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南岛能住下 14 亿人口吗?

回答
海南岛能否容纳14亿人口,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面积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看海南岛的面积。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屿,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与中国总人口14亿相比,这个面积确实显得相当小。中国大陆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海南岛的面积不到中国陆地总面积的0.4%。如果简单地将14亿人口平均分配到海南岛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将容纳约3.95万人。要知道,像上海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其人口密度也远低于这个数字(当然,上海是城市,海南是整体)。

然而,地理面积只是一个起始点。人口承载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活质量等诸多因素。

一、 资源供给能力:

1. 粮食生产: 海南虽然是热带地区,适宜农业发展,但其耕地面积有限。要养活14亿人口,海南岛的农业生产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即使采用最高效的农业技术,也难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足以满足如此庞大人口的粮食。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粮食将需要从外部输入,这将对整个中国的粮食供应体系和物流运输提出极高的要求,也可能引发价格波动和供应风险。

2. 淡水资源: 海南岛的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有许多河流和水库。但14亿人口的用水需求将是天文数字。除了生活用水,还要考虑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用水。即使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也需要巨量的投资来建设和维护水利设施。更重要的是,如果用水需求远超可再生水量,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断流等生态问题。

3. 能源: 无论是居住、交通、生产还是生活,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海南岛自身的能源生产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火力发电等)可能难以满足14亿人口的巨大需求。这同样意味着对外部能源的依赖,以及对能源基础设施(如输电网络)的巨大投入。

4. 土地利用: 14亿人口不仅仅需要居住的土地,还需要就业、生产、交通、公共服务等各种用途的土地。海南岛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山地、林地和湿地,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如果强行挤压这些区域,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二、 基础设施承受能力:

1. 交通: 14亿人口意味着极高的交通出行需求。海南岛现有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即使进行大规模扩建,也难以应对如此庞大的人流和物流。交通拥堵将成为常态,运输效率会大幅下降,这也会极大地影响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

2. 住房: 建造足够的住房来容纳14亿人口,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劳动力,并且需要规划和建设大量的城市和聚居区。这不仅是对土地的巨大挤压,也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

3. 公共服务: 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需要与人口规模相匹配。14亿人口需要数量惊人的医院、学校、养老院、公园等等。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即使翻上几番,也很难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这将导致资源紧张、服务质量下降。

4. 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 如此庞大的人口将产生巨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和废气。海南岛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海洋、土壤、空气造成毁灭性的污染。现有的废物处理设施将远远不够,需要进行超乎想象的投入来建设先进的环保系统。

三、 环境承载力:

海南岛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闻名,这也是其旅游业发达的重要原因。然而,14亿人口的集聚,将对海南岛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压力。

森林和植被: 为了满足居住、农业和工业用地需求,大量的森林和植被将被砍伐,这会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可能引发区域气候变化。
海洋生态: 大量人口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将对珊瑚礁、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生物多样性: 海南岛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过度的开发和污染将威胁到许多特有物种的生存。

四、 经济和社会影响:

1. 就业: 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安置14亿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使海南岛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中心,也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失业率的飙升将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2. 生活质量: 即使勉强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下,生活空间会变得极为狭窄,公共资源(如公园、绿地、休闲设施)将极度稀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将成为常态。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大幅下降,舒适度和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3. 社会管理: 管理如此庞大的人口,需要极其高效、细致的社会治理体系。治安、法律、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

结论:

从以上各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南岛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是资源、基础设施还是环境承载力,都远远无法容纳14亿人口。 即使通过极其高昂的代价进行大规模的科技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维持一个可持续、有尊严的生活。

简单来说,就像一个人不能把整个城市塞进一个小房间一样,海南岛的地理和生态容量,决定了它不可能承载中国目前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将14亿人口集中在海南岛,不仅会摧毁海南岛自身的生态环境,也将导致所有居民的生活质量降至不可接受的水平,并对整个中国的资源和经济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

因此,从科学、经济、环境和人文角度来看,海南岛根本不具备容纳14亿人口的条件。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设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按照现有技术条件,我们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海南岛面积3.36万平方公里,按照1.3千瓦/平米的太阳辐射功率,每天8小时日照,则每平米一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达8944大卡,人一天才需要2000大卡左右,看起来问题并不大。


全世界才70亿人,每个人都躺着不动,计2平方米占地面积,共需要14000000000平方米面积,合1.4万平方公里。

只有14亿的话,0.28万平方公里就够了。而我国海南省的总面积是3.39万平方公里,放下14亿人绰绰有余,甚至你都可以打几个滚。

可惜的是太阳辐射当前利用率很低很低,活动空间没问题,吃饭就够呛了。


要养活这么多人,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就有点悬。人均占地面积仅仅26平米不到。按照农业大v @龙牙 的说法,一个人光是蔬菜种植就需要这么多,吃饭肯定是不够的。

当然我们还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法理领海都算,这样面积就大大增加了。每个人占有陆地面积26平米,海洋面积1560平米。

