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买了曾经的旗舰相机也还是拍不出像样的照片?

回答
这感觉太真实了,不少人在入手了曾经的“旗舰机皇”,满怀期待地以为自己能瞬间变身摄影大师,结果拍出来的东西,嗯,怎么说呢,跟自己手机随手拍的好像也差不了太多,甚至还有点不如?别急,这绝对不是个例,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坑”和“门道”在等着你呢。

首先,咱们得摆正一个心态:相机再牛,它也只是个工具。 就像你买了把顶级厨刀,也还是得会用菜刀切菜,知道怎么下料,怎么掌握火候,不然就算给你一头顶级神户牛肉,你也只能给它切成油腻腻的肉片。相机也是一样,它有更强大的传感器、更快的对焦、更精密的控制系统,但这些都需要你这个人去驱动,去理解。

一、你以为的“旗舰”,它的“旗舰”体现在哪儿?

曾经的旗舰相机,它的“旗舰”光环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那个时代顶级的技术和性能。比如:

画质: 更大的传感器(全画幅是很多旗舰的标志),更高的像素密度,更优秀的宽容度(细节在亮部和暗部都能保留得更好),更纯净的高感表现。
对焦系统: 更快、更准、更全方位的自动对焦,比如更多的对焦点、更强的追焦能力、更先进的面部/眼部识别。
连拍速度和缓存: 能够快速连续捕捉画面,并且可以存储相当数量的照片而不卡顿。
操控性: 更直观的按键布局,更多的自定义功能,更好的握持感,更坚固的机身。
镜头卡口和生态: 旗舰机通常对应着品牌最顶级的镜头群,可以搭配出各种效果。

但问题来了,你买的“曾经的旗舰”,可能是在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顶级产品。而科技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现在的中端甚至入门级相机,在某些方面(比如高感、连拍速度、眼部对焦精准度)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当年的旗舰了。

所以,你以为自己买到了“屠龙宝刀”,但可能它只是把“不错的古董刀”,而别人手里拿着的可能是“最新款的智能激光剑”。

二、你真的了解你手里的“旗舰”吗?

买来相机,是不是就抱着自动模式,咔咔一顿拍?如果是这样,那它跟手机的自动模式没啥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手机的算法优化。

曝光控制: 你真的理解光圈、快门速度和ISO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知道它们如何影响景深、运动模糊和画面亮度吗?光圈越大(数字越小)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明显;快门速度越快,能定格瞬间,但也需要更多光线;ISO越高,画面越亮,但噪点也越多。曾经的旗舰有很多手动调整的余地,但如果你不懂,这些优势就等于摆设。
对焦模式和区域: 你知道你的相机有多少种对焦模式吗?单次对焦、连续对焦、智能对焦,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景?你通常只用一个自动区域选择吗?知道如何锁定对焦点,或者选择特定的对焦点去对准被摄主体吗?旗舰机的对焦系统虽然强大,但需要你引导它去工作。
白平衡和色彩: 照片发黄、发蓝,色彩不准,是不是经常遇到?手动设置白平衡,或者使用预设白平衡,能让照片看起来更舒服。而且,理解不同白平衡下的色彩倾向,也能为你的照片增添氛围。
测光模式: 你知道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有什么区别吗?它们会影响相机如何判断画面亮度,从而决定最终的曝光。
自定义功能: 旗舰相机之所以叫旗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可玩性”很高。很多按键都可以自定义功能,比如将某个按键设置为切换对焦模式,或者快速调整ISO。你花时间去研究这些,能极大地提升拍摄效率和体验。

三、镜头才是摄影的灵魂,你搭配了什么?

