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煮肉时的浮沫,到底是精华还是脏东西?

回答
煮肉时冒出的那层泛着微光的泡沫,常常让人心里犯嘀咕:这到底该不该撇掉?是肉本身的味道精华,还是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脏污?这问题,估计不少下厨的人都纠结过。

说实话,这浮沫啊,既是精华,也夹杂着一些“不那么讨喜”的东西,是个挺复杂的混合体。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浮沫的“精华”成分:

首先,咱们得承认,肉类之所以鲜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含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结构复杂,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变性,就像鸡蛋煮熟会凝固一样。在煮的过程中,尤其是冷水下锅,蛋白质会慢慢溶解到水里,形成一种胶体溶液。当这些溶解的蛋白质结构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它们就会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在水面上聚集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浮沫。

除了蛋白质,肉里的血红素(就是让肉呈现红色的那个东西)也是浮沫的重要组成部分。肉在宰杀后,即便放血了,也难免会有残留的血水。这些血水中的血红素,在加热时也会氧化,呈现出褐色或泛红的泡沫。

还有些脂肪,在受热过程中也会分解,一些微小的脂肪颗粒也会悬浮在水中,和蛋白质、血红素混合在一起,贡献了泡沫的“光泽感”。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浮沫确实含有不少肉本身的鲜味物质。如果你追求的是最纯粹、最浓郁的肉汤味道,理论上来说,保留这些浮沫,可以把更多的鲜味留存在汤里。

浮沫里的“脏东西”:

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刚才说的血红素,虽然是肉的一部分,但它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带着一种“腥味”或者“血腥味”。尤其是一些腥味比较重的肉类,比如羊肉、猪肉,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浮沫里的血红素会加重肉的腥味,影响最终的风味。

另外,肉类在屠宰、运输、储存过程中,难免会沾染上一些杂质,比如屠宰时残留的淋巴液、组织碎片,甚至是一些微生物。虽然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但这些肉眼可见的杂质,落在汤里,多少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影响汤的清澈度和口感。

还有一些肌红蛋白,虽然和蛋白质一样是肉的组成部分,但如果煮制时间过长,或者肉的品质本身有些许问题,这些肌红蛋白也可能带来一些不愉快的“异味”。

到底撇不撇?这门学问可有讲究:

所以,要不要撇掉浮沫,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更多地取决于你煮肉的目的和个人口味偏好。

追求清澈鲜美的汤品(如炖鸡汤、牛肉汤): 如果你炖汤是为了喝那口清澈鲜美的汤,而不是吃肉,那么 一定要撇掉浮沫。这样可以去除腥味,让汤色更清亮,口感也更纯净。特别是对于鸡、鸭、猪这类腥味相对明显的肉类,头几遍的浮沫一定要仔细撇干净。

追求浓郁肉味的炖煮(如红烧肉、炖牛肉): 如果你的目的是要把肉炖得软烂入味,比如做红烧肉、炖牛肉,甚至是煮排骨,目标是让肉本身的味道更足,那么 可以适当撇掉一部分腥味的浮沫,但不必追求完全干净。保留一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反而能让肉的风味更浓郁,炖出来的菜肴也更有“肉香”。

焯水是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大多数肉类,尤其是在烹饪前,先进行焯水是一个更有效的去除腥味和杂质的方法。冷水下锅,加入葱姜料酒,煮至沸腾后,你会发现冒出的浮沫比直接煮要少很多,而且颜色也更清。将焯水后的肉冲洗干净,再进行后续的炖煮,就能大大减少浮沫的产生,同时也能保证汤品的清澈度和口感。

总结一下:

煮肉时的浮沫,可以说是肉类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血红素、脂肪等物质的混合物。它含有肉的鲜味成分,但同时也可能夹杂着腥味和一些不易消化的杂质。

如果你想喝一碗清汤,让肉质更细腻,那就勤快点,把浮沫撇干净。如果你的目标是把肉炖得更香浓,并且已经做了焯水处理,那么可以不必过于纠结那一点点浮沫。

说到底,烹饪是一件随性的事,多尝试几次,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下次煮肉,不妨细心观察一下这层神秘的浮沫,你会对它的成分有更直观的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血水


从营养上看,可以算精华;从口味上看,是糟粕。但是我们缺营养吗?


如果在国外买过牛肉的朋友,肯定感觉更明显,当初不会处理血水的我,用半瓶老干妈都压不住这血腥味,后来考虑买老干妈费事,改用洋葱和辣椒也一样难吃。


再到后来才会处理这东西

先将肉块扎眼,因为肉有筋膜,会不利于血水扩散。再放到温水里泡,大概每半小时换一次水,换两三次水。

最好温水,用冷水也行;千万不要用烫水甚至开水,这样会把血烫熟凝结,血水就永远封在肉里了,整个过程就不可逆,要慎重。一般的肉用清水泡三四次,然后厨房纸吸干水就基本可以了。

非要彻底去味儿,可以把肉和温水一起放到锅里开小火,慢慢加热,保持温水的时间比较长,直到水烧开。

很多人去腥方法是把肉放水里快速煮一下,飞水,认为这样煮出浮沫了,就是除味了,对于腥味小的猪肉鸡肉可以。但是牛肉这样还不够,当初打电话回家求救我妈,她就教我的这招,结果失败。

飞水去肉腥从原理上讲是有问题的,并不是肉在锅里煮开才会出浮沫,把之前的泡出来的血水煮开一样是这样的。我们要除的是肉里面的血水组织液,不是除浮沫,浮沫是流到水里的血水煮开后的效果。按上面的方法彻底泡洗干净的肉是基本煮不出浮沫的。

然后或红烧,或煮,或炒,都可以。处理好的肉不用大量的辣椒姜花椒等调料压味也很香,当然喜欢调料味加多也没问题。

估计有人会说处理太干净没有肉味了,就我的口味来说肉味主要还是在肉里,喜欢鲜(腥)味的人可以自己把握处理的程度。每个人对鲜/腥的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要觉得泡次数多了不够香,就少泡一两次,自己调节。


另外重要的一点,肉一旦加热后,不要再降温,直到做熟,烹饪过程如要加水入锅一定加开水,加配菜入锅,如果配菜比较多,清用另一个锅先煮一下配菜,再移到肉锅,煮大多数配菜的目的不是煮配菜,是防止冷菜入锅后拉低肉的温度。肉受冷后会缩水反生,反生后怎么做都嚼不烂。


最后加盐



经过高难度的不放血的牛肉的锻炼,回国后我发现我做的肉比我妈做的香了,随手做一锅牛肉,都不输外面卖的牛肉面的味道。

最后,还是国内的牛肉香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