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你会选择买房还是买车?为什么?

回答
人生第一桶金,这四个字啊,听起来就带着点金光闪闪的激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笔钱,怎么花,确实是个大学问,尤其是面对买房还是买车这个经典命题。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需求、以及对“第一桶金”的意义定义都大不相同。不过,如果是我,赚到这笔钱之后,我会倾向于先考虑买房。

让我来细细道来我的理由。

首先,房子是资产,更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这个“安身立命”绝不是一句空话。在咱们这儿,有个房子,心里才有底。这第一桶金,说实话,可能也就能付个首付,或者买个小小的公寓。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落脚点,它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无可比拟的。

想想看,如果你是租房住,房东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涨租,或者要求你搬家。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你时刻感到漂泊无依。有了自己的房子,哪怕是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卧室,那种“这是我的家”的感觉,那种可以随心所欲布置、可以安心工作的踏实感,是租房给不了的。而且,房子作为资产,长期来看,它的保值增值潜力往往比汽车要大得多。虽然我也知道房价有波动,但整体而言,在中国,房子依然是被视为最稳健的投资之一。

其次,买房的意义,远不止于居住。 它是你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房产,有时候也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可,或者说,在长辈眼中,这就是“成了家”、“稳当了”。这虽然有些传统,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社会层面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比如,一些好的学区房(虽然第一桶金可能买不起,但这是长远考虑),或者是在大城市拥有一个固定住所,会让你在求职时更有底气,在婚姻大事上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再者,从消费和投资的角度看,房子通常是更“值”的。 汽车虽然方便,但它本质上是一个消耗品。车价会贬值,油费、保养费、保险费、停车费等等,都是持续的开销。而房子,即使不考虑升值,它的居住属性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而且,有了房子,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住,也可以选择出租一部分,获取租金收益。当然,如果我的第一桶金足够买一辆不错的车,而我又急需用车来拓展事业(比如做销售、做物流之类的),那我会重新考虑。但如果不是刚需到那种程度,我还是觉得房子更具战略性。

再说说买车。买车固然能带来便利,尤其是在出行不便的城市或地区,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无疑能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想象一下,不用再挤公交地铁,不用受天气影响,说走就走,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对于一些需要经常跑业务、拜访客户的人来说,车子甚至可以直接等同于生产力工具。

但为什么我还是会优先考虑房子呢?

我的想法是,很多时候,对车的“需求”是可以被替代的,至少在初期是可以妥协的。 如果我住在城市里,公共交通系统发达,打车软件也很方便,我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解决大部分的出行需求。尤其当我的第一桶金只能买一辆入门级的车时,我可能会觉得,这辆车带来的便利,还没有达到让我牺牲购房机会的地步。

而且,房子带来的“杠杆效应”和“抗通胀效应”,也是汽车无法比拟的。一旦拥有了房产,即使只是付了首付,未来还可以通过房产抵押贷款,或者在房价上涨时出售房产来获取资金。这是一种“以房养房”或者说“以房促产”的思路。而汽车,基本上就是“钱花出去就没了”的节奏,后续的维护成本也很高。

当然,我不是说买车不好。如果我的第一桶金是数百万,我完全可以首付一套不错的房子,再买一辆心仪的汽车。 但问题是,“第一桶金”通常意味着一个相对有限的数额,在这个数额下,优先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假设我的第一桶金是50万。

如果我选择买房,这50万可能够我在一个二线城市付一套小户型的首付,并且还能剩下一些钱做装修或者过渡。未来我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还贷款,房子本身的增值也能覆盖一部分利息支出。

如果我选择买车,我可能会买一辆20万左右的车,剩下30万。这30万可以用于其他投资,但短期内,我仍然面临着租房的各种不确定性。而且这辆20万的车,加上保险、油费、保养,每年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笔钱花在车上,它不会像房子一样,在未来成为我资产的一部分,并且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所以,回到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先买房? 是因为房子在我看来,是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基石”。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的物理空间,更是心理上的稳定、社会身份的认同、以及长期来看的财富增值潜力。在人生的早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窝”,会让你在追求事业、组建家庭的道路上,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多了一份踏实。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选择和思考过程。我相信,对于那些事业高度依赖车辆(比如一个刚起步的物流公司老板),或者生活在公共交通极不便利但又极度需要车辆才能拓展业务的地区的人来说,买车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一切,都取决于你对“第一桶金”的定义,你所处的环境,以及你对未来长远的规划。

