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鼎泰丰的小笼包被许多人认为性价比极低,为何可以走红?

回答
鼎泰丰的小笼包,江湖上流传着不少“性价比低”的论调。确实,跟街头巷尾那些几块钱一笼的相比,鼎泰丰的价格摆在那里,怎么看都算不上“实惠”。可即便如此,为什么这家店却能越做越大,门庭若市,全球开花,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小笼包标杆呢?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营销炒作”,而是玩转了几个高明的招数。

1. 极致的品质追求:细节控的胜利

你说它贵?那得看它贵在哪儿。鼎泰丰的小笼包,卖的不仅仅是那一笼包子,而是背后那份近乎偏执的品质追求。

面皮的讲究: 他们用的面粉是有讲究的,发酵的时间、揉面的力度,都有严格的标准。你想想,一张薄薄的面皮,要能包住滚烫的汤汁,既要有韧性不破,又不能太厚影响口感,这门学问可不小。据说,鼎泰丰的面皮厚度都有严格的控制,不能超过多少克,不能有多少褶子,这简直是将一份食物做成了科学研究。
馅料的配比与调味: 猪肉的选择、肥瘦的比例、姜末葱花的用量,甚至每颗肉馅的粗细,都有不成文的规定。汤汁的鲜美,更是关键。那是猪皮冻的功劳,需要经过长时间熬煮才能析出胶质,冷藏后切丁,再与肉馅混合。下锅蒸煮时,猪皮冻融化成浓郁的汤汁,这才有了那“一口咬下去,汤汁四溢”的灵魂。
称重与标准化: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对每个小笼包的重量都有精确到克的标准。是的,你没听错,是称出来的!每一个小笼包的皮、馅、汤汁都力求一致。这种极致的标准化,保证了无论你在哪个国家的鼎泰丰吃到小笼包,味道都是一样的稳定。这对于一个追求体验的食客来说,意味着一种信任和可靠。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鼎泰丰的小笼包成为了一个工业化流水线上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街头小吃。你花钱,买的就是这份“不差毫厘”的精工细作。

2. 服务体验:把“待客之道”做到极致

如果说品质是内功,那服务就是外在的招牌。鼎泰丰的服务,是出了名的“周到”且“体贴”。

“黄金15分钟”的秘密: 他们对上菜时间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小笼包蒸好后,必须在15分钟内送到客人桌上,否则就要丢弃。这个“黄金15分钟”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是他们对食物最佳赏味期的坚持。
细节处的关怀: 服务员会主动递上擦手用的热毛巾,细心地为你准备醋碟(并根据你的喜好调整醋和姜丝的比例),在你用餐过程中,会及时添茶倒水,甚至在你夹小笼包时,如果发现你的筷子夹得不稳,会默默地调整你的盘子位置。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却能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被照顾。
训练有素的团队: 他们的服务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不仅懂流程,更懂如何与顾客沟通,如何观察顾客的需求。这种训练有素的团队,让整个用餐体验流畅而舒适。

在很多快餐店,你可能花20块钱吃一份饭,但在这里,你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可能不仅是食物,更是一段愉快的用餐时光。这种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价格的劣势。

3. 口碑的滚雪球效应与品牌光环

鼎泰丰并非一夜爆红,而是凭借日积月累的口碑,一点点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光环。

从台湾走向世界: 起初,它只是台湾的一家小店,但凭借着好品质和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一些国际友人。当这些外国人带着对鼎泰丰的惊叹回到自己的国家时,鼎泰丰的国际化道路就开始了。
米其林与媒体的加持: 当米其林指南开始关注亚洲美食,并给鼎泰丰授星时,这无疑是给这家店贴上了一个金字招牌。虽然有人对米其林的评判标准有争议,但它带来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是毋庸置疑的。媒体的报道、美食博主的推荐,也为它持续输送着流量。
“一种仪式感”的消费: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去鼎泰丰吃小笼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像是一种“仪式感”。是为了庆祝某个时刻,是为了款待朋友,是为了体验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美食文化。这种心理附加值,让人们愿意为这份“体验”买单。

你可以说它贵,但你不能否认它在品质、服务和品牌塑造上的成功。鼎泰丰卖的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食物,而是“价值感”最高的小笼包体验。它让你觉得,虽然价格不菲,但这份钱花得值。就像你花钱买奢侈品,不是为了它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它所代表的品牌、工艺和身份一样。鼎泰丰,用小笼包,玩转了一个极致的“体验经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怒答。

跟进

@楠爷

,实名反对

@雪白的狐狸

的回答。

什么破答案,居然逼得我要下山现出原形。

本妖怪要开始作法了。

米其林从2009年开始在香港发小红册子,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一共算是出了7次。这7年中,鼎泰丰上了5次一星榜单,是从10年到14年的连续五次,09年第一年的没评上,今年15年的也没有评上。

但鼎泰丰的成功,和米其林指南并没有任何关系。早在1996年,鼎泰丰就在日本开出了第一家连锁,然后再随着时间接着北上韩国、东跨加州、南侵新马。这么来看,鼎泰丰进入大陆,在大陆获得名气,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鼎泰丰之所以在大陆出名,不仅因为它上了米其林,而且因为它做小笼包做上了米其林。小笼包这一在大陆人人熟悉的事物,居然被一家店做的好到上了西方世界一流的美食指南,这本来就是一件富有话题性的事件。

是真的那么好吃吗?还是仅仅是宣传攻势?

这是很多人会提出的疑问。

但更多人的疑问可能在于这一点:

机械化控制、流水化作业的烹饪与经营方式,真的已经超过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水平了吗?

