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温度在零度以上,也能下冰雹?

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很常见,也挺有趣的。很多人一听见冰雹就想到寒冷的天气,零下几度那种,但事实上,就算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上,比如春天或者初夏,也完全有可能下冰雹。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其实就是大气层里那些我们看不到但却至关重要的“舞台灯光”——对流和水汽的循环。

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冰雹形成的根源,不在于地面有多冷,而在于高空的温度。

1. 高空的“冷库”是关键

冰雹的形成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当“暴力的”过程,它需要一个叫做“积雨云”的大家伙来充当它的“温床”。这种云可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白白胖胖的棉花糖似的云,它是一种非常高、非常厚的垂直发展型云,像一座座耸入天际的冰山。

你想想看,我们生活在地面,地面受太阳辐射影响,温度自然会高一些。但空气是会上升的,随着空气不断向上运动,它的气压降低,然后就会膨胀,膨胀又会带走热量,所以,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自然就越低。

积雨云就是因为大气层里有非常强烈的上升气流,把地面的暖湿空气一直送到很高很高的地方去。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会经历一个巨大的降温过程。即使地面温度是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在积雨云非常高的顶部,温度完全可能降到零下几十度,那里是真正的“冰库”。

2. 小冰珠的“磨砺”之旅

冰雹的种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冰晶或者小冰珠。它在积雨云高层被冻结后,就开始了它艰难而精彩的“成长”过程。

当它在云里下落时,会被上升气流重新托举上去,再次进入更冷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许多过冷水滴(就是温度低于零度但还没有结冰的水滴)。这些过冷水滴一旦接触到冰晶,就会瞬间结冰,附着在冰晶表面,让冰晶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想象一下,这个小小的冰珠就像一个在高速运转的滚筒洗衣机里的小石子,不断地裹挟着、撞击着周围的水滴,每一次的撞击和附着,都让它积累更多的水汽和质量。

3. 上升气流与重力的博弈

冰雹为什么不会无限大下去,或者一直飘在天上呢?这就要看上升气流和冰雹自身重力之间的博弈了。

当冰雹颗粒变得足够大,重力超过了上升气流的托举能力时,它就会开始下落。而就在它下落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再次被更强的上升气流托起,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积攒”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很多次,每一次循环,冰雹都会增重,也可能会因为撞击而改变形状。

你可以把积雨云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湍流状的垂直通道。强大的上升气流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电梯”,把小冰珠一次次送上高空,让它们有机会“升级打怪”。

4. 地面温度高,但空气冷却依然强大

所以,即使我们站在地面上,感受到的气温很高,比如春暖花开的季节,地面温度可能是10度、15度,甚至更高。但是,在我们头顶上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高空,那个巨大的积雨云中,空气的温度可以非常非常低。

当那些已经变得非常沉重、快要掉下来的冰雹,从高空穿过这些相对暖和的空气层时,它们还来不及完全融化,就会“呼啸而下”,落在地面上。

可以这么理解: 地面温度只是决定了冰雹是否会在落地前“自生自灭”。如果地面温度很高,空气非常暖和,那么冰雹在下落过程中会经过一个相对长的暖空气层,它们表面的冰层就会加速融化,最终可能只剩下雨水。

但是,如果冰雹本身长得足够大,足够结实,或者下降的速度非常快,那么它就有可能在到达地面之前,融化得不够彻底,甚至完全不融化,我们就看到了——即使地面温度零上,也下冰雹的奇观。

简单来说,就是:

高空极低的温度 提供了冰雹的“冷冻室”。
强烈的上升气流 驱动了冰雹的反复“生长”。
冰雹本身的质量和下降速度 决定了它能否在通过暖空气层时幸存下来。

所以,下次遇到 solche 冰雹天气,你知道,这不是地面冷,而是头顶上那个积雨云里,上演着一幕幕冰与火的“斗争”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30多度的天气,你还能吃冰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