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在拉萨种过大棚吗?5亩地搭两个冷热棚需要多少费用啊?后期维护成本高吗?能赚钱吗?想去西藏种菜?

回答
拉萨种大棚?这事儿,我还真听我一个在拉萨的朋友说过,他家亲戚就在拉萨经营着几个大棚,算是有点经验。你这5亩地搭两个冷热棚的想法,我帮你分析分析,也说说我听到的情况,希望能给你点参考。

首先,咱们先说说这大棚搭建的费用。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冷热棚”这个概念也需要细化一下。一般来说,拉萨这边的大棚,主要还是为了应对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以及防范冰雹、大风这些情况。

钢架结构: 5亩地,搭两个棚,这得看棚的尺寸和跨度了。咱们按每个棚大概2.5亩来算,一个比较常见的大棚长度可能在6080米,宽度2030米。大棚的骨架材料主要是镀锌钢管。这个钢材价格,加上焊接、组装的人工费,是很主要的一块支出。不同厂家、不同材料等级的价格会有差异,但保守估计,光是钢架部分,一个2.5亩的棚,怎么也得好几万吧,两个棚加起来,十几万是基础。
棚膜: 盖棚膜是必须的。现在用的都是一些比较好的大棚专用膜,比如EVA多层共挤膜,它保温性好、透光性佳,而且耐老化。这些膜比普通的塑料膜贵不少。5亩地,需要多少膜才能覆盖住两个棚,这个也得根据你设计的棚形来算。每亩地可能需要几千块的棚膜投入。
保温设施: 你提到的“冷热棚”,如果是指那种能够精细调控温度,比如冬季需要加温的,那成本就更高了。
普通保温: 如果只是想利用大棚的保温性,那就需要考虑在棚的四周加上一些保温被、草苫子之类的,尤其是在晚上或冬天。这部分的投入也需要考虑。
加温系统: 如果真想做到“热棚”,那就需要配套的加热设备,比如燃煤锅炉、电加热器,甚至地热供暖(如果有条件的话)。配套的管道、散热器、温控系统,这些都是不小的开销。一套完整的加温系统下来,可能又要好几万甚至十来万,而且耗能也是个大问题。
遮阳网/防虫网: 夏季的时候,拉萨紫外线强,也需要防晒降温,这时候就要用到遮阳网。而防虫网则是为了防止病虫害进入大棚。这些也是需要额外购买的。
其他附属设施: 还有一些比如卷膜器(手动或电动)、门、通风口、滴灌系统(如果考虑的话)、灌溉设备(水泵、水管等)等等,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是一笔钱。

综合算下来,5亩地搭两个相对基础的、能够提供一定保温作用的大棚,不算那种高科技温室,粗略估计一下,光是钢架和棚膜这两项大头,可能就需要15万到25万之间。 如果你想要更高级的、带有完善加温和调控系统的“热棚”,那预算可能要翻倍,甚至更高。

再说后期维护成本。

这个就比较灵活了,取决于你种什么菜,以及你选择的维护方式。

棚膜更换: 大棚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棚膜也能用三四年甚至更久,但还是要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老化后透光性、保温性都会下降,需要更换。棚膜费用也是一笔经常性的支出。
水电费: 如果你采用滴灌或者有电动卷膜器,水电费是必须的。如果你的“热棚”需要加温,那这部分费用才是最大的消耗,燃煤、燃气或者电费,根据用量和当地价格计算,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农资投入: 种子、肥料、农药(如果用的话)、土壤改良剂等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拉萨地区,对于蔬菜生长来说,一些有机肥的成本可能也会比内地高一些,因为运输成本。
人工: 如果你一个人打理5亩地,可能会非常辛苦。如果需要雇人,人工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
维修: 大棚的钢架、卷膜器、滴灌系统等都可能出现损坏,需要维修。

