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体是细心呵护好还是正常生活好?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就像是问,你是想活得精雕细琢,还是活得粗茶淡饭,但滋味地道?其实,这两种方式,哪种“好”,真的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自己的心,自己的境。

咱们先说说“细心呵护”。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类朋友,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像是对待珍贵的古董,小心翼翼,生怕磕着碰着。

饮食上,那叫一个讲究。有机蔬菜、无添加食品是标配,就连喝水都得是过滤过的。每天几点吃什么,什么营养素要补够,都像是在排兵布阵。有人早上起来一杯温水,有人餐前得吃点助消化的,总之,怎么能让身体这台机器运转得更顺畅、更少磨损,他们就怎么来。

运动上,更是按部就班。瑜伽、普拉提、慢跑,都是那种对关节冲击小的,而且都会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强度和频率。不是那种拼命出汗,练到精疲力尽的,而是温和地唤醒身体,拉伸每一寸肌肉。

生活习惯上,规律到近乎刻板。早睡早起是必须的,熬夜?那简直是洪水猛兽。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立刻找方法调理,比如冥想、听舒缓的音乐,不让负面情绪在身体里堆积。甚至连用的护肤品、洗漱用品,都要精挑细选,确保无刺激、纯天然。

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身体通常会比较健康,抵抗力强,很少生病。皮肤可能也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而且,当你对自己的身体足够关注时,你对身体发出的信号也会更敏感,比如哪里有点不舒服,就能及时调整。这种生活,就像是在给身体上了一层厚厚的保险,让你觉得踏实,有安全感。

但,凡事皆有两面。细心呵护,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负担”。

精神上的压力。你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记着各种禁忌,计划着各种养生方案。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吃错了东西,或者没睡够,就会产生内疚感和焦虑感,觉得自己“亏待”了身体。这种“完美主义”式的呵护,反而可能让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社交上的限制。出去聚会,别人大口吃肉喝酒,你可能只能在一旁看着,或者挑挑拣拣,这样一来,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甚至影响到人际交往。

成本的投入。有机食品、健身课程、各种养生产品,都需要不小的经济投入。

再说“正常生活”。这里的“正常”,我想更多的是指顺其自然,不过分苛求,也尽量不被外界的“养生经”绑架。

饮食上,可能就是一日三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偶尔也会放纵一下,来顿烧烤或者甜品。不排斥外卖,也不必拘泥于食材的来源。重要的,是享受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运动上,可能就是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活动。比如,爬楼梯代替电梯,步行去附近的商店,或者周末和朋友打打球。不是为了“打卡”而运动,而是融入生活,让身体保持一定的活力。

生活习惯上,也比较随性。虽然也会尽量保证睡眠,但偶尔熬个夜,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也允许自己“放飞”一下。不会因为一点点“小过错”,就过度自责。

这种方式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和洒脱。你不需要为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而过度焦虑,可以更轻松地去享受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当你在享受美食,和朋友畅谈,或者仅仅是躺在沙发上看看电影时,你不会因为“没养生”而感到不安。身体在这样的状态下,反而可能因为心情的舒畅而更加健康。

而且,人嘛,总会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过度追求对身体的“掌控”,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徒劳。顺其自然,接受身体的衰老和变化,也是一种智慧。

当然,“正常生活”也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不加节制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正常”变成了“放纵”,长期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熬夜,确实会给身体埋下不少“雷”。小毛病可能慢慢变成大问题。

对身体信号的忽视。有时候,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可能会被“正常”的心态所忽略,导致一些小病没有得到及时关注,最终耽误了治疗。

所以,到底哪种好?

