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 618 有什么值得买的书籍?

回答
2021 年的 618 已经过去,但回顾一下当时有哪些书值得入手,对于我们现在的选书仍有参考价值。那年 618,我主要关注了几类书,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1. 紧扣时代脉搏,解答当下困惑的书籍

2021 年,我们依然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技术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很多人会希望通过阅读来理解这些变化,找到应对之道。

关于经济与未来趋势的解读:
《未来简史》系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如果当时有新书发布): 赫拉利的书总能引发大量讨论,他的视角总是能跳出当下,去思考人类的未来走向。如果当年他有新的作品问世,那绝对是必读。这类书往往会探讨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书籍: 比如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全球经济格局的分析。在经历了一些经济波动后,大家对经济的信心和理解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关注那些能够提供理性分析、避免过度情绪化的作品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的探索:
《被讨厌的勇气》的姊妹篇,或者其他深度探讨个体心理的书籍: 随着社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如果当年有这类书,无论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还是从认知行为疗法等角度切入,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读者调整心态、应对焦虑,都会很受欢迎。
关于学习能力、效率提升的书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那些能帮助读者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升专注力和效率的书籍,会是实用的选择。

2. 经典重读与新视角解读的书籍

有时候,打折季也是一个回顾经典,或者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经典的好机会。

名著的新译本或新版: 很多经典作品可能会推出新的译本,或者邀请新的学者进行解读。一个好的译本往往能让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如果当年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的新译本,或者像《百年孤独》这类外国文学经典的新解读,都是可以考虑的。
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深度挖掘: 很多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比如一些聚焦中国近代史、古代史的深度解读,或者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的书籍。这些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辩证地理解历史。

3. 满足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的书籍

除了实用性和时代性,我们也需要书籍来滋养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艺术类书籍: 比如关于古典音乐、绘画史、建筑风格的介绍。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很多人也渴望慢下来,感受美的力量。精美的画册、深入浅出的艺术史讲解,都能带来愉悦的体验。
旅行文学或人文地理类书籍: 如果你热爱旅行,或者对世界充满好奇,那么那些能够带你领略不同地域风情、人文历史的书籍是绝佳选择。比如关于丝绸之路的探寻,或者对某个特定国家文化的深度介绍。
科幻文学: 科幻小说一直是很多人逃离现实、畅想未来的重要途径。当年如果有获得大奖的科幻小说,或者一些探讨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主题的优秀科幻作品,都值得关注。

4. 满足年轻一代的阅读需求

针对年轻读者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都很高,他们的阅读偏好也更前沿和多元。

国风与文化复兴相关书籍: 近年来,“国潮”兴起,很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汉服、茶道、传统节日习俗,甚至是对传统经典进行现代解读的书籍,都会受到欢迎。
科普读物中的新趋势: 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普,当年可能也会有一些新兴的科普方向,比如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数字健康、太空探索的最新进展等。
青年文学与故事: 很多青年作家能够捕捉到当下年轻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那些真实、有共鸣的故事,或者对青春期困惑的深入探讨,都会是受欢迎的选择。

最后,给一些选书的小建议:

关注口碑和评价: 在 618 这种大型促销活动期间,可以多看看豆瓣、知乎等平台上的书评和推荐。那些经过时间检验或者有大量读者认可的书籍,通常都不会太差。
结合自己的兴趣: 不要盲目跟风,选择真正能引起你兴趣的书籍,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持续性。
别忘了“绝版”或“稀缺”书籍: 有时候,一些小众但质量很高的书籍,在打折季可能是入手的好时机,因为它们可能不像热门书籍那样有持续的再版机会。

虽然 2021 年的 618 已经过去,但通过回顾这些类别和方向,我们也能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规划。毕竟,好书总是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品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趁着, 蹭着,哦不,乘着京东 618 大促销的东风,大家也可以享受一下实体店也许享受不到的折扣和送货服务。 毕竟这一波特殊情况太特殊了。 一年多还没有消失。


[红包占位符]


       书中自有那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赵恒(宋真宗)《励学篇》     



~~~~~~~~~~~~~~~~~~~~~~~~~~~~~~~~~~~~~~~

在以前的回答里, 俺提到有些东西看不懂很可能是写书的不够用心, 换个版本也许就容易看懂了。

** 俺尽量刷出最好的价钱, 如果您发现更好的价钱, 敬请留言