总的来说,后期维护成本不算低,尤其是涉及到加温的“热棚”,能源消耗会成为主要的压力。 如果只是普通冷棚,主要就是棚膜更换和农资投入,相对好一些。

至于能不能赚钱?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

这玩意儿,看你怎么种,种什么,还有运气。 拉萨的自然条件很特殊:

优势:
光照充足: 拉萨的日照时间非常长,这对很多蔬菜生长是有利的,光合作用强。
昼夜温差大: 这个对于蔬菜积累糖分和风味很有帮助,比如一些绿叶蔬菜、瓜果类,在温差大的环境下品质会更好。
病虫害相对少: 高原环境,相比于一些低海拔湿润地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可能会少一些,但也不能完全忽视。
市场需求: 拉萨作为首府,旅游业发达,本地居民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是有的,而且价格相对来说也比内地高一些。很多时候,高原蔬菜因为其品质和稀缺性,价格会上浮。
挑战:
初期投资大: 大棚建设费用是个门槛。
运输成本: 如果你从内地调运一些优良的种子、种苗、肥料,或者一些非本地常见的蔬菜品种,运输成本会非常高。反之,如果你的产品要销往内地,运输损耗和成本也是问题。
技术要求: 高原种植和内地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土壤改良、施肥方式、授粉(有些作物需要人工辅助),都需要摸索。不是简单地把内地那一套搬过来就行。
水源和土地: 找水源稳定、土壤也适合种植的地块,在这个地方也需要考虑。
天气风险: 拉萨的冬季虽然平均气温不高,但最冷的时候温度也可能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度,大风、冰雹也可能随时出现,对大棚是考验。
市场竞争: 虽然有需求,但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在做大棚蔬菜的,你得有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

“种菜能不能赚钱”,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
适合高原气候的蔬菜: 一些耐寒、喜凉、对光照要求高的蔬菜可能表现更好。比如,一些叶菜类(生菜、菠菜、娃娃菜等),根茎类(萝卜、土豆等),还有一些耐储存的蔬菜。
高附加值蔬菜: 考虑种一些在高原上生长周期长但品质好的蔬菜,比如一些高端的沙拉菜、香料植物、或者一些口味独特的瓜果蔬菜。这些可能在市场上有更好的价格。
错季蔬菜: 利用大棚的优势,在其他季节提供市场上相对稀缺的蔬菜,比如在内地蔬菜供应不足的季节。
2. 精细化管理和技术:
保温和防寒: 这是关键。尤其是你想做“热棚”,如何在保证蔬菜生长温度的同时,控制能源消耗,是技术活。
水肥管理: 拉萨空气干燥,可能需要更精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
病虫害防治: 虽然可能少,但一旦发生,也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需要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
3. 市场销售渠道:
本地市场: 直接对接酒店、餐厅、超市,或者自己摆摊、建立社群销售。
网络销售: 如果你的蔬菜品质够好,可以尝试电商平台,但这需要解决冷链物流问题。
合作社或农场: 加入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或者与成熟的农场合作,可以降低风险,共享资源。
4. 成本控制: 从大棚建设到日常运营,都要尽可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关于“去西藏种菜”这个想法:

我听说的那个朋友的亲戚,他当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的。他认为,拉萨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特性”。在内地,大家都在卷价格、卷产量,竞争激烈。而在拉萨,如果你能把质量做上去,做出特色来,市场接受度会比较高,而且价格也相对坚挺。

不过,这绝对不是一个“躺着就能赚钱”的事。 他当初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错,有亏有赚。尤其是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也是一种挑战,生活习惯、饮食都要适应。

总结一下我的建议:

