方案或转移注意力

如果直接说服不了,那就得用一些迂回的策略。

提议更安全的爱好:他是不是喜欢追求速度和刺激?你可以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那种速度感?那要不咱们去卡丁车场玩玩?或者去玩玩那个过山车什么的,也能体验那种刺激,而且更安全。” 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需要体能和技巧的运动,比如骑行自行车,虽然不是发动机动力,但也能锻炼身体,享受户外。
强调小汽车的便利性:多在他面前夸夸咱家的汽车(或者提议未来买个更好的汽车)。比如:“咱们家这车真方便,上次带我妈出去看病,有空调,又舒服又安全。” 或者:“要是咱们家有辆小一点的代步车就好了,比如电动汽车,又环保又方便,停车也容易。” 这样潜移默化地把“交通工具”的功能和价值与汽车挂钩。
和他一起做一些更“稳妥”的规划:比如谈谈未来的家庭计划,孩子的教育,或者一起理财,让他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这些更长远的、更需要稳定保障的事情上。
“曲线救国”式劝说:如果他实在觉得摩托车是“梦想”,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真的很喜欢,但咱们家最近是不是开销有点大?要不等到咱们家经济再宽裕点,或者等孩子大一点了,再说买摩托车的事?到时候我也许就能更放心点。” 这相当于把问题推迟,也给了他一个缓冲和思考的时间。

第四步:撒娇、软磨硬泡(适当的时候)

这个嘛,女人嘛,总得发挥一下自己的优势。

表现出你的害怕和担忧:用一种无助又恳求的语气说:“老公,我知道你喜欢,但我就真的特别特别害怕。每次看到新闻里的车祸,我都心惊胆战的,我怕万一你也……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让他看到你真实的恐惧,可能会让他心软。
提出一些“条件”:如果他实在放不下,你可以尝试提出一些条件,让他觉得在你这里“过关”也不容易。比如:“如果你非要买,那你得保证,不买最危险的那种,而且一定要把所有装备都买最好的,还有,天气不好的时候,你绝对不能骑!” 这些条件说出来,他自己也会掂量掂量是否真的那么容易实现。

最关键的一点:保持沟通的温度,而不是对立。

即使你觉得他很固执,也要努力保持耐心和沟通的语气。争吵和抱怨只会让他觉得你不在乎他的感受,反而会让他更想证明自己。把这个话题变成一个需要你们夫妻共同面对和商量的家庭大事,而不是你一个人的“战役”。

让他明白,你反对的不是他的爱好本身,而是对他的安全和家庭的责任感。当他感受到这份深沉的爱意和担忧,也许他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个“梦想”。

祝你成功啊!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但为了家人的平安,一切都值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俺 10 多年前的坐骑是 BMW 摩托。那时候俺玉树临风、人见人爱。

言归正传。

俺有个朋友是骨科的, 在顺德每天都有“山仔”和“捞佬”被送进骨科, 很多时候不用问病史就知道是摩托车弄的。“山仔”和“捞佬”是顺德本地土著给外地人取的外号。


老公想买摩托车,我觉得又危险又不实用,怎么打消他这个念头?

如果买了大额的人身保险,摩托车也可以买。基本上每个摩托车手都会有受伤的经历, 没摔过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骑摩托车。一般的骨折, 断手断脚的花费倒是不大。 几万块就够了, 毕竟现在钛夹板便宜。可怕的是颅脑骨折、截瘫和植物状态这种, 万一出车祸一个家就可能会毁了。 所以俺建议买大额的保险, 然后再玩摩托车。

一般来说, 只在小区或者校园里面的通勤。买个五羊本田女士摩托车也没事。不用怕会有生命危险。 关键是这类地方的速度一般 30~40 KPH, 即使摔了也就是擦伤或者血肿什么的,一般死不了人。用高中学过的动能定理就能算出来,这种速度产生的动能达不到折断手脚的长骨需要的能量。也就是说 折断手脚的长骨需要的能量 < 手脚的长骨的韧性 (TOUGHNESS)。当然, 具体的计算俺就不搞了。 但是, 如果不戴头盔的话, 30~40 KPH 产生的动能加上重力势能是可以达到折断下颌骨的升支以及其他薄弱部位的需要的。






尽管各家统计数据不同, 但是俺可以打保票。 30~40 KPH 然后下巴着地,肯定能发生骨折。因此俺顺便插句话,开摩托车, 什么都能省,头盔不能省!