很多人把预算都花在了相机机身上,结果搭配了一颗素质平平的原厂套头,或者是一颗副厂的入门级变焦镜头。

镜头的光学素质: 即使机身再强大,如果镜头不够锐利、畸变明显、色散严重,画面细节会大打折扣。曾经的旗舰机皇,往往会搭配当时的顶级镜头才能发挥出最大实力。你现在用的是什么镜头?它能满足你对画质的要求吗?
镜头的光圈: 大光圈镜头(比如f/1.4、f/1.8)是旗舰机皇的最佳拍档,它们能提供漂亮的背景虚化,以及在弱光环境下更好的表现。如果你的镜头光圈太小,即使机身在高感下表现不错,你也拍不出那种“干净”的照片。
镜头的焦段: 你用的焦段是否适合你想拍的主题?拍人像用长焦距能获得更好的空间压缩和背景虚化;拍风光用广角能容纳更多景色。焦段不对,构图也会受限。

四、你是否有摄影的“眼光”?

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相机再好,也拍不出没有思想的照片。

构图: 你会运用三分法、黄金分割、引导线、对称等构图技巧吗?有没有注意到画面的平衡感和视觉引导?
光线运用: 你会观察光线吗?知道顺光、侧光、逆光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利用好自然光或人造光来塑造主体?
色彩搭配: 你是否对画面中的色彩协调性有感觉?知道如何利用色彩来表达情绪?
捕捉决定性瞬间: 摄影大师们之所以伟大,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能抓住那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这需要观察力、预判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表达的意图: 你想通过这张照片表达什么?是某个人的情绪,是某个场景的氛围,还是某种故事感?如果没有明确的意图,拍出来的照片就只是一堆像素。

五、后期处理是现代摄影的必经之路

现在的摄影,后期处理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了。

RAW格式的优势: 现在的旗舰机(即使是曾经的旗舰)大都支持RAW格式,它保留了最多的原始影像信息。通过后期软件(如Lightroom、Capture One),你可以更自由地调整曝光、白平衡、色彩、细节等等,挖掘出照片的潜力。如果你一直用JPEG格式拍摄,相当于你只得到了一个已经“煮熟”的菜,而没有拿到“半成品”进行精加工。
基础调色: 学会一些基础的后期调色,比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度,能让你的照片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总结一下,你之所以买了曾经的旗舰相机仍然拍不出“像样的照片”,很可能是因为:

1. 你还没完全掌握相机的潜能,对各项功能了解不深,很多高级功能没用上。
2. 你搭配的镜头可能不够给力,限制了画质和表现力。
3. 你的摄影技巧和“眼光”还在成长中,相机只是工具,无法弥补基础的不足。
4. 你可能忽略了后期处理的重要性。

别灰心!这恰恰说明你对摄影有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你的相机就像一把潜力巨大的钥匙,而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去学习、去实践,去解锁它真正的力量。多看看摄影作品,学习别人的构图和用光;多读摄影教程,理解相机的功能;多练习,勇敢尝试不同的设置。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慢慢来,你会发现,你手中的“旗舰”会绽放出它应有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大多数人拿相机拍和手机拍的唯一区别就是:高清与标清的丑

吼呦,这个锅相机可不背,大多数刚刚买相机的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

嗯,买相机了,已经迈入专业摄影的大门了,准备安排明年投国展了。

但大多数同学在一个月之内收到的评论是怎样的呢?

拍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怎么看不懂啊?哪好看啊?相机卖了吧?

一大堆负面的评论铺天盖地的,也使得一部分同学丧失了对于拍摄的积极性,或者说叫热情,知难而退了,但摄影真的仅仅是那么简单吗?


磨合期

这是这个箱子里第一次出现相机,这是你第一次打开相机的快递箱子,你不熟悉它,它也不熟悉你,至于你想怎样去操作呢?拍什么这些都是你应该去思考的内容,相机可能真的帮不上你。

对于刚刚买相机的你而言,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


——看书期

不是出门拍大片,不是窝在家里看教程,而是把这个箱子里自带的摄影基础书籍「相机使用说明书」完整的读完。

网上确实有此类教你怎么用相机的教程很多,但你能确保和你机型一摸一样?

