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伊朗巴列维王国时代相比有何优劣?

回答
伊朗的现代历史,尤其是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与伊斯兰共和国时期之间的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政治体制的更迭,更是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转变。要理解这其中的优劣,需要深入剖析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

巴列维王国时期(19251979):现代化的浪潮与集权的阴影

巴列维王朝,特别是礼萨·汗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时期,标志着伊朗试图走向现代化和西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优势:

现代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发展: 巴列维国王们在国家现代化方面投入巨大。他们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发展电力和通信系统。教育体系也得到了改革和扩展,大学数量增加,女子教育得到鼓励,虽然初期程度有限。
经济增长与工业化: 石油收入是巴列维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工业化项目,发展了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等产业。这使得伊朗在区域内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
世俗化与西化: 为了与伊斯兰传统社会结构划清界限,巴列维政府积极推行世俗化改革。法律体系逐渐脱离伊斯兰教法,鼓励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融入。女性在社会上的可见度有所提高,例如允许她们接受高等教育、进入职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政治。
国际影响力提升: 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它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和政治联系,被视为中东地区对抗苏联扩张的重要盟友。

劣势:

集权与专制统治: 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带有明显的集权和专制色彩。他们压制政治反对派,限制言论和集会自由。秘密警察(SAVAK)臭名昭著,以其残酷的镇压手段闻名,对任何形式的异议进行无情打击。
社会不平等加剧: 尽管经济有所发展,但财富分配极不均衡。特权阶层和王室享受奢华生活,而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阶层,并未真正从中受益。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不满。
文化冲突与身份危机: 快速的西化进程在伊朗社会内部引发了深刻的文化冲突。许多人认为,过度模仿西方文化是对伊朗民族传统和伊斯兰价值观的侵蚀,导致了“精神空虚”和“身份危机”。
对底层民众的忽视: 现代化改革的重点往往放在城市和精英阶层,广大农民和工人阶层在政治上缺乏代表性,经济利益也未得到充分保障。宗教力量在社会底层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对石油经济的过度依赖: 伊朗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出口,使得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缺乏多元化发展。

伊斯兰共和国时期(1979至今):宗教主导与革命的遗产

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斯兰共和国。这是一个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强调宗教、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国家。

优势:

主权独立与反帝国主义: 伊斯兰共和国高举反帝国主义的旗帜,尤其是反对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国内和一些国际层面的支持。伊朗摆脱了对西方大国的政治和经济依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主权独立。
宗教与民族身份的强化: 对于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伊朗人来说,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是一种民族身份和宗教价值的回归与捍卫。宗教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中重新占据核心地位,巩固了国民的凝聚力。
在某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 与巴列维时期相比,伊斯兰共和国在初期的教育和医疗等社会福利领域有所投入,尤其是在提高文盲率和医疗普及率方面。
区域影响力与抵抗运动的象征: 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积极支持地区内的抵抗运动,成为许多反以色列和反西方力量的象征,在地区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女性在特定领域的作用: 尽管宗教保守派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有严格限制,但在某些领域,如教育、医疗和部分政治岗位上,女性仍然能够发挥作用,甚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入学率高于男性。

劣势:

政治自由的限制与人权问题: 伊斯兰共和国延续并深化了对政治异议的压制。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集会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司法体系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在某些方面与国际人权标准存在差距。政治反对派和少数群体时常面临迫害。
经济挑战与国际制裁: 长期以来,伊朗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企以及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尤其是美国及其盟友实施的严厉国际制裁,极大地阻碍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
意识形态的僵化与创新受阻: 以宗教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自由流动和创新。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严格的管控,包括文化、艺术和个人行为。
社会两极分化与精英统治: 革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一部分特权阶层(包括与宗教机构和革命卫队相关的群体)掌握着经济和政治资源,而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自由度仍然受到限制,社会不平等依然存在。
对外关系紧张与地区冲突: 伊朗的强硬外交政策和对地区代理人的支持,导致其与多个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美国)关系紧张,并卷入了一些地区冲突,这也影响了其国际形象和发展环境。
女性权利的倒退: 相比于巴列维后期,伊斯兰共和国对女性的着装、出行和职业选择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制,虽然女性在教育领域仍有发展,但整体上的社会自由度受到明显压缩。

总结对比:

