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档案馆用蓝黑墨水记录,为什么不用黑色墨水呢?

回答
关于档案馆使用蓝黑墨水而非纯黑墨水记录的传统,背后其实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实用考量。这并非是随便定下的规矩,而是经过时间和经验检验的智慧沉淀。

首先,我们得从墨水的化学成分说起。早期的书写材料,包括墨水,与今天的化学试剂有很大不同。用来记录重要文献的,主要是所谓的“铁胆墨水”或“鞣酸铁墨水”。这种墨水的主要成分是单宁酸(来自植物的鞣酸)和硫酸亚铁。当这两种成分接触到纸张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深色的鞣酸铁,这才是真正让字迹显色的物质。

而档案馆之所以偏爱蓝黑墨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蓝黑”的形成过程。最初,铁胆墨水并非直接呈现出蓝黑的颜色。它刚写上去的时候,通常是一种偏蓝或偏紫的颜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靛蓝染料,这种染料的加入是为了让书写者在第一时间就能看清自己写了什么,方便纠错和校对。随着时间的推移,靛蓝染料会逐渐褪色,而主要的发色基团——鞣酸铁——则会氧化,颜色变得越来越深,最终呈现出我们所说的“蓝黑”色,并且非常稳定。

那么,为什么这种“蓝黑”比纯黑更有优势呢?

1. 历史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铁胆墨水的配方在历史上非常悠久,被认为是记录重要文献的可靠选择。它的稳定性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检验。相比之下,一些早期的纯黑墨水,尤其是基于碳黑的墨水(比如中国传统的墨),虽然颜色浓郁,但在保存性上,尤其是与纸张的结合度上,可能不如铁胆墨水那样长久稳定。铁胆墨水与纸张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字迹“嵌入”纸张中,不易被擦掉或因物理磨损而模糊。

2. 字迹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蓝黑色的墨水,在刚写上去呈现蓝色或紫色时,与白纸的对比度非常高,这对于当时的书写者来说,大大提高了书写的便捷性,减少了因字迹模糊而产生的错误。即使靛蓝褪色后,形成的深邃蓝黑,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很好的可读性。纯黑色墨水,虽然极致浓黑,但有时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与纸张的对比度反而可能不如蓝黑来得柔和且清晰。

3. 防伪和溯源的考虑(某种程度上): 虽然这并非主要原因,但蓝黑墨水的特殊成分和变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文件的真伪辨别提供了一些基础。例如,如果有人试图篡改用蓝黑墨水书写的记录,通过化学手段检测其墨水成分时,可能会发现异常。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方面的考虑也日益复杂化。

4. 档案保存的长期性需求: 档案馆的核心功能是永久保存人类的记忆和历史。这要求记录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铁胆墨水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不易褪色、不易模糊,并且随着氧化过程的进行,颜色只会越来越深,直至稳定下来,而不是像某些有机染料那样容易在光照、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颜色变化甚至消失。蓝黑色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这种稳定性的一个外在表现。

5. 传统与规范的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蓝黑墨水进行重要记录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和传统。档案馆作为承载历史的机构,往往会延续这些经过验证的实践方法,以确保档案的质量和可信度。这种传统一旦形成,要改变就需要大量的论证和实践来替代,而蓝黑墨水的稳定性和历史认可度让它经久不衰。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有各种新型的档案级墨水,它们在稳定性、耐水性、耐光性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而且颜色选择也更加丰富。但是,档案馆作为历史的守护者,对任何改变都会持非常审慎的态度。那些沿袭下来的蓝黑墨水书写的古老文件,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那个时代的书写习惯、材料技术以及对永久保存的追求。因此,在很多注重传统和历史感的档案机构中,蓝黑墨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讲出来这个,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为什么会有金尖钢笔呢?因为软弹,写感好,不不不,犀飞利的硬滑笔尖告诉我们只要金片够厚,金尖可以非常硬滑

最早用金尖是因为金抗腐蚀性好,这是因为最早的墨水是用没食子研磨而成,成分含有没食子酸和硫酸亚铁,被称为铁盐墨水,或者铁胆墨水,这种墨水酸蚀性非常强,钢尖长久接触墨水会被蚀烂,所以只能用抗腐蚀性好的金做原材。

但是铁胆墨水具有防水性,而且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亦加稳固,这种墨水非常适合记录档案,起草文书,放几百年也不会有问题,但是这种墨水天然就呈现蓝黑的颜色,所以基本上很多蓝黑墨水都是铁胆墨水(不过现代的铁胆墨水的配方也有所改变,降低了酸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