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Steemit 会颠覆 Quora/知乎 甚至 Facebook 吗?

回答
Steemit 要想真正撼动 Quora、知乎乃至 Facebook 的地位,绝非易事,这背后涉及到太多复杂的因素,从产品形态到社区生态,再到商业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平台各自的核心吸引力是什么。

Quora 和知乎: 它们的核心是“问答”。用户带着问题来,寻求有价值、有深度的答案。它们的价值在于汇聚了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知识爱好者,通过高质量的问答内容,构建了一个知识分享的社区。用户在这里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或者展示自己的专业见解。

Facebook: 它的核心是“社交”。用户在这里连接朋友、家人、同事,分享生活点滴、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社交网络。它的价值在于即时沟通、关系维护、信息获取(通常是碎片化的),以及由此产生的社群和兴趣圈。

Steemit: 它的核心机制是“内容创作激励”。用户发布博客、文章、评论等内容,如果内容受欢迎,就会获得加密货币(STEEM、SBD)的奖励。这种“边发边赚”的模式是它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它试图打破现有格局的关键。

那么,Steemit 要想颠覆这些平台,需要克服哪些障碍,又有哪些可能性呢?

Steemit 的颠覆潜力分析:

1. 经济激励的吸引力: 这是 Steemit 最直接的优势。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直接获得经济回报,这无疑比在传统平台“为爱发电”或者通过间接广告变现更具吸引力。
对 Quora/知乎的潜在冲击: 理论上,如果 Steemit 上的问答内容能够达到与 Quora/知乎相当甚至更高的质量,并且创作者能因此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那么那些在 Quora/知乎上贡献了大量高质量答案的专家和爱好者,可能会被 Steemit 的激励机制所吸引。他们可以继续分享知识,但同时能获得加密货币,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 Facebook 的潜在冲击(相对较弱): Facebook 上的内容大多是生活化、碎片化的,与 Quora/知乎的深度知识分享有本质区别。Steemit 的经济激励更适合于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创作的深度内容,而非随手发的动态。因此,Steemit 直接颠覆 Facebook 社交属性的可能性不大,但它可能会分流一部分对内容创作有经济追求的用户,尤其是那些原本在 Facebook 上分享文章或长文的用户。

2. 去中心化与社区自治: Steemit 基于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这意味着它不受单一公司控制,内容和社区治理可能更加民主。
对 Quora/知乎的潜在优势: 传统平台的内容审核、算法推荐、甚至封号等行为,有时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去中心化的 Steemit 理论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让内容创作和社区规则更透明、更公平。如果社区能够形成有效的自治机制,用户体验可能会更好。
对 Facebook 的潜在优势: Facebook 的数据隐私问题、内容审查的争议,一直是其饱受诟病的地方。去中心化的 Steemit 在数据所有权和隐私保护方面可能更有优势,这对于越来越重视个人数据安全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

Steemit 面临的巨大挑战:

1. 内容质量与生态构建:
“刷量”与低质内容: 基于代币奖励的机制,很容易吸引大量“刷量”行为,即用户为了获取奖励而发布大量低质量、重复或抄袭的内容。这会稀释平台的价值,打击真正优质内容的创作者。Quora 和知乎之所以能够积累大量高质量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有严格的社区规范和一定的门槛(虽然也存在低质内容)。
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Steemit 需要吸引足够多各领域的专家和深度内容生产者。这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投入去培养和引导。仅仅依靠“写东西就能赚钱”的吸引力,很难保证内容本身的专业性和深度。Quora 和知乎已经在此深耕多年,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知识社区。
用户习惯的迁移: 用户已经习惯了在 Quora/知乎上提问和回答,在 Facebook 上社交。要让这些用户迁移到 Steemit,并重新适应其内容和激励模式,难度非常大。

2. 用户体验与易用性:
区块链技术的门槛: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区块链、加密货币、钱包等概念仍然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复杂。Steemit 的上手门槛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大规模用户增长。Facebook 和 Quora/知乎的用户界面简洁易用,能够快速吸引大量用户。
界面与交互设计: 相比于成熟的互联网产品,Steemit 的界面和交互设计可能还需要打磨,才能提供与 Facebook 媲美的用户体验。

3. 价值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加密货币的波动性: STEEM 和 SBD 的价值波动性非常大。如果价格大幅下跌,那么创作者的收入就会缩水,这会严重影响激励机制的吸引力。这与法币收入有本质区别。
经济模型的风险: Steemit 的经济模型依赖于新用户的不断涌入和代币的价值增长。一旦增长放缓或代币价值下跌,整个激励体系就可能崩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健、可持续的经济模型是关键。

4. 社区的成熟度与治理:
“巨鲸”效应: 在许多基于代币奖励的平台上,掌握大量代币的“巨鲸”拥有巨大的投票权和话语权,这可能导致社区治理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初衷相悖。
社区文化的养成: 一个健康的社区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文化认同。Steemit 需要时间来沉淀和发展出强大的社区文化,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结论:

