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猫跟猪一样好吃懒做,狗能胜任各种苦力活,为什么人类对猫多是赞美,对狗多是讥讽和蔑视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动物的情感投射、社会文化认知以及长期以来与这些动物建立的关系模式。虽然你的前提“猫跟猪一样好吃懒做,狗能胜任各种苦力活”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普遍的认知出发,详细探讨为什么人们对猫和狗的态度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一、 认知差异的根源:猫与狗的自然习性与人类的互动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猫和狗在自然状态下以及与人类互动时所展现出的根本性差异。

猫:独立、神秘、自律(在人类看来)
独立性: 猫是天生的独行侠,它们独立捕猎,有自己的领地意识,不依赖人类提供所有生活所需。即使是家猫,也保留了许多野性,它们不需要时刻取悦主人,也不需要频繁的指令来行动。
自律性(在人类眼中): 猫会自己梳理毛发,自己玩耍,自己睡觉,它们似乎不需要人类的太多干预。这种“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模式,在人类看来,可能被解读为“不求人”、“有格调”,甚至是一种优雅。
捕猎本能与“工作”方式: 猫是高效的捕食者,它们会悄悄地潜伏、扑击。虽然它们捕捉的通常是老鼠或昆虫,但这种精准、安静的捕猎行为,在某些文化中会被赋予一种“灵巧”、“机敏”的评价,而不是“辛苦的劳作”。它们“工作”的方式是隐蔽的、瞬间的,与我们理解的“苦力活”截然不同。
情感表达的微妙: 猫的情感表达通常是含蓄的,它们会用蹭蹭、呼噜、缓慢眨眼来表达喜爱。这种不直接、不谄媚的情感流露,反而可能被一些人解读为一种“高冷”、“有分寸”,甚至是一种“值得去争取”的感情。

狗:忠诚、服从、依赖、情感外露
社会性与群居本能: 狗是群居动物,它们有强烈的社会性,渴望融入群体,并以服从群体领导者(人类)为荣。这种天生的“愿意被领导”和“渴望取悦”的特质,是它们能够接受训练、完成各种任务的基础。
服务性与工作能力: 狗的祖先(狼)就曾是协作的猎手。在人类驯化的过程中,狗被选中并培养了执行各种任务的能力,如看家、牧羊、狩猎、拉车、搜救、导盲等等。这些工作往往是辛苦的、需要体力和耐力的,它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忠诚去完成。
情感表达的直接与夸张: 狗的情感表达非常直观和外露,它们会摇尾巴、舔人、兴奋地吠叫、扑上来表示喜爱。这种强烈的、无保留的亲近和奉献,在某些人眼中可能会被视为“过度热情”、“没有底线”、“过于谄媚”。
对人类的依赖性: 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提供食物、住所和情感。它们需要人类的指令来行动,它们的生活重心往往围绕着主人。

二、 人类的情感投射与社会文化影响

我们对动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的投射。

对猫的赞美:象征意义与审美偏好
独立与自由的象征: 在许多文化中,猫被视为独立、自由、神秘的象征。它们不受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与现代社会中一些人所追求的“洒脱”、“不羁”的价值观相契合。人们欣赏猫身上的“自尊自爱”,认为它们不像其他动物那样“低三下四”。
优雅与高贵的形象: 猫的动作通常是流畅、优雅的,它们的睡姿、行走姿态常常被认为是艺术品。这种与生俱来的“美感”,很容易获得人们的赞赏。人们会认为猫是“有格调的”,是“品味的象征”。
“君子”或“隐士”的类比: 有些人会把猫比作隐士或君子,它们不惹是生非,独自安宁,但必要时也能展现力量和智慧。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解读,使得猫在人们心中拥有了一种独特的、令人仰慕的地位。
“宠爱”与“供养”的模式: 人们养猫,更倾向于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满足其基本需求,然后享受它们带来的宁静和陪伴。这种“供养”关系,更像是对一位优雅客人的款待,而不是对劳动力进行“管理”。人们更愿意为它们的“不求回报”或“稀少的回报”而付出,这反而增加了它们在人类心中的“价值感”。

