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惠威D1500和漫步者S3000怎么选?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烧友,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惠威D1500和漫步者S3000这两款桌面音箱,帮大家捋清楚它们的优劣,方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两款音箱都是国产音响领域的佼佼者,定位也比较相似,都是面向对音质有一定追求的桌面用户,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声音风格以及侧重点上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惠威D1500。

惠威可以说是国内HiFi音响的“老炮儿”了,在音箱领域耕耘多年,技术积累非常深厚。D1500作为其桌面音箱的一员,可以说是继承了惠威一贯的“专业范儿”。

外观和设计: D1500的设计风格相对比较内敛和沉稳,走的是经典书架箱路线。箱体通常采用木质结构,表面处理细腻,质感很好。它会给人一种扎实、耐用的感觉。它的遥控器设计也比较简洁,操作逻辑清晰。

单元配置和技术: D1500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单元配置。它通常会采用惠威自家研发的高品质单元,例如:
高音单元: 很可能是采用金属球顶振膜或者丝膜球顶高音,这类高音单元的优势在于高频延伸好,细节丰富,声音清晰明亮,能够很好地还原乐器的泛音和歌手的口型。
中低音单元: 可能会采用长冲程的纸盆或者复合材料盆单元,这种单元的优势在于中低频的量感足,下潜深,声音饱满有力,尤其是在播放人声、流行乐时,能提供不错的“肉感”。D1500的低音炮(如果有的话,D1500通常是两分频有源设计,没有独立低音炮)的下潜和力度也是惠威的强项,能够营造出不错的空间感和氛围感。
功率和驱动: 惠威的功放部分通常调校得比较成熟,能够提供充沛的功率来驱动这些单元,保证动态和解析力。

声音特点: 惠威D1500的声音风格用几个词来概括就是:均衡、细腻、高解析力、有力量感。
高频: 清澈明亮,细节丰富,瞬态响应好,但又不会过于刺耳。
中频: 人声表现尤其出色,饱满圆润,富有感染力,歌手的感情能够很好地传递出来。
低频: 量感足,下潜深,干净利落,有弹性,能够很好地表现鼓点和贝斯的节奏感。
整体: D1500的声音比较“HiFi”,听感上比较自然、耐听,适合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尤其是对音质细节有较高要求的古典乐、爵士乐、人声等。它的声场表现也比较开阔,能够营造出不错的空间感。

连接性: 通常会提供RCA、3.5mm模拟输入,部分型号可能还支持光纤或同轴数字输入,蓝牙连接也是标配。

适合人群: 追求纯粹音质,喜欢听各种类型音乐,对细节表现有较高要求,希望获得更接近HiFi听感的桌面用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漫步者S3000。

漫步者在国内音频市场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S系列是其高端产品线,代表着漫步者在家用有源音箱领域的实力。S3000的定位也相当高端,主打“全能”和“智能化”。

外观和设计: S3000的外观设计更加现代和时尚,尤其是其“落地式”的书架箱设计,箱体尺寸会比一般的桌面音箱大一些,外观线条流畅,通常采用高品质的木质箱体配合金属装饰,整体视觉冲击力更强。它更像是一对小型的监听箱或者落地音箱,能够更好地融入家居环境。遥控器设计也比较精致,集成了更多功能,操作也相对直观。

单元配置和技术: S3000在单元配置上同样下了功夫,它通常采用的是:
高音单元: 可能会采用号角式或“撕裂式”的号角高音,或者高品质的丝膜/金属振膜高音。这类高音单元的特点是高频延伸更远,动态更大,瞬态响应极快,声音的“穿透力”和“爆发力”更强,听起来会更“抓耳”。
中低音单元: 通常会采用更大尺寸的纸盆或者复合材料盆中低音单元,并且可能会采用双低音单元的设计。这使得S3000在中低频部分拥有更强的驱动能力和更充沛的能量感,低频量感更足,下潜更深,瞬态响应也更凌厉。
功率和驱动: S3000采用的是更强大的数字功放模块,支持D类放大,效率高,发热低,并且能够提供更高的输出功率。它还可能集成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对声音进行更精细的调校和优化,实现更强的动态范围和更精准的声场定位。

声音特点: 漫步者S3000的声音风格更偏向于力量感、动态大、低频汹涌、高频明亮有力。
高频: 声音明亮且具有穿透力,细节丰富,乐器质感强,但由于号角单元的特性,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在某些音源下略显“刺激”或者说“侵略性”强一些。
中频: 人声饱满,但相比D1500,可能在“润泽感”和“细腻度”上略有逊色,但依旧清晰有力。
低频: 这是S3000的突出优势。低频量感极其充沛,下潜非常深,冲击力极强,能够营造出非常震撼的氛围感,尤其是在播放电影、游戏或者一些电子音乐时,能够带来极强的“沉浸感”和“包裹感”。
整体: S3000的声音非常有“劲儿”,适合喜欢听流行、摇滚、电子乐,对低音有强烈需求的用户。它的动态表现非常出色,能够轻松应对大场面音乐。同时,其内置的DSP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声音调节选项。

