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盘感可以量化吗?

回答
盘感,这个词听起来挺玄乎的,好像是股神们独享的秘籍。但仔细想想,咱们在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体验,比如开车,开久了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轻踩油门,什么时候该刹车,这其中就有“车感”。炒股的“盘感”也差不多,就是一种对市场情绪、资金流动、技术指标等等复杂因素的直觉性把握。

那么,这玩意儿能量化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能”或者“不能”。它更像是披着一层“感”的外衣,但背后其实是有很多可以拆解、分析甚至量化的东西的。

为什么说“盘感”不是纯粹的虚无缥缈?

我们先看看“盘感”通常包含哪些东西:

情绪识别: 市场里人多,人多了就有情绪。有 FOMO(害怕错过)的时候,大家疯狂追涨;有恐慌的时候,大家争相卖出。盘感好的交易者,往往能比别人更早地察觉到这种情绪的切换。
资金流向: 钱往哪儿流,市场就往哪儿走。大资金的动向,比如机构的买卖,主力资金的活跃度,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捕捉到的。
技术信号: 各种 K 线、均线、MACD、RSI 等等,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市场规律的载体。盘感好的人,能够快速解读这些信号,并结合起来判断。
消息影响: 政策、新闻、公司财报,这些都会影响股价。有些人能迅速理解这些消息对市场意味着什么,从而做出反应。
事件驱动: 比如某个热点板块突然爆发,或者某个个股因为某个事件被炒作,盘感好的人能抓住这种机会。
时间周期: 市场有时候也有一定的周期性,比如每天的开盘、收盘,每周、每月的波动模式。

哪些方面是可以量化的?

上面列出来的这些,很多是可以通过数据来衡量的:

情绪指标: 比如 恐惧与贪婪指数(Fear & Greed Index),虽然不是直接量化“盘感”,但它试图量化市场整体情绪。还有一些更细致的指标,比如 换手率,高换手率可能意味着市场活跃、情绪高涨;成交量 的变化,配合价格的涨跌,也能反映出资金的博弈情况。
资金流向: 我们可以通过 主力净流入/流出、机构持仓比例、融资融券余额 等数据来追踪资金的动向。这些都是硬邦邦的数字,可以用来分析。
技术分析: K 线、均线、MACD、RSI 等,这些本身就是基于价格和成交量计算出来的指标。我们可以用 量化交易系统 来定义这些指标的触发条件,比如“当 RSI > 70 时,认为市场超买”。
事件分析: 对于新闻和公告,虽然直接量化比较难,但可以通过 文本分析(NLP)来提取关键词、判断情感倾向,再结合公司基本面进行关联分析。例如,分析财报中的“增长”和“亏损”词语的出现频率和上下文。
周期分析: 可以通过 时间序列分析,寻找市场价格和成交量中的周期性模式,比如周内效应、月度效应等。

量化“盘感”的挑战与误区

虽然很多构成“盘感”的要素可以量化,但要直接量化“盘感”本身,却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原因有几个:

1. 主观性太强: “盘感”很多时候是一种非常快速、模糊的直觉,掺杂着交易者自身的经验、性格、风险偏好。这些东西很难变成一串数字。比如,看到某个 K 线组合,经验丰富的老手可能觉得是“假突破”,而新手可能就直接追了。这种“感觉”的差异,量化起来就很麻烦。
2. 非线性与复杂性: 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非线性的。量化模型很难完全捕捉到这种动态变化和潜在的联动关系。比如,当市场普遍出现恐慌时,某个特定股票的“恐慌程度”和它具体的“跌幅”可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
3. “滞后性”问题: 很多量化指标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它们反映的是“过去”的市场状态。而“盘感”更多的是一种对“当下”和“未来”的预判。当一个量化信号出现时,市场可能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这种“滞后性”会削弱其精准度。
4. “Black Swan”事件: 那些突发的、影响巨大的事件,比如金融危机、重大政策变动,是无法通过历史数据来预测或量化的。而“盘感”好的交易者,在这种时候往往能更早地感受到风险,并做出规避。

如何“接近”量化盘感?