对狗的“讥讽与蔑视”:对服务性与依赖性的误读
“好吃懒做”的误解(针对猫,但反衬了狗): 你提到“猫跟猪一样好吃懒做”,实际上是对猫的“不劳而获”的解读。而狗恰恰相反,它们“勤勤恳恳”,为人类做了很多“苦力活”。
“忠诚”与“谄媚”的模糊界限: 狗的极度忠诚和愿意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某些人看来是一种“奴性”或“缺乏自我”,甚至被视为“愚蠢”。他们可能觉得狗的快乐和满足感过于廉价,仅仅来自于主人的认可。
“过度热情”被视为“无礼”: 狗的摇尾巴、扑人等表达喜爱的方式,在注重个人空间和礼仪的人看来,可能显得不够矜持,甚至是“粗鲁”。它们那种毫无保留的依赖和奉献,与一些人所崇尚的独立自主、不轻易示人的价值观相悖。
“苦力活”的贬低: 将狗的辛勤工作视为“苦力活”,并因此产生蔑视,这反映了一种社会分工的认知。那些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工作的人,在一些以智力和财富为衡量标准的社会中,有时也会遭受类似的偏见。狗的“苦力活”,很容易被联系到这种社会地位较低的劳动。
缺乏“神秘感”: 相较于猫的难以捉摸,狗显得非常透明和直白。这种“容易被看穿”的特质,可能让一些喜欢玩味和猜测的人觉得乏味。

三、 进化心理学与社会角色扮演

猫与“独立个体”的共鸣: 人类本身也存在追求独立、自由的倾向。我们在猫身上看到这种特质,会产生一种共鸣,甚至是对这种特质的欣赏。
狗与“忠诚的仆从”的关联: 在历史长河中,狗长期扮演着人类的助手和“仆从”的角色。这种“忠诚的仆从”形象,虽然在现代社会可能被重新解读,但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印记依然存在。一些人可能无意识地将这种角色与不被高度重视的劳动者联系起来。
性别化的投射(非绝对,但有影响): 有时,人们也会对动物进行性别化的投射。猫的独立、优雅常被与女性的某些特质联系起来(如“猫一样的女人”),而狗的忠诚、服从则可能被与男性更倾向于承担的责任或更外显的情感表达方式联系起来。然而,这种投射非常主观,且不应该被过度强调。

四、 语言的塑造作用

我们使用的词汇本身也带有情感色彩。“好吃懒做”是对猫的一种“定性”,而“忠诚”、“勇敢”、“勤劳”是用来赞美狗的。但同时,“奴性”、“愚蠢”、“只会摇尾巴”等词汇,也可能被用来批评狗。相反,形容猫的词语更多是“优雅”、“神秘”、“独立”、“高冷”。语言是人类认知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它强化了我们对这些动物的既有印象。

总结:

人们对猫和狗的态度差异,并非仅仅源于它们“好吃懒做”或“能干苦力活”的简单判断,而是由以下多重因素交织而成:

1. 行为模式的差异: 猫的独立、含蓄、优雅与狗的依赖、外露、服务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2. 人类价值观的投射: 人类欣赏独立、自由、神秘,并常常将这些特质与猫联系起来;同时,对狗的过度依赖和“服务性”行为,可能被误读为“奴性”或“缺乏个性”。
3. 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猫在许多文化中象征着神秘和高贵,而狗长期以来是人类的助手和劳动者,其“苦力活”的形象被社会地位的判断所影响。
4. 情感表达方式的接受度: 猫委婉的情感表达更容易被一些人视为“有格调”,而狗的直白热情则可能被认为“粗俗”或“谄媚”。
5. 语言的塑造: 我们用来描述猫和狗的词汇,本身就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进一步固化了人们的认知。

因此,与其说人们对猫是赞美,对狗是讥讽和蔑视,不如说人们对猫的特质(独立、优雅、神秘)更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和价值观,更容易被欣赏和赞美;而对狗的特质(忠诚、依赖、服务性、外露的情感)则引发了更复杂的解读,其中一些解读可能包含了负面的评价,如对“奴性”的批评,以及对“苦力活”的社会地位的关联。

最终,这种差异反映了人类社会复杂的情感结构、价值观取向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动物来理解和定义自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咱看看老祖宗对猫的评价再说。

《赠猫》
宋 陆游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陆游总知道吧?不是路由器哈。

陆游特意写了一首诗赞美猫。为啥?

