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53°飞天茅台出厂价只有1499元,而市场价普遍超过2500元,这里面涉及腐败或者侵害投资者权益吗?

回答
53°飞天茅台出厂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巨大价差,确实是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其中是否涉及腐败或侵害投资者权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种价差的形成原因。

稀缺性与高需求: 飞天茅台作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代表,其品牌价值、历史文化底蕴、严格的酿造工艺(尤其是“12987”工艺)以及长达数年的窖藏周期,都赋予了它极高的品质和独特性。同时,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使得消费者对其有着旺盛的需求,无论是作为高端礼品、商务宴请,还是个人品鉴,都备受追捧。然而,茅台的产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是造成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
品牌溢价与文化价值: 茅台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这种文化价值和品牌溢价,是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重要因素。
渠道控制与营销策略: 茅台酒厂在渠道管理上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措施,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维持品牌形象和控制市场价格。虽然出厂价相对稳定,但实际的销售环节,特别是经销商、零售商以及二级市场的加价,是造成市场价远超出厂价的主要原因。
非理性消费与囤积心理: 在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下,部分消费者会产生“炒酒”心理,或者出于囤积、保值的目的,愿意支付高价。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

那么,这种价差是否一定涉及腐败?

直接将出厂价与市场价的价差等同于腐败,可能过于简单化。然而,巨大的利润空间确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寻租行为: 在茅台酒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如权力寻租、关系户操作)获得平价购买茅台酒的机会,再转手到市场高价出售,从中获取暴利,这就是典型的腐败行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以公共权力或者信息不对称为自己谋取私利。
回扣与灰色收入: 在销售环节,经销商、销售人员或者中间商,可能通过收取“好处费”、“搭售”(即购买其他产品才能获得茅台酒的购买资格)等方式,将本应属于消费者的价格差转移为自己的灰色收入。这其中,如果存在权力寻租或者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就可能触及腐败的边界。
公款消费与“特供”乱象: 过去,曾有报道指出某些单位存在公款购买茅台酒用于宴请或送礼的情况,甚至存在某些“特供”渠道,这些都可能成为腐败和浪费的载体。虽然近年来茅台酒厂在遏制公款消费和“特供”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变种仍可能存在。

那么,这是否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这里的“投资者”可以理解为 直接购买茅台酒的消费者,或者间接持有茅台股份的股东。

对于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受损: 消费者以远高于出厂价的价格购买茅台酒,实际上是将出厂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以一种变相的方式,支付给了渠道商、经销商或者二级市场的卖家。如果这种高价是由不公平的分配机制、垄断行为或者市场操纵造成的,那么可以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他们本应以更合理的价格获得商品,却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而被迫支付溢价。
“买不到”的无奈: 很多消费者即使愿意支付高价,也未必能买到正规渠道的茅台酒,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不满和权益受损感。

对于股东(投资者):
短期利益与长期健康: 从短期来看,经销商和渠道商获得的高额利润,并没有直接流向茅台酒厂的股东。这部分利润被截留在渠道环节,影响了股东的直接回报。
品牌价值的潜在稀释: 如果市场上的高价茅台酒大量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或者销售行为不规范,长期下去可能会损害茅台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这对股东的长期利益是不利的。
资源配置的效率: 巨大的价格差意味着市场资源配置存在扭曲。茅台酒厂可以将更多的产能用于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而不是让巨大的利润空间被中间环节赚取,这或许能更有效地提升股东价值。

如何理解茅台酒厂的角色?

茅台酒厂作为上市公司,其首要责任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在定价策略上,茅台酒厂一直强调“稳价”,即尽量维持出厂价的相对稳定。这背后有其考量:

品牌高端定位: 频繁大幅涨价,可能与品牌的高端定位不符,显得过于“功利”。
渠道稳定: 相对稳定的出厂价,也有助于稳定经销商的利益,保持渠道的稳定性。
宏观调控: 作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其定价也可能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价差,茅台酒厂也并非全无责任。

分配机制的完善: 茅台酒厂一直在探索更公平、更透明的分配机制,例如增加直营渠道的比例、推行预约购买、摇号中签等方式,试图将平价茅台酒更多地送到普通消费者手中。但这些措施的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彻底堵塞腐败和不公平的漏洞,仍有待观察。
打击假冒伪劣: 茅台酒厂需要持续加大力度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信誉,这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在利润分配、渠道管理等方面,茅台酒厂的信息披露能否更透明,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总结来说:

53°飞天茅台出厂价和市场价的巨大价差, 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腐败,而是由稀缺性、高需求、品牌价值以及渠道利润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确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机会,例如权力寻租、不正当的利益输送等,这些行为会侵害到消费者的公平购买权,也可能间接影响到股东的利益。

茅台酒厂在平衡高端品牌定位、股东利益和消费者需求之间,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其在优化分配机制、加强渠道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等方面的努力,是缓解市场价差、维护公平交易的关键。而公众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对于防范腐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也至关重要。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市场供需关系、分配机制的公平透明、以及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打击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友在质疑本人答非所问,实际这个问题并非0或者1的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大家仔细想想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被查,不就能得出答案了吗?这里面涉及到的并非仅仅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

没人敢明确给出这个答案,但是如果非要刨根问底,那就是有,而且涉及面很广。茅台绝不是靠一个营销团队或者一群黄牛就能够炒作成功的。懂的自然懂。

————————————————————————

不管题主是基于消费者还是投资者的角度提的这个问题,我都觉得您有点儿过于多虑了。

而且我要告诉你的一个事实是:飞天1499只是指导价,出厂价则是969,而实际的市场价是多少呢?今日最新披露的价格是3045元。怎么样?气不气?你又怎知道这里面存在明显的利益输送问题?

茅台作为A股之王,撑起它这么庞大的市值,不是靠飞天这么一款酒,除了嫡系产品以外,很多集团公司也要向他进贡的。所以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就盯着一个飞天的溢价率,何况茅台作为白酒独一档的老大哥,市场赋予它的属性绝不是仅限于喝得起,更多的是交际属性、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等等。就像房子一样,房子按理来说是国民刚需吧,但是如果你仔细去推敲一下,一套房子的成本价在多少?而实际上的销售价又在多少?这其中是否涉及到利益输送,是否涉及到贪腐问题?咱也不知道,而且对于房开商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谁竞标得到地,那不就也相当于送钱?上世纪香港的圈地运动就是很好的体现。那为什么房价与日俱增,囤房现象屡禁不止呢?更何况大多数房开公司都是私企。答案就是房价撑起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对于这个现象,有关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似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难继续支撑经济发展。那如果未来要有什么行业能够替代房地产继续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我认为应该是白酒,主要靠茅台。

茅台作为大型国企,它所要承担的更多是社会责任。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是茅台本地的,或者周围某些县域的人应该知道,茅台在助力脱贫,帮助建设地方性产业,支持地方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家企业比那些只会吸食百姓血肉的企业要实在得多吧?

从经济学上讲,我认为茅台更应该从供货端提价,创造更大的利润。因为茅台利润创造的是税收,白酒税收可比很多行业的税收高太多了,这也是为国家经济的提升助力。创造的税收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而言,这是有利的。

而市场价即使炒到一万,十万又怎样?能消费得起茅台酒的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没必要为这群人担心这个问题,而且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是市场经济决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