这样凑合能活,尽管活得很惨,人均居住面积可能小一点,首先还是保证能活。所有人都活着显然不大现实,经济活动也不可能发生,估计必须要才去非常极端的手段才能保证大多数人不饿死。


要让这么多人活着,基本上不饿死,还要有基本的经济活动,那就必须动用未来技术了,比如可控核聚变,转基因技术。

可控核聚变可以获得大量高品质能源,规模化粮食生产才有可能。

转基因技术可以利用海洋面积实现粮食生产。这样海南岛不但能放下14亿人,还能过得有滋有味的。

甚至我们可以让人类直接光合作用,免去中间商赚差价。

于是,我们成了树人。


user avatar

本文只为了表达一句话——土地稀缺是个骗局,是口号洗脑与政府管控造成。并没有对房价有什么看法。各种经验不善的房产中介与巨额贷款买了房子的失眠人群,不要再私信骂我了^o^


14亿人口,全部生活在独栋别墅花园小区里,一个别墅只住三口之家,人均15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容积率0.4。中国需要多少土地来盖房子?只要5250亿平方米,就是5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比例大概5%出头点。

上面的太笼统,肯定会有人说,中国太多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需要保障基本农田,需要道路桥梁工厂。那就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总人口为2170万,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按每户三口、每套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容积率按小高层2.5计算,解决全部北京常住人口的住房,所需土地面积不到北京的2%。其他的地方,随你建道桥工厂写字楼商铺广场博物馆的,还能种田。

土地稀缺就是个骗局,这是土地制度造成的。华夏那么大的天地,全靠广告洗脑和出让挤牙膏,才能勉强维持得了土地稀缺这样子。

海南?海南天大地大,作物三熟,住不住得下,这只是一道政治题。会把地产商与中介惹急的。


————————————————————————————————————

补充点东西,省得某些无聊反对。

以杭州万科魅力之城为例。 地址: 杭州 江干九盛路与九环路交汇处。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以小高层与高层为主,主力户型为90平方米左右两室两厅、130平方米左右三室两厅。

  小区交通便捷畅通:快速公交、近10条公交线路、德胜快速路及地铁九堡站、长途客运中心等;生活一应俱全:九堡幼儿园、九堡中心小学、九堡医院、联华超市、九堡农贸市场等 。社区内配套拥有商业走廊、阳光泳池、时尚会所等,延伸生活空间。容积率:2.3,绿化率:30%。

1798户。以平均三口之家算吧。

好了,0.19平方公里,5394人,杭州·万科。全国人都住这种小区,需要49314平方公里,三个杭州市的大小。

谢绝杠精,全国有多少个杭州市那样的区块。。。自己想吧。可以住得多稀疏,农田工厂公铁道桥公园森林沙漠山丘,随便你怎么摆。

——————————————————————————————

私信谩骂的很多。地产中介们,生意差,您得去朋友圈转发焦虑,去店门口下跪拉客,而不是玩这一套。。。这不就是做了一道小学综合题嘛。。。

user avatar

海南岛面积3.54万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中国标准的城市规划密度1万人/平方公里,可以容纳3.54亿人生活。

如果按照欧美日本比较宽松的城市规划密度,平均约为5000人/平方公里,可以容纳1.8亿人生活。

如果按照目前世界第一的澳门人口密度,则可以容纳7亿人生活。

如果按照美国纽约曼哈顿岛2.7万人的人口密度,则可容纳9.5亿人生活。

如果海南岛要容纳14人生活,人口密度则为4万人/平方公里,这还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那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现实呢?

说到这来,我们忘记了一个神奇的存在——香港九龙城寨,人口密度高达100万人平方公里。

所以说,14亿人在海南生活问题不大,就是拥挤了一点。

我们不妨计算下,如果住宅容积率是按北京上海的最高限制3,每人30平方米住宅,在海南居住14亿人需要多少土地?

30*14亿/3 = 1.4万平方公里。这直接40%的土地就没了,没有其他工商业的空间了?显然不行,得按香港10的住宅容积率才行。

30*14亿/10= 42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按港岛住宅10个的容积率,需要4200平方公里,这个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看看港岛容积率10的住宅什么样子?

香港西九龙

基本是这样子。

耕地

如果要维持自给自足,每人需要1000平方米耕地,14亿人就需要140万平方公里,但是海南只有3.5万平方公里,如果拿出1/3来作为农用地,那么也就是1万平方公里左右,此时只能搞立体农场了,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全部建成300层的摩天大楼式的农业工厂,彼此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这成本可不会低,估计至少得1400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也就是每个人至少得摊上1000万。2018年人均GDP大概5万人民币的样子,这样肯定负担不起,至少得等到年人均GDP增长100倍的时候才能负担得起,从近代几百年历史来看,人均GDP是人口增长量的平方,要人均GDP增长100倍,人口至少要增长10倍。也就说,当中国人口增长到140亿人的时候,我们届时的生产力,能负担起300层的立体农业工厂这个东西。我们计算下,中国宜居面积500万平方公里左右,140亿人时的人口密度是2800人/平方公里,而我们本题中,海南的人口密度已经到达4万人/平方公里,如果是这样,那时候全中国至少人口已经增加了200倍,也就是超过了3000亿人了!而GDP则至少增加了4万倍,达到了人均1000万人民币/年,到那个时候,成本1千万的立体农业工厂对人均负担来说应该已经可以接受了。