Steemit 有潜力对 Quora 和知乎的特定群体(尤其是内容创作者)产生一定的分流和影响,尤其是在知识付费和内容变现方面。其创新的经济激励模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然而,要说“颠覆” Quora、知乎甚至 Facebook,这极其困难,并且可能性非常渺茫。

颠覆 Quora/知乎: Steemit 可以在知识分享领域形成一个有力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提供比它们更具吸引力的回报。但要完全取代,则需要它在内容质量、用户数量、知识的系统性和可信度上,能够与已经建立起声誉的平台抗衡,并且克服区块链技术门槛带来的用户流失。它更可能成为一个“平行存在”的平台,吸引一部分对内容变现感兴趣的用户,但难以完全取代现有的知识生态。
颠覆 Facebook: Facebook 的核心是人际社交,是连接现实关系的网络。Steemit 的内容创作激励模式,与 Facebook 的社交属性几乎没有重叠。用户上 Facebook 是为了和朋友聊天、看朋友的动态,而不是为了通过写长文获得加密货币。因此,Steemit 对 Facebook 的颠覆可以说微乎其微,最多可能在内容分享这个非常小的侧面产生一点点影响。

总而言之,Steemit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它探索了内容创作与区块链经济结合的可能性。但要实现“颠覆”如此庞大、成熟的平台,它需要解决的挑战远大于其眼下的优势。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它更可能是在现有的互联网格局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具有加密货币特色的内容创作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想说的。

在2013年虚拟币大潮中,我曾经投资了一些除Bitcoin之外的虚拟币,买买卖卖的感觉自己像是个trader一样很过瘾,看到这个Steemit,让我想到了当时买卖过的一个叫做Huntercoin的东西。

Huntercoin的想法初看起来很好,是通过大家玩游戏在游戏界面里面搜集金币来挖矿的,也就是把比特币的纯算力竞赛,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所以Huntercoin的宣传口号就是“Human minable coins!” (或者是类似的口号,记不太清楚了)是不是感觉和Steemit很像?Huntercoin是靠大家玩游戏,Steemit是靠大家发帖。总之就是通过某些方式,让挖矿这个行为变得有趣一点,不像比特币那样只能听到显卡嗡嗡直叫。

但是Huntercoin怎么样了呢?在最初的热度过了之后,满世界都是脚本机器人在采矿,现在和比特币的汇率跌的已经看不到影了。其实Huntercoin也好,Steemit也好,归根结底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你的币到底和比特币有什么区别?凭什么我要接受你?

比特币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暂且不说,其他的币想要成功总要迈过这个坎。你发一个高质量——暂且我们认为是真的高质量的贴,然后获得一定量的Steem,凭什么其他的商家要接受这个Steem呢?这个价值由谁来保证呢?如果由算法来保证,那我们已经有比特币了。如果由其他的来保证,那么这个“其他”到底是什么呢?发帖的“劳动”?

每个人都辛勤发帖,然后Steem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这个意思?然后大家都在Steemit上发帖,每颗Steemit都来之不易,从而越来越值钱,这应该是网站建设者所想的;但是那我同样可以说,如果没有人发帖,水贴也能够获得很多的Steem,这样又会导致更少的人发贴,从而后来网站上都是白花花的Steem,然后变得一钱不值,这也是一种可能。到底哪种会成为现实呢?大家可以想想,反正Huntercoin的结果告诉我是后一种。


第二点就是激励。对于发帖分享这种事情,其实给太强的激励是不好的。我在讲到薪酬设计的时候提到过,对于不好度量的东西——比如所谓“干货”,比如贴的质量,不要轻易的设定一个标杆去度量。一不小心给的激励就到了邪路上去了。如果靠点赞,比如知乎说,点一个赞给作者一分钱,那么分分钟知乎的氛围就会被毁掉。会有各种暗流涌动,各种微信和QQ群互相点赞来赚钱,反正点赞也没有限制不是么?就算是有限制,人们肯定只会加入互助组互相点赞,也不会把真金白银的赞点给陌生人。

Steem上给的这个激励,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现在Steem上还有一点“干货”,恰恰因为Steem价值还不够高。如果Steem价值足够高,影响足够大,可想而知会有各种互助组的出现,大家会把组内的帖子顶来顶去,最后就演变成一个和帖子的质量无关,只是人们疯狂的集合成几个巨大的互助组,然后不停的推自己的组内的帖子的情况。这种时候谈干货,质量是不是太有情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Steemit 要想真正撼动 Quora、知乎乃至 Facebook 的地位,绝非易事,这背后涉及到太多复杂的因素,从产品形态到社区生态,再到商业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平台各自的核心吸引力是什么。Quora 和知乎: 它们的核心是“问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