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错过今年就得再等两年了。
今年有好几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打算探测火星。
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
最远时候有四亿公里,最近时候不到五千四百万公里。
地球与火星之间最合适的途径是所谓的“霍曼轨道”,
这条轨道既外切地球公转轨道,又内切火星公转轨道。
如果赶上窗口期发射火箭,就能大大减少燃料的消耗,
窗口期每26个月一次,这次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如果不能在这之前搞定火箭问题,那就要错过窗口期。
之前我国为探测火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错过太可惜。
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不仅落后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
甚至还落后于印度,印度于2016年完成首次火星探测。
因此我国这次憋了个大招,想要来个火星探测大跃进,
用一次火箭发射就实现“绕、落、巡”三大工程目标。
我国的火星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以及巡视器组成,
说轨道器,其实就是卫星、而巡视器其实就是火星车。
首先环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器上将搭载高、中分辨率相机、
光谱仪、磁力计、表面雷达、离子和中性粒子探测仪等
其次巡视器上将搭载探地雷达、光谱相机、小型气象站、
磁场探测仪等载荷,从而实现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前几天欧盟和俄罗斯发布消息,决定推迟火星探测任务,
如果在夏天之前还搞不定火箭,就只好也把任务推迟了。
我国今年还打算发射嫦娥五号,也是一次完成多项任务,
其中包括了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
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实验;
首次带着月球土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返回地球。
如果火箭搞不定,嫦娥五号也得推迟,不过这个还好些,
因为月球探测是没有窗口期的,用不着非要卡着点上车。
有人说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用长五火箭,和长七没有关系,
但这种事向来都是一人得病众人吃药,都得去自查自纠、
况且之前长五也失败过一次半,不比长七的情况好多少,
两者都是氢氧发动机,而氢氧发动机是中国火箭的短板。
这几年航天系统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一直没有解决,
如果不尽快改革,到时候就不仅是火箭发射失败的事了。
人才队伍是有梯队的,需要一代一代顺利接力下去才行,
如果发生了人才断档现象,恐怕更麻烦的事情也会发生。
航天系统在和IT互联网行业争抢人才,既工资差距很大,
又发展空间有限,还工作氛围压抑,而且还在吃大锅饭。
2018年4月《今日科苑》上发表了一篇有用的调查报告,
报告称人才流失主体集中于3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群体。
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占每年流出人数的85%以上。
其中工艺、技能人才队伍中青年骨干流失现象尤为突出。
以五院型号研制队伍为例,技能人员流失人数比例占50%。
以八院型号研制队伍为例,40%为经验5年以上青年骨干。
型号研制队伍流失了这么多人才,留下的人担子无疑更重,
失败在所难免,毕竟干活的人太少,光动嘴皮子的人太多。
有航天行业业内人士曾举例称,国企内一般小项目的总师,
平均薪资大概是十几二十万。如果跳民企,他掌握的信息,
包括他的技术能力至少开到30-50万,如果是副总工程师,
在国企的话只能拿二十几万,调到民企拿上百万也很多见。
改革要啃硬骨头,光说不练是不行的,现在若不尽快改革,
以后即使改革成功,也会有一阵子的青黄不接,麻烦很大。
昨晚告诉儿子,长征七号甲发射失败。
儿子问“上面有人吗?”我说没有。
他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那就好”。
论语说,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问“伤人乎”,不问马。
这个孩子是怎样有这样的教养的呢?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至于长征,既然是长征,那就是漫长的征途,一时失利不算什么。未来的星辰大海,广阔着呢。
我们国家已经强大到可以承受任何一次火箭发射失利,而航天事业并不会动摇改变。
谢邀。
航天现在仍然是一个宣传性质非常重要的事业。
现在正需要提振士气的时候,可好。看上去像是爆炸了?
感觉最近两年这个火箭事故有点多。相关领导对此要负责吧?看来人事调整可能势在必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