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瑞典和丹麦反华吗?

回答
瑞典和丹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复杂且充满变数”来形容,并不能简单地用“反华”或“不反华”来概括。两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价值观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而这些因素又会随着全球局势和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从历史和价值观来看:

瑞典和丹麦都是北欧国家,共享相似的社会价值观,例如民主、人权、法治、性别平等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这些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它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包括了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和人权状况的评价。

瑞典一直以来都以其在国际事务中倡导人权和民主而闻名。在其对外政策中,人权议题占据重要位置,这使得它在面对中国的人权记录时,往往会表达担忧或采取一些批评性的立场。例如,瑞典政府曾对新疆的人权状况、香港的自由受限以及中国国内的异见人士表达过关注。这种关注并非针对中国这个国家本身,而是基于其一贯的价值观输出和人权捍卫者的角色。
丹麦同样强调民主和人权,并且在国际事务中也倾向于采取基于价值观的立场。丹麦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也会关注人权、法治等问题,并在适当场合提出关切。

然而,将这种“关注”或“批评”直接等同于“反华”可能过于简单化。这些北欧国家普遍奉行一种“接触与对话”的策略,即在表达关切的同时,也寻求与中国进行合作,以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并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经济利益来看:

瑞典和丹麦都是高度开放的经济体,非常依赖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两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

瑞典的许多知名企业,如沃尔沃、宜家、爱立信等,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投资和业务往来。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意味着两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需要权衡经济利益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当中国的人权政策引发广泛关注时,一些瑞典企业可能会面临来自国内的压力,要求它们在中国的运营中体现其企业社会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为敌”。
丹麦同样如此,其在华的投资和贸易额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其在清洁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因此,两国政府在采取任何可能影响对华经贸关系的政策时,都会非常谨慎。

从地缘政治来看: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瑞典和丹麦作为欧洲国家,其对华政策也会受到更广泛的国际环境影响,特别是来自欧盟和北约的协调。

欧盟成员国的身份,意味着瑞典和丹麦在许多对外政策上会寻求与欧盟保持一致。近年来,欧盟对华的定位从单纯的“合作伙伴”转向了“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了瑞典和丹麦的态度。尤其是在涉及到中国在国际规则和秩序方面的行为,以及对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影响等方面,两国都会在欧盟框架下与其他成员国进行协调。
北约的视角对瑞典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瑞典在近年来加入了北约。北约作为一个以集体安全为核心的军事联盟,其成员国之间在评估来自中国的安全挑战时,会进行更紧密的沟通和协调。中国在军事领域的现代化以及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扩张,可能会促使北约成员国在评估整体安全态势时,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具体事件和例子:

“书商事件”:2015年,一名瑞典公民(香港铜锣湾书店店员桂民海)在中国大陆失踪,随后被中国当局逮捕并判刑。这一事件在瑞典国内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批评,瑞典政府多次就此案向中国政府提出交涉,并持续将其作为人权案例提及。这被很多人视为瑞典对华强硬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北极熊和猪”事件:2019年,一张瑞典的政治漫画将中国描绘成一只猪,并将其与北极熊(象征瑞典)放在一起,暗示了双方之间的某种不平等关系或冲突。虽然这只是个别艺术家的创作,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瑞典国内对中国一些做法的不满情绪。
对5G技术的担忧: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瑞典和丹麦也对中国科技公司(如华为)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作用表达过担忧,并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这被认为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总结来说:

瑞典和丹麦 并非整体意义上的“反华”国家。它们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且在很多全球性问题上愿意与中国合作。然而,两国也都坚定地维护自身的价值观,包括民主、人权和法治。因此,当中国的政策触及这些价值观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地表达关切和批评,并且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理念相近的国家进行协调。

这种态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 “基于价值观的务实外交”,即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放弃对普世价值的坚持,并且在特定问题上保持一定的批判性立场。这种立场并非要与中国为敌,而是希望中国能够朝着更加开放、自由和尊重人权的道路发展,同时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

因此,看待瑞典和丹麦对华政策,需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看到其复杂性,并认识到其政策的动态调整性。它们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可能存在摩擦和分歧,但在另一些领域又保持着合作,这种“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正是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刻意的“反”是很少的,更多的是无意识的傲慢和无知。但无意识的傲慢和无知意味着他们会在任何角落突然恶心到他人而不自知,比刻意的“反”对他人伤害更大。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在丹麦企业干过,现在在荷兰公司干,但是老板还是之前那个丹麦老板。