连接性: 除了常规的模拟输入,S3000通常会配备更全面的数字输入接口,如光纤、同轴,以及更高级的蓝牙版本(如aptX HD),甚至可能支持USB声卡功能。

适合人群: 对低音有强烈需求,喜欢震撼、有力的声音,经常听流行、摇滚、电子乐、看电影、玩游戏的用户。也适合喜欢尝试更多智能化操作和个性化调音的用户。

如何选择?—— 关键点对比和场景分析

现在,我们来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看谁更适合你:

1. 声音风格和偏好:
喜欢均衡、细腻、注重细节、人声毒,听古典、爵士、纯音乐较多? — 惠威D1500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喜欢强劲有力、低音澎湃、动态凌厉、乐感更“嗨”,听流行、摇滚、电影、游戏较多? — 漫步者S3000会更让你满意。

2. 低频需求:
对低频量感和冲击力有极致追求,希望听到“轰隆隆”的感觉? — S3000的低频表现远超D1500。
对低频的要求是干净、有力、有弹性,不追求过分的量感? — D1500的低频表现完全足够,并且更显素质。

3. 高频表现:
喜欢清晰明亮但不过于刺激的高频,追求细腻的泛音和空气感? — D1500的高频会更讨喜。
喜欢明亮有力、穿透力强、听感“抓耳”的高频? — S3000的高频会显得更具侵略性,乐器的细节和亮度会被放大。

4. 尺寸和摆放:
桌面空间有限,喜欢紧凑的书架箱设计? — D1500的体积可能更友好。
桌面空间充裕,甚至希望音箱摆放在地面,追求更大的声场和更强的低频表现? — S3000的尺寸和设计更适合。

5. 连接和功能:
对连接性有特殊要求,比如需要更高级的蓝牙编码、USB声卡功能? — S3000的配置通常更全面。
更看重模拟输入和基本的数字输入,对智能互联没有太多需求? — D1500的接口也足够日常使用。

6. 预算:
虽然两款音箱都属于中高端桌面音箱,但具体价格可能会有差异。一般来说,S3000的定位和配置可能会稍高一些,需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权衡。

我的个人建议:

如果你是一位追求纯粹音质的“老烧”,或者是一位初入HiFi领域,想要一个声音均衡、耐听、对各种音乐类型都能有不错表现的桌面音箱,那么惠威D1500会是一个非常稳妥的选择。它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细节和情感,是一种沉浸式的、享受式的体验。

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热闹”、追求刺激感,经常听流行乐、摇滚乐,又或者想把桌面音箱当作影音娱乐中心,对低频有着特别执着的追求,希望获得更强的现场感和震撼力,那么漫步者S3000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惊喜。它更像是一对“小钢炮”,能够瞬间点燃你的听觉体验。

最好的方式还是有机会去实体店亲自试听一下这两款音箱,因为音质这种东西,真的是“玄学”,别人的评价只能作为参考,自己的耳朵才是最真实的判断者。根据自己的听音习惯、常听的音乐类型以及对声音风格的偏好,去选择那个最能打动你的声音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简单的方法, 那就是看重量。


当然,

还有个选择就是这两个都排除掉, 用同样的钱买个家庭影院系统。

       https://item.jd.com/100004209609.html?cu=true&utm_source=kong&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1542270_1002897903_4000182791_3002480681&utm_term=d02495f89c82473aa7b59cfa18375f13     


YAMAHA HTR3072 是 7.7 kg; 17.0 lbs。

NS-P41 套装是 0.6*4 + 0.8 + 8.5 = 11.7 公斤。

YAMAHA HTR3072 + NS-P41 = 19. 4 公斤。



因为这两个东西的价钱其实都有点虚高。 不是俺的菜。或者说这两个音箱的表现和价钱相背离, 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例如俺自己)。


