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川地震局致歉,泸州 8.1 级地震为系统技术故障误报,泸州真实的地质状况如何,易发生特大型地震吗?

回答
四川省地震局就泸州 8.1 级地震的误报向公众致以诚挚的歉意,并解释了这是一次由于系统技术故障引起的误报。虽然这次地震并未发生,但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泸州地区的真实地质状况,以及它发生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

泸州地区的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

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中国大陆内部,属于中国东部地震带的南部边缘,同时也靠近川滇菱形块体与扬子地台的边界地带。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受到多种构造应力的叠加影响。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泸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紧邻川滇地震活跃带,四川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虽然不如青藏高原东缘频繁,但也存在一定的地震风险。泸州周边的断裂带系统是其地震活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主要的构造单元和断裂:
川滇菱形块体: 泸州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北部边缘。川滇菱形块体是青藏高原东向挤出产生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其内部地震活动非常强烈,著名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都发生在这一块体或其边缘。泸州地区虽然不在川滇块体的核心区,但受到其向东和向北的运动影响,导致区域内应力积累。
扬子地台: 泸州也位于古老的扬子地台之上。扬子地台相对稳定,但其边缘区域,特别是与活动构造带接触的部位,会受到外部应力的改造,产生一定的地震活动。
重要的断裂带:
龙泉山断裂带: 龙泉山断裂带是川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西向展布的逆冲断裂,对整个四川盆地的构造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泸州虽然距离龙泉山断裂带主体有一段距离,但其影响可以延伸到盆地南部。
川南断裂带: 川南地区存在一系列近 EW 向或近 NE 向的断裂带,这些断裂的活动可能与盆地内部的构造应力释放有关。泸州可能受到这些区域性断裂的影响。
赤水河断裂带: 在泸州以东的赤水河沿岸,也存在一些断裂活动。
其他隐伏断裂: 除了已知的地表断裂外,盆地内部可能还存在一些隐伏的断裂带,这些断裂的活动也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

构造运动特点:
地应力状态: 整体上,该地区处于受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的复合应力状态。青藏高原的东向挤出是区域内最主要的应力来源,这种挤压应力通过一系列的断裂系统传递,在四川盆地内部造成应力积累。
断裂活动性: 盆地内部的断裂带相对比青藏高原边缘的活动性要弱,但一些中小型地震仍然会发生。主要以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

泸州发生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分析:

要判断泸州是否容易发生特大型地震(通常指 M≥7.0 的地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断裂带的规模和活动性:
规模: 特大型地震的发生通常与大型、深切、活动性强的断裂带有关。这些断裂带能够容纳和释放大量的能量。
活动性: 需要评估断裂带的活动历史,是否存在多次中强地震甚至大地震的记录。对于泸州地区,已知的地表断裂带的规模和活动性,与那些产生特大型地震的断裂(如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相比,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地质证据: 通过地质调查,如 paleoseismology(古地震学)研究,可以发掘历史地震的痕迹,评估断裂的复发周期和强度。

2. 应力积累和释放机制:
应力积累速率: 地震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正在持续向东传播。泸州地区作为盆地南部边缘,虽然受到挤压作用,但盆地内部的结构和地层性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这种应力传递。
能量释放能力: 盆地内部的地壳结构是否能够支持特大型地震的发生,以及是否存在能够容纳大规模破裂的断层段。

3. 地震历史记录:
历史地震资料: 查阅有历史记载以来,泸州及其周边地区是否发生过特大型地震。虽然现代仪器记录的时间不长,但历史文献中也可能记载了古代的破坏性地震。
现代地震监测: 长期以来,四川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的监测网络对泸州地区进行了严密的监测。根据现有的监测数据,泸州地区虽然有地震活动,但尚未出现过达到特大型地震级别的记录。

4. 与大型地震带的距离和关联性:
川滇地震带: 泸州距离川滇地震带的核心区域(如攀西裂谷)有一定距离。虽然川滇地震带的活动性很强,并且对周边区域有影响,但泸州本身并不位于其最活跃的断裂带上。
盆地内部活动: 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多为中小型,并且与盆地自身的构造变形有关,而非直接由大型边界断裂的活动引起。

