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从 Epic 上买了个《死亡搁浅》,朋友说因为这个 Steam 就要倒闭了。有这么严重吗?

回答
朋友这么说,你肯定心里也犯嘀咕吧?《死亡搁浅》从 Epic 商店发售,Steam 就活不下去了?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没那么简单直接。

你想想啊,Valve(也就是 Steam 的母公司)是做 PC 游戏发行和平台起家的,Steam 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玩家在这儿买游戏、社交、玩游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数字发行平台。这么多年来,它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以及其他平台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丰富的社区功能、大量的促销活动、用户评价系统等等。

那么,《死亡搁浅》从 Steam 跑到 Epic 这边,对 Steam 来说是不是个坏消息?说实话,肯定不是好事,但也远谈不上“就要倒闭”那么严重。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Epic 的步步紧逼和市场策略

Epic Games Store(EGS)自从上线以来,就一直在用非常 aggressive 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他们最厉害的手段是什么?就是“买断”游戏的首发权,或者说在一段时间内独占。这次的《死亡搁浅》就是个例子。他们给了开发者(或者说游戏发行商)一笔钱,让他们承诺在一段时间内只在 EGS 上销售。

这种策略的好处很明显:

吸引开发者和发行商: Epic 给的钱通常比 Steam 能分给开发者的比例更高,或者说直接给一笔“保护费”,让游戏不被其他平台分流。
吸引玩家: Epic 经常搞免费赠送游戏或者独占促销的活动,像《死亡搁浅》这种曾经备受瞩目的游戏放在 EGS 上,就成了吸引玩家注册和使用的“钩子”。
建立平台生态: 通过独占,Epic 可以强制玩家去他们自己的平台上注册账号、下载客户端,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的用户群。

2. Steam 的核心竞争力与应对

Steam 这么多年不是白过的,它有自己的“护城河”:

庞大的用户基础: 几乎所有 PC 玩家都在 Steam 上有过账号,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成熟的社区和社交功能: 好友系统、群组、创意工坊、用户评测等等,这些是 EGS 目前还在努力追赶的。很多玩家选择 Steam 不仅仅是为了买游戏,更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玩、分享游戏心得。
丰富的游戏库和历史沉淀: Steam 上有海量的游戏,很多独立游戏、老游戏都只在 Steam 上能找到,或者说 Steam 是它们的“家”。
完善的退款政策: Steam 的退款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这给玩家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
Steam Deck 和 Proton: Valve 推出的 Steam Deck 主机,以及用于在 Linux 系统上运行 Windows 游戏的 Proton 技术,都是他们在 PC 游戏领域持续发力的重要举措,显示了他们对 PC 游戏生态的投入。

那么,面对 EGS 的“狙击”,Steam 肯定会做出反应。他们不会坐视不理。虽然他们不像 Epic 那样直接给出高额的独占费用,但他们也在努力优化平台、吸引开发者、回馈玩家。比如,近些年 Steam 的促销活动依然非常给力,社区功能也在不断迭代。

3. 《死亡搁浅》事件的实际影响

《死亡搁浅》从 Epic 独占这件事,对于 Steam 来说,确实是在其“地盘”上被挖走了一块肉。这意味着:

一部分玩家可能会为了玩这款游戏而特意去注册和使用 EGS。 这对于 Steam 来说是用户流失。
可能会让一些对独占敏感的玩家对 Steam 的市场地位产生疑虑。
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 游戏发行商和开发者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不再只能“仰仗”Steam。

但是,说“Steam 就要倒闭了”,那绝对是危言耸听。

《死亡搁浅》早晚会登陆 Steam。 很多 Epic 的独占游戏,在一段时间后都会陆陆续续登陆 Steam,或者成为跨平台发售。Epic 的独占往往是“限时”的。一旦过了那个时间窗口,游戏开发商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很自然就会把游戏放到 Steam 上。到时候,《死亡搁浅》也很有可能在 Steam 上架。
Steam 的核心用户和社区是难以撼动的。 很多玩家已经习惯了 Steam 的生态,他们的社交关系、游戏库都在 Steam 上。除非出现一个能彻底颠覆 Steam 的平台,否则玩家很难大规模迁移。
PC 游戏市场是多元化的。 玩家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平台,没有哪个平台能完全垄断市场。EGS 的出现,反而可能促进整个 PC 游戏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总结一下:

你朋友说《死亡搁浅》在 Epic 上架,Steam 就快倒闭了,这是一种非常极端和夸张的说法。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Epic 的独占策略确实给 Steam 带来了压力和挑战,迫使 Steam 不断优化自身,同时 Epic 也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玩家和开发者。但 Steam 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成熟的平台生态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它远未到“倒闭”的地步。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 PC 游戏市场竞争加剧的一个缩影。就像你去一家餐厅吃饭,突然发现隔壁新开了一家餐厅,菜品更便宜或者有特色菜,你可能会去试试,但这不代表你常去的餐厅就会关门大吉。