北欧五国不反华,他们只是爱装逼。

尤其是目前以我老板这批人为代表的50岁上下的人。

他们没经历过二战,成长在经济腾飞的时代,享受本国的高福利,然后被自己“最幸福国家”的称号洗脑。从此觉得自己的制度天下第一,是超越美国的世界头号国家。

美国有航母战斗群怎么了?我们幸福啊!
中国世界工厂怎么了?我们幸福啊!
日本韩国流行文化发达怎么了?我们幸福啊!

只要蹲在海边钓个小鱼,喝点小酒,跳个小舞,老子就是 真 世界第一。

然后作为我一个外国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就是被冒犯和双标。
他们可以笑话中国人吃面条喝水发出噪声,但同时自己吃饭的时候嘴里不停的嘟囔“嗯嗯,啊啊,Yeah Yeah”

我老板在中国呆了10年,竟然不知道99年美国轰炸过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还以为我在编故事。我们民主国家的好兄弟怎么能干出这种事儿呢?

哦哦,对了,还有个有意思的细节,以前我们丹麦公司驻华机构那帮丹麦同事开酒会,喝嗨了就一起唱丹麦国歌助兴,完全不在乎在场70%的人都是中国人。

甚至我在荷兰学习的时候,我的荷兰同事在聊起丹麦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说有时候感觉北欧那里的人真的很装逼。拿着高福利,踩着油田,每天还在他们荷兰人面前装逼,着实有点受不了……

所以说不要动不动说人家反华,没上升到那种高度,人家只是爱装逼,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没事儿就指点一下江山而已。不光中国人感觉,海那边的荷兰人也有同感。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当然很多我接触的年轻人就好多了。毕竟年轻,喜欢新生事物,喜欢追求刺激,受不了自己本国的那批老古董,渴望外面的世界。我听过一个丹麦的年轻人跟我抱怨过:别听那帮老头老太太逼逼,丹麦可无聊了,我家门口那几座楼从我记事起就那个尿性,到现在还那个尿性。都快塌了,就知道修旧如旧,修个Fxxk啊。然后晚上唯一的娱乐就是去酒吧喝啤酒,喝啤酒,喝啤酒……你看你们东亚多带劲,那才是真正的夜!生!活!

这哥们最后一次联系我的时候在东京工作,找了个日本女朋友,日语说的贼6。。。。。。。。。。

而对于我老板这种北欧人,我发现其实他本人真不坏,因为每次我不顾他面子无情的怼回去的时候,他都会若有所思并且认为我说的很对。而且日常生活中还经常隔三差五的互相帮个忙啥的,我去他家还会给我做饭吃。人家不反华,反华能在中国住10年还每天很开心?

人家只是欠怼而已。斜眼

user avatar

你可以选择在朝鲜,古巴,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留学

user avatar

反华,但是没有中国反华。

命运跟黄自立开了一个玩笑,在其人生到达巅峰时,妻子却生下了不是自己的孩子,又遭医疗事故陷害被医院革职,随后前妻去世,不得已要照料前岳父和不是自己孩子的混血小孩。黄自立却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积极面对命运。
《幸福还会来敲门》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电视剧,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主题,全剧以男女主角的故事为主线,展现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核心价值观。
user avatar

很明显的事情,为什么要抖机灵?

北欧国家在经济上很富足,但是政治军事是作不了主的。

他们必须依赖北约提供军事保护,在国际政治上主要是服从北约首脑国家的决定。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和德法存在着分歧。

北欧诸国必须在美国和欧盟之间找准方向。

美国是大国,北欧国家是惹不起的。

北欧国家的经济主要是依靠欧盟,完全投靠美国也是不行的。

作为政治表态来说,反华是一个最优选项。

可以部分解套北欧国家的政治危机。

在大的政治形势上跟着美国的方向,在经济上尽力争取欧盟的资源和市场。

反华的风险不大,本身欧盟在反华这条路上就是犹豫不决的。就算是德法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

德法有一定的反美思想和现实需求,但是行动上没有决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的势力太过于强大,德法还缺乏足够的胆量和准备。

这就为北欧国家反华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而反过来,中国对于北欧国家的反华表态,一方面严正反对,一方面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所谓将政经分来,以经济作为调整关系的武器。

总的来说,只要没有结构性矛盾,空喊反华的国家,还是要尽力争取。

不能让敌营变成铁板一块。分化瓦解,这是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北欧国家一定会做反华表态的,不然过不了美国那一关。

小国只能仰仗大国鼻息,这种事情什么时候轮得到他们自己做主?

