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政府,大公民"这一说法?

回答
“小政府,大公民”,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力量?像是一幅清晰的蓝图,勾勒出理想社会的轮廓。但要真把这几个字拆开来看,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里面门道可不少,也并非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需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下去理解和审视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小政府”到底是个啥意思。在这句话里,“小”并不是指政府规模小,人少,或者效率低下。相反,它通常意味着政府的职能界限更清晰,权力受到更严格的约束,不轻易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更不插手公民的个人选择。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小政府”就像一个严格遵守规则的裁判,它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基本的秩序,比如保护产权、执行合同、提供公共安全等。它不会成为一个包揽一切的“保姆”,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政府的触角伸得越少,公民的自由空间就越大,这其中的逻辑是很明显的。

那么,“大公民”又是什么呢?这才是这句话的精髓所在。一个“大公民”意味着公民在社会中扮演着更积极、更主动的角色。他们不是被动接受政府指令的“臣民”,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发声、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主体”。这种“大”体现在多个层面:

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大公民”不会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能够辨别信息真伪,对公共事务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积极的参与意识: 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会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比如投票、参与社区活动、支持或反对某些政策。
强烈的责任感: “大公民”也明白自己的权利伴随着责任。他们会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并为自己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丰富的精神世界: “大公民”的“大”也体现在他们的精神层面,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对知识有渴求,对生活有追求,不被物质和短期利益所局限。

所以,“小政府,大公民”的核心,其实是一种理想的权力分配和公民责任的平衡。政府的职能“小”,是为了让公民的责任和自由“大”。当政府不那么强势,不那么事无巨细地管理时,公民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创造,去承担责任,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

然而,就像硬币总有两面一样,这句话也并非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小政府”的界限在哪里? 这是一个永恒的讨论。什么时候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比如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教育、科研等领域,政府扮演的角色似乎很难完全“小化”。过度地削减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可能会导致社会失衡,出现新的不公。比如,如果政府不监管市场,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政府不投资基础教育,贫富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剥夺了许多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次,“大公民”的养成需要条件。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成为一个“大公民”。公民的素质、教育水平、信息获取渠道、参与途径的畅通程度,都极大地影响着他们是否能真正“大”起来。在一个信息不透明、参与渠道被堵塞的环境里,即使政府真的“小”了,公民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被少数有权势的人所裹挟。此外,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些公民可能疲于应付生存问题,难以有精力去思考和参与更广泛的社会事务。

再者,“小政府”也可能被滥用。 如果“小政府”只是意味着政府不作为,或者在某些领域推卸责任,那它就不是理想状态,反而可能滋生混乱和不公。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如果政府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保障缺失,那么“小政府”反而会成为加剧困境的推手。

因此,看待“小政府,大公民”这句话,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追求和一种理想的辩证关系。

它是一种对权力制约的呼唤: 提醒我们政府权力扩张的风险,强调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性。
它是一种对公民责任的激励: 呼吁公民积极参与,不要将一切都寄希望于政府,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力的追求: 一个真正发挥出公民能动性的社会,必然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

总的来说,这句话的价值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即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最小化政府对个人生活和社会运作的干预,从而激发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平衡和调整的命题。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政府职能的合理边界,以及如何去培育和赋能公民,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更关乎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小政府大公民有一个常见的误解,认为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这是错误的。美国在国内其实政府也不小,你只要看一看政府雇员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当然了从权力架构上看确实没有中国的政府那么强势,但美国不是只有国内政府,美国还有面向国外的政府机构或者政府组织。当考虑到面向国外的机构组织时,美国就是超级大政府:它有非常庞大的海外驻军,海外工作的情报机构,政府资助的外宣舆论系统和依托于外交体系的各种附庸机构。这个系统比中国的庞大得多。

所以美国在内相对于中国是小政府,但在外相对于中国是大政府

至于说评价美国的这种架构的优劣,美国国内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美国的面向国外的大政府,现在看来问题很多。从历史上看这是应对冷战不得不实行的,但是冷战后没有及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导致尾大不掉,现在已经失控了。不仅严重地干扰了美国的外交导致了很不利于美国的国际环境,更麻烦的是从长期看,面向国外的美国大政府自身的供养和美国越来越空虚的身体形成了强烈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我看有一条阳关大道。考虑到中国面向国外的还是小政府,而中国的发展正需要一个面向国外的越来越大的大政府,如果美国的面向国外的大政府主动和中国洽谈为中国办事,两边就互补了。中国的国内资源是在快速增长的,美国的面向国外的大政府是急需资源的,完全可以一拍即合,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非做老大不可的心魔。现在美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等财政出现严重困难难以支撑美国的面向国外的大政府而中国又伸出橄榄枝时,情况或许就会有所不同。吃饭嘛,不寒碜。

中国方面也应该主动点,现在可以给美国的驻军,情报部门,外交附庸机构等所谓“百万漕工”吹吹风了:“我家大门常打开。。。”。被美国痛骂也不要紧,痛骂至少说明他们听到了。而且以美国精英现在杯弓蛇影的状态,中国主动提出招纳条件只会进一步增大华盛顿和海外之间的猜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政府,大公民”,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力量?像是一幅清晰的蓝图,勾勒出理想社会的轮廓。但要真把这几个字拆开来看,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里面门道可不少,也并非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需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下去理解和审视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小政府”到底是个啥意思。在这句话里,“小”并不是指政府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