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蛋壳的鸡蛋,能不能孵化出小鸡呢?

回答
没有蛋壳的鸡蛋,能不能孵化出小鸡?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科幻,但背后却牵扯到生命发育过程中最基础的几个环节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否定的,没有蛋壳的鸡蛋,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孵化出小鸡的。

这背后的原因,咱们得从鸡蛋的结构和孵化过程说起。

鸡蛋的“外衣”:蛋壳,绝非可有可无

咱们先说说这层看似坚硬,又有点脆弱的蛋壳。它可不是简单地包裹着蛋液的“包装纸”,而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保护盾: 蛋壳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里面的胚胎。刚受精的鸡蛋,里面的生命非常娇嫩,需要一个坚固的屏障来抵御外界的各种威胁。蛋壳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防止内部水分过度蒸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物理撞击。想象一下,如果鸡蛋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那里面脆弱的胚胎会多么容易受到感染和干燥啊!

2. 呼吸孔: 别看蛋壳好像密不透风,实际上它布满了无数微小的气孔。这些气孔是胚胎进行气体交换的生命通道。在孵化过程中,小鸡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蛋壳的结构恰好能满足这个需求,既能提供足够的氧气,又能限制水分的散失。如果失去了蛋壳,这种精妙的气体交换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

3. 钙质来源(间接):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虽然胚胎发育初期主要依靠蛋黄和蛋白提供的营养,但随着发育的深入,尤其是接近破壳前,胚胎需要汲取钙质来构建自己的骨骼。这时候,蛋壳内的钙质就可以被胚胎吸收利用。没有了蛋壳,这个钙质补充的途径也就断了。

脱离了蛋壳,生命还能继续吗?

现在,咱们假设已经有一个受精的鸡蛋,然后你“小心翼翼”地把它去掉了蛋壳,只剩下包裹着蛋黄和蛋白的那层透明的卵膜(也叫系带膜或系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 瞬间失水和干燥: 失去了蛋壳的保护,鸡蛋内部的水分会以惊人的速度蒸发。卵膜虽然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但远不如蛋壳的气孔和整体结构来得有效。很快,里面的蛋清会变得粘稠,蛋黄也会因为失水而收缩,甚至凝固。即使你把它泡在水里,也很难模拟出孵化所需的稳定湿度环境。

2. 失去气体交换能力: 如前所述,蛋壳上的气孔是生命攸关的。没有了蛋壳,胚胎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也无法有效排出二氧化碳。即便你在水里,溶解氧的含量也远不足以支持生命活动,更别提它还需要的是在空气中的气体交换。

3. 极度脆弱,易受污染: 没有了蛋壳的保护,即使是最轻微的碰触,也可能导致内部组织损伤。更糟糕的是,没有任何屏障,细菌和霉菌会迅速侵袭,导致胚胎死亡。

4. 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 孵化小鸡需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大约37.5摄氏度)和湿度。蛋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稳定内部环境,抵御外界温度和湿度的剧烈波动。失去了蛋壳,即使你放在孵化器里,也难以模拟出那种“恒稳”的状态,内外环境的差异会迅速杀死娇嫩的胚胎。

人工辅助的特殊情况:

我注意到你问“能不能孵化出小鸡”,这可能让你联想到一些科幻电影或者实验室里的操作。确实,在非常特殊的人工干预下,科学家们在研究胚胎发育时,做过一些“去壳孵化”的实验。

卵膜保护下的“试管婴儿”: 科学家们确实会小心翼翼地将受精卵的蛋壳去除,但必须完整地保留那层透明的卵膜。然后,他们会将这个“无壳鸡蛋”放在一个特制的溶液中,这个溶液需要提供氧气、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且是无菌的,以模拟蛋壳和孵化环境的某些功能。这种操作需要极其精密的设备和技术,而且成功率也非常低,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为了获得可食用或可孵化的鸡蛋。

早期胚胎的“移植”: 有些研究也会将非常早期的胚胎(在形成蛋壳之前)取出,然后移植到另一个受精卵的卵膜中,或者置于培养皿中进行研究。但这已经是完全脱离了“自然孵化”的范畴,更多的是在探索生命早期发育的奥秘。

总结一下,

对于一个普通的、没有蛋壳的鸡蛋来说,它失去了保护、呼吸和温度湿度调节的关键机制。就像一个婴儿出生后被立刻剥光衣服,丢在寒冷、污染的环境里,根本无法生存,更别提成长了。

所以,没有蛋壳的鸡蛋,在自然条件下,是绝对无法孵化出小鸡的。蛋壳,是生命在母体之外,独立发育过程中的一道至关重要的“保障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完全可以,非常成熟的技术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已经提出这种想法了。

1971年完成晚期鸡蛋无壳培养。

1984年完成早期鸡蛋无壳培养

1988年是一个巅峰,Perry MM大神一口气把鸡蛋发育的22天全培养了。每一天都有孵化模式,全成功了。

这个研究事实上到此已经结束了。

后面的都是修修补补,比如如何提高效率啊,如何改进操作啊。

还有就是各国喜欢模仿的做法,比如日本人做了,中国人也做了等等。

重要文献:

Perry MM. A complete culture system for the chick embryo. Nature,331: 70-72. 1988.

————————————以上已经完整解决了题目————————

不建议尝试

1,市售鸡蛋多为未受精鸡蛋,无法孵育。要孵育需要选择受精鸡蛋

2,孵育鸡蛋关键条件:温度,湿度,空气以及无污染,普通家庭无法实现

3,剔除蛋壳技术不过硬。


——————————————以下是一个例子————————————

比如最近这个非常火的视频,就是一个replication。当然,单纯replication肯定是不行的,肯定要有新的东西。

如何看待「日本中学生把鸡蛋打在杯子里 在保鲜膜里孵出了小鸡」? - 李雷的回答

我简单的说一下。

他们的实验设计是这样子的:

为了方便广大懒癌晚期的人,我加注了中文意思。具体看图就行了

真实的图片是这样子的

其中,里面的鸡蛋是没有蛋壳的。

接下来是孵育

孵育时间21天,包括了预孵育2天,放到人工培养里是18天。其中在第18天的时候开始供氧。

这些变量主要是来衡量不同培养的效果的

比如,预孵育时间的影响

氧气的影响(空圈是没加氧气,实心圈是加氧气)

用的是纯氧补充,可见壳外孵化在18天后,氧气的影响至关重要。

最后他们得到的小鸡

好了,文章翻译完成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重复了之前孵化的历史证明没有蛋壳孵化是完全可行的

同时,他们也使用了新的材料并研究了钙添加和氧气的影响。

附上原文

Tahara Y, Obara K. A Novel Shell-less Culture System for Chick Embryos Using a Plastic Film as Culture Vessels[J]. The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 2014, 51(3): 307-312.

致某些人

想反驳上述内容的,请提供你的实验证据,文献证据,别整些有的没的的东西,还一口一个伪科学,你口中的科学是什么?连科研论文都代表不了了?那是什么?难道是迷之自信?这跟那些开口闭口推翻相对论的人有什么区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