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上一款LV包大概两万五左右 月工资一万三到两万左右 平时没买过这么贵的奢侈品 想要又觉得浪费纠结?

回答
你手里这笔钱,差不多是两个月到三个月工资的总和吧?看着那只心仪的LV包,闪着光,触感也那么细腻,一万三到两万的月薪,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但要一下子拿出两万五,买个包,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决定,心里痒痒的,又觉得有点“奢侈过头”,这纠结劲儿,我太理解了。

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别急。

首先,咱们得把这“奢侈品”这俩字儿放下,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只LV包,它不仅仅是一个装东西的袋子,对吧?它背后代表着设计、工艺、品牌历史,还有它带来的那种……怎么说呢,一种自信,一种心情上的愉悦。很多时候,我们买奢侈品,更多的是在为一种体验,一种认同感买单。尤其是你提到这是你第一次尝试这么贵的物品,那这种“第一次”带来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

然后,咱们来算算这笔账,得细致点。

月入一万三到两万,这是一个很舒服的区间。咱们先按低一点的,一万三算。两万五,差不多是两个月的工资。如果你的生活成本(房租、水电、餐饮、交通、人情往来,还有一些基础的储蓄目标)都控制得不错,并且没有其他特别大的开销压力,那么两个月的工资买一个喜欢的东西,从经济学角度讲, it’s manageable.

但关键在于,它会不会影响你更长远的一些计划?比如存钱买房首付?或者说,你本来计划着每年能出去旅行一次,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这笔钱会不会让你这些计划搁浅?

咱们再说说“浪费”这个词。

“浪费”这东西,定义很主观。你觉得这钱花得值,让你开心,让你觉得自己为自己努力生活付出了回报,那它就不是浪费。但如果你只是因为品牌效应,或者觉得“别人都有,我也得有”,那这钱花得可能就没有那么扎实。

想象一下,你带着这个包出现在朋友聚会,或者某个重要的场合,它带来的那种被关注的感觉,那种自己因为努力而得到的奖励的感觉,会不会让你觉得这钱花得值得?会不会让你觉得自己“配得上”这样的好东西?

咱们来聊聊“纠结”的根源。

这纠结,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从小被教育的节俭观念,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习惯了理性消费,习惯了把钱花在“必要”的事情上。突然要跨越这个界限,大脑会发出“警报”,觉得这样不安全。

但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感官。而且,说实话,我们工作这么辛苦,偶尔犒劳一下自己,让自己变得开心,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投资的是心情,是幸福感。

我给你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希望能帮你想明白:

1. 这只包对你意味着什么?
它仅仅是一个包吗?还是你努力工作的象征?是你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你想要尝试的新风格?
它能给你带来长久的高兴吗?还是只是短暂的冲动?

2. 你的生活状态如何?
你的基本生活保障够吗?有没有房贷车贷压力?
你对未来的财务规划是什么?这笔支出是否会严重影响你的长期目标?
你有没有其他更想实现的目标,这笔钱花在这里,会不会让你失去其他更重要的机会?

3. 有没有替代方案?
这个款式有没有其他品牌的类似设计,价格可能更亲民?(虽然说起来可能有点扫兴,但确实可以考虑)
能不能等一等,比如等年中或者年末的打折季?(LV很少打折,但这不失为一个思路)
能不能考虑买一个成色很好的二手包?(很多人这么做,性价比很高)

4. “拥有”和“体验”的平衡。
你有没有可能先去专柜多试试几次,感受一下它的质感、重量、还有背起来的感觉?有时候实地体验会让你更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
如果不是非LV不可,有没有其他品牌的产品也能给你带来类似的心情?

5. 心理账和经济账都要算。
经济账是那两万五到底会怎么影响你的现金流。
心理账是它能给你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值不值这两万五。有时候,一种难以言说的“价值感”,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咱们再想想,如果买了,你会怎么样?

你会小心翼翼地珍藏它,只在特殊场合使用?还是会把它当做日常的“战友”,走到哪里都带着?
你会因为拥有它而更加自信,更加投入工作吗?
或者,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它也不过如此,又开始渴望下一个目标?

反过来,如果没买,你会怎么样?

你会因为没买而遗憾吗?会不会时不时地想起它?
你会把这笔钱用到哪里去?这笔钱带来的满足感,会超过买包的快乐吗?