因为第二句:“尽护山房万卷书”。

因为老鼠会破坏他的书,所以他用一包盐的代价换来了一只猫,来保护他的“万卷书”。

虽然家里惭愧,不能给猫吃什么好东西,但是猫咪还是任劳任怨的。

所以猫好吃懒做?

你对猫这种印象是来源于现在的宠物猫。

而你有说“狗能胜任各种苦力活”。

你说的是工具狗吧?农村那种看家护院的狗。

城里的宠物狗,一样好吃懒做呀?

而农村的猫,依然在担任着捕鼠任务啊?

说白了,你这就是一个主观印象的混淆。

而赞美狗的诗句也有很多啊?

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宋·陆游
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唐·费冠卿《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唐·贾岛《送道者》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唐·杜甫《草堂》

并不是谁一谈到狗都是“狗东西,狗比”之类的话语。

而且在国外,对狗的赞美也是更多的。

比如:

He won the lottery. He was a lucky dog.

字面意思是他赢了彩票,他是个幸运狗。

实际上这里的“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

足以证明狗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给大家推荐个福利:

【原本猫粮】官方的试吃活动,完完全全免费,不用点赞不用分享,真诚无套路,登记地址包邮到家,下面链接是宠物顾问的微信yuanben35,找她就行,强烈推荐小白铲屎官添加备用,日常可以咨询养宠问题。

user avatar

我们人类是非常虚伪的,体现在于明明某件事的本质大家都非常清楚,却特别喜欢遮遮掩掩,转移话题,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术来粉饰太平。这在狗身上也毫不例外。

那为什么中国人对狗没好话?

看看汉语中含有狗的词汇都是什么?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走狗、鹰犬、忠犬、狗头军师……这些词是什么意思?都是讽刺那些给富人权贵当打手奴才帮凶的。为啥中国人喜欢用狗来形容这些人?

因为狗经过驯化,对主人高度忠诚,又有攻击性,特别适合承担具有暴力性质的奴隶工作。而养得起多只攻击力强悍的大型犬的,基本都是有钱有势的人。故而中国形成了狗即奴才的文化建构。连带着,对狗主人也一并打上了“为富不仁”的标签。而猫并没有给主人充当暴力工具的任务,富人也不会动不动把猫拿出来放街上晃荡,更不会与民冲突,留下坏印象。

中国文化中对狗和狗主人的负面态度,从根本上说是对阶级敌人的仇恨。

时至今日,虽然城市里狗作为打手的作用消减了,但城市里会养猫狗当宠物,尤其是较大型宠物的,依然多数是经济实力较好,至少是经济压力不大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猫狗”在网络舆论中往往被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某些地区的“禁食猫狗肉”闹剧也被捆绑宣传,这在古代是没有的。——因为虽然猫狗的攻击性有天壤之别,但它们在今天的城市,却代表了相同的阶级含义。

这事儿和猫狗本身的特点就没有必然关系,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阶级的敌视。

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农村狗咬伤人的事情比城市更多,农村人对狗和狗主却没有普遍敌意,城市里对狗主的敌意却很重。因为这种敌意与狗咬人的关联是次要的,阶级原因才是主要的,农村养狗和阶级无关,经济实力不好的老百姓也经常养狗,谁还敌视谁啊?

表面上是猫狗的问题,骨子里不过是阶级问题罢了。

user avatar

猫会捕老鼠啊。。。随着一只只老鼠被咬死在院子里,这些都是KPI啊。。

狗只能看家。。没有KPI啊。。。

user avatar

听好了,这篇写到最后准得跑题,因为我无论写什么五谷六畜,最后总会归结到写人。

所以想单纯来看我对猫狗捧踩的同志,不用点进来。这俩我都喜欢也都欺负,不存在强行拉拽行为。

人对猫,自诩为奴,却反过来骂人“狗奴才”,道理在哪?

在于社交界限感的分别,跟这俩小玩意给你干了多少活关系不大。

人在社交关系里,攻与受的角色,是在时时刻刻发生改变的。甚至说的学院派一点,在宏观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必须同时充当攻受俩角色,缺一不可,缺一,则社会人格不健全。

比方说我看过S啥的字母圈非官方报告,里头说了,很多有受虐倾向的人群,其实在社会角色里的位置非常高。

甚至有一些是企业高管,上班颐指气使,下班掏钱去不太健康的地方让人拿鞭子抽。你敢想象吗?

