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IM-120与R-77孰优孰劣?

回答
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和R77(北约代号AA12“Adder”)都是各自国家最先进的中程空对空导弹,旨在满足现代空战对视距外(BVR)交战的需求。但它们在设计理念、技术细节和实战表现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使得它们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上,答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取决于具体的作战环境和评估标准。

AIM120 AMRAAM:美国空战的主力

AIM120是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研制和生产的,它经历了多次改进,形成了AMRAAM系列,包括AIM120A、AIM120B、AIM120C(C5、C7)和最新的AIM120D。作为美国及其盟友的主力空对空导弹,AMRAAM在设计上强调了“发射后不管”(fireandforget)的能力,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性和攻击性。

制导系统: AMRAAM采用的是惯性导航系统(INS)与主动雷达制导(ARH)相结合的模式。发射后,导弹会根据预设的弹道进行机动,并在接近目标时,由导弹自身的雷达锁定目标并发起攻击。早期的AIM120A/B主要依靠载机的数据链进行中途修正,而AIM120C/D则大大提升了导弹自身的雷达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减少了对载机数据链的依赖。AIM120D更是装备了高离轨角(highoffboresight)能力,可以从更大的角度攻击目标,并且能够通过数据链接收新的目标信息,即使在最初锁定目标消失后仍能改写任务。
性能特点:
射程: 各型号的射程有所不同,AIM120C的射程大约在160公里以上,AIM120D的射程据信可以达到200公里甚至更远。
机动性: AMRAAM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能够进行大过载转弯,增加拦截的成功率。这得益于其先进的控制面设计和发动机推力。
抗干扰能力: AMRAAM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现代电子战环境,其主动雷达采用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如频率捷变和波形编码,使其在敌方电子干扰下仍能保持一定的探测和锁定能力。
多目标交战能力: AMRAAM支持“一次发射、多目标”(Multiple Engagement Capability),允许战斗机在一次攻击中同时锁定和攻击多个目标。
实战经验: AMRAAM是实战经验最丰富的空对空导弹之一,在海湾战争、伊拉克自由行动、阿富汗战争以及近年来的一些冲突中都有使用记录,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R77:俄罗斯的现代化象征

R77(RWWAE, RVVAE)是由俄罗斯国家航天科学研究所(GosNIIPS)和“信号旗”设计局(State MachineBuilding Design Bureau “Vympel”)联合研制的,旨在取代老旧的R27系列导弹。它的设计目标是与现代化的俄罗斯战斗机(如米格29、苏27及其改进型)配合,提供先进的视距外作战能力。R77也经过了几代发展,包括RVVAE(出口型号)、RVVSD(R771)以及更新的RVVMD(R77M)等。

制导系统: R77同样采用惯性导航系统配合主动雷达制导。其雷达设计先进,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R771(RVVSD)是目前最常见的型号,其雷达性能和制导精度都有所提升。更新的R77M更是集成了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数据链,能够实现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命中率。
性能特点:
射程: R77的基本型号射程大约在80100公里,而R771(RVVSD)的射程则据称可以达到120公里以上。据信,R77M的射程更是可以媲美AIM120D。
机动性: R77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独特的“栅栏式”控制面设计,这赋予了导弹极高的机动性,使其在拦截高机动目标时表现出色。这种设计也被认为是其“格栅”(Grid)昵称的由来。
抗干扰能力: R77在设计上同样考虑了电子战,其雷达具备一定的抗干扰功能,但与AIM120的先进技术相比,在开放的公开资料中,其具体表现的详细程度和技术细节有所差异。
多目标交战能力: R77的早期型号是否具备完善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后续改进型(如R77M)被设计成能够支持更复杂的多目标交战场景。
实战经验: R77在实战中的公开记录相对较少,主要在一些区域冲突中被使用,其具体战果和表现的详尽评估也不如AMRAAM那样广泛。

孰优孰劣的比较:

要回答AIM120与R77孰优孰劣,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在不同阶段的型号之间进行区分:

1. 射程与速度: 在基本型号上,AIM120系列普遍拥有更远的射程。随着技术的发展,AIM120D的射程据信已经领先于R77的大多数公开型号。在飞行速度方面,两者都达到了现代空对空导弹的主流水准,能够提供有效的拦截能力。

2. 制导精度与抗干扰能力: AIM120系列在电子战和复杂环境下的生存性方面,凭借其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大量实战检验,被认为拥有更强的能力。其主动雷达的抗干扰技术、数据链能力以及中途修正的灵活性,通常被认为优于R77的早期型号。最新的AIM120D在这些方面更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R77的改进型号,特别是R77M,正在努力追赶,例如采用相控阵雷达,但公开信息中两者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的性能对比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3. 机动性: R77独特的栅栏式控制面设计赋予了它卓越的机动性,尤其是在拦截大过载机动目标时。AIM120也具备优秀的机动能力,但从设计理念上看,R77在这一方面的侧重可能更为突出。

4. 目标处理与多目标交战: AIM120系列,尤其是C/D型号,在多目标交战能力方面表现成熟。能够同时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这对于现代空战至关重要。R77的改进型号也在向这一方向发展,但其早期型号的能力或许有所不及。

5. 可靠性与实战经验: AIM120拥有广泛的实战经验,这证明了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77的实战经验相对较少,虽然不能因此断定其不可靠,但在可靠性评估上,AIM120的优势更为明显。

