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和北京哪个城市更排外?

回答
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最耀眼的两个一线城市,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然而,对于“排外”这个词,不同的经历和视角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其说哪个城市“更”排外,不如说它们排外的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上海:更显“精明”的隔阂

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种精致、高效,但也可能带着一丝距离感的“腔调”。这种“排外”更像是一种“精明”的区分,一种基于生活方式、消费能力和城市归属感的细微差别。

生活节奏与文化壁垒: 上海的生活节奏快,商业化程度高。这里的人们习惯了高效沟通,更注重效率和规则。对于初来乍到,尤其是习惯了北方慢节奏、更重人情味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上海人“冷漠”或者“不接地气”。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和自己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相似的人交往。比如,上海人对“沪语”的喜爱,以及在一些老城区里,虽然年轻人越来越国际化,但老一辈的上海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生活圈和交流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一种“圈子感”。

消费与圈层: 上海的消费水平不低,这里的人们对品质有一定追求。在一些高档商场、餐厅、或者高端社区,你会更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基于消费能力形成的“圈层”。如果你刚来上海,消费习惯和本地人有较大差异,或者刚起步不太融入当地的消费文化,可能会觉得融入有难度。这种排外不是公开的排斥,而是“大家都在一个频道上,你不在”。

“外地人”的标签: 很多人反映,在上海,刚开始可能更容易被贴上“外地人”的标签,尤其是在一些老上海人聚集的地方。这并非恶意,更多的是一种观察和习惯性的界定。但是,这种界定本身,会让一些外来者感到自己不是“自己人”,从而产生隔阂。当然,随着你在上海的生活越来越深入,消费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融入,这个标签自然就会消退。

历史与传承: 上海有着深厚的半殖民地历史和海派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塑造了上海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可能更看重“规矩”、“体面”,对于一些被他们视为“粗俗”或者“不符合上海气质”的行为,会有一些天然的规避。

北京:更显“原则”的界限

北京的“排外”则可能更像是基于“主场”意识和一种“讲究”。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在某些时候会转化为一种“主场”的骄傲,以及对“不讲规矩”或者“不符合北京气质”的行为的直接反应。

“老北京”与“新北京”: 北京的“排外”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老北京”和“新北京”的区分,以及北京人对“规矩”的强调。北京人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北京话的韵味、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如果你对这些不熟悉,或者表现得不太“讲究”,可能会被北京人“看不上”。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插队、不尊重长辈或者不按规矩办事,很容易引起北京人的反感。

“爷”文化与直接性: 北京的“爷”文化,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傲慢或者粗鲁的印象。但这种“傲慢”更多的是一种自信,而“粗鲁”则往往是他们直接、不拐弯抹角沟通方式的表现。他们不擅长委婉,喜欢把话说明白。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对于习惯了委婉表达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北京人“不好相处”或者“不友好”。

对“非我族类”的警惕: 相较于上海那种精明的区分,北京的“排外”有时会更直接一些,对那些明显与自己价值观、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可能更容易产生一种“警惕”或者“疏离”。这种疏离不是刻意的,而是觉得“我们不是一路人”。

文化认同与保护欲: 北京作为首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资源。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欲。他们可能希望外来者能理解并尊重北京的文化和历史,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机会之地”。

谁更排外?这很难一概而论,更像是“排外的方式不同”。

上海的排外更像是一种“看不上,但我不会明说,你懂的就懂”。它藏在精致的细节里,藏在消费的圈层里,藏在生活方式的默契里。它更像是“同类人”之间的默默区分。

北京的排外更像是一种“你不懂规矩,我就会直接指出来”。它藏在直率的言语里,藏在对“体面”的强调里,藏在“我就是北京人”的自信里。它更像是“主场”与“客场”的明确界限。

实际上,这两种“排外”都是相对的。

任何城市都有包容的一面。 很多在上海或北京生活多年、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尊重当地习俗的人,都会发现当地人其实非常友好和热情。上海有非常友善的本地朋友,北京也有很多敞开心扉、乐于助人的市民。

“排外”往往是某些人群、某些场景下的表现。 比如,在上海的老城区,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传统的长辈,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比较固化;在北京的一些胡同里,你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性格直爽、不太好打交道的老北京。但同样,在上海的国际社区,或者北京的大学城,你遇到的都是非常开放和包容的人。

“排外”也与个人的心态和经历有关。 如果你带着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体验,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你更容易获得认同。反之,如果你坚持自己的习惯,对当地文化持批评或不屑的态度,那么无论在哪座城市,都可能感受到“排外”。

