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日本电饭锅为什么做的好吃,很多人都在讲加热方式。
这么说吧,普通底部加热式的电饭锅,底部和顶部的米饭加热过程显然有很大不同。敢问除了锅巴有几人能吃出区别?你见过有人吃一口说:“哦,这是电饭锅上层的米饭,加热温度比较低,温度波动比较大,出来的口感就没有下层的米饭好。”
你要说高压电饭煲和普通电饭锅做出来的饭口感有差异,这倒是有可能。但你要说底部加热和四周加热煮出来的米饭,有人能尝得出来区别,这个我还真不信。更不要提那些玄学般的内胆了,简直就和那些天价HiFi线材一个调调。
说白了,产品同质化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利润下降的就很厉害。经济学上讲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没办法获得超额利润的。那怎么办,就要开始卖玄学,强调一些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但听起来很有趣的噱头,从而产生出一些“高端产品”。这就和洗发水里面的“芦荟精华”、“海洋精华”一样。
另:有些普通电饭锅的问题只在于密封不严,失水比较快,煮好后立刻吃是有一定的区别。但那也只需要在煮熟以后放在保温时间一段时间就好。高档电饭锅的好处一般只在于使用便捷,比较耐久,质量稳定,噱头就不必太过认真了。想吃更好的米饭,恐怕还是要去买点好米,多尝试一下不同的水量。
很多人说日本电饭煲做的饭比国产电饭煲好,我就笑了。
饭好不好吃,除了煲的质量好坏,还要看线材!单结晶铜、无氧铜和电解铜的电源线做出来的饭口感是完全不同的;专业的米饭发烧友还会自己缠线做屏蔽层,防止电流不稳影响米饭质量。
近年来日本核电站逐步关停后,火电煮出的米饭明显不如核电煮出来的层次分明,米粒通透感也不够,遇到含硫量高的煤,饭会特别粘,老人吃了不好,生痰。
公认最好的莫过于鹿儿岛南岸风电煮出来的饭了,饭粒有韧劲又粒粒分明,嚼在牙间仿佛能感受到南太平洋的海风与阳光。
买过 IH 的人来现身说法一下吧。
日本电饭煲其实没有那么神奇,要煮出一锅好饭,好米和一个不太差的电饭煲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米不好,水放的不对,给弄个十万的电饭煲都没用。
但是这并不说明电饭煲的各种技术都是骗人的,我就用我亲身经历(用过十几个电饭煲)来说一下哪些科技是肯定有用的吧:
1、高压煲,肯定有用,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缩短了煮饭的时间,而且高压煲煮出来的口感是绝对不同的。
2、IH线圈感应加热,肯定有用。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发热盘接触上面必然会存在问题,导致整个锅体受热不均。IH线圈加热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一情况,但是你说什么上下都有线圈啊什么的,感觉区别不大。
3、手动/自动调压,肯定有用,不同压力煮出来的饭的口感绝对是不同的。
其他的功能,什么智能煮饭程序之类的,目前没发现区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