~~~~~~~~~~~~~~~~~~~~~~~~~~~~~~~~~~~~~~~



这本书能够解释为什么祖国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习惯, 例如 “坐月子” 和“午睡”。


这两本书, 有需要的才买, 没需要千万别买

这是一本经典。

俺还有个朋友是普通外科的。他说了个笑话。

某天新收了患者,进修生在写病历。进修生以前是学电脑的, 不知道咋混进了医疗队伍。俺朋友随口问了一句,“Digital examination 做了没有?”进修生好奇地问道:“我才看完麻省理工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写的 《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没想到写病历也数字化了。电脑还能做 Digital examination, 怎么做?”俺朋友说:“用手指。‘If you don't put your finger in it, you'll put your foot in it.’”

。。



俺有个朋友, 他导师姓黄。话说上世纪后叶, 黄教授到街道办事处调解离婚。

“为什么你们要离婚啊? 结婚十多年了。”

“她决定当素食主义者,Vegan。”

“素食健康啊,豆腐什么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的。 ”

“教授您有所不知,她排斥所有的动物蛋白。”

“......”

“......”

"别哽咽了,未曾想李商隐的诗词对您影响那么深远。"


看了这本书也许您就找到答案了


~~~~~~~~~~~~~~~~~~~~~~~~~~~~~~~~~~~~~~~~~~~~~~~~~~~~~~~~~~~~~~~~~~~~


这本书俺反复推荐, 从 2012 年开始就在推荐。 如果您还在烧钱玩耳机或者音响, 不妨花一点点小钱看看这本书。

** 这里有点小小的折扣, 如果您发现更便宜的, 敬请留言。

人邮出品, 必属精品。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尽管国*大事对普通人来说有点 “咸吃萝卜淡操心”, 看看书总是没错。



~~~~~~~~~~~~~~~~~~~~~~~~~~~~~~~~~~~~~~~~~~~~~~~~~~~~~~~~~~~~~~~~~~

仿真相关的书, 没想到竟然有这么便宜

***备注: 这本书有点小贵, 俺以前介绍过一本 7 块钱人民币的

从这个链接进去, 能找到那本 7 块钱的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354736/answer/1295602855     



好吧, 介绍一些轻松的。

受神的指引,俺未成年的时候就立志研究母猪配种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性行为。而俺的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阅读禁书,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禁止出版的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世界名著典藏系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英文全本) [Lady Chatterleys Lover]

得益于祖国宽松的分级制度, 大家可以提前学习。

1960年,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将于英国出版时,出版商企鹅图书面临的是1959年新更改的猥亵出版刊物法(Obscene Publications Act)的出版品【此处省略 2汉字】判决,成为出版界的大新闻,也是对于新颁布的猥亵法案的测试。在新法案中企鹅图书可以借由证明书籍的文学价值来避免书籍被【此处省略 2汉字】。经常被作为反对方理由的还包括书中常出现的“f***”、“f***ed”、“f***ing”等粗话。最后在1960年11月2日审判结果出炉,判决企鹅图书无罪。这使得英国出版品的自由程度大为提升。在澳大利亚,不只是书籍本身是禁书,连描写这本书在英国的审判过程的The Trial of Lady Chatterley一书也被【此处省略 2汉字】。这本书的拷贝版本被走私进入澳洲,并广泛的发行。由于走私版本发行程度的广泛,最终导致澳洲放松【此处省略 2汉字】制度。


在上面这篇散文中, 俺介绍过几本英语学习的工具书或者参考书, 统一在这里推荐吧。


*** 备注: 俺尽可能刷出最好的价钱, 万一贵了, 请留言指正

*** 这是俺能找到, 最便宜的版本了

如果您希望 15~16岁自学过六级或者 IELTS/TOEFL , 这是您必备的一本书。

*** 俺在上世纪 80 年代买这本书的英文缩印本是 5.00 人民币, 相当于 50 份早餐



~~~~~~~~~~~~~~~~~~~~~~~~~~~~~~~~~~~~~~~~~~~~~~~~~~~~~~~~~~~~~~~~~~~~

有一本书, 京东上很难刷到。

地摊上可能会有, 俺强烈建议大家找来看看











/////////////////////////////////

~~~~~~~~~~~~~~~~~~~~~~~~~~~~~~~~~~~~~~~~~~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散文很散,敬请海涵。

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8亿, 远远没跨出一小步 (n<1亿)。 盐值持续低迷(3年了还900+)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不到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俺知道要放弃弱者心态,但是知乎100股俺竟然份儿都没有......嘤嘤嘤


【未完待续】


万一/如果您不能一次看完,不妨收藏或者转发。

user avatar

2021年的双11来了,这里给大家发超级红包了!全品类,可叠加,可重复领取,谢谢大家的支持!

