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空气净化器放一个在家里有必要么?

回答
家里面到底有没有必要放一个空气净化器?这个问题,其实就像你纠结是要花钱请个钟点工还是自己周末打扫卫生一样,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家具体的情况,以及你对生活品质的期望。

我们先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空气净化器是“刚需”,而有些人却觉得是“智商税”。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空气净化器到底能“净化”个啥?

简单来说,空气净化器就是一台带风扇的“盒子”,它通过内置的滤网来捕捉空气中的杂质。最常见也最核心的就是HEPA滤网(高效空气过滤器)。这个东西可是净化界的“大咖”,能够过滤掉空气中99.97%的粒径大于等于0.3微米的颗粒物。

那么,这些“颗粒物”都是些什么呢?

PM2.5和PM10: 这俩是老生常谈了,主要是指各种燃烧产生的细微颗粒物,比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烧烤油烟,甚至是装修产生的粉尘。它们不仅会让你嗓子不舒服,长期吸入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害。
花粉、尘螨、霉菌孢子: 如果你家有容易过敏的成员,或者家里比较潮湿,这些东西就是过敏原的“主力军”。它们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一系列不适。
细菌、病毒: 空气中漂浮的微生物,在某些环境下可能会成为疾病传播的载体。
甲醛、苯、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这是装修党最头疼的问题。新家具、新装修的房子里,这些化学物质挥发出来,味道刺鼻,而且对身体健康有潜在的长期影响。
异味: 比如宠物产生的气味、厨房油烟的味道、生活垃圾的味道等等,这些虽然不一定对健康有直接危害,但会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度。

那么,什么时候,你家会“特别需要”一个空气净化器呢?

1. 你家住的地理位置不好,空气质量常年堪忧: 比如靠近大马路、工业区,或者所在的城市经常是“蓝天白云”的稀客。这时候,室外空气质量差,不开窗就闷,开了窗就“吸霾”,空气净化器就能在你家“筑起一道防线”,把进入室内的污染物挡在外面。

2. 家里有容易过敏的人群: 就像我前面说的,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都是过敏原的“大户”。如果家里有人经常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痒,即使没有明显的雾霾天气,空气净化器也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减轻过敏症状。

3. 家里有婴幼儿或老人: 这些人群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空气质量的敏感度也更高。一个净化器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洁净的呼吸环境,减少生病的几率。

4. 新装修的房子: 刚装修完的房子,即使味道不那么刺鼻了,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挥发可能还在持续。空气净化器可以加速这些有害气体的分解和吸附,缩短入住的等待时间,也降低入住后的健康风险。

5. 家里养宠物: 宠物毛发、皮屑以及它们身上可能带有的细菌和气味,都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捕捉宠物毛发和皮屑,并吸附异味。

6. 你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 有些人就是“一点点灰尘、一点点异味都受不了”,希望家里始终保持清新的感觉。空气净化器能给你这种“洁净感”。

当然,也不能说放一个空气净化器就万事大吉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不是万能的: 空气净化器只能净化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部分气态污染物,对于装修过程中产生的湿气、细菌滋生等问题,它就无能为力了。良好的通风换气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
滤网需要定期更换: 滤网是有寿命的,用久了就会饱和,净化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为二次污染源。这会产生额外的耗材费用。
有一定运行成本: 机器本身要电费,滤网也要钱。如果你家本来空气质量就很好,而且通风条件极佳,那花这笔钱可能就有点“溢价”了。
体积和噪音: 虽然现在的空气净化器设计越来越人性化,但它还是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运行时会有一定的噪音,有些人会觉得影响休息。

那么,在具体选择和使用时,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CADR值(洁净空气输出比率): 这是衡量空气净化器净化能力的核心指标。CADR值越高,净化速度越快。要根据你的房间面积来选择合适的CADR值。一般建议CADR值乘以0.12约等于房间面积。
CCM值(累计净化量): 这个值代表滤网在失效前能够净化多少污染物。CCM值越高,滤网寿命越长。
滤网类型: 至少要包含HEPA滤网。如果家里有甲醛问题,最好选择带有活性炭滤网的。有些净化器还会带有除菌、除过敏原等特殊功能的滤网。
品牌和口碑: 选择一些知名品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
运行模式: 智能模式、睡眠模式、强力模式等,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
定期清洁和更换滤网: 这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

