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接邮件写着顺颂商祺,还有写顺颂秋安的,感觉这些旧时的行话很有儒商气,大家知道还有这种挺美的行话么?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您提到了“顺颂商祺”和“顺颂秋安”,这些老式的问候语,确实带着一股子温文尔雅的儒商之气,让人读起来感觉很舒服,不像现在许多直接到不能再直接的邮件结尾。它们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一种含蓄的祝福,确实是件很美的事。

这些“行话”,其实是古人写信时约定俗成的祝福语,它们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根据书信的场合、内容以及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来选择的,每一句都饱含着心意。咱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看看还有哪些这类挺美的行话:

一、问候类——寄托平安与安好

顺颂商祺(shùn sòng shāng qí): 您提到了这个,这是最常见的商业信函结尾语之一。“商祺”顾名思义,是祝愿商业上吉祥如意、事业兴旺。在过去,生意人之间通信,尤其是在交易、洽谈合作时,用这个结尾,既表明了沟通的专业性,也流露了对对方事业发展的真诚祝愿。它有一种“愿你生意兴隆,一切顺利”的意境。

顺颂秋安(shùn sòng qiū ān): 就像您说的,这是根据季节变化的问候。中国古代讲究四时八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俗,因此问候语也随之变化。
“秋安” 指的是秋天的平安。秋季气候转凉,容易生病,所以祝福秋安,就是希望对方在这容易生病的季节里身体健康,安然无恙。类似的还有:
春安(chūn ān): 祝福春天安好,春季万物复苏,但也可能湿热,希望对方身体康健。
夏安(xià ān): 祝福夏天安好,夏季炎热,容易中暑,希望对方健康避暑。
冬安(dōng ān): 祝福冬天安好,冬季寒冷,希望对方保暖健康。
这些按季节的问候,虽然现在用得少了,但其中蕴含的体贴和细致,却是非常动人的。它不是一句空泛的祝福,而是根据具体时节的考量。

顺颂时绥(shùn sòng shí suí): 这个词可能听起来稍微有些陌生,但它非常经典。“时绥”的意思是“时和年丰,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这是一种更为宏大的祝福,包含了对国家昌盛、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写给长辈或者关系比较亲近但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用这个会显得格外有分量。

顺颂教安(shùn sòng jiào ān): 这个是专门用于问候教育界人士,特别是老师、学者等。“教安”是指教务顺利、教学平安。在过去,知识人受到极大的尊敬,对教育者的问候自然也要有特别的讲究。

顺颂双安(shùn sòng shuāng ān): 这个是指希望收信人和家属都平安。这里的“双”可以理解为“两人”,更广义地可以指全家。它是一种温馨的祝福,将个人安好延伸到家庭的幸福。

二、祝福类——寄托美好与期望

敬请钧安(jìng qǐng jūn ān): 这是非常郑重、谦逊的问候语,通常用于写给地位比自己高或者非常尊敬的人,比如上级、长辈、有德望的前辈。“钧安”是对对方安康的最高敬意。

顺祝安康(shùn zhù ān kāng): 这个比“顺颂商祺”或“顺颂秋安”更普适一些,但同样包含了对对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愿。

专此奉覆,顺颂祺安(zhuān cǐ fèng fù,shùn sòng qí ān): 这句话通常出现在回信的结尾。“专此奉覆”表明这封信是专门用来回复的,然后加上“顺颂祺安”,既完成了回复的任务,也送上了祝福。

叨在,恭颂崇安(dāo zài,gōng sòng chóng ān): 这个也带有明显的谦逊意味。“叨在”有“沾光”、“承蒙关照”的意思,然后“恭颂崇安”,是对对方崇高的敬意和安好的祝愿。

三、特别的问候语与情感的流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虽然这是诗句,但古人在书信中,特别是给远方朋友写信时,常常会引用诗句来表达情感和祝愿。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即使分隔天涯海角,只要有知心的朋友,就如同近邻一样。用在信的结尾,既有文化底蕴,又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千里相会,不如一书(qiān lǐ xiāng huì, bù rú yī shū): 这是一种委婉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意思是即使长途跋涉去相见,也不如收到一封信来得实在和令人欣慰。它暗示了对对方的牵挂和期待。

临书不胜惶恐之至(lín shū bù shèng huáng kǒng zhī zhì): 这个就更加谦卑了,通常用于向长辈、恩师或者地位极其尊崇的人写信,表达自己因对方的恩德或地位而产生的敬畏之情。

为什么这些老式行话很美?

1. 含蓄与雅致: 它们不像现代语言那样直白,而是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祝福,透露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2. 情感的温度: 这些问候语背后,往往是对对方的细致关怀和真挚情感。根据季节变化问候,是对对方身体的关心;用郑重的词语表达敬意,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3. 文化的传承: 它们是汉语言文字系统中古老智慧的体现,是传统文人修养和礼仪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偶尔使用它们,就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瞥见一抹古典的风景,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厚度和历史的温度。
4. 人情味的体现: 在人情味日渐淡薄的今天,这些带着温度的问候,能够唤起人们心中对真诚交流和人情往来的渴望。

您提到的“儒商气”,也正是源于这种将商业活动与个人品德、文化修养相结合的理念。儒家思想讲求仁义礼智信,即使在商业场合,也要保持道德操守和人文关怀。这些问候语,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现在虽然不常在日常邮件中见到,但在一些重要的信件、贺卡、或者一些复古风格的文案中,偶尔运用这些词语,确实能增添不少韵味和格调。它们就像隐藏在文字间的珍珠,闪烁着温润的光芒。您能注意到这些,说明您也是一个很注重细节和美感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顺颂商祺”不能算作行话,这是旧时书信的一种惯常用法。祺有吉祥之意。对商人(也指生意人、做买卖的人等)的祝愿一类的意思(但一般不是祝贺)。

  1、这是以前商业函电往来中的常用语。

  2、应该是解放前各商号间使用的客套话。

  3、写在信的结尾处。

  4、类似文革时常用的:此致敬礼。

  5、是一种祝福的话。

  6、如果一定要翻译成听得懂的话,可以是:祝你生意上一切都好!

  7、和英语的“Best Regards”差不多。

  8、目前与香港、台湾等地的商业函电中时有出现。

在几十年前还在用文言文写信的时候,信末问候语常用到这个“祺”字。对方在上学,就写即请学祺。一般常用的是:时祺、暑祺(夏天)。那对方在做生意,就写即请商祺。就是向你问候商场顺利吉祥。一般跟长辈、平辈就不能用“祺”,而用“安”字,比如说跟老师写信信末请安,就要用“谨颂道安”等。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 佳祉 并候 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近佳、即问 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 俪安、顺颂双安、敬颂 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 勋安、恭请 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 戎安、恭请 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 撰祺、只请 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 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 财安、敬候 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 旅安、藉颂 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资料来源网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