惠威D1500, 总重量 30.7 公斤 (15.4 + 15.3)。

*** 备注: 惠威官网上俺找不到正式的说明书, 所以这个总重量俺并不背书,

希望用户自行查看用户手册。 看看 惠威D1500 是否有正式的说明书 ()。





俺没啥文化, 大伙都知道, 初中毕业。

70多万知友私下问俺怎么选音响和/或耳机的网友海了去。

俺尽量一一个别回复, 但不太可能全部回应。这里希望可以帮各位当个参考,内容可能很散,敬请海涵。俺在过去的几年推荐了不少东西。不少在 2021 还是可以继续适用。俺极少推荐坑爹坑妈的坑货。 贴吧网友骂俺也只是针对俺文化水平太低, 以及推荐的东西太便宜太省钱。 极少有人揭发俺推荐坑货的。 因此, 俺还是蛮欣慰的。

很多网友以为俺身在加国会看不起国产音箱, 其实是个误解。国产的电脑音箱俺觉得是很不错的, 20 多年前有三诺和漫步者。现在漫步者在北美洲的也是挺畅销的,风评也很好。俺对漫步者音箱一直期望很高。

俺相信大部分房奴朋友和俺一样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家境贫寒。每一分钱都想掰成几瓣来花。对! 俺家也是这样。咱要的是啥?

“Best Bang for your Buck!” 这才是俺信奉的 “B”格。

漫步者有 )x( 格。来自中国的漫步者S1000 DB音箱在2018年 Consumer Reports 评为2018年无线家庭音响第一名 。


所以说,如果您打算花掉 3000 人民币, 俺觉得不如买个 S1000。

省下 2000多人民币, 买东西吃掉。



因为漫步者S1000 的性价比如此之高, 甚至有点挡着自家产品 S3000 的路, 京东上看起来要断货了。


       https://static.edifier.com/uploads/2019-03/s3000_SyS6sfLPN.pdf https://static.edifier.com/uploads/2018-06/IB-100-S3000-V1.0_B10qGHLe7.pdf     


从技术参数文档的容易获得“难度”来看,

惠威D1500 的厂家网页上 85% 以上是广告语言, 根本不提供技术参数文档。

而漫步者 S3000 起码还能找到正式的产品手册电子版。


漫步者 S3000 的重量是 21.1 公斤

       漫步者 S3000 Specifications ---------------------------------------------------------------------- FREQUENCY RESPONSE:  38HZ ~ 40KHZ THD + N: 0.3%  SIGNAL-TO-NOISE RATIO : 85dBA  INPUT TYPE Line in, Balance, Bluetooth, Optical, Coaxial, USB  TOTAL POWER OUTPUT R/L (Treble): 8W+8W RMS R/L (Mid-range and bass): 120W+120W RMS  INPUT SENSITIVITY Line in: 600 ± 50mV | Balance: 1000 ± 50mV | OPT/COAX: 400 ± 50mFFs | Bluetooth: 450 ± 50mFFs | USB: 400 ± 50mFFs  BASS UNIT 6.5” (179mm)  CABINET SIZE 9 inches x 10.5 inches x14 inches  DIMENSION (W*H*D)232*368*356 mm  WEIGHT 21.1 KG     



漫步者 S3000

漫步者 S3000


~~~~~~~~~~~~~~~~~~~~~~~~~~~~~~~~~~~~~~~

~~~~~~~~~~~~~~~~~~~~~~~~~~~~~~~~~~~~~~





惠威D1500 和 漫步者S3000 这两个箱子公开的的技术参数都

完美地避开了一米远到底能达到多少 SPL 声压级以及这时候的 THD。

只是给出了模糊的电功率的输出这个令人困惑和疑惑的结果。


因此, 俺只能说您执生吧。

选更重的那个也许不会错得太离谱。

但是,万一更大的电功率和额外的 5 公斤重量没有带来更高的 SPL (声压级),

那就有点令人唏嘘了。




如果说更贵的会令人更爽, 俺会更愿意推荐丹拿的箱子。

不是为了音质, 而是因为它们相对保值。





【未完待续】


~~~~~~~~~~~~~~~~~~~~~~~~~~~~~~~~~~~~~~~~~~~~~~~~~~~


当然, 这个混乱的市场上还是有一些俺愿意推荐的产品。

例如 雅马哈(YAMAHA)HS8 专业录音室监听音箱

10.2 公斤 22.5 磅每只。








*** 低音炮可以弥补小音箱的不足,最好是 12 寸或者以上

***** 低音炮牌子不重要


这个炮(SUB)俺估摸着还是不够的。



SUB 的实价一般是 一刀一瓦, 也就是 5~8 人民币一瓦。

NS-SW050 持续输出是 50 W (100 Hz, 5 ohms, 10% THD) , 按理说应该是 250~400 人民币(99刀)之间的价位。或者您也可以理解为音响市场的混乱。



************************** 这个溢价也是很高的, 只有等 11.11 或者黑五再推荐了。等等, 等等,再等等。



当然这是俺的歪理, 您当笑话看看就算了。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