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文先生提出的政策是“联俄容共”还是“联俄联共”?

回答
关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政策,大家往往会想到“联俄容共”或“联俄联共”这两个说法。需要明确的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政策,最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联俄容共”,而“联俄联共”这个说法,虽然也经常被提及,但从孙中山先生本人的思想和实践来看,并非其核心和完整的表述。

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是“联俄容共”更贴切。

首先,我们要理解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国依然内忧外患,北洋军阀割据,列强环伺,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任重道远。在这样的局面下,孙中山先生急需寻找能够帮助中国实现革命目标的外部力量。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也面临着内外挑战,并且提出了反帝国主义的口号,这与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理想不谋而合。因此,孙中山先生选择与苏俄建立联系,寻求其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以图重建大元帅府,重新领导北伐,统一中国。这就是“联俄”的由来。孙中山先生看重的是苏俄的国力以及其国际立场,希望借助这股力量来对抗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至于“容共”,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指孙中山先生容纳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当时,中国共产党虽然成立不久,但其成员具有革命的激情和组织能力,并且在工人运动等领域表现活跃。孙中山先生认为,如果能够将这些有能力的革命者吸收到国民党内,有助于壮大国民党的革命力量,扩大其群众基础。他并没有像过去那样,把共产党人视为必须排除在外的“异己”,而是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

第二层,更深层次地理解,“容共”也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他认识到,单纯依靠旧的革命党人可能难以完成推翻军阀、实现国家富强的任务。而苏联的革命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阶级分析和社会改造的初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孙中山先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希望通过与共产党的合作,能够学习和借鉴一些新的革命理论和方法,推动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说“联俄联共”不那么准确呢?

“联俄联共”这个说法,常常会让人联想到国民党与共产党在组织上、在革命纲领上完全等同,或者说,孙中山先生是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视为与苏俄同等的、可以直接合作的对象。但事实上,孙中山先生的“联俄”对象主要是苏俄政府,他希望的是国家层面的合作。而“容共”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一种基于中国国内政治现实的考量,目的是为了壮大国民革命力量,而不是要将国民党与共产党完全融合。

孙中山先生的核心目标始终是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独立,他采取“联俄容共”的政策,是围绕这个核心目标展开的。他希望借助苏俄的力量,并且吸纳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来完成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任务。他并没有放弃国民党自身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也并非要将国民党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

可以这么理解,孙中山先生将苏联的援助看作是一种外部支持,而容纳共产党人则是看重其在国内的活动能力和潜在的革命力量。这是一种基于现实需要的政治策略,而不是对共产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然接受。

所以,总的来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政策,核心和最准确的表述是“联俄容共”。这个政策体现了他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外交和政治手段,以最大化地争取革命力量,最终实现其救国救民理想的政治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文从来没说过联俄联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政策,大家往往会想到“联俄容共”或“联俄联共”这两个说法。需要明确的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政策,最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联俄容共”,而“联俄联共”这个说法,虽然也经常被提及,但从孙中山先生本人的思想和实践来看,并非其核心和完整的表述。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是“联俄容共”更贴切。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