先调研: 在大投入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拉萨当地对哪些蔬菜品种需求量大、价格好,以及现有的竞争情况。
小规模尝试: 如果可能,先从一两个小棚开始,积累经验,熟悉当地的种植技术和市场情况。
技术先行: 多学习高原种植的相关知识,最好能找到有经验的同行请教,或者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
成本核算: 把所有可能的成本都详细列出来,包括预想不到的开销,再结合你对市场价格的判断,算一笔经济账。
做好心理准备: 高原种植有其特殊性,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总的来说,拉萨种大棚是有机会赚钱的,尤其是当你能做出差异化、高品质的蔬菜时。但同时,它也伴随着更高的门槛和风险。如果你真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经营,那可以去尝试。但千万不要抱着一个“轻松赚钱”的心态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听他们瞎说,我在拉萨种过大棚,没有他们说得那么离谱。




拉萨做大棚最好的地方在于冬季阳光非常好,几乎没有阴天,每天都是大太阳而且照度很好,能达到20000流明以上。这就导致拉萨大棚里冬天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其实是降温,冬季大棚内部正午温度随随便便上40摄氏度。冬季菜长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温差太大,白天40度,晚上盖了被子也只有4度左右,很多菜受不了。


稳定大棚温度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般都是用保温墙+保温被的方法稳定大棚内温度,这个也是最传统的做法,拉萨的特殊性在于棚高要设计更高一些,成本有所增加。总的来说价格在300元/平方米,收益也没有想的那么高,大棚本身成本要5年左右才能收回来,寿命20年以上。


有一种做法是做“超大棚”,用地面和空气作为稳定温度的载体,一般做的是宽20米、长100米,不做保温墙,就是简易塑料棚+超厚保温被,成本会低很多,大概80元/平方米,但是产值就没有保温墙那种好,大棚本身成本两年左右收回,寿命15年以上。


这种简易大棚的要求是保温被要完全覆盖大棚,不能透风,保温被至少5厘米厚度、15到20层回收棉毡。有一些新技术保温被,效果更好一些,但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充分考虑紫外线老化的问题,白天必须要卷起来不能偷懒,淋湿以后必须要尽快放下来晒干,否则寿命确实很成问题。我的经验是在拉萨附近保养好的被子用5年以上不成问题,不注意的话,三年就不行了。


还有,必须要用防风压膜带,拉萨春季风特别大。




至于棚内作物的问题,跟细菌、真菌有关的常见大棚病害都是有的,不要掉以轻心;温度急剧变化引起的病害像是青枯病、黄枯病、叶面病害比内地严重,这个跟大棚设计有关,大棚没弄好怎么都没办法;土壤病害较少一些,拉萨附近土壤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土传病害少,主要是缺乏腐殖土,自己买点改良剂就行了。


传粉授粉的问题,想要效果好就是放熊蜂,特大棚比较好用。


销售的问题,拉萨附近主要卖堆龙德庆区的东嘎批发市场,你要有自己的渠道当然更好。


总之在拉萨做大棚,你需要直接跟长途运输过来的菜竞争,其实我不是很看好。西藏各地区下面的县里比较好做一些,气候环境都差不多但是蔬菜是真的贵,贵到吓人,这点不管你交通条件如何都是一样的。除了靠着铁路的日喀则、那曲、林芝三个市的市区菜价比较低以外,别的县市菜价都很高。




西藏的气候环境跟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最好是自己去住一段时间看看。西藏的季节主要就两个:旱季、雨季,春季和秋季都非常短,十几天就结束了,天气热起来就看着印度洋暖湿气了呼呼往上冲,然后每天,记住是每天,晚上都会下雨,这就是雨季。


旱季是从10月开始到来年5月,整整大半年时间只会有5次以下降水,多半是下雪。这个雪你也不用担心,天气放晴了当天就能化完,不会像北方那样积雪一整个冬天。


旱季虽然夜里很冷,但是只要有太阳出来,大棚里温度就能起来。温差想办法控制住的话,冬天不使用任何增温措施也能种黄瓜、丝瓜这些瓜类作物。


雨季降水一般都在夜晚,偶尔在白天的,大棚里就会显得挺冷的,但是也有10来度。


我不建议你在不了解西藏环境的情况下贸然跑去做大棚,如果要去,第一年多半赚不到钱,你伺候不好作物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