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她好像怀疑咱俩。
谁?
小周。
2
哥,她好像知道了咱俩的秘密。
谁?
老板娘。
3
弟,你小心点那个女人,她好像知道什么。
谁?
小赵。
4
哥,那个女人知道咱俩的秘密。
谁?
酒吧歌手。
5
哥,咱俩又暴露了。
谁?
林佳茵。
……
……
6
哥,全世界只有周队长认不出来咱俩,所以……我替你泡了两个嫂子……
说一个细节,酒吧女老板绑了关宏宇,把手机给关宏宇看证明他是通缉犯,衬衣里的沟发现有一道疤,当时没放心上
后来老兵自首,老伴告诉周舒桐,老兵女儿把心脏献给了酒吧女老板。才想到原来女老板是做过心脏手术,所以才会有疤。
谢邀。《白夜追凶》应该是今年看过的最惊喜的国产剧了。
豆瓣评分也高的吓人:9.0
当然,我是因为这个评分才决定去看的,9.0不仅在国产剧里是翘楚,就算放到神剧扎堆的英剧和美剧里面这个分数也绝对称得上高分了。
这个剧给了我很多惊喜。先说最大的那个——潘粤明。
在《唐人街探案》之前,我对于潘粤明的印象是类似陈坤的贵公子形象。
比如说《京华烟云》里潘粤明饰演的曾荪亚:
完全是一副民国贵公子形象。
再比如《红衣坊》里的潘粤明:
和大家熟悉的《白蛇传》里的书生许仙:
可以说,在《唐人街探案》之前的潘粤明,大家对于他的印象基本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
贵公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一言以蔽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用时下特别火的一个词就是,潘粤明的【人设】就是这个。不过和很多最近娱乐圈的朋友一样,前几年潘粤明的【人设】彻底颠覆了。不过,是潘粤明自己颠覆的。
在《唐人街探案》里,潘粤明的镜头不多,却给我的感触最深。在《唐人街探案》里,他饰演的那个沉闷颓丧的中年变态杀手。
那个时候他的形象是这样的:
来一段GIF:
到《唐人街探案》基本就看不出潘粤明原来的影子了。
可是真正的惊喜还是在这次的《白夜追凶》里,在这里潘粤明不仅要颠覆形象,还需要一人分饰四角。
这四个角色分别是:关宏峰、关宏宇、关宏峰饰演的关宏宇、关宏宇饰演的关宏峰。
一人分饰两角的见过,一人分饰四角的并不多。我观影量有限,印象里就这一个。
潘粤明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就两个字——细节。
虽然说的很简单,但其实现在能做到这点的演员屈指可数。
我们不妨来看看,在电视剧里的关宏峰:
关宏宇:
(我个人觉得关宏宇这个角色要比关宏峰出彩)
和在警察局里饰演关宏峰的关宏宇:
建议大家看一下这部剧第一集的39分49秒,在实习生快速进入警察局的时候,关宏宇的脚步有一个明显的迟疑。
在35分55秒的时候同样有一个细节:一开始关宏宇是低着头走路的,渐渐地,他把头略微抬高了一点点:
上面这两段细节,在剧里面其实比比皆是。大家有兴趣可以琢磨下。
所以说真正能做到像潘粤明这样演技的演员,在中国并不多。
很多人谈过演技。但是演技这东西不是靠一对大道理,靠情绪大爆发,靠堆砌动作就能体现出来的。
也不是靠什么:我很努力应该拿这个奖,靠什么炒作、大制作就能获得的。
演技,往往是一门细节到了极致的技术。演技好的人一举手,一提足,一皱眉,一转目,人物就立起来了。
为什么潘粤明能做到这点?我想还是因为他对于这部剧,对于关宏宇关宏峰这两个人物,真正地吃透了。而这靠的正是平时的底蕴。
在他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时候有这么个问题:
澎湃新闻:你以前很多角色都是文艺小生或是富家少爷,在这部剧之前,生活中对刑侦题材的作品看得多吗?