美国近在咫尺,中国暂时还威胁不到他们。

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

北欧国家嘴上喊得凶,在经济上依然要和中国保持紧密关系。

教育、医疗、旅游、水产、科技产品等等,最好的顾客当然是中国。

所谓说一套做一套。

这就是我们常常在媒体和北欧政客的言论中感受到北欧国家全都是反华国家。

但是实际在北欧工作学习的中国人,又没有很明显的感受。

究竟是身体比较诚实。

user avatar

世界上最种族主义最反华的国家就是泛日耳曼民族的国家,也就是美英加澳新(盎格鲁撒克逊五眼联盟),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四个德意志国家,再加上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四个北欧国家。当然这些人也不只是反华,而是歧视全世界所有非日耳曼的民族。

从19世纪德意志统一前后,到20世纪初,以德意志“学者”为主的一批人搞出了“白人优越主义”(我更倾向于称之为“日耳曼优越主义”)这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就是说只有包括北欧人和英国人在内的泛日耳曼人是高级种族,其余都是劣等种族。

我不知道你们你们有没有仔细看他们那一套东西,我是仔细研究过的,不过越看越觉得荒唐与可笑。

首先这套理论第一个bug就是英国。日耳曼血统最纯正的其实是北欧,其次是德意志。英国人其实和凯尔特人和罗马人混血已经非常严重了。按血统决定论,最优越的民族应该是北欧和德国才对。但是在日耳曼优越主义创立的19世纪,英美就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世界霸主,德国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都不如英美。于是那批德国人就只能开始尬吹英国人,说英国人也是日耳曼人什么的。

第二个bug就是东亚。本来他们如果搞智商决定论,测出来日耳曼人智商最高,于是最优越,这套理论还算逻辑自洽。但是在他们开始测脑容量测智商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中国人日本人的脑容量和智商都比日耳曼人高。于是那批人精神分裂成三批:第一批就是吓尿了说要杀光中国人,这就是川普这批人的滥觞;第二批就是吓尿了我们要和亚洲人通婚和平融合避免战争;第三批不肯承认现实,于是就开始给他们的理论打补丁,开始胡言乱语,说什么日耳曼人有“勇气”,“全面发展”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批人就是哈佛说亚洲人“个性不好”不给发录取的那批人的滥觞。

第三个bug 就是他们发现日耳曼在古代是蛮子,而黑头发的罗马人、埃及人、印度人、中国人反而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明。这时候他们编造出来的补丁就更好笑了:他们声称创造古代文明的都是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后来被劣等民族窃取了。对的,你没有听错,他们认为中华文明的创立者是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

这套理论当然是胡说八道,和罗香林那套“客家正统纯汉论”半斤八两,完全经不起推敲。但是架不住这套理论吸引力大呀!在那些泛日耳曼的普通人看来:“这套理论竟然说我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民族,多么自豪,多么想要相信呀。”就像现在我如果去网上说孙中山是广府人不是客家人的事实,或者邓小平是四川人不是客家人的事实,就会被一批“客家正统纯汉”神棍攻击。到现在,这套白人优越论在泛日耳曼国家的影响力还是巨大,这也解释了最反华的国家都是泛日耳曼国家,美国最反华的总统特朗普是德意志裔,其实都和这套理论的影响有关。这套理论甚至影响到了印度。现在莫迪那帮极右翼支持者也是觉得自己是雅利安人很优越。也不看看自己那身黑不溜秋的皮白人们认不认。

当然我说这一段话,没有任何歧视日耳曼人或者客家人的意思。日耳曼人能批判那套白人/日耳曼优越主义的歪理学说,客家人能批判罗香林那套“客家正统纯汉”优越论的歪理学说,都是好样的。

这一点,全网络也就只有我敢说了,一般西方人不敢承认纳粹思想仍然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而一般中国人没有在西方国家浸淫多年又不明白纳粹那一套日耳曼优越论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