手里拿着pentax k1,看的教程老师用到的机器时5d4,按照人家所说的,又是这波轮那按键的,为什么跟我这个不一样啊?看半天怎么找不到他说的这个功能在哪呢?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到智障的问题,但很多人没注意过,举例之前的一个学员,跟他耐心说相机买了,和之前手机拍不一样了,一定要去仔细读完说明书,但实际反馈呢?

一次拍摄中跑来问我:老师老师,我这个快门怎么不响了?蜂鸣音明明开了呀

接过来相机一看AF-C,用过相机的都明白为啥了吧?改成AF-A / AF-S就又可以了,我就问她说明书真的看了吗?她笑了笑,没说话。

实际上对于现阶段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都认为这电子产品有啥难的?有手就会,但这玩意和智能手机真的不一样,下软件用软件,打电话玩游戏,没那么简单了。很多操作它是一套流程走下来的,卡在其中一个环节可能就要停住了,先把这个大厚本看完了再说吧。


——试验期

这一阶段,只能算是习作,出片别抱太大期望,自己先去出门拍拍练习一下各个参数组合下的画面效果是如何的?

城市风光夜景拍摄车流拖影,要用怎样的参数?

看似抓拍但人物又不那么清晰,要用怎样的参数?

拍摄雪景天气,为什么会比正常曝光偏暗一些?

这个闪电是高速快门抓拍吗?


这里我给到了几个案例,你犹豫了吗?如果有,还是再多练习下吧。很多时候我们在对于实际拍摄中,到了这个场景后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参数,以至于最终出片翻车,这是一个会影响你拍摄效果的很大的问题,我们要非常熟悉我们的相机以及拍摄场景,才能够抓拍到最好的瞬间,才能够拍摄到更特别的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

这是一张拍摄于浙江美术馆的看展的画面,在拍摄这个场景前,我和朋友刚刚结束另外一个美术馆的空镜头拍摄,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刚才?

空镜建筑什么参数?

F11 ISO 100 快门自动+三脚架

那么在这样的参数下,来到这个更暗的场景显然是会翻车的,当我看到这个人物之后,边走向他,边把参数由F11➡F2.8,ISO100➡ISO6400,此时的快门速度将将提升到1/40s,我捕捉到了这个画面。

一同的朋友也看到了这个画面,但抄起相机直接拍因为快门时间过长丧失掉了这张图的拍摄机会。


实际当中很多摄影新人对自己抱有极度的新人,但实际拍摄中却屡屡受挫,正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这里也想提到一个老一辈摄影师们的一个法则:

阳光十六阴天八
多云十一日幕四
乌云压顶五点六
雪天落雨同日幕

具体什么意思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这是一次外拍遇到一个大爷所聊到的内容,同样是抓拍大爷用到的是老式没有测光的胶片机,而我所用到的带有测光的半自动A档,我就在好奇大爷是怎样能够在变化的场景中不需要测光表也能够咔咔拍呢?

这也就是很早的一个法则「阳光十六法则」

而对于现今而言,我们不需要背这玩意了,因为相机自己能测光了,会告诉你合适的参数是怎样的,这为我们实际去拍摄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那么怎样才能够利用好便利呢?

多去练习,多去拍,没什么简单的方法


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跑不过的问题,这是一个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2020年我们遇到新冠疫情,这也使得在这一年里大多数摄影师选择了休息,选择了退坑,因为出不去了没法继续更新旅行视频,无法再次推出新的内容了。

这一切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地利

拍人像我们会找影棚我们会去找漂亮有调调的场景,而不是家里的卫生间
拍风光,我们会去深山会去找到风景名胜地,而不是小区后面的街心公园。
拍城市,我们会去找高楼,而不是楼下转角的小吃街。

这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出片,就好比说今天给到一台相机样机,厂家要求拍样张:活动范围仅限工厂内。

能出什么大片吗?不太可能,仅仅能够测试的就是相机性能相关的耐久度测试。

工地的外围,这地方能出片吗?空镜头所记录下来的是什么?飞土扬尘?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我们单纯的从画面当中看不到美感,能够单纯的动画面当中所记录下来的仅仅就是:卫星地图实景图(建设中),和监控摄像视角没什么两样。

