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老生常谈了,首先就问题的第一点来说,在轻武器的布局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有托和无托都各自存在自身的构型优势与构型劣势,二者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第二点,关于191淘汰95的问题,这个倒是可以确定的回答题主,95枪族以及95杠枪族仍然会在部队中服役相当长一段时间,至少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只要轻武器的一些关键性理论构型没有被突破(比如埋头弹或者无壳弹技术取得突破,亦或是人类搞定了超高密度的储能单元,枪械开始向高斯武器进行演变),95和191都将并行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像现在的八一杠和五六冲一样。
如果单纯评价有托和无托布局的话,我个人以自身一些浅薄的知识和一点实际操作体验可以做如下总结:
有托布局有利于提升枪械的操作便利性和可靠性,普适性强,可以适应所有射手的射击习惯,在一定程度的战术操作性上优于无托布局(比如CQB作战中需要频繁的换肩切角),并且易于改装,扩展战术附件能力强,但是对于枪械的重心控制不利,并且对枪管长度限制较大。
无托枪有利于缩短全枪长度,可以在更短的枪身内容纳更长的身管,对枪身的空间利用率更大,重心更容易设计的集中,在一些狭小空间可以提升射手的战术动作灵活性,但是对于一些战术动作不友好(换肩射击等),并且操作性不如传统有托步枪,枪械扩展性能更有赖于枪械本身的原始设计,扩展战术附件能力弱于有托枪,后天改造难度大于有托枪,普适性弱于有托枪(大部分无托枪枪托无法调节)。
然后我倒是很想唠唠191这枪的一些设计特点
191的整体布局我想不出什么特别好的词语来形容,如果硬要说的话,就像是把AK的内容装在了AR的包装里,191在布局上充分吸收了AK和AR的优点,并且有意避免了一些AK和AR设计上的缺陷,比如采用AR式的上下机匣布局以及托芯设计,避免了AK的机匣肥大问题,使得机匣非常的紧凑,甚至比AR的机匣还要紧凑,同时因我国一贯使用的AK式随动拉机柄,又避免了AR式T型拉机柄需要挤占机匣内部空间的问题,当然了,AR系拉机柄不随动+双侧均可操作的优点也是不具备的,但是这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当然了这里还是要说明,我手里这个教具的尺寸跟真铁还是有差异的,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191整枪在外观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其机匣的紧凑程度,可以说让我叹为观止。
如此小的机匣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可以降低整枪重量,缩减整枪尺寸,而且可以提升一定的战术灵活性,我第一次拿这把教具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玩意不像步枪,反而有点像冲锋枪(本人身高接近1米9),并且在各种军网发表的各类素材中,也不难找到身材较高大的士兵拿着191感觉像拿一把玩具的照片。
有托传统布局所带来的各类操作按钮均可以按常规操作习惯布置这一点,是无托步枪的设计痛点,无托步枪在空挂解锁钮和弹匣解锁钮的布局上是几乎不可能跟有托步枪比操作便捷性的。
191的护木设计也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说,不同于AR式的全尺寸四面皮轨或者全金属镂空钥匙扣/M LOK,标准的191步枪和短突采用的这种仅保留最常用的前置一小段,护木其他位置仍是传统的全包覆式设计我认为也是值得称赞的一点,既保证了战术附件的扩展性,也保证了一定程度上握持护木的舒适性,同时也避免了整条护木都需要金属加工所带来的重量提升,进而还会影响全枪重心的问题。
同时,得益于有托步枪的设计优势,191更换护木也会是非常方便的,第三方厂家只需要推出符合标准的护木套件即可。
最后来说一说尾拖,191的尾拖是纯粹的AR式设计,托芯复进簧,不可折叠,关于枪托折叠这个问题我个人是不置可否的,因为191全枪尺寸已经足够紧凑,即便是枪托不可折叠,也不会对机械化步兵乘车作战造成多大影响。
当然了,191的这个原装尾托的操作便利度和舒适性……我只能说,能用。并且191的托芯外形跟AR是不一样的,无法通用AR系的尾托。不过还是那句话,想改太简单了,第三方厂家只要量一下191的托芯尺寸就可以随便想出什么出什么,与AR同理。
总结来讲,191这枪有一个非常好的底子,改装空间也很大,而且由于融入了AR式的设计思路,对第三方附件厂商很友好,对使用者来说拆卸改造难度也很低,整体设计达到个世界先进水平我认为没什么问题。
说完了191,再来聊聊95。
这么多年下来,网上关于95的讨论早就聊烂了,我也不想把那些车轱辘话再嚼一遍,所以就想到什么说什么了,可能以下行文在逻辑和思维上比较跳跃,各位多担待,反正我也不打算改
95这把枪就我现在来看,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硬件不足靠设计硬补出来的个能达标的产品。
这话说得是很轻佻,但确实是那个年代我国的一把辛酸泪啊
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我国的化工业,材料业,机械加工行业等等,是跟世界一流水平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的。我们当时不是不知道哪些设计是优秀的合理的,但是你的硬件水平达不到,确实是没办法的。
谁都知道对枪械来说,平均膛压高了好,但是你材料工业没那个工艺,做不到低成本量产这种规格的枪管。
谁都知道枪械发射药燃速快,单位能量值高了好,但是你化工水平达不到,只能提供燃速慢,膛压低,燃烧残渣还多的双基球型药。
90年代都已经是世界三代小口径步枪发展的末期了,在枪械上使用高性能工程塑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你塑料工业水平就那样,好歹搓出来了个能够满足使用条件的尼龙材料,结果还是有问题,直到21世纪10年代才彻底把这个问题解决。
所以朵老的团队也真的尽力了,在硬件水平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硬靠设计让95在一些硬性指标上达到了当时的主流水平(射击精度,穿甲能力等),并且在95上很有前瞻性的使用了燕尾槽这个设计。