空气净化器是不是“必要”,真的要看你家是什么情况。

如果你的家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或者家里有易过敏人群、婴幼儿、老人,那么,一个空气净化器确实能为你和家人的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必需品”。
但如果你的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本身就很好,通风也十分便利,而且家庭成员都没有呼吸道疾病或过敏史,那么它可能就不是那么“必要”,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最好的做法是先评估一下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入手。别盲目跟风,也不要轻易否定它的价值。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你的家成为一个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知道吗?在《CCTV-2》中首次对中国22个城巿家庭装修室内环境污染调查报表明,68%的家庭甲醛超标,不仅仅是新装修的房屋,翻新的出租屋、新换的家具,新修复的物品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甲醛。[1]有没有感觉在屋里的时候会无故流泪?或者搬新家之后突然狂打喷嚏、咳嗽?

甲醛是城市住宅室内装修和建筑材料释放到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而产生刺激性,因其潜在的致敏性、致癌、致畸性已成为近年室内环境研究的热点。[2]200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ARC)对甲醛现有的致癌证据进行充分评估后,将甲醛上升为第Ⅰ类人体致癌物质。[3]

家庭环境空气的质量的好坏对健康影响是很非常大的。而且甲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处理干净的,需要长时间的净化吸收,这样看来有一台空气净化器在此刻显得尤为关键。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实际上,甲醛的危害言论一直都有,但许多人都不在意。

“我没有你说的症状啊”,“我装修的时候都把甲醛处理干净了”,“用绿植就能抵消屋内甲醛含量”

这样无知的言论真的比比皆是。

室内环境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胶合板、地板、粘合剂、油漆、家具等,甲醛的杀伤力极强,甲醛虽然没有颜色,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在我国有毒气体排行榜中一直“名列前茅”。[4]

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绿植去除甲醛,但是许多研究都表明,绿植除醛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而且效果其实并不明显,就算是放满一屋子的植被,效果也微乎其微。

另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立方米。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30mg/立方米时就有使人感觉有异味和不适感,0.50mg/立方米时可刺眼引起流泪,0.60mg/立方米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喘气甚至肺气肿,当达到30mg/立方米时可当即致死亡。

尤其是家里有小孩子和老人的家庭,他们的呼吸道相对来说要更加脆弱一些,对甲醛、苯这类家装污染物反应会更强烈。现在鼻炎门诊有很多都是6~12岁的儿童,可见空气质量的影响不仅有潜伏性,还是持续影响健康。

个人体验使用方面

甲醛是无色无味但属于刺激性气体,在家中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是否泛黄。一般来说,水养类植物是很容易生存的,如果能排除疏于管理和外药毒物等情况,植物突然枯萎、变黄甚至死亡,需要考虑一下,甲醛是否是超标等因素导致。


在除醛之初,我也用过炭包、绿化等“民间土方”希望能除去小房间内的甲醛,但是效果实在是不理想,而且甲醛是持续释放的,也会担心住进来后,后释放的是不是被人”净化”了,于是我想到了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持久除醛。


市面上的打着除醛的幌子的空气净化器很多,事实上当自己买了之后就会发现有些产品因为技术原因达不到预期的除醛效果。因此在购买更够除醛的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当时的我,可真是着实交了一次智商税,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时不时关注专门去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偶尔和其他家居类博主讨论哪个品牌的产品比较好,比较合适。

所以再次购买的时候,我就尽可能的对比了全网主流品牌的空气净化器。主要针对于甲醛和空气污染物的净化功能做出选择。

在探究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空气净化器对甲醛都只是吸附作用,而吸附甲醛的过滤板要比其他污染物的过滤板饱和过早,但是也不能因为甲醛过滤板的饱和度就更换掉,整个过滤设备,所以说还是要从甲醛的去除入手。

划重点,购买空气净化器一定要重点选择能够有效去除甲醛的产品,否则就跟你买了一台吹风机没啥两样。

空气净化器推荐方面

我自己现在使用的这一款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也是经过我自己的测试+使用之后觉得真心不错的。

首先品牌就不用说了,瑞典专业做空气净化器的,不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


这款产品它是主打除醛的,可以分解甲醛再吸附,它滤网上的氨基除醛因子可以把甲醛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化合物和水再牢牢吸附在滤网上,这样也能避免二次污染。