潘粤明:之前演公子哥、小生一类的角色,也是因为演的都是些经典名著,大家看到可能就认为我适合这类角色了,我现在看自己那时候的剧照也觉得挺“鲜”的(笑),皮肤啊质感都在哪儿,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应该去尝试更多不一样的人物。
侦探的书我收藏挺多,松本清张啊、东野圭吾、福尔摩斯全集,还有一些探案的短篇集,都是为了调剂生活,研究得不多,就跟四大名著似的,你看不看你都存一套(笑)。
潘粤明说的很简单,但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所认识的大部分明星都不太爱看书。极个别爱看书的,还是只爱看诺贝尔数学奖得主这样的有层次有文化,一般人买不到的书。
说完了演员,另一个给我惊喜的点就是剧情。
众所周知,推理剧的粉丝应该是所有类型片粉丝里最难最难伺候的了。因为,几乎每一个推理爱好者,看剧的时候,都是抱着挑刺儿,或者说和编剧一较长短的心态来的。
这几乎是每一个推理剧粉丝的心态和最大乐趣。
去年我看BBC改编的阿加莎名著《无人生还》,就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的。因为没看过这部小说,在看英剧之前也坚决拒绝被剧透,因此抱着和阿加莎一较长短的想法,我开始认真去看这部剧。认真到去记笔记,慢慢琢磨十个人里面哪个人是凶手。
当然,我没猜出来。
可是在看《白夜追凶》的时候,我经常被自己这种自作聪明玩弄。有很多次,我以为已经看破了编剧的套路,正准备洋洋自得,等着编剧最后揭晓悬念,却在下一刻立刻被编剧主动解开谜团,并把剧情拐到了另一个我没想到的角落。
就像刚刚看到片名,我第一反应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以为和《白夜行》一样是双线剧情,不到最后不揭晓。因此我看到双主角的时候就得意了。结果下一秒,两人就互换身份……
目前我看的比较晚,才看到第七集,可是我已经完全收起了自作聪明的心思。开始认真看剧。
后来,我比较好奇,去搜索了一下编剧的信息。后来才发现这么一条:
原来,编剧老早是老炮了。推理粉丝的那点小心思,估计他早就烂熟于心了。
其实从前几年开始,网剧就和新媒体一样,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过去,网剧意味着粗制滥造。可是如果现在依然用这样的有色眼镜来看,未免就太过于过时了。
《纸牌屋》是网剧,《黑镜》是网剧,《马男》是网剧。在国外,网剧老早就脱掉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在一部部神剧的加持下,逐步走上神坛。甚至有隐隐超过传统电视剧的势头。
在中国的网剧质量虽然参差不齐,可依然出现了像《暗黑者》、《余罪》、《河神》、《心理罪》这样的网剧。
很多人说,中国编剧缺乏想象力,没有国外的厉害,也有很多人说,网剧都是圈钱,从来都不用心拍,找几个大明星,圈一波就走。
这些话,在某些网剧身上确实是这样,比如前段时间曝出来的《绿幕不自赏》,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认真的观众,必须得公正地说一句:中国依然是有这么一帮人,确确实实是愿意去做好东西的。
这种愿意,我觉得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理想。我特别高兴,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还有一帮人能够这么用心地去抠细节而不是抠图。
从这个角度看,网剧好比是出生平庸却仰望天空的人,能做到这样子,我想大概都是因为热爱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会谈(buhuitan001),回复电影说,查看更多关于电影影评。
9.0,这是《白夜追凶》在豆瓣获得的分数,为今年国产电视剧中目前最高分。对于并非电视剧小年的今年来说,一部网剧能拿到如此成绩,足以说明此剧质量上乘。鉴于《军师联盟》同样也在优酷播出,于是我立马充值了优酷会员。
这部剧的正面评价不在少数,也有不少答案着重提了演技、情节、服化道等优点。剧组对于细节的把握,尤其令人佩服的。在对于道具的使用、真实程度上,处处可见剧组的用心。比如说这样的场景:
但如果要提到这部剧成功的最大因素,恐怕是怎么也绕不过潘粤明这个人了。
一.