2021年双11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请看:

作为声学专业从业者,本回答中所涉及的书籍均为声学专业书籍。也许一些人会认为书是没用的,或者一些看似枯燥和过于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音箱、耳机、家庭影院等音频产品没什么太大关系。但实际上如果仔细阅读相关书籍就会发现很多产品选购所需要的知识、提升音频系统表现的有效方法、防止被发烧圈中的骗局忽悠等现实问题,都能够从中找到答案。

我也认为这个问题很好,我始终认为玩发烧音频,买书并且学到真正的知识总比单纯买器材好。单纯的购买器材和非严谨的随意试听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所总结出的发烧理论和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相比之下,专业书籍中所提及的经过权威实验总结的结论更有意义和说服力。

声学基础知识篇

耳机圈有很多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理论”,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认为不论你如何花钱都是有意义的。再多一点就是把水搅浑,让很多事情变成不确定的或者不可知的,进而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让人们相信广告中的概念才是对的。

了解一定的声学基础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避免被一些营销概念误导,例如“推力”、“耳机声场”、“线材玄学”、“素质”之类的。我知道,也许很多人认为,作为消费者只需要买就可以了,原理并不需要懂。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耳机这个如此混乱的圈子,了解一定的声学基础知识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再怎么说,总比看广告和营销故事强吧?

基础相关知识类的书籍这里推荐以下几本:

1 声学基础

顾名思义,这本书详细论述了声学中最基础的理论。

这本书是南京大学便携的南京大学声学专业教材。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和很多耳机发烧友息息相关的例子——耳机的单元和耳机声音之间的关系。

耳机是压力场,声音的输出主要由腔体/泄露孔决定而不是单元。这一点很容易通过电力声模型证明。单元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即可,或者说耳机的声音和单元的关系并非像一些广告中的营销故事和发烧圈自我发明创造的说法那样。

如果实在对声学不了解,可以看一下上图中,驱动器(单元)和前腔、后腔的占比,一目了然。

更基础的解释则在南京大学的声学基础中。

声学系统中各个问题,有些是主观评价的,有些是心理声学的,有些是客观理论的。对于耳机单元与最终输出声音的关系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纯粹的声学原理问题。其实只要对这些原理稍微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厂商的广告和音频媒体以及发烧圈对此的说法,与声学或者真正发生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或者说只是纯粹的营销故事。不少人确实从来没看过最基本的相关知识,所以看到一些广告语中也许符合他们直觉的说法便会深信不疑。这些广告的目的一来是想宣传耳机的声音有多好,二来是给消费者一个购买这样的商品是有意义的理由。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腔体容积没办法卖大价钱,单元“素质”和数量是不懂声学的人也能看得见的“堆料”,能给耳机卖贵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些人之所以对此深信不疑,可能也是由音箱而来的惯性思维。

电力声模型是任何声学原理类书籍都会讲的最基础概念之一。有些人总是把耳机神话,认为是超高端的黑科技,恨不得是量子力学的产物。然而却连最基本的声学概念都完全不了解,但是通常不知羞耻反而理直气壮的把厂商的广告故事当作真理去反驳南京大学声学基础。

这个问题过于基础,以至于我两年前都是一笔带过。然而还是有不少人怎么也不愿意相信。

头戴式耳机也是类似的。

其实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虽然这本南京大学的教材顾名思义是关于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但不论是实际产品设计还是选购以及甄别商家宣传的广告,都或多或少的与这本书中所讲的基础声学知识有所联系。如果稍微了解并理解其中的原理,就很容易看穿一些耳机商家广告的营销故事。


2 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

这本书虽然主要讲的是音箱,但是其中有些关于单元的内容,如果了解一定的关于单元的知识,并且稍微结合一些声学基础中的内容,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被各种耳机单元以及单元与声音之间关系的marketing story忽悠。