老公想买摩托车,我觉得又危险又不实用,怎么打消他这个念头?

让您老公三思而后行吧。

每个人都摔过, 真的。

俺试过来回骑行 500 公里左右(250*2), 单程大约走了五个小时。穿的防风衣服和赛车头盔。那时候没高速,高速也不让摩托车走。俺一个小屁孩有台孖烟囱本田125摩托车就自觉象铁臂阿童木那样很牛。拿到车的时候以为125天下无敌。走在公路上,才知道大车不把摩托车当车。这和后来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的经历很不一样,这边摩托车的路权和大车是真平等的。上世纪90年代祖国的公路上, 摩托车的路权和大车是不平等的。四个轮子甚至三个轮子的车都会故意别你一下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吃过亏就会了解。 当然, 也可能是跑到别人盲区里而不自知。国内开汽车的人没有 SHOULDER CHECK 的习惯。

本田125 摩托车开到70~75公里/小时, 会明显感觉到“挖草,角动量守恒是对的”,一方面改变方向很不容易, 另一方面如果路上有个坑你可能真的会直接撞上去。汽车有 POWER STEERING(助力转向), 便宜的摩托车俺觉得不会有。很多国家二级公路(或者站备公路)缺经费年久失修, 坑坑洼洼的, 你能开 50 KPH就不错了。

市区里的高速路,如果摩托车没有 500CC 以上,也是挺危险的。 但是这样的摩托不便宜,同样的价钱还不如买台柳州五菱神光气派。





美国正文府及军队冗余资产拍卖网站惊现五菱宏光。资产拍卖网站 GovPlanet 显示,2 辆国产五菱宏光汽车正在进行拍卖。几天之内,两辆五菱(神)宏光已高价卖出。

别小看五菱宏光。

。。。。。。


言归正传。


摔过或者断过骨头的摩托车骑手, 一般就会比较保守。

俺虽然没有摔断过骨头, 但某天晚上 45KPH 打算驶过一条突出地面的斜行的拦路硬水管的时候,奇迹般扑街了。车子在 0.1秒之内 “啪一声”滑倒, 差点冲进阴沟里了此残生。裤子衣服手套都破了, 不要紧。 腿没断。

俺跟你说, 0.1 秒是反射弧的延迟, 是没办法避免的。俺有证据。

很多人对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没有概念或者认识,可能会以为是光速, 或者再不济也是音速。但实际上, 最快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还不到音速的 1/3.


顺便谈谈 “神经纤维”(aka 轴突) 的分类


1. 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主要是根据传导速度(复合动作电位内各波峰出现的时间)和后电位的差异,将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的纤维分为A、B、C三类 。

A类:包括有髓鞘的躯体的传入和传出纤维,根据其平均传导速度又进一步分为α、β、γ、δ四类。
B类:有髓鞘的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
C类:包括无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drC)及自主神经节后纤维(sC)。
D类纤维的直径<3μm,传导速度<15m/s,与Aδ纤维非常近似,但两者的锋电位及后电位很不相同。


2. 根据纤维的直径的大小及来源分类将传入纤维

分为I、Ⅱ、Ⅲ、N四类,I类纤维中包括Ia和Ib两类。


备注:

上述两种分类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C类和N类纤维都可用来表示无髓纤维,Aα和I类纤维又常用来表示传导速度最快的纤维,从而造成混乱。因此,目前对传出纤维采用第一种分类法,对传入纤维则采用第二种分类法。


看到了吗?