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标准意义上中年人的成功,是家庭和事业的双成功。是能在力所能及范围以内,提供给家庭最好的生活;是婚姻美满,夫妻关系和谐;是在事业上稳中有升,受人尊重。
相反的,如果一个男人到了中年,家庭破碎,事业也不见起色,无论此人人品、性格和学识如何,总不免让人哀叹一声,给人落魄潦倒之感。毕竟觉得人生将将过了一半,奋斗大半辈子,似乎啥也没捞着,也不似年轻二十岁那般能折腾,感觉希望已然没了。
潘粤明,今年43岁。十年前在和董洁结婚的时候,还是受人艳羡的金童玉女,白面小生形象深入人心。后来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家庭破碎人尽皆知,绿帽、嗜赌等流言蜚语接憧而至,事业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居然是在《唐人街探案》里一把小小的客串。
如果按照中年男人成功的标准来看,恐怕是失败的典型。
和中国人喜欢少年英雄不一样,好莱坞的商业电影里,拯救世界的,想当一部分是中年人。有时候他们是打击罪犯,有时候他们是拯救亲人,总之,一个有家庭的、中年白人男性,一般就是标准的富有正义感的男主角。
有种说法是,这种情节的设定,是因为这些男主角通常都家庭破碎或事业失意——总之是典型的中年危机。而为了改变这一形象,扭转颓势,通常就要拉整个世界一起下水,打破现在所有规则,再重获新生。
所以,中年男人要翻身的难度,大概就等同于毁灭世界。
概因中年男人对于生活的认知和经验早已定型,跳离自己的舒适区,也只有世界末日这类事件能逼他们一把了。
对于一直以书生形象为大众所知的潘粤明来说,《白夜追凶》似乎就是在他舒适区之外的东西,而且恐怕不是离得一般的远。从他自己的描述来看,无论是哥哥关宏峰还是弟弟关宏宇,都跟他本人性格有着很大差别。
这部剧的核心要点就在于兄弟二人的身份切换。每一次切换身份所带来的暴露危机,就是最能抓住观众的时刻。如果潘粤明对于兄弟二人的诠释无法说服观众,那么这部戏的根基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比以往一人分饰两角的作品,《白夜》的难点在于身份的互换,硬生生将两个角色,分为了四个角色。潘粤明除了需要饰演关宏峰和关宏宇以外,还需要饰演扮演关宏峰的关宏宇和扮演关宏宇的关宏峰。
这就对演员本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在观众的视角里,兄弟二人身份互换这件事儿是门清的。这就要要求,在身份互换后的演出,既要有真实感,以至于观众不会产生“这群人好笨哦,连这是假冒的关宏峰都认不出”这样的想法,又要留有破绽,让观众确定兄还是兄,弟还是弟。
事实证明潘粤明对这个角色处理得非常恰当,不光是面部表情和举手投足,甚至在声音方面都刻意下了功夫琢磨。潘粤明用精湛的演技证明了,即使过去几年里,他没有过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可他从没放弃过提升自己。而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正是对自己有新的要求。
前段日子大热的《战狼2》,吴京也算是中年翻身。在拍摄续集之前,把自己的身家也全给压上了。
想要中年翻身,总得有破釜沉舟的决断。
二.