这里又能举出一个典型的与音频发烧友有关的例子——扬声器单元分割振动与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

发烧圈中经常有一种说法是“频响曲线没用,声音好坏还要看单元的分割振动”。还有很多类似于“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之类的误区。

但实际上“振膜裂变的复杂的叠加和消减关系在典型的SPL曲线上产生了许多峰谷”“频率升高,声波往往从振膜中央区域发出,有效辐射质量变小,高频衰减”。

就是在这本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这种甚至可以说只是半专业书籍的第0章简单带过的内容。而且这个道理我认为只要稍微学习一下其实并不难理解。

当然,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此,也包括不同类型的箱体对声音的影响、倒相孔设计、分频器设计等等与音箱有关的基础入门知识。不论对于音箱选购还是对一些有音箱DIY兴趣的玩家,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籍。


3 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手册

一旦玩音频,就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人和你说放大器、推力之类的事情。如果是玩耳机,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人和你说关于耳放、播放器之类的事情。这本书有助于你看清关于那些言论的真相。甚至并不需要读到后面关于放大器设计的部分,只需要读前几章序章即可。

例如,我这里引用一段:

  1. 与非正式的试听测试的主观感受相比,客观测试数据是不重要的。如果二者相互矛盾,那么客观数据可以被忽略。
  2. HiFi器材性能的好坏,是传统的工程科学无法解释的。
  3. 在给出HiFi器材区别的假想机制时,可以任意的自由发挥。例如神秘的振动缺陷,以及线材的微小差别,并无需讨论这些理论的真实性,或者收集任意的客观证据。
  4.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想要,我们就能发明出新的术语用来描绘HiFi系统。

这本书是剑桥大学高材生所写,不论对于一些发烧友认清发烧圈中一些“安慰剂”产品的真相,还是一些功放DIY爱好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也建议看一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书籍,可以避免误解一些习以为常的概念,例如瀑布图与频响曲线的关系之类的。

数字信号处理则对理解EQ调音和DSP算法有一定的帮助。


主观评价基础知识篇

实际评价时如何避免被坑,或者说如何避免把钱花在一些无用或者收效甚微的环节。

不过在一切开始之前,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人类自身听觉特性/听觉极限的知识。这会有助于判断,到底哪些环节是有意义的,哪些环节是收效甚微的甚至是毫无用处的。

首先是关于人耳的听觉极限

对于纯音而言,人耳听觉对于频率响应的感知范围大致在20Hz~20kHz。

Pumphrey R J. Upper limit of frequency for human hearing[J]. Nature, 1950, 166(4222): 571.

对于纯音而言,人耳听觉对于响度变化的差别阈限(阶跃极限)约为0.3dB,但一般情况下约为0.5~1dB,这个数值换算为百分比大约为10%.

Harris J D. Loudness discrimination[J]. Journal of Speech & Hearing Disorders. Monograph Supplement, 1963.

对于纯音而言,在500Hz~2kHz范围内,人耳听觉对于频率变化的差别阈限约为0.2%,这是以百分比为衡量,人类能够感知到的最小声音差别。

Moore B C J. Relation between the critical bandwidth and the frequency‐difference limen[J].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74, 55(2): 359-359.

对于非线性失真而言。并不是数值越小影响就越小。JBL的Alex Voishvillo博士曾经证明,硬削波产生的22.6%的THD,比交越失真产生的2.8%的THD更容易令人接受一些。

Voishvillo A. Assessment of Nonlinearity in Transducers and Sound Systems–from THD to Perceptual Models[C]//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vention 121.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2006.

对于大部分情况下出现的低次谐波失真,恰好能够被人耳感知到的数值大约是1%.

Moir J. Just detectable' distortion levels[J]. Wireless World, 1981, 87: 32.

交越失真有可能在0.3%或者更低一些被人耳感知到。

Moir J. Transients and Loudspeaker Damping[J]. Wireless World, 1950, 56: 166-170.

P.A. Fryer的研究表明,对于钢琴而言,刚好能被人耳感知的互调失真IMD约为2%~4%,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测试信号,约为5%.