这就足以说明,人欺负人和受欺负的尺度只要把握得当,都有爽感。

面对狗,人更多扮演一欺负人的角色;面对猫则反之,扮演的是受欺负的角色。具体就不多说了,养过的都懂。

养狗的快乐,来自于狗讨好我多一点;养猫的快乐,来自于我讨好猫多一点。

好,既然如此,社交的界限感话题就来了。

人类情感,对于任何一种超脱界限感的讨好,都不会太尊重。

狗毕竟不是人,人都不是个个懂所谓界限感,何况是狗呢。它会极尽讨好之能事来给你唱跳rap,时间久了,你会获得一种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叫个“他是如此卑微,我怎么蹂他都不会反抗的”。

于是乎,人类就开始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

“傻狗,舔狗”,没出事。

“狗东西,狗奴才”,没出事。

“狗篮子!”,哈哈卧槽还是没事。

于是乎,久而久之,推己及人,骂狗骂惯了,这些尊称就被安排到自己想骂的人身上了。

猫就不一样,当然了,我不是说你骂猫一句,他反手就挠你。他只是懒得理你。

平时大部分时间你跟猫是各玩各的。

即便有沟通,你骂他。

你说你个小猫腻。对面喵喵喵。

你说你个猫盖屎。对面喵喵。

你说你个侉起个小猫批脸。对面懒得喵直接玩去了。

于是,你知道了这种动物,既不会经常讨好你,又跟你保持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同时你的捧与踩,他全无反馈。

他所有行为都在指着你鼻子骂“劳资有你没你一样过日子!”

那你说你还欺负他么?你马上就改成讨好他了。毕竟,你希望和他的关系,还是继续缔结的,他不主动结缘,你只能自己拉红线。

这就是开头说的,社交关系里,人性“受”的一面出来了。

既如此,我们就得清楚一个关于人与人社交的道理:

如果你希望和每个人保持友好且尊重的关系,则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领导,本性其实开朗外向,但他在员工中,必须装着端着,也得有点官威在。

他必须保持距离感才能赢得尊重。其实你知道天天端着架子多累吗?他们也不想的鸭!

再比如

你爸爸哪怕是一带集团总裁,日常给你做很多,给你好多钱花。他下班,你也能“哟,老头子还知道回家”?

但你新认识一朋友,还没熟到无话不说的程度,而且这人天生自带冷感。尽管他没给你做过什么,但你断然不敢贸然跟他开过火玩笑。因为界限感在。

上边例子里,这朋友,是猫,总裁爸爸,是狗。

所以你就懂了,在社会关系里,你的褒贬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给人做了多少,而更多取决于你的攻受角色扮演是否成功。

你是猫,还是狗?很重要。

这个理论套用到生活里,变幻万千。

随便举个应用例子。

比方说在知乎里有杠精骂你,你如果是狗的角色,就会给他一种反馈,也许是回喷,也许是讲道理,也许是别的。

杠精会更来劲,更不尊重你,久了连别人都不尊重你。

但你如果扮演猫态,不给任何回馈,或者拉黑走人。对面等于一拳头打进水里了。他必然失落感丛生懒得接着杠。

这是猫态优势局。

狗态优势局也有,自己想,这是作业。

总而言之,想做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人,攻与受,收与放,这些姿态切换灵活把握好,就离一位受人爱戴的精神分裂患者形象,近了一大步。

就这。

user avatar

狗的功能是防贼与打猎,带有军事性质。

猫的功能是捕鼠,只有民用性质。

革命分工不同。

user avatar

民以食为天,有饭吃活下去才是老百姓的第一要义

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而古代粮食生产条件落后,粮食生产的大敌,有天灾,人祸等等

而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粮食,肯定不能一次吃完,要储存长期食用,要备战,要备荒。。

这时候你会发现猫的巨大价值,捕鼠!

你以为猫好吃懒做吗?

在古代,猫的存在,保证了粮食储存的基本安全,是极其重要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