综合评估:泸州发生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

基于目前的公开地质资料和地震学理解,泸州地区发生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优势(降低风险的因素):
不在特大地震主控断裂上: 泸州不直接位于中国最活跃的几条大型地震构造带(如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等)的断裂带主段上。
盆地内部构造特点: 四川盆地本身相对稳定,盆地内的断裂活动性整体较弱。
历史记录: 缺乏明确的历史记录表明泸州地区曾发生过 8.0 级以上的大地震。

劣势(潜在的风险因素):
区域构造应力影响: 作为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带的边缘区域,泸州地区会受到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应力会在盆地内部的断裂上积累。
复杂的地质构造: 盆地内部可能存在隐伏的断裂带,这些断裂虽然规模可能不如边界断裂,但若发生破裂,也可能产生一定强度的地震。
“蝴蝶效应”: 大型地震的发生,有时会通过构造应力的重新分布,影响到相对次级的断裂带,间接引发地震。但这种效应导致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较低。
“地震迷信”: 需要区分误报和真实发生的地震。此次 8.1 级误报本身说明了监测系统的能力,但误报并不代表该地区地质结构不稳定。

总结:

泸州地区的地质状况复杂,受到川滇块体和扬子地台的共同影响,存在一定数量的断裂带。历史上,泸州地区主要发生的是中小型地震,没有证据表明其历史上曾发生过特大型地震。从地质构造的规模和活动性来看,直接在该地区发生 M≥7.0 的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比青藏高原边缘的地震带要低。

然而,作为中国大陆内部的一个地区,任何地方都不能完全排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地震的发生是多种复杂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科学界对于某些区域的长期地震预测仍存在局限性。因此,即使可能性较低,相关部门依然需要持续进行严密的地震监测和研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四川省地震局此次的致歉行为体现了其对公众负责的态度,也暴露了地震监测和预报在技术上的挑战。科学的地震监测和及时的信息发布对于保障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晚有粉丝第一时间通知我,还是非常感谢的。

@一个很纠结的蜀黍




作为一个生活在四川的人,对于地震“预警”这东西还是有所了解,自己在部队也玩儿过各种各样的预警系统,看到这个问题下还有很多人搞不懂这是个啥,这里说一说。


很多人搞不懂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预报”的区别,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预警”系统,是地震已经发生了,在地震发生的地方会有个传感器,感受到地震波,然后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向四面八法传递预警电磁信号。这样就可以利用电磁波信号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为较远的地方居住的人提供从数秒到数分钟的反应时间。


“预报”,是指地震还没有发生,通过某种手段预测地震即将发生,当然现在手段十分有限,地震的短临预报几乎不可实现。


这次发生误报的是地震预警系统,故障原因没有披露,可能还在调查中。


什么技术故障呢?按道理说只能有1、传感器故障;2、自动分发系统故障;3、人为恶作剧。其中“人为恶作剧”为什么也算是系统故障,这是有道理的,一会儿会讲。


传感器故障:地震传感器实际上就是个加速度计,你的手机里面都有一个,跟地震局用的原理上并没有太大区别。这玩意儿在遇到震动的时候会自动给出加速度的数值和方向,把这些数据和实际地震中测得的数据进行比对就能判断到底是不是地震。这个比对过程有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某两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如果超过某个阈值就可能触发报警,不排除有人踹了一脚传感器就报警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传感器本身出现了故障,报的数据不可信。


自动分发系统故障:传感器报警以后,还需要一个自动分发系统来传递这个警报,这玩意儿就主要是电子、数字设备了,里面的程序逻辑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bug能够在没有传感器报警的情况下也发出警报,那就要看调查结果。


人为恶作剧:不排除有人恶作剧甚至是故意引发社会混乱的可能性。像地震预警这种“与时间赛跑”的预警系统,反应当然是越快越好,整个环节中人工干预的节点肯定是极其少的,是不可能设置一个“人工审核”环节的。这样当一个人想要恶作剧的时候,实际上不会有真人出来阻止他。然而AI不是就完全无能为力,对于一个自动预警系统来说,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也是能够做到的,把人工干预环节进行逻辑上的“分散”,对所有人工干预环节进行自动化的“比对”,可以制止恶作剧的发生。