我认为,这两种方式,最好的状态,是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平衡点。

学习知识,但不被知识绑架。了解一些基本的养生道理,知道什么对身体有益,什么有害,但不要把它们变成沉重的负担。比如,知道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好,那就少吃点,但偶尔一次,也无需过度内疚。

倾听身体的声音,但不过度解读。身体确实会发出信号,饿了要吃,累了要休息。但别把一点点的疲劳,都上升到“身体在向我发出警告”的高度,那样会活得很累。

有原则,但也有弹性。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健康目标,比如坚持每天走一万步,或者每周吃两次素。但也要允许自己在特殊情况下的“破戒”。比如,旅行时品尝当地美食,节日里享受家庭的聚会。

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心态。一个乐观、豁达的心态,本身就是最好的养生。如果因为过度呵护而变得焦虑,或者因为放任自流而变得沮丧,那都不是健康的“好”。

说到底,身体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你为身体服务的。让你的生活因为身体的健康而更精彩,而不是让你的生活被对身体的过度担忧所填满。

你可以是那个对身体呵护备至,如履薄冰的“管家”,但要记得,偶尔也允许自己放飞一下,享受生活本来的“味道”。

你也可以是那个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玩家”,但要记得,偶尔也给身体一些“特别的照顾”,让它更长久地陪伴你。

最终的“好”,是让你既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又能拥抱自由的生活,两者和谐共存,让你的人生,活得舒心、快乐、有滋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用户邀,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回答思路完全可以类比手机:

经常抱怨手机卡顿、电池寿命衰减的人其实就是那群经常抱怨手机发烫的人。

因为手机只有运行高画质图像渲染甚至3D引擎,以及高负荷运转时才会发出高温,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玩高画质手机游戏。高温来自于CPU和GPU的高耗能和放热。所以减少对机(双关)体的超负荷运转就是对机体最大的保护。贴膜、保护壳、酒里面泡人参枸杞这些要么是表面功夫,要么是杯水车薪,定期做机体功能检查也只不过是发现逐渐严重的问题而已。

所以对身体的保护和对手机的保护,从根子上讲都是一回事儿——减少超负荷运转。这比什么补药、保健品都来得实在。

那么对人体而言属于超负荷运转呢?我们来分系统说一下:

1,神经系统。

在这里主要讲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人类和其他许多高等哺乳动物一样,中枢神经系统有明确的昼夜节律。保障休息和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较高的睡眠质量是保障神经系统高灵敏性的前提。所以随着社会进步,很多行业出现了强制休息的制度。

熬夜加班和昼夜颠倒对于神经系统而言就属于典型的超负荷运转。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第二天补一觉马上就会好起来,所以很多夜猫子总是觉得熬夜不是什么大事儿。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一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去年曾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引起很大反响的论文。该研究以可靠的实验证据证明——长期熬夜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他们发现,当给实验小鼠进行“缺觉”刺激后,鼠脑蓝斑核(大脑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和警觉性与认知能力有关)神经元细胞就会高表达乙酰化酶3,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并促使其继续保持高效运转。这一点恰好印证了我们在熬夜赶稿或者打游戏的时候会出现比较亢奋的状态,而且似乎还很有效率。

然而当这种“缺觉”刺激变得连续起来,小鼠蓝斑核神经细胞就会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后出现死亡。而我们知道,神经细胞是不可能再生的。可见这种长期缺觉、熬夜对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2,消化系统

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和消化腺(肝,胰)。主要工作就是把食物磨碎、分解和吸收,最后把残渣转变成便便,排出体外。

我们日常的饮食对消化系统而言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承受之重。比如过度油腻、高糖、高盐还有低膳食纤维的饮食,就会让消化系统难以承受:

高油——肝胆系统疯狂分泌胆汁,胰腺疯狂分泌胰脂肪酶。而且高脂食物往往伴随着海量胆固醇,这些东西进入血液后,心血管系统又要叫苦不迭了。

高糖——吃正餐,餐后血糖快速飙升,胰岛赶紧分泌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好不容易相对平稳了,您餐后一小时奶茶/甜点又来一波。紧接着口渴了来一口可乐,闲着没事儿舔个棒棒糖,下午困了还要喝含糖的咖啡......这胰岛可一分钟都闲不下来啊!而且更要命的是,那些受胰岛素调节的组织或器官最后不停胰岛素调动了(这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2],最后形成难以自我调节的高血糖,引起了糖尿病。