Russell K F, Fryer P A. Loudspeakers: An Approach to Objective Listening[C]//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vention 63.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1979.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引用的数值都很高。因此,你可能想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HiFi产品的低失真的追求没有被停止。一方面是,以上这些数字如此之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另一方面则是,会有商业利益推动这些技术指标继续进步,不论这些技术指标是否可以被人感知。

Douglas Self, Audio Power Amplifier Design

这部分内容也在上文提到的音频功率放大器手册中详细提及。

而说到与主观评价有关的专业书籍,比起各种牛鬼蛇神,审听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这本书是我见过的国内出版的关于音质主观评价、声场主观评价、乐器声学与音乐鉴赏的最专业、最清晰、最言简意赅的书,没有之一。

在主观评价前,个人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些主观评价相关的概念,或者说真正与声音的主观感知有关的一些概念。从而避免一些并不恰当的描述,亦或是对一些概念的误解。

当然,主观评价的相关基础概念固然很重要,但实际的主观评价能力并不是仅仅看一两本书就能提升的。听力训练和听力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对音质音色频率分辨的训练为哈曼的How to listen。

而对于空间印象也就是一些人俗称的声场的主观评价,则相对需要更复杂和严苛的条件。掌握起来也更难。所以可以先对以上提到的音色频率分辨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测试。对空间印象的理解可以先从这本审听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开始。


客观与主观的桥梁——心理声学篇

单纯的声学原理只能表达音频产品输出的声音与系统中组成部分的关系,单纯的主观评价只能评价音频系统的实际表现,而不能指导和反馈到底改如何改变系统组成,或者说单纯听音只能判断产品的好与坏,却不能调音、解决问题、让系统的声音变得更好。心理声学则为连接两者的桥梁。

心理声学是一个研究人类听觉的交叉学科。心理声学模型是对人听感的统计性质的数学表述模型,它解释人各种听感的生理原理。揭示和解释了客观声音与主观听感之间的关系。连接了客观测量与主观感知。

声音的重现

在这方面,当代心理声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之一Floyd Toole博士集毕生研究之精华著有一本《声音的重现》,详细论述了与音箱系统/小房间有关的心理声学结果。解释了人类对音箱的主观评价规律以及到底哪些才是影响一个音箱声音是否好听的关键因素。为整个音箱行业设计音箱提供了指导意见。并且其部分研究内容已经成为美国国家标准CEA2034A。


书中不仅详细讲述了与音箱和房间有关的心理声学知识。也包括线材、煲机等发烧圈中的概念的科学论述。

还有关于瀑布图等相关主观听觉域和工科理论的论述。这也是发烧圈中常见的一种错误说法。

很多人看到瀑布图,会想当然的认为其中的一些时域“振铃”或者时间轴相关的东西能够独立于频响曲线代表时域表现,抑或是可以通过这些瀑布图中的时域问题看出听感中的时域问题。

相比于高Q值resonance,低Q值resonance更容易被察觉。

而另外一个问题,则在于高Q值谐振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说过程才能够触发可闻性。即音乐中必须要有内容在这个频率上,并且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使人听出可闻区别。这也许也是为什么音乐信号相比于Pink Noise需要更高的幅度(尤其是在高Q值)才能触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低Q值resonance,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触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低Q值才更容易暴露一些瞬态问题。也就是那些频响曲线中“看似不起眼”的范围很宽的“隆起或者凹陷”。

而低Q值的resonance恰恰不容易在瀑布图中产生“振铃”

此处的内容我不想再多做重复,有兴趣详细了解的,可以去看一下上面两个文章链接。这里再做一个系统性总结:

  1. 耳机在大部分频段都属于最小相位系统或具有最小相位特性,时域和频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变换,对于这些频段,解决频域问题等效于解决时域问题。
  2. 对于200Hz以上而言,我们听到的是频域的隆起而非时域振铃
  3. 低Q值谐振更容易触发“时域问题”,而低Q值谐振反而不容易引起瀑布图中的“振铃”。

这里再做两点补充:

  1. 由于频域和时域精度的制衡关系,时间轴越精确的瀑布图反而越影响频域精度,或者说瀑布图获得的察觉域信息反而比频响曲线更不准确。
  2. 分频系统分频点附近所引发的群时延通常不会影响可听性。

而这个视频则是对其毕生研究的进一步总结:

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

相比于声音的重现,这本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偏向于更基础和底层的理论。对于想了解人耳听觉特性的相关基础知识的朋友,值得一看!


