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聂树斌案「真凶」王书金案被发回重审,最高法不核准死刑,该案后续将如何审判?

回答
尘埃未定:王书金案发回重审,聂树斌冤案的最后一章如何续写?

“真凶”王书金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那桩令人扼腕的聂树斌冤案,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的焦点。最高法的不核准死刑,无疑为这起牵扯了20余载的错案,注入了新的变数,也预示着后续的审判将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那么,接下来,这场围绕着“真凶”的审判,将走向何方?

缘起:重审的必然性

王书金,一个本应在2019年因强奸、故意杀人等罪名被执行死刑的罪犯,他的命运之所以与聂树斌案紧密相连,是因为他在供述自己罪行的过程中,承认自己才是“石家庄特大连环奸杀案”的真凶,而这起案件正是导致聂树斌被冤杀的罪案。

聂树斌案的平反,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揭示了司法公正的脆弱,也暴露了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然而,当“真凶”王书金的口供被披露,指向另一个犯罪嫌疑人时,如何处理王书金的案件,便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在此前的审判中,尽管王书金承认了其他多起犯罪事实,但法院并未能完全采信他关于聂树斌案的辩解,认为其存在“翻供”和“串供”的嫌疑,且缺乏其他证据支持。即便如此,对于一个可能牵扯到无辜者生命的指控,司法机关的审慎是必要的。

这次最高法将王书金案发回重审,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在于对原审判决中关于王书金供述的采信程度,以及对其他案件之间关联性的认定,存在着疑虑。最高法作为案件的最终审查关,有权对下级法院的判决进行监督和纠正,尤其是在涉及死刑核准这种重大案件时,更是审慎万分。

重审的焦点:证据与疑点

发回重审,意味着案件将回到原有的审判程序,重新进行调查、取证、开庭审理。那么,这一次,审判的焦点将集中在哪些地方?

1. 王书金的供述是否真实可信?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虽然他已经被判死刑,但对于他是否真的是聂树斌案的真凶,证据链是否完整、是否能够排除合理怀疑,是重审需要着重解决的。法院将仔细审查王书金在不同阶段的供述,比对他的证词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矛盾之处。同时,也要考察他的供述是否与其他客观证据相符。

2. 是否存在足以支持王书金供述的其他证据? 聂树斌案的平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侦查卷宗中的疑点和王书金的出现。在重审中,控辩双方都需要提供更多证据来证明或反驳王书金的说法。这可能包括:
现场勘查和物证: 如果王书金的供述指向了具体的犯罪现场,是否有新的物证能够被发现,或者对现有物证进行重新鉴定?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王书金的生物痕迹,或者他能够准确描述作案细节,都会对其供述的真实性起到关键作用。
被害人信息和案件细节: 王书金是否能够准确描述除了聂树斌案之外,他所犯下的其他案件的被害人信息、作案手法、以及现场情况?如果他对多起案件都能给出详细且与事实吻合的陈述,那么他的整体可信度会提高。
目击证人和其他佐证: 是否有其他目击证人能够证明王书金在案发时在现场?是否有其他同案犯或者知情人能够提供佐证?
新的侦查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否有可能通过DNA比对、痕迹鉴定等新的侦查手段,进一步印证或否定王书金的说法?

3. 对聂树斌案的“复盘”: 虽然聂树斌案已经平反,但为了更清晰地界定王书金在其中的责任,甚至确认其“真凶”身份,审判人员可能需要对聂树斌案的原始卷宗进行更深入的“复盘”,重新梳理当年案件的每一个环节,寻找当年为何会将聂树斌定为凶手,以及王书金的说法是否能够解释这些当年的“错误”。

后续审判的可能路径

发回重审,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案件将重新进行审理。那么,后续的审判将如何展开?