刑侦剧、探案剧向来就是观众最喜欢看的类型之一。已经有无数类似的优秀美剧,做出了榜样。中国当年当然也有佳作,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起码在这个类型上,还是比较匮乏。
审查当然是原因之一。这次《白夜》能突破审查,放出许多重口味片段,是其成功的一个条件,也需要恭喜拓宽了标准。这里如何通过审查暂且不表,娱乐资本论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过《白夜》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除了审查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创作团队是否尊重观众的智商。
探案剧,观众需要享受的,除了惊险刺激的剧情以外,还有案件里,那迷雾重重动机、手法,需要抽丝剥茧,和主角一起进入到案件当中,跟随着破案。可以说,这是观众和制作团队之间玩得智力小游戏。如果过于晦涩,观众就会气质不玩。但如果太过简单,甚至让观众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那么,这个作品就算是失败了。
潘粤明需要精准饰演这四个角色的意义就在此。扮演兄弟二人本人的时候尚好,可一旦进入了关宏宇扮演关宏峰的时刻,就需要做到,让观众认为这么去演,确实可以骗到其他角色。
其实观众非常敏感,非常容易体会到创作团队是否尊重了自己的智商。第一个案件的谜底其实并不算难猜,我看很多人在看的过程中,其实已经猜到了。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还是愿意看下去?一是观众还想跟着看关宏宇是否是真凶这条主线走(也是剧组聪明之处,将这条主线零散地安排在每个案件中),另一个就是,观众觉得剧情设置是合理的,也是富有张力的,哪怕猜到结果了,也想看下去。
譬如说关宏峰在智力上,并不是真正算无遗策的。在安排曲筱绡,不是,周舒桐扮演妓女接近性瘾患者时,并未考虑到这个人可能具备一些变态属性,间接地致周舒桐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虽然关键时刻警察们还是破门而入了,但看到周舒桐全裸地被吊在房顶上,相信每一个人(包括观众在内)的震撼都不小。
目睹此事,给关宏宇造成的冲击也颇大,回家后质问关宏峰也引出了疑似关宏峰犯错导致一名女刑警牺牲的过去。关宏峰的破案手法经常不讲规矩、不择手段,虽然智力超群,这种破案方式,早晚会给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也就是观众愿意继续看下去的原因之一。
三.
说到为了破案不择手段,将关宏峰请回来当顾问的周巡,恰好也是这么一个角色。
从角色定位来说,周巡就像是《福尔摩斯》里的雷斯垂德、《神探伽利略》里的草薙俊平。这类角色的共同特点是深刻认识到主角破案能力无人能及,对于疑难案件不可或缺,于是通过某种交换,让主角成为警察方面的顾问。
周巡与其他这类角色的区别在于,他实际上是作为关宏峰的敌人所在的。一方面,他希望能利用关宏峰的才智为其破案;另一方面,他又深深怀疑关宏峰将其弟藏了起来,于是希望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来找出破绽。
剧中关宏峰对周巡的智力亦有评价,并不敢小瞧他。而周巡至今的目的,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从他自己嘴里说出,他为了破案不择手段是因为警察的职责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但是利用自己的对手刘副队长的女儿来监视关宏峰来进行牵制这种手段也好,靠交易卷宗获取关宏峰并造价补上缺页也好,又处处在说明这人小算盘打得极精。
这就给剧情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关宏峰一边要尽可能拿到卷宗,一边还要防备周巡的步步紧逼,简直就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旦闪失,便满盘皆输。
而周巡对于关宏峰,到底是敌是友,他本人,到底是一个精于算计的混子,还是一心为公的警察,都只有在接下来的剧情里,看王泷正怎么去演绎了。
时至今日,不管是评分也好,还是点击量也好,《白夜》的成绩有目共睹。潘粤明令人惊喜的演技,和剧组让人佩服的细致,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的探案剧并未没落,而网剧的兴盛才刚刚开始。
最后的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为什么一出场看起来呆萌的弟弟,在稍作打扮以后,就看起来形似冷酷的哥哥了呢?
看出来了吗?
想要当硬汉,千万不能要刘海。
这是一部教育片,教育我们不要天天宅在家里对着电脑吃外卖,不然会被杀掉的。
就上一张图,足以看出演员,摄影,导演的功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