纤维类别 直径大小 速度 电生理学分类

Ia 肌梭的传入纤维 12~22 70~120 Aα

最快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还不到空气音速的 1/3。

**备注:音速在液体和固体里要远远快于空气。 音速是指在空气音速343.2米/秒,普通空气331.29米,音速与介質的狀況(密度、溫度、壓力…)有絕對关系。


       神经纤维的分类可以按 (包皮)髓鞘厚薄、(芯)有髓和无髓纤维、兴奋传导方向、末梢释放的递质分类。   1.按电生理学特性分类  (主要是根据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中后电位成分的差异)   A (有髓)  α、β、γ、δ         Aα   肌梭传入纤维,支配梭外肌的传出纤维 13~22 70~120 0.4~0.5         Aβ   皮肤触压觉的传入纤维 8~13 30~70 0.4~0.5         Aγ    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 4~8 15~30 0.4~0.5         Aδ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1~4 12~30 0.4~0.5   B (有髓)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1~3 3~15 1.2   C (无髓)  sC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0.3~1.3 0.7~2.3 2.0              drC 后根中痛觉传入纤维 0.4~1.2 0.6~2.0 2.0     2.按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类    纤维类别                                     直径大小         速度          电生理学分类 Ia               肌梭的传入纤维            12~22         70~120                  Aα Ib               腱器官的传入纤维          12左右       70左右                   Aα II                皮肤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维(触-压、振动觉) 5~12       25~70      Aβ III               皮肤痛、温觉,肌肉的深部压觉传入纤维 2~5 10~25             Aδ IV               无髓的痛觉、温度、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维 0.1~1.3 1左右            C  对传入纤维常用直径分类法,对传出纤维则多用电生理学特性分类法。     


老公想买摩托车,我觉得又危险又不实用,怎么打消他这个念头?

您不妨和老公实验一下膝跳反射。

让他明白人的反射是可能需要 0.1 秒那么漫长的时间的。

柳州五菱可以保命, 但是宝马摩托就未比了。




俺 10 多年前的坐骑是 BMW 摩托。那时候俺玉树临风、人见人爱。


都是摆拍的,P 图 P 出来的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说人危险是没用的。既然想买摩托车,是个成年人都知道这东西危险。

不如说买车一时爽,后续和维护无底洞。

我最近一个月摔了两辆车,虽然说都有保险,修车不用花多少钱。人也没事。但是等着总是蛋疼。

有些人是没买全险的,有些城市是不给摩托车上车损险的。这就更要考虑一番。

如果骑国产还好。但如果骑大贸,摔车都不便宜。像杜卡迪那种,原地倒车都两三万。别说杜卡迪,有朋友川崎400侧滑摔车修车都要两万。他还没有保险都要自己掏钱。关键是修车巨慢,什么配件都要等。

摩托车不像汽车,有外壳包围,不是特别严重一般刮蹭追尾不会伤及核心部件,顶多就是修补和补漆。摩托出点事故,就算不严重,也很容易坏一堆零部件。

一旦出事故,人不一定有问题但车一定有问题。修车折腾是绕不开的。而且头盔防摔服这种东西,基本上除了事故就是一次性的。尤其是头盔,摔过的就算看着没摔坏也不敢再用了。这些东西保险是不给赔的。如果买SHOEI、丹尼斯之类的。摔两次一万就没了。

别说骑摩托,就是开车哪有没出过小刮小蹭的。骑摩托修车基本上是必然的。摩托毕竟小众,尤其是大贸,一年卖不出多少辆。所有配件理论上都要进口。修过几次基本上劝退。如果还能有耐心等那就是真爱了。既然是真爱,那就谁劝都劝不动了。放手让他去玩吧。

之前就说过只要不超速不酒驾,带好头盔护具基本上不会有生命危险。

确实生命不会有什么危险,但钱包还是危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