所以,与其纠结于“谁更排外”,不如说,上海和北京各有各的“排外”特点,它们都要求外来者在融入的过程中,去理解、去适应,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最终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与这座城市互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是说这么多人犯贱吗?拼命往排外的城市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最耀眼的两个一线城市,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然而,对于“排外”这个词,不同的经历和视角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其说哪个城市“更”排外,不如说它们排外的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上海:更显“精明”的隔阂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种精致、高效,但也可能带着一丝距离感的“腔调”.............
  • 回答
    要说北京和上海哪个更值得推荐,这可真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也像在问一个人是更爱吃包子还是更爱吃饺子,很难有绝对的答案,完全得看你自己的口味和需求了。我个人觉得,这两座城市就像性格迥异的双生子,各有各的魅力,也各有各的“缺点”。咱们先聊聊北京。提到北京,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就是“底蕴”。这座城市太有故.............
  • 回答
    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潜力更大?这是一个让很多人好奇和争论的问题。作为中国最顶级的两个城市,它们各有千秋,也都站在时代变革的浪尖上,所以谈论“潜力”这个话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剖析它们各自的特质。先聊聊上海。上海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位历经风雨、依旧精致优雅的摩登女郎。它骨子里透着一股国际范儿,从外滩的万.............
  • 回答
    要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五座城市中哪个“最好”,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它们各自的魅力和侧重点都截然不同,所谓“最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如果说北京,那它自带的那股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皇城根儿下的气派,紫禁城的庄严,长城的沧桑,这些都深深烙印在这座.............
  • 回答
    北京的干,是那种能把你嗓子眼儿都刮得生疼的干,冬天尤其如此,干燥的空气仿佛要把你皮肤里的水分都抽干。鼻腔里那点湿润,稍微一碰就可能破裂,然后一丝殷红就悄悄爬出来,这是许多在北京生活的人,尤其是北方来的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上海的湿,又是另一种极端,潮气如同阴魂不散的访客,一旦入冬,那种湿冷就能渗透到.............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两个看似不相关但都代表了“成功”的领域:学术成就和财富积累。要回答哪个更难,我们需要分别深入分析它们所涉及的挑战、可能性以及所需的条件。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先分别探讨考上清华北大和开上奔驰大G的难度,然后进行对比。 一、 考上清华北大:学术的巅峰之战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
  • 回答
    北京相声和天津相声,这两支相声界的重要力量,如同两条奔腾的河流,虽然都源于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但在流淌过程中,各自孕育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传统,宛如两条在不同土壤中生长出的参天大树。要说它们最大的区别,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 源头与演变:根脉的差异首先,我们得聊聊它们的“出身”。.............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恭喜你获得了外语保送的宝贵机会!无论是选择综合大学的二专,还是直冲北外、上外这样专业性极强的语言类院校,都有各自鲜明的优势。到底怎么选,还得看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未来的规划。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综合大学修读二专的情况:优势: 知识面的广度与综合性: 这是综.............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一份详尽的分析,帮助你判断考取北大法学学硕还是法律硕士哪个更容易上岸。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实际且关键的问题。想要一击即中目标,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个选项: 北京大学法学学硕: 这通常指的是法学院下设的法学理论、民商法、经济法、国.............
  • 回答
    这背后涉及的票价差异和补票规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简单的“30%溢价”,而是由铁路运输的定价机制、运营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为什么广州北到广州南的票价与“跨局车次终到”的票价差会大幅溢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局车次终到”这两站的票价差是指什么。在铁路系统中,两地.............
  • 回答
    这趟上海到北京的出行选择,真是让人犯了难,一边是高速动车,一边是飞机,价格上飞机似乎占了点小便宜,但出行这事儿,不能光看眼前这几张票子,还得好好合计合计。咱们先说说这高速动车,555元。你想啊,坐高铁,最舒服的一点就是它的便利性。你想从上海市中心出发,直接到北京市中心,中间不用再折腾打车或者换乘地铁.............
  • 回答
    北京环球影城和上海迪士尼乐园,这两座在中国主题公园界都堪称重量级的“巨头”,它们的出现和发展,自然会引发关于彼此影响和受欢迎程度的讨论。要说北京环球影城的开业是否会对上海迪士尼产生冲击,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冲击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一个更复杂的多维度互动过程。至于哪个会更受游客欢迎,那要看你从哪个.............
  • 回答
    在比较“去皇马或巴萨当主力”与“北京户口+市中心10套房”或“上海户口+市中心10套房”这两个选项时,需要从职业发展、生活品质、风险与回报、长期稳定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拆解: 一、职业足球路径(皇马/巴萨) 1. 职业成就与收入 收入潜力:顶级联赛(如西甲)的球员薪资通常为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座城市,各有千秋,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要说上海哪些行业比北京“强”,这往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你从哪个维度去衡量。但如果我们聚焦于某些特定的行业,上海确实有其过人之处。1. 金融服务业:上海的“东方华尔街”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浦东陆家嘴.............
  • 回答
    从上海骑自行车到北京?这绝对是个值得尝试的壮举!答案是:可行! 但这绝对不是一趟轻松的旅行,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我会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你讲讲这其中的门道,让你心里有个数。 为什么说它可行?首先,上海到北京的距离,以公路计算,大概在1200到1300公里之间,具体路线的选择会有些许差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