现代化进程: 巴列维时期以西式现代化为导向,虽然带来了基础设施和工业的初步发展,但伴随着文化冲突和政治压迫。伊斯兰共和国时期试图构建基于伊斯兰价值观的现代化,但经济发展受到制裁和内部管理的双重困扰。
政治体制: 巴列维时期是君主专制,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手中。伊斯兰共和国是神权政体,宗教领袖拥有最高权力,但政治权力结构也相对复杂,存在不同派别和权力中心。两者都存在对政治自由的限制,但压制的方式和意识形态基础不同。
社会文化: 巴列维时期推行西化,导致文化转型中的阵痛。伊斯兰共和国则致力于恢复和强化伊斯兰文化,限制西方影响,但也因此承受了文化交流和思想自由的代价。
国际关系: 巴列维时期是美国的盟友,受益于西方支持。伊斯兰共和国则奉行独立自主、反帝国主义的政策,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并因此遭受制裁。

最终,评价这两个时期“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的立场和关注点。有人会看重巴列维时期带来的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开放,有人则会欣赏伊斯兰共和国所代表的主权独立和宗教身份的维护。而两者共同的隐忧,则在于对公民自由的限制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和发展瓶颈。伊朗的未来,将继续在这些历史遗产和现实挑战中寻找自己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了去了。

1.比起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更加注重普及教育,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巴列维时期,女性文盲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直到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的1980年,伊朗女性受教育年限仅为1.3年,仅略高于印度的0.9年,远远不如中国的2.9年。然而现在,伊朗的女性受教育年限达到9.7年,而号称飞速发展的印度只有4.8年。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从立国开始就大力推行普及教育,80年代由于受两伊战争影响提高较慢,但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的普及教育迅速铺开,下面三张图为1990年和2017年中国、越南、伊朗、印度两性受教育程度以及男女差异直观对比:



可以看到,在这段时间,这四个国家里面无论是提高男女受教育年限方面,还是消除男女差异方面,伊朗都是做的最好的。

2.比起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百姓活得更长寿。

巴列维时期,伊朗的人均寿命长期比中国少10岁以上,然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除了两伊战争初期那几年,其余时间百姓的人均寿命飞速提高,从1980年的54.1岁提高到2018年的76.4岁,抹平了和中国的差距。

3.比起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钢产量翻了几十倍,工业水平大幅提高。

巴列维时期,伊朗的人均钢产量长期维持在印度的水平,然而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钢产量狂飙突进,现在伊朗人均钢产量是印度的四倍。1990年之后伊朗钢产量增速全球第二,仅次于越南,排在中国之前。现在伊朗的人均钢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下图为1990年和2018年中国、越南、伊朗、印度人均钢产量直观对比。


4.比起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女性不再是生育机器。

巴列维时期,伊朗的生育率常年维持在6以上,和黑非洲一个水平,然而到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时期,伊朗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仅用了17年的时间就从6以上降至2以下,速度冠绝全球,同样的进程,韩国用了24年,中国用了25年,越南用了27年。1980年,伊朗生育率为6.48,中国为2.63,而到了2017年,伊朗的生育率为1.66,中国为1.62,伊朗降到了和中国差不多的水平。

而孕产妇死亡率方面,1975年,伊朗孕产妇死亡率高达274/100000,1990年降至150/100000(同年中国89/100000),2015年更是降至25/100000,反超中国(27/100000)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巴列维王朝是全方位的碾压,强于巴列维的地方数不过来,要展开写能写一天,我有点懒,就举着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算了。

最后感谢

@莫羡

的邀请。

user avatar

你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与巴列维王朝时代相比,有哪些进步的地方?

伊斯兰共和国强于巴列维王朝的地方可太多了。

不难发现,伊斯兰革命并没有改变伊朗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甚至加速了。

伊斯兰革命前夕伊朗的碳排放严重倒退,而此后总体上是稳步提升。

共和国建立后,伊朗的小学入学率持续居高不下,在学龄儿童间普及教育之余,还让许多成年人摆脱了文盲状态。

两伊战争初期伊朗出现了死亡人口平均年龄的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在革命前就出现了),但此后就快速提高,并且最终实现了对埃及的赶超。

另外,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5%,如今已经上升到了65%。

user avatar

伊朗的教士监国体制封死了世俗派发展壮大的机会,但所谓巴列维王朝时期禁止或削减了宗教影响的言论是彻头彻尾的无知言论,巴列维王朝本来就是世俗派的封建势力和教士中的封建势力的大联盟。

很多人误以为教士是单独的一个阶级和利益集团。打错特错了,教士们从来不属于一个阶级不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教士,有封建派教士、资本派者教士、知识分子教士、无产阶级教士、皇权派教士和革命的教士。