高盐——高盐对消化道的损伤倒是不大,但长期大量摄入钠盐,一方面这些钠盐会让更多水分留在脉管系统内(医学上称为水钠潴留);一方面造成血管平滑肌功能紊乱;还能让血管在肾上腺素作用下收缩更严重。这一切都会引起高血压[3]

低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食物中不可被分解的纤维素。它对人体没有实际的营养作用,但却有更重要的作用:吸附胆固醇,减少被吸收入血的胆固醇总量;吸水膨胀,增大肠内容物体积,从而促进肠蠕动;调节消化道内的酸碱平衡,减少有毒代谢产物被吸收的总量。如果长时间缺乏膳食纤维,就加重了胃肠道负担,同时更多的胆固醇和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液,影响其他系统。

其实辣椒素对人体没有太大的损害,它只是提供一种近似于灼热感的疼痛刺激,调动人的食欲。除了容易对粘膜造成严重刺激之外没什么太大的健康隐患。建议吃辣频率和吃辣辣度上还是控制一下的好,当然了,如果你是不怕肛裂、痔疮、肛瘘的肛铁战士,就当我没说好了。

@匿名用户:上两个星期忽然菊花拉屎剧痛出血,以为是本来就有的痔疮发作想说不吃辣什么的抹一抹马应龙过几天会好,结果完全没有,到第三四天就坐立难安了,真是拉玻璃渣!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很多过辣的食物往往也高油、高盐。因为这样才会让味觉刺激更加复合、更有立体感。所以,以麻辣火锅为代表的一大类辛辣食物,对消化系统造成的负担也是更加复合、更立体的。

3,循环系统

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淋巴管。

前面提到了高油高盐饮食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长期的加班、精神紧张以及缺乏锻炼,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是一种超负荷运转。

这种状态很容易引起长期的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过高,不断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还会慢慢增加多种脏器负担:

心脏——高血压引起左心符合增大,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引起心脏衰竭。伟大的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就有可能是死于长期的慢性高血压性心脏病。

肾脏——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肾小球的硬化和肾功能的缓慢下降。

大脑——严重的高血压可以引起脑水肿,造成反应迟钝、昏昏欲睡。

所以,经常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好不容易休息,应该告别那些让自己精神紧张的手机/电脑游戏,参加户外运动和健身是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最有效的放松。

4,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超负荷运转其实是比较常见的,然而这里这种超负荷运转其实不是指运动健身,反而是指伏案工作或者半躺在床上玩手机。

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趴着/半躺着玩手机容易引起一脊柱的长时间异常弯曲,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脊柱自然弯曲的消失,并造成多种疾病。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4]

反而长期适当的运动健身,让肌肉含量、骨密度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有利于防止意外伤害,或者降低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老年人跌倒容易引起股骨骨折。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老年人骨密度降低,另一方面则是老年人肌肉含量减少,无法在面对机械撞击时有效保护骨关节系统。

但运动健身也有必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因为错误的健身方法很有可能在健身过程中引起对运动系统(尤其是关节)造成运动损伤。这方面可以多问问我的老铁 @孙悦礼 医生。他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科普,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另外, @李明威 老师也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总结

对身体最好的呵护无外乎正常使用,尽量避免超负荷运转。

参考

  1. ^ Jing Zhang, Yan Zhu, Guanxia Zhan, Polina Fenik, Lori Panossian, Maxime M. Wang, Shayla Reid, David Lai,James G. Davis, Joseph A. Baur, and Sigrid Veasey Extended Wakefulness: Compromised Metabolics in and Degeneration of Locus Ceruleus Neuron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9 March 2014, 34(12):4418-4431; doi:10.1523/JNEUROSCI.5025-12.2014
  2.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ulin_resistance
  3. ^ https://healthyeating.sfgate.com/high-sodium-water-retention-7494.html
  4. ^ https://healthjade.com/cervical-spondylosi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