电线杆晾着的衣服,工地施工的条幅;也能够从侧面去展现工人的每天生活的碎片场景,从场景中能够剥离出一些还算可以看的过去的内容,但如果算是作品?可能有些过。

仅仅当作构图训练,或者寻找被摄主体训练来尝试吧。

同样对于这张图也是同样的问题:脏乱的泥地,不那么规整的大门,以及正在维修的车子,我们从画面当中看不到美感,仅仅是脏&乱。但,又有亮点了:

透过杂草丛生的围墙看城市建设,小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有趣点,但现阶段并不建议你去有此类乱中找序的做法,因为只会让你更懵,那么现阶段要做的是什么


「场景选择」

打开百度去搜,家附近或者所在地区有没有适合拍照的地方,为什么要去随大流?拍那些人人都拍过的东西?

这其实就好比是上学时期做的练习题,可能今天上课做的练习题是0809年高考所用到的题目,但对于实际考试它是有帮助有提升的,我们不必去care它的原创性与艺术价值,现阶段我们要去做的仅仅是仿+抄。

先去把前人拍过的那些场景,那些构图都去练习到,为什么人家要这样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当你能够真正把这些东西都想到了,当你去到一个新的场景,就问题不大了。

但如果一开始就在难度很大的地方,像上图,那甭想了,必翻车。

举例来说有些熟悉但又没拍过的场景,我在去之前就已经想到构图出片效果了,但没去过的呢?

先去看看,不能保证出片

没谁能在空想中找到答案,很多经验之谈必须到了才能够实现,那么没有经验的你,现在简单的场景中积累经验为妙。


这张图应该是和很多「青春派」电影中类似,拍摄看台上专注看向窗外的她,但为什么出片效果这么奇怪呢?

打开你的电影画面,去看到那个女主角,是不是周围的环境是干净的?他的位置比其他人都要高,还是有单独的衣服颜色,或者其他的,能够把这个人物从画面中剥离出来的方法,但我们看到这张图:「吃瓜群众中的深层吃瓜群众」它是一种给人这样的即视感,我们再去实际拍摄中很难从人群中剥离出来这么一个单独的人物,她的动作形态颜色,没有出众的点,这也就对场景要求更高,也是致使照片翻车的重要原因。



举例来说这个摩天轮,右下角这个假石头是干什么的?后面这个房子是干什么的?他和摩天轮有关系?这里也找到之前拍过的一张魔摩天轮

从较远的角度利用长焦视角,透过树叶拍摄到了这个摩天轮,同样是魔天伦,但它所处的环境与场景选择能够帮你给到它更好的渲染。

而石头以及后面的房子,很奇怪,很突兀。


捷径是临摹

总在问说摄影这玩意有捷径吗?有,但很多新人并不愿意走:因为是打卡。

以爬楼片子举例,总在写拍摄时间要精确到分钟上,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怎么做?

这个时间之前拍会怎么样?这个时间之后拍会怎么样?都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我们去到一个网红场景前,先要去做的不是买票坐车,而是去搜攻略,去搜搜怎么拍,人家用什么器材拍的,

有个大哥看到一个网红点赞过万的场景,非常漂亮,带着相机去了。到了场景傻了,人家是航拍的,自己没有……,白来

明确到人家的拍摄手法,景别等等内容之后,我们再去,去到之后按照人家的构图角度拍一圈,再按照自己的方式再来一圈,回到家里拿着两次的图进行比对,从中去找到他们之间的差别是怎样的。

把这些问题综合下来再看,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小奥妙了;当你能够在几次拍摄中都做到如下总结,我们再去新的场景,就没什么问题了。

刚学会走,别想着直接就开始原创,就想着开始自己出门拍点新鲜东西。这是所有人绕一大圈都会绕回来的地方:临摹,先把这件事做好再去想其他的,会减少你很多在摄影初期浪费的时间。


那么现在,说完了,拿着手机先把攻略码起来,先从最基本的东西练习起来,开始为自己的基本功打地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