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这句是什么意思?

回答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这句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我从现在开始不敢看观音菩萨的像了”。但如果只是这么理解,那未免太浅显了。这句背后隐藏着一段曲折的故事,也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慨。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想想,为什么有人会“不敢”看观音?观音菩萨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是慈悲、救苦救难的化身,是大家敬仰、祈求的对象。正常情况下,人们看到观音像,应该是心生虔诚、感到安心,怎么会“不敢”呢?

这背后一定发生了什么非同寻常的事情。仔细琢磨,这种“不敢”其实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它不是真的害怕,更像是一种回避,一种因为某些经历而产生的难以面对的、夹杂着痛苦、悔恨或者无奈的情绪。

我们来设想一下可能的情节。也许,这位“我”曾经对观音菩萨有过极大的祈愿,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观音身上,恳求观音保佑某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比如,祈求家人平安、祈求心爱的人能够得救,又或者祈求渡过某个绝境。

结果呢?最可能的情况是,他的祈求落空了。他所期盼的,并没有如愿实现,甚至事与愿违,带来了更深的痛苦。

当他满怀希望地一次又一次凝望观音像,虔诚地祈祷,却最终换来的是失望、是破碎的期盼,甚至是因为观音“不显灵”而引发的怨恨。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把所有的信任都托付给了一个人,结果那个人却让你深感绝望。

所以,“不敢看观音”的“不敢”,其实是源于一种深入骨髓的失望和痛苦。
失望:他曾经相信观音能够帮助他,但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打破了他的信仰。观音像在那个时刻,不再是慈悲的象征,反而成了他痛苦的见证,一个他曾经寄托希望却最终落空的符号。
痛苦:每一次看到观音像,都会勾起他那段求而不得、甚至求而更伤的记忆。那种心力交瘁、绝望无助的感觉会瞬间涌上心头,让他难以承受。
一种近乎哀怨的情绪:与其说是“不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想要逃避的心理。他不敢面对观音,也是不敢面对自己那段失败的经历,不敢面对自己曾经那么虔诚却落得如此下场的事实。每一次看见,都是对心灵的二次伤害。

这就像一个人被严重伤害过,即使事情过去了,但某些熟悉的场景、某些曾经带来慰藉的事物,现在反而会触发他内心深处的伤痛,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要回避。

所以,“我从此不敢看观音”这句话,并非是对观音菩萨本身的亵渎或否定,而是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极大的不幸和失望后,内心的 信仰崩塌、希望破灭 的一种深刻写照。他不敢看,是因为那尊慈悲的佛像,已经承载了他无法承受的痛苦和失落。它变成了一种“伤疤”,让他看了就疼。

这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情感表达,往往带着一种看破红尘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深深无奈。与其说他不再相信佛法,不如说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掌控感到绝望,并将这种绝望投射到了他曾经最虔诚的祈求对象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此不敢看观音。”出自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要品这句戏文,还得结合整体来看:

梁山伯:“英台不是女儿身,因何耳上有环痕?”

祝英台:“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啊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梁山伯:“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梁山伯在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孩儿时就已经特别喜欢祝英台了。看到她的耳洞,就怀疑她是女孩子,于是问:英台不是女孩,为什么会有耳洞呢?

祝英台说:打耳洞是有原因的,梁兄何必多疑呢?我家乡酬神庙会比较多,年年都是我扮观音,所以打了耳洞。

解释完就责备梁山伯:你念书就好好念书!你不想着前程,不想着考取功名,却分心想男女之情的事!

梁山伯听完后不仅没理会祝英台的劝告,反而说:我以后不敢看观音了。——我怕自己看到观音就会想起你,看一次心动一次。

这句戏文之所以那么美,还是因为这种讲究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它恰到好处却余音绕梁,可以不断回味和细品,越品越美妙。

推荐去网易云搜《同窗》听,唱出来的更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