对我而言,我宁愿在早期用有限的资金,先筑起一个坚实的“根据地”,再去考虑那些能锦上添花的东西。这就像打仗一样,先守住阵地,才有机会谈进攻。而房子,就是我心中的那个“阵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汽车零距离

实际,现阶段有了第一桶金,买房的同时也可以买车。

房子是带有投资意义的,哪怕是自住,也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国家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从来就不包含房子的买卖,而汽车,则是典型的消费品。

一个大型投资品,一个相对的小型消费品,如果有了第一桶金,我建议可以一起购买。因为这个消费品所占的金额,对比几百万的房子来说,真的不算啥。况且这个消费品还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而维护的费用也并不很高。

但如果你的第一桶金只有十几万,那么房子基本是别想了,因为能用十几万付30%首付的房子,基本就是市区的郊县地带,或者三四线小城市,长远来看,这种房子基本就是坑,不仅不能增值,还会套牢你的资金。

所以,如果你有了十几万,买车真的是优先考虑的生活刚需。

因为有车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我随便列举几点。

移动的家--私人空间需要

私家车给予你的私人空间,肯定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强太多。

举个例来说,一大早你起晚了,上班快迟到了,于是乎,赶紧到楼下买了俩韭菜盒子,就奔自己车上去了。等个漫长的红灯或来个十分钟的严重拥堵,早餐就能解决了,可要是在地铁上,你拿得出来?下得了嘴?

再比如,下班前被老板骂了,郁闷至极,坐进自己车里,听着动感音乐,嚎两嗓子,气就顺多了。而在公共交通上,你能怎么调节心情?靠闷声地一路站回家吗?

就这么说吧,私家车就是咱的另一个家,能躺能睡,能吃能喝,就是在里面换衣服(车窗不那么透亮),也没人管你。车门锁上,车窗升起,里面就是一个独属于你自己的独立封闭空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转转--解压需要

两年前有个老师的辞呈很火,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我想一般人也不是见天都要辞职环游世界的,咱们身居钢筋水泥的大城市,周末搞个周边游,年假搞个自驾游,已然能平衡焦虑,重新焕发生机了。

这种情况下,有车就方便多了,即便临时起意,走哪算哪,也不失为一趟亲近自然的洒脱之旅,至少能让你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生活偶尔泛起微澜吧。

可如果没车,那可麻烦了,就说全家去周边景点来个周末游吧,先不说大包小包的行李够你折腾的,单说等车或买票,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也不小。

何况了,还有各种问题存在,公共交通工具大概率是不可能恰好把你精准送到目的地,出租车的后备厢基本装不了啥东西,如果你要再拖家带口,有孩子有老人的,麻烦就更呈几何倍升级了。

别说临时租车,一个是新接触的车你不熟悉,不熟悉就意味着安全性降低。而且租赁的车,就是豪车,也基本是入门版,连个倒车影像都没有的。除非是出远门,不方便自驾游的,如果游玩半径在两百公里内,实际还是开自己的车最舒服,也是最安全和最经济的出行方式。


生活半径的扩大--社交、娱乐需要

没车的时候,周边10公里远的地方,都觉得挺远的,说不定没直达的公交车,还得转一趟,一来二去,等车、转车加走路,耗费一个多小时在路上,都是十分正常。

如果超过20公里,除非是要工作,或要谈恋爱,不去不行,那是没办法,但每一次去,还都得内心斗争半天…………

超过30公里,那就是远在天边了,谈恋爱都基本等同异地恋了,其他事情就别想了,工作都不会找这么远的,这辈子能够不去那地方,就不去了…………

可若有车,10公里算个啥,不就是一支烟的功夫。

20公里算个球,30公里如果顺利,也就二三十分钟时间,哥们你要喝酒,那等等我啊,买个菜的功夫我就到了。

实诚来说,你的日常活动半径,一定会随着有车而扩大很多倍,那简直就是质的改变。

比方前几年,西边离家三四十公里的偏僻地方新建了座水上乐园,无论设施还是面积都是顶尖的,号称亚洲都有排名的。

本来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玩水的地方,周末带孩子去玩水游泳也挺方便,但孩子们上小学,互相之间也会侃大山,这一侃就侃到了孩子的痛处,别的小朋友说新地方好玩,她也想去。