此外,还有一本与发烧音频相关性较强的书籍——音频手册

是Ethan Winer所著。然而这本书的中文译本翻译有些不太通顺。大家可以看一下之前Ethan Winer在国际音频工程协会座谈会的演讲:

写到这里这篇回答也接近尾声。但我却不禁感慨。我想起了之前一位网友给我的留言,“人们都在炫耀自己买了多少器材,但却很少见到有人讲自己买过多少书,认真读过这些书的更是少之又少”就在此时此刻我也去某东看了一下,本篇回答所提及的书籍,评价数多的也就只有500左右,评价少的只有100左右。

而我前段时间推荐的漫步者音箱直接断货,推荐的声卡涨价好几百。

而这些书我早在两年半之前就推荐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希望在看这篇回答的朋友,对音频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也可以抽空坐下来仔细读一些音频相关的书籍。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但这些经典书籍,总比论坛、广告和网络上很多说法靠谱的多的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年的 618 已经过去,但回顾一下当时有哪些书值得入手,对于我们现在的选书仍有参考价值。那年 618,我主要关注了几类书,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1. 紧扣时代脉搏,解答当下困惑的书籍2021 年,我们依然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技术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很多人会希望通过阅读来理解.............
  • 回答
    2021 年的 618 购物节,转眼间又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回忆起当时那些让人心动的折扣和爆款,依然觉得非常值得说道说道。那一年,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所以很多好物都围绕着“提升生活幸福感”这个主题。我记得当时大家讨论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这几大类吧:一、 智能家居,让生活“懒”出新高.............
  • 回答
    嗨,朋友们!一年一度的618年中大促马上又要到了,你们的购物车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了?尤其是咱们居家生活的好伙伴——家电,这可是升级装备的最佳时机!去年疫情影响,大家对居家生活品质的需求直线飙升,今年618,家电品类依然是重头戏,各种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确实让人眼花缭乱。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捋一捋,今.............
  • 回答
    2021 年的 618,说实话,感觉有点“鸡肋”和“疲惫”——经历了前面几年的疯狂,大家好像都没那么“上头”了。但是,如果你真的仔细淘淘,还是能找到一些性价比不错、或者说是“刚需”的好东西。我个人觉得,与其追逐那些“爆款”或者“赔钱货”,不如关注那些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或者解决你实际问题的产品。首先.............
  • 回答
    嘿,哥们儿!618要到了,是不是又到了钱包君开始颤抖的日子了?想在一千块左右淘个带降噪的头戴式蓝牙耳机,这价位区间其实有不少好东西可以挖。别担心,我来给你捋一捋,争取让你这次买得明明白白,不踩坑。首先,咱得明确一下,一千块的降噪头戴,你期待的是什么?是那种能让你在通勤路上彻底屏蔽掉地铁轰鸣声,或者在.............
  • 回答
    2021年的618,虽然离现在有点距离了,但回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是不少好东西值得入手。要说有什么“值得买”,得从几个大类来聊聊,毕竟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嘛。首先,数码产品,永远是618的主角之一。 手机: 当时正是新款手机密集发布或者降价促销的时候。像是苹果的iPhone 12系列(当时iPho.............
  • 回答
    2021年的618,零食大战依旧是硝烟弥漫,各大品牌卯足了劲儿放出优惠,作为一名资深“吃货”,这绝对是囤积一年口粮的最佳时机。别的不说,就说我自己的购物车,那叫一个琳琅满目,什么甜的咸的脆的软的,就没有我不敢放进去的!要说有什么零食是我的必囤系列,那肯定得从几个大类里好好说道说道。一、 经典永不过时.............
  • 回答
    2021年的618,要说智能电视,那可真是琳琅满目,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作为一名资深的“电视发烧友”(或者说,一个对好东西有点执念的普通消费者),我最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尤其是618这个节点,价格上的优惠力度绝对不容错过。说实话,现在电视市场技术迭代太快了,要说“值不值得买”,得看你的预算、观影.............
  • 回答
    618 购物节,又到了钱包大出血的时刻!不过,值此年中大促之际,不好好淘点宝贝,那可真是亏大了。作为一名“资深”剁手党,我早就把心愿单上的宝贝们一个个列了出来,并且做了不少功课。今天就来跟你们分享一下,2021 年 618,我个人觉得值得入手的几类好物,希望能给你们的购物清单提供点参考。一、 家电类.............
