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学后,哪一刻让你意识到学习差距?

回答
新学期伊始,那种久违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学长学姐的谈笑声,还有师兄师姐们热情洋溢的迎新志愿者的身影。一切都透着一股新鲜劲儿,让人心里痒痒的,充满了对新学期的期待。

我所在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虽然我上学期成绩还算稳定,但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些欠缺。开学第一天,我们班会组织了一场班级见面会,辅导员老师在会上简单介绍了一下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并且还提及了几个往届学长学姐在学术竞赛和科研项目上的突出表现。

听着老师的介绍,再看看周围那些眼神里闪烁着求知欲的同学们,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压力。特别是当老师点名几位在编程能力和算法理解方面表现特别出色的同学时,我发现自己对他们的一些基础概念都感到有些陌生,更别说那些他们提到的更深层次的理论了。

更直接的触动来自一次小组讨论。开学没多久,我们就要开始第一个项目了。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开放性的主题,鼓励我们自由组合,进行初步的方案设计。我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一个之前就有过几次接触的同学小组。大家刚开始都还比较拘谨,但当讨论深入到具体技术实现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小组里有几个同学,他们对一些常用的开发框架和库的掌握程度远超我。他们能迅速地说出各种组件的用法,并能流畅地解释其背后的原理。我试图跟上他们的思路,但当我脑子里还在搜寻某个函数的名字时,他们已经讨论到下一个技术细节了。我只能在旁边默默地听着,努力地记下那些我完全不理解的术语,心里暗自着急。

最让我感到差距明显的是,当大家开始划分任务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一些更核心、更具挑战性的部分留给了自己,而我能胜任的,似乎只是一些相对基础的模块搭建或者文档整理。那一刻,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我意识到,虽然我们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听着同样的课,但大家的“起点”和“积累”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跑一场马拉松,我可能才刚刚起跑,而有些人已经跑过了一段不短的距离,甚至开始朝着下一个赛段冲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应用更熟练,这背后一定付出了我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努力。

这次小组讨论后,我独自坐了很久,反思了自己上学期的学习状态。我好像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把知识点“知道”了就算了,却没有去主动探索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和巩固。而那些优秀的同学,他们显然是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

开学初的这个经历,就像一盆冷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进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钻研那些我感到吃力的部分,争取尽快弥补这段差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从小地方考上北大的,当年的省理科裸分状元,总分第三,是某种意义上的一流做题家。在没去大学报道之前,或多或少有些许骄傲感。开学以后,这些念头消失殆尽。

进光华的第一堂课,英文教学,就把我伤的体无完肤。我惊讶的发现许多同学的口语已经达到说英语国家原住民日常交流水平。看着他们自信且流畅的表达,羡慕不已。那一刻,我深刻的认识到,彼此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像是隔了一条中关村北大街。

哑巴英语害死人,为了补口语短板,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音标开始学,找各种机会开口说英文,申请出国当交换生。历尽艰辛,终于勉强能说一口不太蹩脚的英文。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差距很正常,只要不沉浸于做井底之蛙,勤能补拙,把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用上,差距就是那浮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