这时候有车跟没车,就能明显体验到不同了,因为那水上乐园属于郊区,公交车很少不说,每趟之间的间隔还是大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如果坐公交车去,要转车,中间有几十个站要停,全程至少需要三个小时。但是那边却修了一条高速路(限速80),直通市内的高架,所以虽然差不多距离我家40公里,实际不堵车,半个多小时就开到了……

提升办事效率--出行需要

不管是接送孩子,还是看望亲朋友好友,不管是上下班还是拜访客户,有车的出行效率会高很多。

我之前年轻没车的时候,在公司市场部呆过一段时间,需要拜访客户,当面询问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反馈。公司每天报销的士费有上限,不得不的士+公交地铁的方法去跑。基本这个城市的一百多个重要客户,每天拜访4个左右,我需要20天到30天的工作日。每天十来个小时,一大半时间都花在路上,效率低还累个半死。实际有车的话,每天十几个客户,真的一点也不会累。

其实有车没车,平时还没什么,遇到刮风下雨气温骤变或是年节假日,公共交通工具通常都人满为患,也很难快速叫到的士或者网约车。

有个段子:“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挤不上地铁,而是到了站却挤不出来”。再遇到个急事,比如家里有人生病了,客户等急了啥的,时间上特别赶的时候,自己有车,真的就特别重要了。

能力证明--社会需要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管是贷款买车还是全款买车,至少养车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维保费、停车费、油费、过桥费(高速费),还有停车位的费用,加上时不时违停、违规扣的钱。即便工资过万,这车上耗费的也占比不少。

买车养车,耗费挺高,贬值挺快,为什么还要买呢?

实际上,虽然嘴巴上抨击、摒弃,但很多大众的内心看法,车就意味着面子,因为这是要频繁见人的,和房子不同。如果是年轻人买车,意味着无形中向周边人传达了一个信息,咱未必多优秀,但一定是个努力上进的人。至少,咱的收入能应付买车和养车,嗯,虽然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基本都是父母赞助的……

像现在城市中的未婚青年们,有车有房几乎成了婚嫁的标配,车与房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必须性可见一斑(这里手动加个狗头!)


如果你是要做生意,第一桶金就更应该买车了。

开着一辆好车和搭公交车去,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客户通常也会根据你的经济实力决定是否合作。

而初见面的客户怎么判定你的经济实力,大概率不会听你说得天花乱坠,而是瞅瞅你开的豪车,然后心里默念,开得起这车的,公司应该还是有点实力。万一这家伙跑了,这辆车还可以抵押个大几十万,不至于亏血本,可以试着接触下。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做业务的人,明明可以全款买个低价车,却宁愿贷款上手一辆价位更高的车。

当然了,对于生意人来说,还要刨除资金周转带来的更大赢利空间这个原因。有车的确是能助力工作的,这也等同于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你公司的规模和盈利水平。


当然,买车的也有买车的烦恼,就是在大城市里面,某些时段真的太拥堵了。

不止一线城市,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存在着停车难、交通堵的状况,尤其上下班的拥堵。

若节假日,周末想到中心市区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遛一圈,那最折磨人的就是找不到停车位。把车先开到目的地附近,让家人、朋友下来,然后自己去周边晃悠找停车位,基本要停到离目的地特别远的地方,然后再步行一段。

以上这个操作,对于热闹的市区吃饭、娱乐,简直就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归根结底,有车的好处要远远超过没车的。

这一点,尤其在武汉疫情期间,不允许公共交通的时候,停止所有运营车辆,包括的士后。

有车的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没车,下着雪,零度以下的天气,去几公里,十几公里远的医院看病,都得走着去,这个时候有车没车的意义就真的很重大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