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饭否这样可爱但不赚钱的产品只有死路一条吗?

回答
关于饭否,一个始终带着几分“独立”、“个性”甚至“小众”标签的社交产品,很多人都对它抱有复杂的情感。它不像那些一夜爆红、又迅速坠落的网红产品那样张扬,它的生命力似乎是一种绵长的、静默的坚持。那么,饭否这样“可爱”但不赚钱的产品,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吗?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当下的商业社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盈利能力是衡量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指标。这并非是说所有产品都必须是摇钱树,但至少要能支撑自身的运营成本,甚至有能力去迭代和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饭否长期处于不赚钱的状态,它的“死路”并非是完全没有可能。资本的耐心是有限的,即便是再“可爱”的产品,当它无法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时,也很难获得持续的输血。

但是,说它“只有死路一条”,未免过于绝对了。我们得区分“不赚钱”和“没有价值”。饭否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它所承载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

价值一:精神家园与同温层效应。 饭否的用户群体,往往有着相似的口味、相似的思考方式,或者至少是对某种极致的表达有着认同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有深度、有意思、甚至带点“臭味相投”的对话和内容。这种高度的契合度和共鸣感,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情感连接,是其他大型社交平台难以提供的。在一个信息爆炸、内容同质化的时代,找到一个能让你感到“被理解”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足以留住一批忠实的用户,让他们愿意为这份“可爱”买单,即使不是直接的金钱买单,也是以时间、精力以及口碑传播的形式。

价值二:内容的纯粹性与人文气息。 相比于充斥着广告、营销号、流量焦虑的大型平台,饭否的内容生态相对更为纯粹。用户在这里分享的更多是生活点滴、个人感悟、专业见解,甚至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这种“不被商业裹挟”的内容生产,保持了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对于真正热爱文字、热爱思考的人来说,这种环境是极其珍贵的。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体验,一种对内容本身的尊重,而不是对流量和变现的无止境追求。

价值三:独特的产品逻辑与创新潜力。 饭否在产品设计上,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和坚持。它没有盲目地追求用户增长和功能堆砌,而是保持了相对精简的界面和核心功能。这种克制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也为它保留了创新的空间。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更符合其社区特质的盈利模式,比如基于内容的增值服务、与用户调性相符的付费内容合作,或者一些小规模的、精美的周边产品,并非没有可能实现“小而美”的盈利。

问题在于盈利模式的探索。 既然不赚钱是它面临的最大挑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广告模式的适配性: 大型广告投放显然不适合饭否。但如果能探索一种与社区氛围高度契合、不突兀的广告形式,例如与某些独立品牌、文化项目进行合作,定向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或许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同时不破坏社区体验。
会员与增值服务: 很多优质内容社区都有会员体系。饭否是否可以考虑推出一些会员服务,例如提供更高级的个性化定制、专属的互动功能,或者对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流量倾斜,并从中抽取分成?
电商与周边: 如果社区的凝聚力足够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也够高,那么推出一些带有饭否特色的小商品、联名款,或者与社区内优秀内容创作者合作的衍生品,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收入来源。
内容付费的可能性: 鼓励用户将一些优质的、有价值的内容转化为付费内容,例如一些深度文章、专业知识分享、独家观点等,并且平台从中分成。但这需要对内容质量有严格的把控,并且要引导用户适应这种模式。

关键在于“可爱”与“生存”的平衡。

说到底,饭否的生存,不在于它能否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而在于它能否找到一条既能维持自身运营,又能保留其“可爱”特质的路径。如果为了盈利而牺牲掉它最核心的价值——那种纯粹、有深度、有共鸣的社区氛围,那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怀念饭否,正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角落。它的“不赚钱”或许正是它保持这份纯粹的代价。但就像一个独立音乐人,即使不靠音乐发大财,也能通过演出、专辑销售、周边产品等方式维系自己的创作生命一样,饭否也并非没有机会。

它的未来,也许不是成为人人皆知的互联网巨头,而是作为一个独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在特定的圈层里继续存在和发展。只要它的“可爱”能够持续吸引并留住一批真正认同它价值的用户,并且能找到与这种价值相匹配的、不破坏社区生态的盈利方式,那么它就不至于走向“死路”。

所以,与其说饭否“只有死路一条”,不如说它正走在一条更具挑战性但也更显独特的发展道路上。它的生命力,藏在那些字里行间,藏在那些有共鸣的评论里,藏在那些坚持留在这里的用户心中。能否将这份“可爱”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机,是它面临的终极考验,也是它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网站有过饭否这样独特而曲折的历史,也没有过饭否这样赶都赶不走的用户群。饭否早就不是一款简简单单的互联网产品了,这得作为一个个案来讨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觉得饭否还不到 say goodbye 的地步。但是饭否既不能依靠广告存活,也不能依靠用户捐资,因为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明白饭否的出路并且给出个合理的答案,则必然首先要面对几个现实的问题:

  1. 既然已经给饭否千万级别的投资,则松禾资本必然不会坐视饭否成为一个公益组织;
  2. 饭否若试图自谋生计,则必然会有看中用户庞大用户群的东家前来问价,如果要我举例,我首先会怀疑饭否的好基友豆瓣是否有包养饭否的想法。

我并不擅运营,所以孤陋寡闻,只能想到这么多,也给不出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题主

@熊阿姨

给了个很好的假设,那就是像博客、论坛那样弱势的形态在很小的运营成本下就能存活很久。饭否每个月固定开支并不大,如果只算服务器成本,那美团抽出一根小拇指就能养活了饭否,这还轮不到每个用户捐一点钱。而运营上完全可以借鉴论坛的经验,民主选出志愿者小组进行管理,绝大部分是内容审查,也有博客编辑、技术维护。所有管理应该公开公平公正,而既选出,则用户也应给予信任,否则在任期满后予以撤换。深圳团队的解散其实构不成太大压力,因为深圳团队本来就是非常形同虚设的一个团队(在我觉得),做了一些小产品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而已。饭否一直以来运营上并不需要过多投入,也不需要谋求大发展,只要好好活着,机会还会有的。

以上都只是一些可能拿出来讨论的议题,当然最后怎么定夺,还是要看王兴。关于饭否一事,最近我也曾问过他的想法,他只是回答我说,情况有点复杂,还是让他理清一下思路吧。我想,谁人对饭否的感情都不会有王兴那么深吧,如果我们为此焦心,那王兴心里一定是更加不愿割舍。饭否连被政府关小黑屋这种阴影都走出来了,这点问题还是问题吗。多、难、兴、饭啊。

饭否与许多人眼中纷繁扰乱各式各样的微博不一样,至少到现在,她还能算是互联网中几乎不再见过的一片净土。免去了明星会员的浮华,免去了营销僵尸的飏尘,因为小众、脱俗而可爱。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用户数量都只有那么多,大部分用户之间的关系都已如古城的老街坊邻里一样友善,谁人都能自言自语对东村李家西村王家评头论足几句,大家掺和着讨论几句然后又各自忙去,谁也不用刻意 @ 谁,就像大四合院儿里左邻右舍隔空喊话一样早已习以为常。大家互相寄片、自曝、面基,倒也其乐融融,于是乎就有了六十年的约定。若不是久居在此地,只怕习惯了在水泥森林里尔虞我诈的城里人已然不能理解边城人如此一成不变慢节奏的小生活。小虽小,但在这里能找到各种各样有趣儿的人,有不同故事的人,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荟在一起,也就成了这个网站的一个大故事。如果没有了饭否,这些人会各自背井离乡,即便人还会是一样的人,故事却不再会是一样的故事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