巴列维打压革命派(资本、无产、知识分子等)教士(同时打压革命世俗派)时得到了封建教士们的大力支持,巴列维王驱逐前伊朗最高领袖时就有好几个大阿亚图拉明里暗里的给国王背书。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教士确实管不着大城市的年轻人和权贵们,革命后的伊朗确实关闭了一切世俗派生存空间。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封建权贵们跟封建教士们达成了妥协,上层社会、社会精英和大城市归权贵们的政府,城市底层穷人和乡下归封建教士,乡下仍然处于近代之前的封建社会状态。

有人说巴列维国王还在伊朗如何如何,如果他没被赶走,更有可能事实跟你们的幻想相反,凭巴列维王朝政府的执行能力和教育发展程度,极端思想在穷人中蔓延,伊朗可能成为如同沙特那样另一个恐怖分子输出地。

不可否认,现伊朗政府超强的控制力使得伊朗没有其他中东国家一样输出恐怖分子,也没有陷入族裔和教派内战。

user avatar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强于巴列维王朝的地方:穷人的民生指标

  1. 1980年(也就是巴列维刚刚垮台的第二年),伊朗人均寿命54岁(土耳其58岁);2017年,伊朗人均寿命76岁(比土耳其还高一岁);
  2. 1980年,伊朗新生儿死亡率千分之117(换句话说,巴列维时代,伊朗至少1/8的婴儿夭折);2017年,伊朗新生儿死亡率千分之14(同期中国从77降至12,伊朗的这一指标几乎与中国相同);
  3. 1980年,成人识字率39%(土耳其60%),文盲率61%,其中妇女文盲率80%;2017年伊朗成人识字率93 %(土耳其95%);
  4. 1980年,伊朗人均受教育年限2.8年(女性1.3年);2017年,伊朗人均受教育年限9.8年(女性9.7年,从数据上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几乎和男性没有差距);

巴列维王朝强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地方:有钱人的超短裙和王室的奢侈享受

  1. 巴列维王室权贵女眷可以穿超短裙;
  2. 巴列维军官太太们可以穿超短裙;
  3. 巴列维富二代小姐们可以穿超短裙;
  4. 巴列维伊朗石油公司里买办们的女性亲属可以穿超短裙;
  5. 巴列维迎娶第三任妻子法拉赫,在加冕典礼上,她穿着一件貂皮长袍,皇冠比在童话书中看到的任何一个都大,重达1600克,上面有1469颗钻石,36块纯绿宝石,36粒美玉和105串珍珠。自媒体上的小清新们都惊呼往后美貌绝伦气质优雅雍容华贵。嗯,当时80%没上过学的伊朗女性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6. 巴列维在1971年10月搞了个庆祝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庆典,壮丽的表演和庆祝会的花费估计约为两亿美元,开了几万瓶香槟。《时代》杂志称之为“整个历史上最盛大的狂欢会之一”;
“庆典的膳食是由巴黎马克西姆餐厅供应。菜肴食品的烹制和递送全由巴黎来的165位厨师、面包师和侍者来承担,所用的松露、鹅肝酱、江鳕、小牛肉等佳肴全从法国运来。”

有的答主说了:「我问了伊朗人,人民无不怀念巴列维」。样本太小当然存在偏差,你问海外伊朗人或德黑兰的巴列维既得利益群体的后代,这和你在1949年问八旗子弟是大清还还是现在好有什么区别?你应该问问伊朗的贫下中农们,伊朗穷人能接受义务教育、有食品补贴和燃油补贴的现在,和大多数人上不了学、八个婴儿死一个、人均寿命坎比印度的巴列维时代,到底哪个好?

为什么很多人在伊朗现代史上会自动带入欣赏巴列维的立场?这就和为什么有人愿意穿越到民国当一枚精致的女子是一样的,因为他们自动带入的是巴列维及其权贵们的角色,和民国粉的道理是一样的。至于吃不上饭上不了学穷人?看不到的,在他们眼里女人超短裙和比基尼比穷人的粮食重要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伊朗的现代历史,尤其是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与伊斯兰共和国时期之间的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政治体制的更迭,更是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转变。要理解这其中的优劣,需要深入剖析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巴列维王国时期(19251979):现代化的浪潮与集权的阴影巴列维王朝,.............
  • 回答
    谈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这确实是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伊朗政治体制的独特性,以及不同总统任期内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差异巨大,使得任何一个简单的“最好”的评价都难以令人信服。每个总统都有其支持者和反对者,他们的政策也各有成败。如果非要从历史长河中挑选一个在特定时期内展现出相对显著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