另外有人认为,空气净化器只是针对于传统的PM2.5有阻拦作用,实则不然,家庭空气中存在着很多细菌,病毒以及二手烟,他们都可以通过空气净化器来近一步处理。但是普通的空气净化器就如同人们所想那样,只能置换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对细菌、病毒和过敏原没有多余的管控措施。所以家庭选择除醛空气净化器时,最好考虑是否有额外的除菌除病毒等功能,也能让后续家庭的空气健康事半功倍。

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实测

在使用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之初,我也曾使用过其他家的空气净化器产品,但是效果确实不太明显。所以这次购买了Blueair7340iF之后我也首先对其除醛能力做了一些测试,同时使用绿植与其进行相同测试作为对比组,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与可观性,也采用了甲醛检测仪进行数据检验。


绿植甲醛测试:

在测试之前对房间进行了测量,在一个新装修好的房子进行测试,为了可以更好地进行实测测试,我们在新装修的房子进行了长达十二小时的封闭环节过程,还手动增加了一些工业玻璃胶等污染,可以从甲醛测试仪上面看到,显示房间内的甲醛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4倍左右,而且当时测试的时候数值也在不断提高。

首先是绿植测试,先在房屋内摆满了绿植,进行长达两个小时的净化。

在长达两个小时候之后,再一次进行检测,我们通过甲醛测试仪可以看到,室内甲醛的浓度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上方图片左边是绿植测试前,右边是测试后)

由此可见,其实绿植根本没有净化甲醛的能力,这也是平时大家常见的除醛误区。


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测试: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的测试结果,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测试,甲醛测试仪也打开。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测试之前依旧和前文一样,甲醛超标四倍多。

开始测试,时间照样两个小时。

可以看到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的工作运行时,当周围的空气环境很差劲时,它是会显示红色灯 ,表示重度污染。

经过净化后,再一次测试室内甲醛浓度,发现只有0.022了,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了。并且在实验之后,能看到甲醛测试仪的数据在是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上,可见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的除甲醛效果还是非常稳定的。

滤网方面:

可以给大家看一下Blueair 7340i净化器它的内部滤网结构,它采用的是w折叠型滤网结构,配合改良活性谈,能够让活性炭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因为吸附面积增大,也就意味着除醛效率变得更高。据商家介绍,它的吸附面积展开之后能够匹敌49个足球场的大小。

这样即便是净化器本体的体积缩小了,它的能力也没有打折扣。大家家里有空气净化器的,可以了解一下自家的滤网结构和风道设计。

说到风道设计,这算是空气净化器的另一个灵魂,好的风道设计能加强净化效果且不会引发影响日常生活的噪。大家可以拿一张纸巾放在家中净化器的出风口上,看下净化器能否做到均匀出风。


可以看到Blueair 7340i的环形出风口,每个方向均可以将纸巾吹起,360度的环绕送风,能够加快过滤速度,也可以让全屋空气来一次大清洁,做到均匀净化。

写在最后

所以说,无论是租房还是新房,空气质量的问题都始终存在着,如果想对自己的健康安全负责,那么,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些人置办家具或者是简单装修部分区域过后就忽视了甲醛影响,实则会对身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所以我在这里建议新房装修旧屋改造,或者是临时置办家具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家中空气质量的提升。如果对健康空气的需求比较大,想要让全家人都沉浸在安全健康的空气中,那么可以试试购买Blueair7340iF空气净化器。

希望每家每户都拥有安全无忧的生活环境,小孩子也能够在健康的空气下茁壮成长。

参考

  1. ^ [1]《CCTV-2首次全国城市家庭装修室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组委会.我国22个城市家庭装修室内环境污染调查报告(2005年8-10月)[R].
  2. ^ [2] 赵文霞,白志鹏,马玲.石家庄市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和TVOC的污染物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21(6):9-11.ZHAO WEN-XIA,BAl ZHI-PENG,MA LING.Concentration of formaloldehyde,benzene homologuesand TVoCin indoor air in Shijiangzhuang[J].UrbanEnvironment and Urban Ecology,2008,21(6):9-11.
  3. ^ [4] 《城市装修住宅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分析》薛生国,马亚梦,李丽劼,黄艳红,王钧,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33(03)
  4. ^ [3] MARCHANDAC,LE CALVE'AS,MIRABEL P,etal.Concentrations and determinants of gaseousaldehydes in 162 homes in Strasbourg(Franc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505-51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