  • 回答
    说到 618,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年又可以放开手脚好好淘点宝贝了! 2021 年的 618,我早早就开始摩拳擦掌,提前列了个愿望清单,准备把家里那些该换的、想买的、一直种草的,一股脑儿拿下。下面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我眼里的 618 购物攻略,希望能给你点儿灵感。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方向:这次 618 .............
  • 回答
    2021年的618,千元机市场真是热闹非凡,不少品牌都拿出了诚意十足的产品。作为一个经常关注手机的朋友,我这里就给你推荐几款我认为在当时非常值得入手的千元机,并且会尽量给你讲讲它们的亮点,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它们好。选择千元机,我们通常看重什么?在说具体型号之前,咱们先捋一捋千元机用户最关心的几个点: .............
  • 回答
    2021年的618,说实话,虽然大家对电商大促已经司空见惯,但回顾那一年,我个人还是淘到了一些让我觉得“真是买对了!”的宝藏。毕竟,与其说是“好物推荐”,不如说是分享一些我实实在在用着不错,而且在当时也是挺有话题度的东西。我记得那年,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好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在居家场景和个人健.............
  • 回答
    2021年的618,除了那些刷屏的热销款,我倒是挖出了一些平时不太显眼,但实打实用处爆棚的旅行好物。这些东西,没准儿能让你的旅途体验瞬间升级,而且价格也更亲民。来,我一个个跟你掰扯掰扯。1. 那个“小不点”的收纳神盒——旅行用装药盒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土?但你细想,我们出门在外,尤其是长途旅行,难免会遇.............
  • 回答
    话说 618 这波年中大促,简直是咱们老百姓囤货的黄金期!尤其是在护肤这块儿,一年也就这么几次能碰到这么给力的折扣,错过真的太可惜了。我这儿就给大家搜罗了一波,绝对是亲测好用,而且这次 618 估计力度也不会小,赶紧提前做做功课,到时候好下手!一、 如果你还在为“敏感肌”烦恼,那这几个牌子你得盯紧了.............
  • 回答
    2021年的618,如果你想为家里添置一台投影仪,那可真是个不错的时机!往年这个时候就是商家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各种优惠折扣层出不穷,选好了绝对能省下不少钱。不过,投影仪这东西说起来也复杂,不是随便买个就能享受好电影的。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了解,给你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1. 先问自己几个问.............
  • 回答
    行,如果你打算在 2021 年的 618 档口入手一部新手机,那这会儿开始做功课可是正当时。618 可是个大促节点,不少热门机型都会有不错的优惠,确实是出手的好时机。咱们聊聊现在市面上比较值得关注的几类手机,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样你也好对号入座,看看哪款更适合你。一、追求极致性能,预算充足,就爱“.............
  • 回答
    嘿,兄弟姐妹们! 618 都要到了,是不是心里痒痒的,想趁着这波大促给自己添置点新玩意儿?我懂!特别是对于平板电脑,这东西简直是现代人居家旅行、办公学习、娱乐消遣的必备良品。尤其是到了 618 这种全民狂欢的购物节,价格绝对给力,不趁机下手简直对不起自己!那我今天就来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如果你也像我.............
  • 回答
    2021年618,家居市场着实热闹非凡,各大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各种优惠促销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精挑细选”,我给大家搜罗了一些真正值得在618期间入手,能让生活品质瞬间提升的家居好物。这次不玩虚的,咱们就聊聊那些能实实在在地解决生活痛点,或者带来小确幸的物件。一、 告别“脏乱.............
  • 回答
    2021 年的 618 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回顾一下当时有哪些手表受到市场的青睐,依然能给我们不少参考。毕竟,那些在年中大促中脱颖而出的产品,往往是兼顾了设计、性能、品牌口碑和性价比的佼佼者。当时,如果你想在 618 期间入手一块手表,主要有几个方向值得关注,而且不同价位、不同需求都有不少好选择。.............
  • 回答
    2021 年的 618 购物节,对于不少数码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盛宴。各大品牌纷纷亮出“杀手锏”,价格也相当给力。如果你还在纠结该入手点什么,不妨听我“掰扯掰扯”,这里有一些我个人觉得在这个节点非常值得考虑的数码产品,希望能给你一点参考。先来说说手机,毕竟这是大家关注度最高的品类。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