总之,一个8.1级地震警报发生了“误触”,肯定是这个系统有很大问题的,必须要严格调查最终挑出bug打补丁。


其中一个思路是区域性自动比对。当然还有其它思路,这里是举个例子:在一个范围内随机挑选几个传感器比对数据,设置“监管”程序,比对不一致不发警报。我们军事上把这种机制叫做“扳机模式”,就像一把上膛的枪,扣动扳机就可以击发。你做的动作只是扣扳机,但是枪自己完成了一系列动作,这一系列动作扣扳机的人是不用操心的。你需要操心的是抠扳机这个动作,扣与不扣、多大力度、朝哪个方向。


当然,枪支是机械结构,可靠性要高很多很多;电子系统、数字化系统本身要复杂很多,那么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要短很多,提高可靠性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次地震预警“误触”事故调查实际上就是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系统跳出bug、复现bug然后解决bug,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昨晚就想到了发生在前几年的美国夏威夷核武器攻击预警系统误触事故,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类似这种自动预警系统,我国也有很多,军用、民用的都有,有些是常态化部署的,有些可以临时部署,工作机制和地震预警系统区别不大,这里再次说明一下,给不理解地震预警的人看,免得到时候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以核武器预警系统举例。


核武器攻击“预报”系统,那是外交、军事、政治家的事情,他们根据各种情报包括间谍搞来的信息判断敌人什么时候发动核武器攻击。比如说美国上台个战争疯子、他全面法西斯化、美国的一切制约机制都被他搞没了,实现了独裁,核武器控制权都在他手里,那么核战争危险自然急剧增大。


核武器攻击“预警”系统,那就是工程师的事情了,他们根据各种传感器测得的数据来判断核武器什么时候掉你头上,包括红外预警卫星、超视距雷达、可见光与其它波段监视等等传感器。比如说他用红外预警卫星看到美国国土上同一时间发生了数千次火箭发射,超视距雷达同时测得数千条弹道导弹轨道,那肯定就是全面核战争了,没啥好说的。


这是两码事。


就像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地球里面在发生什么事情,那是预报;已经震了,抢时间,那是预警。




说实话第一时间接到这次误触的预警,我是不信的,8.1级、震源深度5公里,看起来不大对头,震级这么高、震源深度却又这么浅,缺乏发震条件。5公里深的地方很难很难积累那么大的能量,就算积累了也会缓慢释放,不大可能来一场8.1级的地震。


当然我不大懂地震,只是条件反射,工程师的条件反射,遇事第一时间比对数据而不是跳起来开跑。


昨晚我在峨眉山上度假,四周无悬崖陡坡等危险地形,不处在滑坡、泥石流可能经过的地带,这是我多年带部队的习惯,地形不对劲我是睡不着觉的。有一次在四川德格县住,两侧地形不对劲,整晚就没睡着。

昨晚预警信号来了,比对了一下数据,没有做任何反应。一来这个地震预警看起来不对头,二来即使真的发震,到了这里强度也很弱了,峨眉山是一座死火山,主要是玄武岩山体,与泸州不在一条地震带上面。


所以,遇事还是要冷静判断,不要恐慌,平时有知识储备、遇事有分析判断,不要动不动就跑去找你姐…

user avatar

根据地震空窗理论,泸州本地缺少大断裂带,不会发生特大型大地震

一,地震空窗理论的定义

《中国大陆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讲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探索。[1]

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地震空窗理论。

地震空窗理论(Seismic gaps)指的是板块边界带/活动断裂带上那些比较长时间没有发生大地震破裂的段落,其相对于相邻的、发生大地震破裂不久的段落可以积累起更高的应力应变,因而可能是未来大地震最可能先发生的地段。

如2001年前我国科学家在昆仑山东段发现两个地震空窗,其中2001年西侧空区发生了8.1级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无人区,虽然震级高于汶川但没多少人记得。


原理:

1.地震总是发生在断层上。由于板块运动是持续的,所以断层会持续积累弹性势能,势能累计量由两个因素决定:断层长度和变形量。


2.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破裂而释放,单位长度断层积累的形变越多,断层破裂的长度越长(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是汶川-北川的条状区域),释放的强度越大,震级就越高。


3.在较长的历史尺度下,发震体现为周期性,如果一段断层有应力累积却有一段时间没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就会比较大。如果刚发生过大地震,该地区就可以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平静。