重新调查取证: 控方(检察院)和辩方(王书金的律师)都将有机会进行新的调查取证。检方需要巩固现有证据,并可能需要补充新的证据来证明王书金的罪行。王书金的辩护律师则会努力搜集对王书金有利的证据,例如证明其供述的真实性,或者质疑现有证据的关联性。
一审、二审程序的再启动: 案件将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新经过一审法院的审理。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死刑核准的变数: 最高法不核准死刑,意味着原审判决中对王书金的死刑判决不予生效。如果重审后,法院依然认定王书金犯有死罪,那么判决仍将报送最高法进行核准。这一次,最高法在审查时,将更加审慎,并有可能综合考虑王书金的全部罪行以及其在聂树斌案中的作用。
可能的判决结果:
维持死刑,但需最高法核准: 如果新的审理充分证实了王书金犯有死罪,且符合死刑判决的法定条件,那么法院仍有可能做出死刑判决,但最终生效需要最高法的核准。
改判死缓或无期徒刑: 如果审理中发现王书金的罪行虽然严重,但情节上存在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或者其在其他案件中的作用不如此前认定的那么关键,那么法院也可能改判为死缓或无期徒刑。
其他刑罚: 如果法院认为王书金的罪行不足以判处死刑,但仍有罪,那么将会根据具体罪名和情节,判处其他相应刑罚。
无罪的可能性? 尽管王书金已被判死刑,并且承担了多起犯罪的责任,但他是否是聂树斌案的“真凶”,仍然是审判的焦点。如果法院经过审理,无法完全排除聂树斌的“真凶”身份,或者无法完全确证王书金是聂树斌案的真凶,那么在如何认定王书金的罪责时,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但是,王书金本人已经承认并被判处了多起其他犯罪的罪行,因此完全无罪的可能性不大。

给司法公正带来的启示

王书金案的发回重审,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为中国的司法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反思和学习机会。

证据为王: 这一案件再次凸显了证据在司法审判中的核心地位。任何判决,尤其是涉及人命的死刑判决,都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证据基础上,并且能够经受住最严苛的审视。
程序正义的价值: 最高法不核准死刑并进行发回重审,正是对程序正义的有力维护。它表明,司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程序进行纠错和完善。
勇于纠错的担当: 聂树斌案的平反,是司法机关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体现。王书金案的发回重审,则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追寻更深层次的真相,进一步完善司法公正。
公众关注与监督: 聂树斌案和王书金案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公众的持续关注和监督,也成为推动司法进步的重要力量。

王书金案的发回重审,就像是在聂树斌冤案这本厚重的史书中,又增添了新的篇章。这个篇章的最终内容,将由接下来的审判来书写。我们期待,这场审判能够更加公正、透明,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并且在推动中国法治进步的道路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这不仅是为了给聂树斌一个更确凿的真相,也是为了确保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核准死刑,不是因为一、二审已经认定的事实或者法律适用有错,恰恰是因为出现了新证据,导致一、二审没有把所有的犯罪事实全部认定清楚。请注意:

在复核期间,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不予认定被告人王书金涉嫌实施强奸、杀害被害人张某乙的犯罪事实出现了新证据,需要对该起犯罪进行重新审理和判决。

等于说,其他三起强奸、杀人案,的确是王书金犯的;当时没有认定的第四起奸杀案,如今出现了新证据,所以发回重审,要搞搞清楚是不是也是王书金干的。


在其他平台已经看到有人张口就来,一开口就是内味儿,希望知友们不会如此吧,至少发言之前先把情况看看清楚。


至于后续如何审判,刑诉解释有如下的程序规定:

第三百五十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的,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应当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可以直接改判;必须通过开庭查清事实、核实证据或者纠正原审程序违法的,应当开庭审理。

最高法在本案中是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所以邯郸市中院会重新开庭审理,不会直接改判。再说,已经认定的三项犯罪行为已经足以认定死刑了,多认定一项,对于量刑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

自王书金2005年被捕以来,该案在15年间已经数次成为关注焦点,这次发回重审应当也会引起广泛关注,只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


其实,死刑案件成为关注焦点,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程序问题。比如前几天的玛莎拉蒂案,就涉及到「隐性和解」的问题;比如本案,就是复核程序的问题。

对于死刑制度改革来说,如何从程序上对死刑进行控制,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是 @脚轻头重 ,爱法律,爱电影,更爱美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