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工开物》的重要不在于它本身在当时有多先进,而是对于今天的科技史工作者而言它是一个很好的资料,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南方地区的手工业生产状况。
2.《天工开物》本质上只是一个农工技术手册汇编,既没有什么新理论,也没有什么新方法。它的内容,没有超出工匠或农夫口耳相传的经验范畴。说好听点,叫“技术百科全书”。说不好听了,叫“农工经验大全”。新中国成立之后编纂过很多类似手册,如果不是印量大,恐怕也流传不到今天。
3.《天工开物》在指导当时生产实践方面比较鸡肋。在手工业时代,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各地的技术经验都带有不同的地域性特征,本身在推广上就存在困难。知识分子出于对技术的普遍轻视,不会花工夫去钻研技术革新问题。工匠由于缺少文化,并且此类作品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其所学习的经验,也不会予以重视。
4.《天工开物》没有被销毁。《天工开物》流传少是事实,因为其中部分字眼没有被录入《四库》也是事实,但这和它被销毁是两个概念。实际上《天工开物》在清代中期还可以见到。但是因为没人翻印,流传不广,所以慢慢就都散佚掉了。
古代技术书籍的流传一直不广泛,除了少数藏书家外,很少有人关注此类书籍。例如《营造法式》作为一部《四库》收录书,除了《四库》本和少数抄本外,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部明清刻本——有是有的,但是没有留下来。《王祯农书》在明代多有散佚,如今可见的最早版本嘉靖本“舛为漏落 ,疑误宏多”,四库馆臣受不了了,从《永乐大典》里辑出来一本,可见散失情况也很严重。这些书如果没有被《四库》所收,其命运不见得比《天工开物》好上多少。
吹上天了
再研究能比得上引种红薯和玉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