6. 集成性与平台兼容性: AIM120与美国及北约国家的主流战斗机(F15、F16、F/A18、F22、F35)拥有良好的集成性,可以无缝对接。R77则主要装备于俄罗斯的米格系列和苏系列战斗机,其与西方战机的兼容性相对有限。

总结:

总的来说,AIM120 AMRAAM在整体性能、技术成熟度、抗干扰能力以及实战经验方面,被普遍认为要优于R77的早期型号。 其先进的制导系统、强大的多目标交战能力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性,使其成为西方空军的主力武器。

然而,R77及其后续改进型(如R771和R77M)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机动性和某些性能参数上,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如果以最新的R77M与AIM120D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会缩小,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R77M可能具备独特的优势。

最终的“优劣”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的具体型号、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评估的标准。但从当前公开信息和整体的成熟度来看,AIM120系列仍然是世界上一款标杆性的中程空对空导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观点和 @aaeeqi 老兄观点相近

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R77不如AIM120


这个回答就算是相关文章的整理吧

1,AIM120相关论文与数据


2,AIM120装备前十年实战数据

3,AIM120D射程相关——未更换发动机,理论最大射程与AIM120C5-C7一致;所谓射程提升50%,应当是相对早期的AIM120AB而言

4,AIM120火箭发动机制造商变更事件

5,AIM120打破美军最远击杀记录(当然不是中俄的记录)

注:此射程不能说明AIM120的常用的“射程”或者“最大射程”达到200+KM


最终

AIM120AB射程在70km,c5/c7/D射程在105KM,C5服役时间1999年,C7服役时间2008年, D服役时间2015年

与之对应的R77射程约70KM(但受到极大质疑),R77-1射程110KM,2009年参展并少量订购,2015年才大量订购,射程150KM级的R77M在2020年挂飞


R77的射程水分,有两个资料佐证

1,10KM高度射程仅有40KM

2,对梁总的采访,证实R77的射程100KM是在20KM高度打出的



中国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发展

1,2003年参展的SD10,长度3.85米,重量180KG,射程70KM

2,2008年参展的SD10A/PL12,长度3.93米,重量199KG,射程虽然展板标的是大于70KM,但根据梁晓庚采访资料,射程要达到100KM

3,歼16/10C约在2016年服役,同期配套的PL15服役,射程145KM(PL15E)

中国花了大约15年的时间赶了美俄25-30年的路

user avatar

就说陆基的吧

1975年AIM-7F服役,70公里

1981年R-33服役,120公里

1984年R-27服役,60公里

1990年R-27E服役,90公里

1993年AIM-120A服役,70公里

1994年R-77服役,100公里

2002年AIM-120C5服役,110公里

2006年AIM-120C7服役,120公里

2016年AIM-120D服役,160公里

2013年R-77-1服役,110公里

2018年R-37服役,300公里


1994年才验收(海军1994年),能打70公里远,

射程上基本能追平同代的R-27E,

到2002年才开始接射程达到110千米的AIM-120C4/5。

这些劳舍子的订购数量空军每年买100来发,有点年份才80发,海军则干脆每年定40~50发

考虑导弹日历寿命不超过10年、起降寿命不超过15次,舰载机弹射寿命不超过5次,挂载飞行寿命不超过200小时,

美国导弹有多少备弹,就任君想象吧。


反正由于美国没有远距弹,

所以美粉认为中距弹才是战斗机远距离对决的首要装备。

R-33/37这个导弹,射程太远,口径那么大,没用。因为装上以后飞机机动性反而变差了。

R-73/74这个导弹,射程太近,机动性虽然好,我早就射程外把你打爆了。


反正老美的AIM-120神弹数据到现在都找不到。镁粉就尽可能的去脑补吧。

按照公开资料R-77若干年前的9B-1103M-200PA/S导头,

对3平方目标,

半主动模式下80~100公里距离杀伤;

主动模式20公里

目标移动速度0.1~5马赫

最低检出目标RCS为0.05平方米

最低运用高度30米

最大目标捕捉速度1200M/S

热机时间5~8秒

发射反应速度1秒

主动模式波段Ku

半主动模式波段Ku

长380mm

雷达口径200mm

重16公斤

我的意思是,

俄国人导弹是很垃圾的,铁定打不中F-22的,

就算隔着只有1000米地皮打不中

因为啊,老美说F-22和F-35的RCS只有0.0001平方,

所以,就算你把R-77导弹功率放大10倍都打不到。


顺便一提俄国佬350毫米的R-37远程空空导弹写得也是0.05平方目标检出能力。照样打不中宇宙神机F-22


俄国人唯一能发下美利坚F-22的方法只有用30毫米机炮撸了。

美利坚根本都不需要发展什么第六代好不好?


当然再考虑到俄罗斯人的资料一定是,假的,注水的,

emmmmm所以关于R-77只能锁定0.05平方米的目标一定都是夸大其词,我估计最多只能锁定5平方的。


呵呵,真敢讲

你美利坚从不注水

展览一下RCS只有0.025平方的F-117A



BOOOOOM


@FazeClan Allu

美国佬吹空空导弹射程我不懂

吹飞机航程倒是很有一手,

以下是空军提交给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C-5B实际性能报告:

最大荷载(118吨)下,作为核心参数的载重航程,

空军测试和厂家宣传居然差了44%之多

其他各种什么起飞距离,降落距离造假的我都懒得裱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