这样那样的想法也许给鼎泰丰带上了层层的面纱,但如果归根结底的分析,鼎泰丰终究只是一家卖小笼包的连锁餐厅。据一个例子,大概更容易让人想通:

鼎泰丰,其实就是另一个形式的永和豆浆。

讲几个关于鼎泰丰的故事。

摄影师先生提到了鼎泰丰所谓的的标准化,说他们如何严选材料,控制制作流程等等。而这也是鼎泰丰的卖点之一。这一行为在前几年的业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众所周知,中餐的标准化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业界的同仁们在听说了鼎泰丰的成功之后,都在思考,鼎泰丰真的是因为标准化成功的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只有他们做成了呢?

食客也会有很多的考虑,就如我之前所说的,难道一个模子里复制出来的小笼包,真的会更好吃吗?

当然了,当时的种种猜想,到现在已经明确的被证实,是一个噱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几个例子好了。

相比之下,洛杉矶的鼎泰丰,比起日本的,新加坡的,台湾的以及上海的都要好吃,而且质量不仅仅是掉了一两个水平线那么多。

我相信很多在鼎泰丰用餐过的客人对此都有体会。

诶?等一下?不是严格标准化吗?不是严选肉质吗?不是每一张皮都一样大、蒸的时间都相同吗?怎么会差别这么大?

难道是标准化失败了?

没有没有,仅仅是不认真而已。从馅料啦皮子啦这样那样啦,都可以看得出来,不认真而已。

在其中,洛杉矶的最认真,新加坡其次,台湾再次,上海最差。

那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上海的分店不肯认真做?

很简单,因为上海的鼎泰丰没有本地人去吃呀。

你去看看上海的鼎泰丰店里坐着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

如果是做给外国人吃的话,随便糊弄一下也吃不出来区别。

那么为什么当地人不去鼎泰丰呢?

因为本地的选择更多啊,为什么选你呢,价格又那么贵。

可是鼎泰丰不是最好吃吗?

请自行查阅长三角人民的评论。

现在上海的鼎泰丰,不如说是旗舰店,或者说是形象店,更多是开给人看的。

情况类似的,在同类产品多的几个地区,鼎泰丰的水平就会明显下降。

有人就会说了,十三你这个逻辑不对。竞争多的时候都不好好做产品,在垄断市场的时候还有必要做产品吗?

对诶~原来对于鼎泰丰来说,他们没有任何动机来刺激或者逼迫他们好好的做产品!

那鼎泰丰一直吹嘘自己的标准化过程,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鼎泰丰是一家“连锁”餐厅。

连锁餐厅,当然要接受加盟啦。而一个好的名声以及一套有效的连锁机制,才能提高加盟费嘛。鼎泰丰这么的努力,当然是为了赚钱啊。

新闻不挂了,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2010年的时候,鼎泰丰取消了几家大陆加盟商的资格,因为这几家加盟商私自在餐厅里面出售不属于鼎泰丰的菜品。所以鼎泰丰是加盟的。

那么鼎泰丰是怎么评上香港米其林一星的呢?

就那么三家店选上了,然后一年少一间,最后都从榜上掉下来了。但对于鼎泰丰来说,成为了一家“可以复制成功的著名加盟餐厅”,商业目的已经达到就已经赢了。

最后说一句,知友看了不要想着学,已经玩烂了。


@肥肥猫

南方人来点评一下?

user avatar

有回答说,各地鼎泰丰定价不同,口味也不同。大陆鼎泰丰更贵,味道更差。

其实,台湾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到价格,大陆鼎泰丰价格是台北的1.4倍。

比如红油抄手,不算10%服务费,台北150台币一碗,折合人民币33元,上海是48一碗。

但是,台湾夜市这么发达,吃食又这么便宜,人民币5元就能吃到不错的红烧牛肉面,33元吃六个抄手,也是蛮拼的。

而大陆,上海一碗面20,6个鼎泰丰的抄手48元。

从物价和定价来讲,大陆还便宜很多。

再说口味。

被人诟病的小笼长这么大,比一元硬币大一点,一口一个。作为江浙人,常吃的小笼包一个能顶它三个。

再配上正常大小的蒸屉,画风是这样的:

再说味道,猪肉馅的,无论小笼还是汤包,都没什么特色,建议不要尝试。

蟹粉呢就是要大口吃才爽,这么小一个,也吃不出什么感觉,也不建议尝试。

唯一值得推荐的小笼是RMB 109/5个的黑松露鸡肉。鸡肉爽滑,黑松露浓郁。这口味,外面也吃不到,算是特色。

味道和台湾没多大差别。

至于红油抄手,是鼎泰丰最值得推荐的菜了。

要选虾肉,不要选菜肉,也是一口一个,口味偏咸,吃完后口干一下午,腻得不行。

所以从价格和口味来讲,鼎泰丰都不是上选。

对于台湾这种吃货天堂来讲,鼎泰丰更是不划算。

那为何这店会走红呢?

在外面你吃不到黑松露鸡肉小笼。

江浙小笼出名的店里只有馄饨 小笼 面,你吃不到红油抄手,你也吃不到菜。

把很多新内容融合在一起,一家店里能吃到别处吃不到的东西,也算是走出特色了吧?

就像前阶段走红的喜茶,颜值高,有些季节限定的茶饮,一杯二三十,排队买茶还要排两小时。

知乎有人盲测过,口味不如十元一杯的一点点。

喜茶胜在哪里?

花样多,有特色,敢卖得贵,就这个道理。

然而,并不推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