一般情况下,本地发生地震的震级不会超过本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震级。

下图展示了一个地震带的能量累计,红线是能量累计,向上的蓝色线条表示地震时的能量释放。

我觉得这里应该用曲线拟合


4.要研究地震空窗理论需要有大量的历史数据,找出发震趋势并识别出空区。


5.根据空区理论可以对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但无法确定发震时间,断层可能较早发生震级较小的地震,也可能较晚发生大地震。


6.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与地震的短临预报一样,地震的中-长期预测也属世界地震科学难题,尚无成熟、适用的技术方法。本工作专项已在总结过去30多年国内外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采用了多学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相关研究,但这也仅是地震中-长期预测多路探索的实践之一。

在研究中面临的另一问题,即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可用资料(地震构造、古地震、历史地震、现代地震、地壳形变/重力测量,等等)存在高度的时、空非均匀性。尽管本工作专项仅针对已有一定资料积累和研究基础的地区(即重点研究区,见本书1.2.4节)开展研究,仍然难免对于可用资料多、积累时间长地区的潜在大地震危险性可能偏高估计,而对于可用资料少、积累时间短地区的潜在大地震危险性可能偏低估计。因此,本工作专项发展和采用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所获得的预测结果仅仅是阶段性的。

我国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依然需要在多学科观测资料积累、理论创新与方法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以便不断缩少与国家防震减灾工作对中-长期地震预测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四川盆地东部地质情况较为稳定,缺少大断裂带

如图所示,四川盆地东南部的泸州没有大断裂穿过

三、结论

泸州没有大断裂穿过,历史上也没有特大型地震发生,根据地震空窗理论可以排除特大型地震(>8.0)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