是是是,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吐槽燕尾槽这东西是多么垃圾,诚然,燕尾槽作为一个附件接口他确实难以称得上合格,但是咱们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去进行批判,毕竟在95设计定型的那个年份,皮卡汀尼导轨也不过才完成了标准化定型(就是1995年),而第一把使用皮轨的武器M4A1,美帝那边也是1994年8月才开始采购的。
所以说95在设计的时候确实是有一定前瞻性的,只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然后我想聊聊95的问题
人机功效这块也是早就被说烂的东西,几个常见的就不提了,我就提一个我认为比较冷门的
95的抵肩距离是严重偏长的,并且不只是无托枪娘胎里带着的容易抵肩距离偏长,就算是在无托步枪家族里,95的抵肩距离也是偏长的,将近370MM(要是没记错的话),无法调整,这个缺陷会在穿上防弹衣以后进一步放大,跟各种瞄具的适配也容易出现问题
然后是95的改造空间和之后的扩展性能,不得不说,即便排除无托步枪天生改造空间和扩展性能差的问题,95本身在设计的时候也确实没怎么考虑过后续的基于本体的扩展性能……就我个人的理解,95的设计和制造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苏系世界大战武器范畴,出厂就用,打坏就扔,类似AK47和AKM一样的设计思想,但是AK家族得益于传统的有托结构,就算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过扩展性,也可以通过后期简单更换护木以及皮轨侧镜桥来获得一定的附件安装能力,而95在不破坏枪械本体零件的情况下就只能在上护木盖子做文章,然而95的护木盖并不是承力部件,作用跟AK的上机匣盖相同,只是起到对枪械内部的遮风挡尘作用,AK可以在不动原枪的条件下绕过上护木盖子直接装侧镜桥,95就只能跟这个护木盖死磕
不管是长弓,ACP,还是灵龙甲,大家也都是围绕着上护木盖子这个部件做螺丝大法。
话说到底,95扩展性能差的问题,是没法靠外围的零敲碎打彻底解决的。
话又说回来,95的扩展性差的问题真的没法解决吗?当然不是。只是无法完全通过外围替换零件的方式来做到。
这也就带出了一直在传说中的新步枪竞标选型里的95-2构型,这个东西反正到今天为止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张照片也没流出来过,通过彻底改变95的内部构造,来实现彻底的扩展性能增强,这也不是个多么难想象的事情,毕竟多少老无托步枪都是这么改过来的。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有没有95-2已经没人在乎了,因为我们有191了。
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的化学,冶金,材料加工等相关产业不敢说个个世界顶尖吧,起码支撑起军工业搞出一支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步枪是没啥问题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这跟新步枪重回有托布局有什么关系?
还真有关系。
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进步,20年前做不到的事,不代表20年后也做不到。
无托步枪最引以为傲的优势在我看来主要就是三点,一,在正常尺寸的枪身内容纳一根更长的枪管,有利于射击精度和弹药性能的发挥,二,重心好优化,不会头重脚轻,三,尺寸紧凑。
而这些无托步枪的优势,正在被现代科技加持下的有托步枪一步步蚕食。
弹道学,机加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让现在的有托步枪在枪管比无托步枪短一截的基础上,采用优化设计的枪弹系统在400米有效射程内的射击精度与无托枪不分伯仲。
冶金工业的进步使得步枪可以用上更轻但是机械强度更高的冷锻/精锻枪管,使得传统有托步枪头重脚轻的问题大为改善。
材料科学的进步以及总体布局的优化可以让有托步枪做到跟无托步枪一样的紧凑程度。
但是无托步枪那些打娘胎里出来的毛病可是很难改的。比如瞄准基线短,室内CQB换手射击不方便,附件扩展性能差于有托枪,以及换弹相比有托枪更难操作。
所以,在以上种种背景的影响下,我国新步枪重回有托路径,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大堆,没打什么底稿也没什么逻辑,大部分内容有感而发,如有不对还请各位知友多多指点,谢谢大家。
不说有托无托哪个好,你这么问本身的逻辑就不能自洽…
当你的逻辑成立时你的结论就是错的,你的结论成立时你的逻辑就是错的。
我梳理一下你的逻辑,QZB191是新枪,所以它肯定比QZB95综合性能要出色,QZB191有托、QZB95无托,所以有托比无托好。
你要把时间放到95年当时95是新枪87是老枪,世界上无托步枪现役的也很多AUG、FAMAS、L85,那按照你的逻辑岂不是无托更好?
同样的问题换个时间就能得到两个相反的结论,那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吧。
按照你的逻辑严谨的说只能是处在现在的时间和科技条件下,对于现役装备有托步枪的国家来说有托步枪好,对于装备无托步枪的国家无托步枪好。
这个不就是句正确的废话吗…
并不是有托比无托好,或者无托比有托好
。
在汽车刚出现的时候,电动车比汽油车更流行。
后来汽油车称霸了汽车行业很久,现在电动车又成为发展趋势。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早期汽油车机械可靠性不行,所以电动车称霸。
后来汽油车解决了机械可靠性,汽油车续航更好,所以汽油车称霸。
在现在社会更加注重环保,电动汽车又回来了。
,
在枪械上,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安装更长的枪管
必须把一部分机械部件,塞进枪托里,所以无托步枪兴起。
火药技术发展了,冶金技术发展了。
更短的枪管也可以做到长枪管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有托步枪回来了。
有托,无托就是设计师的两个工具。
就好像钉子和螺丝,没有谁比谁更优秀一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