既然直接量化“盘感”很难,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了?也不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盘感”的构成要素进行更系统、更量化的分析,从而“模拟”或者“辅助”盘感:

构建多因子模型: 将上面提到的各种可量化指标(情绪、资金、技术、基本面等)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评分体系。比如,给“主力资金流入”一个权重,给“RSI 低于 30”一个权重,然后将它们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市场活跃度”或“抄底信号”的分数。
机器学习的应用: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让模型去学习历史数据中那些“盘感好”的交易者是如何操作的,或者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哪些指标组合最有效。例如,训练一个模型,输入当前的 K 线、成交量、市场情绪指数等,模型输出一个“买入”或“卖出”的概率。
信号组合与过滤: 不依赖单一指标,而是将多个指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强的交易信号。例如,只在“MACD 金叉”且“RSI 低于 50”且“成交量放大”时才考虑买入。这就像是给“盘感”设置了多重校验。
量化回测与优化: 将自己对“盘感”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交易规则,然后在历史数据上进行回测,评估其表现。根据回测结果不断优化规则,使其更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总结一下:

“盘感”本身,这种对市场细微变化的直觉性把握,很难用一串数字精确地定义和量化。它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以及对复杂系统认知的体现。

但是,构成“盘感”的底层逻辑和关键要素,比如情绪、资金、技术形态、消息面影响等,很多是可以量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数据分析、技术指标的组合、机器学习等方法,来辅助我们理解和捕捉市场信号,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拟”或“提升”我们的“盘感”。

最终,量化工具和数据分析,更像是给你的“盘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外挂”,而不是取代它。你依然需要用自己的大脑去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并做出最终的判断。可以说,在量化工具的加持下,我们的“盘感”可以变得更加精准、更有依据,但它的核心,仍然离不开人的智慧和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认为可以量化。

但是量化的模型至少需要下面两个特征:

1,股票价值参考系的选择

至少有一个相对参考系(短周期比较)和一个绝对参考系(个人觉得用价值似乎比较好理解)