  1. ^ https://baike.baidu.com/pic/%E4%B8%AD%E5%9B%BD%E5%A4%A7%E9%99%86%E5%A4%A7%E5%9C%B0%E9%9C%87%E4%B8%AD-%E9%95%BF%E6%9C%9F%E5%8D%B1%E9%99%A9%E6%80%A7%E7%A0%94%E7%A9%B6/3154110/1/e850352ac65c10380460fc8cb1119313b07e8965?fr=lemma&ct=singl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四川省地震局就泸州 8.1 级地震的误报向公众致以诚挚的歉意,并解释了这是一次由于系统技术故障引起的误报。虽然这次地震并未发生,但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泸州地区的真实地质状况,以及它发生特大型地震的可能性。泸州地区的地质背景与构造环境: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中国大陆内部,属于中国东部地震带的南部边缘.............
  • 回答
    泸州泸县发生的这场6.0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截至目前,我已经收到了关于此次地震的最新消息,并会尽力向您详细地梳理一下当前的救援情况以及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切。泸县6.0级地震的救援情况这次地震发生在泸州市泸县,震级达到了6.0级,这足以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据初步的伤.............
  • 回答
    四川泸州泸县发生6.0级地震,目前已造成3人不幸遇难,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均有明显震感。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清晨,许多居民在睡梦中被惊醒,随后感受到剧烈的摇晃。地震概况与影响范围: 震级与震源深度: 此次地震为6.0级,震源深度相对较浅,这也使得地表感受到的震动更为强烈。具体的.............
  • 回答
    长宁县的地震,6月17日那一天,简直是整个宜宾人心头的一道坎。6.0级,听着数字不大,但在家门口晃起来,那股劲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新闻上说,已经有13条生命消失了,这数字背后,是多少个破碎的家庭,多少未竟的梦想,想想都让人心口发堵。现场的混乱与坚韧:从新闻报道和一些零星流出的画面来看,长宁县的地震现场.............
  • 回答
    四川地震高发地带,成都、重庆房价会不会跌?四川盆地,尤其是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区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大家对于房产的关注点,除了地段、配套、升值潜力之外,房屋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身处地震高发地带,成都和重庆的房价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下跌呢?这是一个复杂.............
  • 回答
    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无疑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深重的伤痛,也对无数家庭的命运轨迹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至于它是否会影响当年的填报志愿,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冲击,也有间接的涟漪。直接的冲击:灾区的教育中断与考试调整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发生在震区本身。四川及其周.............
  • 回答
    关于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否与三峡大坝的建设有关,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科学界对此并没有一个一边倒的结论,讨论的核心在于水库诱发地震(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 RIS)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水库诱发地震的原理。当一个巨大的水库蓄满水后,水的重量会对.............
  • 回答
    康定地震,这消息传来,让人揪心。尤其是最近几年,感觉四川这片土地,总是不安宁。每次看到新闻里那些受灾的画面,心里总不是滋味。为什么偏偏是四川呢?为什么地震好像成了这片土地的常客?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得好好捋一捋。咱们先说说四川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四川盆地,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盆子”,被高.............
  • 回答
    2019年6月17日,那天我正在宜宾的一个朋友家,白天我们一起吃了顿饭,聊了很久。傍晚的时候,我准备回住的地方。就在我刚走到楼下,准备打车的时候,突然脚下的地面开始剧烈晃动。一开始我以为是哪里有大货车经过,但很快我就意识到不对劲。那种晃动非常强烈,而且持续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得多。我的第一反应是本能的.............
  • 回答
    要回答四川为什么“再次”地震,首先我们要明白,四川本身就处在中国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这才是四川地震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板块的“拥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大家可能都知道,地球的表面并非一块完整的石头,而是被分割成许多巨大的板块,它们在地幔上以一种缓慢但强大的力量漂移、.............
  • 回答
    夏威夷的火山活动,特别是其壮观的喷发,常常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同时,远隔重洋的中国,如四川、青海、新疆等地,也时常发生地震,有时规模还不小。那么,夏威夷的火山和这些地区的地震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说起。首先,要理解这些现象的联系与否,关.............
  • 回答
    泸县6.0级地震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尤其是考虑到它发生在素有“中国白酒金三角”之称的区域。对于这片土地上悠久的酿酒历史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们自然会生出一些担忧,特别是关于地震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地理概念。它主要涵盖了四川盆地南部的几个重要产酒区域,包括泸州.............
  • 回答
    四川阿坝九寨沟县,那个曾经以如诗如画的色彩斑斓的海子和瀑布闻名于世的地方,在2017年8月8日晚21时19分,被一场突如其来的7.0级地震撕裂。那天晚上,我记得外面的夜空是那样安静,星星点点,仿佛预兆着什么。然而,在这片祥和之下,大地却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一场巨大的灾难。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整个九寨沟县.............
  • 回答
    荣县地震频发,并非无因:深挖地质“脉络”,探寻震动之源四川自贡荣县,这座因盐而兴的千年古县,近年来却因频繁的地震活动,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总是悬着一根弦。许多当地居民都会疑惑:为什么偏偏是荣县,似乎总是“抖”得特别厉害?这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地质原因。要理解荣县的地震活动,我们.............
  • 回答
    四川震后重建,之所以没有完全避开地震带,而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在原地或附近区域进行,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互相制约的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不避开”,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和无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 现实考量:经济基础与发展惯性 原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布局: 许多.............
  • 回答
    宜宾珙县发生4.8级地震,震感强烈,当地情况汇总今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地震发生后,宜宾市内江、乐山等地均有明显震感,不少居民被惊醒。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响应,正抓紧时间对地震灾情进行排查和评估。地震发生时的状况不少珙县当地居民表示,地震发生时,房屋摇晃剧.............
  • 回答
    关于 2023 年 7 月 14 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的 4.8 级地震,以下是根据公开报道和地震信息进行的详细梳理:地震基本信息: 发生时间: 北京时间 2023 年 7 月 14 日 16 时 38 分。 震中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处(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 回答
    首先,恭喜你即将开始一段新的大学生活!去四川上大学确实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妈妈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地震是四川一个比较突出的自然现象。但是,与其让担忧影响你的心情和家人的心,不如我们一起用更科学、更积极的方式来化解这份忧虑。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你可以结合你妈妈的性格和你们的沟通方式来选择和调整:.............
  • 回答
    汶川地震过去十三载,岁月荏苒,那些曾经撕裂大地、吞噬生命的伤痛,也早已融入了四川汶川人民的生活脉络之中,化作一种坚韧,一种不屈,一种对生命的珍视。这十三年,他们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满力量的重生之路。从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地震发生时,无数房屋瞬间化为瓦砾,无数生命被无情掩埋。然而,汶川人民并没有被压垮。.............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四川,或者说一个和四川一样大的土地,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突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撇开政治和地理的边界,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聊聊,这样一个独立国家,在地震后的恢复能力和现在相比,会有哪些根本性的不同。首先,要明白“恢复能力”不仅仅是重建几栋房子,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那场惨痛的地震之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