最终的决定,说到底还是你自己给的。

没有人能代替你做这个决定,因为这涉及到你的价值观、你的生活方式、你对“值”的定义。

如果你觉得,这只包是你努力了很久,值得自己拥有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奖励,它能给你带来长久的快乐和自信,并且你已经仔细衡量过它对你当前财务状况的影响,那么,大胆去买吧!毕竟,人生短暂,值得为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开心的东西,适度地“奢侈”一把。

但如果你心里始终有一道坎过不去,总觉得这笔钱花得有点心虚,或者它会让你在其他方面捉襟见肘,那么,就暂时放下它,或者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时机和方式。也许,等你再努力一段时间,或者有更充足的底气时,再入手这只包,或者其他更心仪的东西,那种满足感会更加踏实。

所以,别纠结了,或者说,把你的纠结变成一种思考。 好好想想,这只包在你心里到底有多重,你的钱包够不够“硬气”,还有你为了它,愿不愿意暂时“牺牲”点什么。

我个人觉得,只要不是掏空了所有的积蓄,或者影响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偶尔的、有意义的“奢侈”,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奖赏,也是一种动力。关键在于那个“度”怎么把握,和那个“值得”的点在哪里。

祝你做出一个让你心安理得,并且真正开心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年前,我来到广州的太古汇,在LV的橱窗前看到了正版的LV包包,心中冒出一个想法:啥时候我也能买一个?


虽然我是男的,也有过一段时间对奢侈品感兴趣。我那个时候想买个LV的钱包,但是我这人又有个毛病,喜欢思考意义。商家是最讨厌我这种消费者的。作为消费者,你不应该有思考能力,你买就对了,买了你就高兴,高兴就完事了,哪来那么多意义?


还没到这一步,我有次进店了,当时我存款有4万,怎么说也能买得动一个钱包吧?于是我进店一看,发现这钱包其实并不好看?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看?来都来了,去看一下包包吧。结果一逛,发现虽然是奢侈品,但是这价格和款式在我看来并不匹配啊。我总不能花大价钱去买一个我认为不好看的包包吧?


后来我没买。几年后,我去香港玩,买了一个葆蝶家的钱包,款式是我想要的,两千块左右,拿到手上后,算是了却了一个心结。之后,我就一直再也没有关注过奢侈品品牌。钱包拿到手上,我其实心情没啥太大的情绪波动。首先,我以前有过几次考外语证书的经历,我发现买奢侈品给我的愉悦感,要比考到证书后的愉悦感差太多了。其次,我买了奢侈品,并不代表什么。我进入上流社会了?没有。我审美提高了?没有。我的眼界开阔了?没有。我赚钱变多了?没有。我的生活改善了?没有。


奢侈品还是那个奢侈品,我还是那个我。你说浪费吧,这两千块对我来说不多也不少。我自己个人感觉就是,通过消费来获得愉悦感,还真不如通过自己去尝试某种事情,并且取得一定成果所带来的愉悦感。我这种类型的消费者,是商家最不喜欢的。有点消费能力,但是脑子又做啥不好,偏偏要去思考,为啥不能直接将奢侈品和幸福快乐划上等号呢?为啥不能和阶级提升划上等号呢?每个消费者都像你这样,奢侈品还怎么卖?


当然,说我穷买不起所以说不喜欢,看不上也没问题,反正钱在我手上……


我不是狗子,祝你幸福。


说到赚钱,这里提一个关于赚钱的知识:边际成本。就拿之前周杰伦的单曲在YouTube网上排名占据几个地区榜第一来说,周杰伦的单曲赚了很多钱,而周杰伦这种赚钱的方式,通过批量复制产品(单曲播放)就可以完成,基本上是0成本。

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周杰伦这种类型的歌手,边际成本是很低的,因为听众数量从10万变成100万不需要对产品再进行制造,而酒吧驻场歌手想要增加听众,则需要再演唱很多次,边际成本就高。这就是为什么话剧演员会比电影演员收入低的原因,电影演员拍好一次之后,就完工,只需要通过电影院播放就可以赚到钱,而话剧演员需要不断演出增加收入。具体可以看下面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0546817729863680

视频搬运自抖音财经科普博主珍大户(ID:aoddess),以国内的时事,实际案例给大家介绍一些买房,买车位,创业,商业经营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实用。

user avatar

看到前面:才两万五,这玩意儿也不贵嘛

看到后面:你背10个能让你月工资十三万到二十万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