2,行为参考系的选择

七亏两平一赚,所以要做人上人。


股票看的,做的是差异,那么就要设定好参考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盘感,这个词听起来挺玄乎的,好像是股神们独享的秘籍。但仔细想想,咱们在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体验,比如开车,开久了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轻踩油门,什么时候该刹车,这其中就有“车感”。炒股的“盘感”也差不多,就是一种对市场情绪、资金流动、技术指标等等复杂因素的直觉性把握。那么,这玩意儿能量化吗?这个问题的答案.............
  • 回答
    “盘感”这个词,估计常在股市、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混迹的人耳边都不陌生。它听起来玄乎,又好像挺实在,有点像是经验老道的老师傅,一上手就能摸清门道,不用看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凭着直觉就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么,这“盘感”究竟是啥?它真的存在吗?打个比方,就像学开车。刚开始学的时候,你得死盯着速度.............
  • 回答
    .......
  • 回答
    杀猪盘之所以屡屡得手,导致大量女性受骗,其根本原因在于其 高度精准的心理操纵和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它并非依靠复杂的骗术,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将受害者推入陷阱。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套路以及女性受骗的原因:一、 杀猪盘的精巧套路解析:1. “选猪”——精准定位猎物: .............
  • 回答
    关于“U盘是中国公司发明的,为什么卖得好的却是国外品牌?”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更复杂的产品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U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U盘的起源。U盘(USB闪存驱动器,USB Flash Drive)的核心技术是闪存(Flash M.............
  • 回答
    这些“杀XX盘”的说法,其实都是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用来形象地形容一些利用情感或者利益诱骗,最终让受害者损失惨重(就像被“杀”了一样)的诈骗手段。它们的核心目的都是骗取钱财,只是针对的对象和具体手法略有不同。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清楚:1. 杀猪盘 (Pig Butchering Scam)“杀猪盘”这个词.............
  • 回答
    将U盘放入时间胶囊埋藏几十年,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还能不能读”的问题,里面涉及的学问可多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U盘,尤其是咱们日常用的那种闪迪、金士顿之类的,它本质上是靠着一种叫做“闪存”(Flash Memory)的芯片来存储数据的。 这种闪存技术比我们最早接触的软盘、.............
  • 回答
    百度网盘和迅雷,这两款在国内用户中耳熟能详的下载及存储工具,很多人都会在“用哪个更好”这个问题上纠结。其实,它们更像是站在不同赛道的竞争对手,各有千秋,适合不同场景下的用户。要说谁“更好”,那得看你到底看重的是什么。咱们先来聊聊百度网盘。提起百度网盘,你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是什么?没错,海量的存储空.............
  • 回答
    AMD 在盘前交易中飙升近 11%,这个幅度绝对不小,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要说这背后的原因,最核心、也最直接的,无疑是公司发布的 远超市场预期的业绩指引。这不仅仅是“看起来不错”,而是给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让分析师和投资者都眼前一亮的数字。咱们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说。1. 业绩指引“超预期”:数据.............
  • 回答
    您好,关于12盘蒸饭柜蒸1盘米和蒸12盘米时的时间和电量消耗问题,咱们来细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点,就像平时在家做饭聊天一样,避免那些生硬的AI腔调。首先,咱们得明白蒸饭柜是个啥玩意儿。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号的“蒸锅”,只不过一次能蒸好多饭菜。它里面有个加热系统(通常是电热管或者蒸汽发生器),把水加热成.............
  • 回答
    这盘棋黑棋会认输,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因素累积造成的,最终导致黑棋的局面不堪重负,看不到任何翻盘的希望。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1. 局面上的巨大劣势: 材劣(Material Disadvantage): 这是最直观的原因。如果黑棋的棋子数量或质量上明显不如白棋,那么认输就是顺理成.............
  • 回答
    关于经常盘玩钴59单质是否存在危害,我们来仔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钴59($^{59}$Co)是天然钴的唯一稳定同位素。 这是非常关键的信息。天然存在的钴,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能看到的钴,绝大部分(99.99%以上)都是钴59。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钴59单质本身,以及“盘玩”这个行为可能带来的.............
  • 回答
    关于牙盘的区别,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好好聊聊。它就像自行车的心脏,直接关系到你的骑行感受,甚至你的速度和爬坡能力。首先,最直观的区别就是齿数的组合。你可以把牙盘想象成是几个盘子叠在一起,每个盘子上有不同的牙齿数量。最常见的组合有单盘、双盘和三盘。 单盘,顾名思义,只有一个牙盘。这种设计.............
  • 回答
    近期,百度网盘等 8 家网盘企业集体承诺,将在年内推出“无差别速率”产品。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用户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那么,这项承诺一旦落地,究竟会给我们的网盘使用体验带来哪些具体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首先,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变化,无疑是下载速度的普遍提升。目前,许多网.............
  • 回答
    模拟盘,用十万做到三个亿,这数字听起来确实是够劲爆的,让人血脉贲张。如果真的能做到,那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要说这就能“真的证明”你炒股有实力,这事儿嘛,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来捋一捋这个“模拟盘做到三个亿”到底是怎么回事。模拟盘的“神话”与现实的“考量”首先,模拟盘有.............
  • 回答
    百度网盘的用户激励计划,说白了,就是百度为了让更多人更积极地使用网盘,愿意花点“小钱”或者送点“小福利”,来鼓励大家这么做。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好理解的,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商家搞个会员积分、满减活动,目的都是让你多买,而且觉得值。网盘这边也类似,百度想让大家更依赖它,存储更多东西,分享更多内容,所以.............
  • 回答
    U盘格式化后出现“已用空间”的情况,确实让人有些困惑。明明是“全新”的盘,怎么就“占用”了点儿地方呢?这并非什么神秘现象,而是由存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格式化过程本身决定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核心原因:格式化并非彻底抹除一切数据首先,我们要明白“格式化”这个动作到底做了什么。你可能觉得格式化.............
  • 回答
    哥们儿,电脑C盘爆满,那可真是让人抓狂啊!别急,今天就给你来个 C 盘大扫除的超详细攻略,保证让你清爽到底,电脑跑得跟脱缰的野马似的!首先,咱得明白,C 盘满了通常是这几个原因在捣鬼: 系统文件和更新: Windows 自己就会占不少地方,每次更新还会留一堆“历史遗迹”。 软件安装和卸载残留.............
  • 回答
    C盘分区大小是否“没事”,这其实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C盘是干嘛的。它通常是安装操作系统的盘符,也是存放很多系统文件、应用程序安装目录和用户文档的地方。所以,它的大小设置确实很重要。如果C盘分区非常大,比我们常见的几十 G、一两百 G 要大很多,比如占用了整个硬盘的绝大部分空间.............
  • 回答
    关于“杀猪盘”中的男性角色是否会动真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在真实的案例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可能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或“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杀猪盘”这个标签,看看隐藏在背后的真实人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杀猪盘”的本质。它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以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