这恐怕就是我们能从本题中推演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1、海南可以容纳14亿人

2、海南可以容纳14亿人,但如果必须自给自足,需要建设超过300层的立体农场才能办到。

3、立体农场的成本人均1000万+

4、当海南有14亿人的时候,中国至少得有3000亿人,人口增长了200倍,人均GDP达到1000万人民币/年,那时人们是可以负担起立体农场的成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南岛能否容纳14亿人口,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面积计算。首先,我们来看看海南岛的面积。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屿,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与中国总人口14亿相比,这个面积确实显得相当小。中国大陆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深耕提瓦特大陆的老玩家,很乐意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原神》1.6版本“盛夏!海岛?与海豚同游!”海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隐藏的那些可能指向未来剧情的关键线索。1.6的海岛,也就是“金苹果群岛”,相信对于很多老玩家来说依旧是记忆犹新。它不仅仅是一个过渡版本中的休闲玩法,更重要的是,它为我.............
  • 回答
    网上流传的“海南‘干细胞推广’:渐冻人都能治”的宣讲视频,从科学和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看,其宣称的“渐冻人都能治”的说法是极不靠谱的,甚至可以说是误导性的宣传。 这种宣传视频往往夸大其词,利用人们对绝症的绝望心理进行推销,存在极大的风险。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并尝试还原一个更自然、更人性化的讲述:首.............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假设!三井寿那性子,加上他那股子孤注一掷的劲儿,真要是拉着人去别的强队“砸场子”,那场面绝对够劲。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陵南、海南和翔阳这三支队伍,有没有真本事能接住三井这一手。首先,我们得明确“砸场子”的含义。 在《灌篮高手》的语境下,这肯定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打砸抢,而是指带着一.............
  • 回答
    .......
  • 回答
    《流浪地球》的海外票房,这绝对是个热门话题,大家都很关心这部中国科幻大片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要说具体的数字,这玩意儿就像是个浮动目标,得结合上映地区、宣传力度、同期其他大片竞争情况等等很多因素来预估。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它的潜力和可能达到的区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流浪地球》.............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武功秘籍能不能替代武学理论”一样,答案并不是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得看你想用它来“做什么”,以及你对“替代”的定义有多宽泛。首先,咱们得把这两位“大佬”各自的“武功路数”给掰扯清楚。华为海思:曾经的“技术霸主”,现在的“蛰伏巨龙”海思,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海纳百川,思进有为.............
  • 回答
    很多人脑海里一提到鲨鱼,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阳光明媚、清澈见底的热带海滩,或者是一些黑乎乎、深不见底的海沟。但实际上,鲨鱼的生存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顽强和广泛得多。那么,鲨鱼是不是真的在任何海域都能遇到呢?答案是:大部分情况下,是的,但并非所有海域都普遍存在,而且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异很大。让我们来详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情况,人在国内,想在国内完成日本大学的出愿流程,但又必须在日本参加面试和校内考,同时还面临无法入境的现实。这种情况,说实话,大部分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是比较有限的,甚至是 非常困难。不过,咱们先别灰心,仔细梳理一下现有情况和可能的应对方式,希望能找到一些出路。首先,我们得明确问题的核心:.............
  • 回答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处理水排入大海,这无疑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依赖海洋获取食物的人们来说。很多人都在问:“以后海产品还能放心吃吗?”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可以简单回答,它涉及到科学、环境、监管以及个人风险认知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仔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孕育了无数条与大海相依相伴的铁路线。这些线路不仅是连接城市、输送物资的动脉,更是无数人心中的风景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能让你在火车上尽览壮阔海景的铁路线,感受中国海岸线的独特魅力。一、 渤海湾的滨海风光:辽宁大连、秦皇岛区域提到能看到海的铁路线,渤海湾沿线绝对是绕不开的.............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天津一中的苏海老师,并探究他“讲历史”的风格及其家庭背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来谈谈苏海老师“讲历史”的独特之处。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苏海老师的历史课并非只是枯燥的年代、事件的堆砌,而更像是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他讲授历史,绝非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生命力。 “故事化”的.............
  • 回答
    斧头海拉,这俩可是漫威宇宙中响当当的狠角色,一个以雷霆万钧之力著称,另一个则身怀死神之力,战场之上,他们谁能笑到最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咱们细掰扯掰扯。先看看雷神托尔这边:托尔,阿斯加德的王子,继承了他父亲奥丁的衣钵,是个天生的战士。他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出身,以及他那把举世闻名的雷神之锤——姆乔尔尼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