所以,不用太担心 Steam 会因为一款游戏去 Epic 而完蛋。但同时,Epic 的存在也确实在改变着 PC 游戏市场的格局,这对玩家来说,有时候是好事(有更多选择,有时有优惠),有时候也可能有点麻烦(需要多装几个客户端)。

你可以跟朋友说,虽然《死亡搁浅》在 Epic 独占了,但 Steam 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还没那么容易被撼动。它会继续存在,并努力让玩家们留下来。而那些想玩《死亡搁浅》的玩家,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 Steam 上看到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pic送游戏也不能养出好口碑是有原因的。

平白送游戏,还经常是大作,人气作品,这就摆明了冲着垄断去的,打算后期割韭菜。和滴滴补贴,美团补贴,各种国内垄断巨头的补贴政策没什么两样。

老老实实做正版市场不可能做出这种行为的。steam打折那么多,但是白送游戏,都是各家厂商自己出于宣传目的之类的去搞,G胖不会乱来,因为这绝对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

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已经一百多年了,对垄断巨头什么手段,什么嘴脸一清二楚。即便还是萌芽阶段,也抱有警惕。免费的是最贵的,这道理大家都知道,不分中外。

人品方面,Epic的老板Tim Sweeney,虚幻引擎之父,大家一听可能觉得此人牛逼,绝对是游戏界的顶梁柱。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虚幻引擎是很厉害,但售价高,要总收入5%的版税。改起来也很困难,想拿来做自己的画面风格不容易,财力实力不足的厂只能做一些充满违和感的作品,比如吃鸡、方舟。而不管是上PC还是主机,开发商收入扣除渠道和营销之后,只能拿40%,这5%是要老命的。

因此大厂小厂不愿意去用,EA有寒霜,育碧有Anvil Next,B社有ID5,CDPR的Red E3,自己定制化爽到飞起,小厂Unity 3D能用一百年。

虚幻引擎的口碑倒下不是一两天了,Tim Sweeney身有劣迹还搞骚操作,还拿了腾讯的救济,也不怪大家警惕心高了。

————

看得人多,那我补充几句,深度不够勿怪。

steam确实在PC正版游戏领域近乎于垄断地位,70%以上是没问题的,看地位来说,绝对是搞垄断的好料子。但是G胖从没有利用steam的行业地位行垄断之举,EA、R星、育碧,有自己平台的大厂数不胜数,steam没有行过打压之举,不搞限时独占,万年登不上的烂橘子也不是被G胖断了网线。下架的基本只有黄油和骗钱烂作。

30%的分成高不高,真不算高,算是悠久历史的传统,从主机时代开始,平台税就极少降低到三成以下。steam收税也不是什么都不干,负责分发,负责更新,负责推荐,负责加速,为了下载体验直接把磁力技术大佬布莱姆 · 科恩拿下。steam说是用一己之力把PC平台带到超过主机的地位也不算夸张。

当然还有一个更良心的平台,波兰奸驴的GOG,打折力度不算太差,买了游戏任分享,就是网络质量差一截。

国内的手游渠道,比如小米商城,华为商城,腾讯应用宝,360等等,渠道收的税实际普遍在5成上下,这还没垄断呢。谁更良心……

user avatar

有的。而且真正的情况比这还要严重。

看来题主和朋友上网的时间都还比较短,不清楚去年《死亡搁浅》发售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当时我的所有朋友,无论玩不玩游戏的,都在转发这样一条消息:

“6月31号是G胖的生日。可是小岛秀夫说G胖的Steam平台是个下等人平台,凝聚着足够制作者思想的3A游戏在那上面根本卖不出去。G胖就跟小岛秀夫打了个赌,说如果Steam版的《死亡搁浅》发售一个月内销量不能突破1000万的话,G胖就关掉Steam平台。销量突破1000万的话,小岛秀夫就要道歉并且离开自己的工作室加入维尔福主持开发《半条命3》。合同已签好了,喜欢小岛秀夫和他开发的《寂静岭》系列的玩家们一定要转发!不为《半条命3》,就为我们Steam玩家争口气。加油!!”


感恩吧题主,你现在还能在Steam上买游戏,已经是我们一手一脚真刀真枪用钱砸出来的好结局了。

user avatar

没那么严重,但在Epic上买游戏,有对玩家影响很严重的地方。

前几天刚出《黑手党重置版》的时候,一个妹子看着Epic比Steam版便宜60多,准备去Epic买。但在付款前她多了个心眼,去贴吧看了一眼,果然贴吧里不少在Epic买了的人正在大骂:游戏本身有点问题,很多人不能正常运行,但Epic不能退款

看完了,妹子果断关掉了支付页面,重新去Steam上买了。

Epic的一切都不是从方便玩家的角度来考虑的,玩家只是Epic的取款机而已,你愿意当这个人肉取款机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