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吸毒的人跟以前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回答
关于现在吸毒的人数与过去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且要避免简单地用“多”或“少”来概括,因为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社会现象。

总体趋势和复杂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毒品问题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其规模和形态在不断变化。笼统地说“多了”或“少了”可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监测和报告的改进: 随着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对毒品问题的重视,监测和报告毒品滥用情况的手段可能变得更有效和全面,这可能导致发现更多吸毒者,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吸毒人数绝对增多。
毒品种类的变化: 过去可能以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为主,而现在合成毒品(如冰毒、K粉、摇头丸、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等)的流行和普及,使得吸毒人群的构成和吸食方式发生变化。合成毒品更容易制造,传播速度快,且往往具有更强的精神活性和成瘾性,这使得控制难度加大。
吸毒人群的扩大化: 过去吸毒可能更多集中在特定群体,如社会底层的失业人员或边缘人群。而现在,合成毒品的流行使得吸毒行为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渗透,包括年轻人、学生、白领甚至一些文艺工作者等。这使得“吸毒者”的定义和范畴变得更广。
地区差异和发展阶段: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禁毒政策的力度和有效性等因素,其毒品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也大相径庭。
信息透明度和公众意识: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利,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可能接触到更多关于毒品的信息,这也会影响对吸毒人数的感知。

具体分析角度:

为了更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传统毒品(如海洛因、鸦片):
过去(例如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 在一些地区,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曾一度泛滥,吸毒人数比例较高,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当时吸毒者往往集中在特定区域或群体。
现在: 随着政府禁毒力度的加大,对传统毒品的管制更加严格,且合成毒品提供了新的选择,因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纯粹依赖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新增吸毒者比例可能有所下降或趋于稳定。但遗留的吸毒者和因传统毒品引发的健康问题仍然存在。

2. 合成毒品(如冰毒、K粉、摇头丸、新型精神活性物质):
过去: 合成毒品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开始逐渐兴起,但相对于传统毒品,其规模和影响相对较小。
现在: 这是当前毒品问题最突出的特点。合成毒品制造技术相对简单,原料易得,价格也相对较低,并且其“嗨”的快感和“社交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尝试。因此,从新增吸毒者和吸毒人群的构成来看,合成毒品的消费量和吸食人数普遍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 很多报告显示,合成毒品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最主要的毒品种类。

3. 吸毒人群的特征:
过去: 吸毒者可能更多集中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年龄分布也相对偏大。
现在: 吸毒人群呈现出年轻化、多样化的趋势。年轻人成为重要的易感群体,受好奇心、从众心理、追求刺激或模仿等因素驱使而尝试毒品。同时,吸毒行为也可能出现在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模糊了传统的社会标签。

4. 数据和监测:
可得数据: 许多国家和地区会发布年度禁毒报告,其中包含毒品滥用情况、缴获毒品数量、抓获吸毒人员数量等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趋势,可以大致判断吸毒情况的变化。
数据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数据往往基于被发现和报告的案例,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吸毒人数。许多吸毒者可能隐藏得更深,难以被监测到。因此,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代表现实。

结论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将吸毒问题笼统地理解为“接触和滥用任何种类毒品的人数”,那么由于合成毒品的快速流行和向更广泛人群的渗透,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目前吸毒的人数(尤其是新增吸毒者和以合成毒品为主的吸毒者)相比过去(特别是以传统毒品为主的时期)是有所增加的。

然而,如果仅从某个特定毒品的角度来看,比如海洛因,其新增吸毒者人数可能在一些地区有所下降。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讨论的是哪种毒品,以及基于哪些统计口径。

总结来说:

传统毒品方面: 在许多地区,新增吸毒者比例可能有所下降或稳定。
合成毒品方面: 普遍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成为当前毒品问题的主要焦点。
吸毒人群整体: 由于合成毒品的扩散,吸毒人群的规模和多样性可能有所扩大。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适应毒品问题的新变化,加强预防、戒毒、康复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尽管到处胡吹自己是禁毒问题专家,但其实这么长的问题我真的懒得回答哎....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时来补充吧。

审核了那么久,貌似题主已经被大家批评得删掉了其中好几个问题。

现在吸毒的人跟以前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当然是多了。

在册人口的总量只会增多,不会减少。虽说吸毒人员的死亡率高出正常人群十多倍,但远远不及吸毒人口的增幅。

所占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多,2011年新发现吸毒人口23.5万,12年是30.5万,13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按照国际上的研究数据,每查获一名吸毒者,意味着还存在着5-8名隐性吸毒者。

拿来和整体人口增幅比较一下就知道。

先说吸毒这种现象有没有得到有成效的控制。

有,肯定是有的。但是,禁毒问题是世界性的大难题。

我就不提那些官方的文章和数据了,需要整体了解的可以去网上搜每年的禁毒报告,比如

《2012年中国禁毒报告》全文

国家在98年才成立禁毒局,禁毒工作在早年的松懈累积成了恶果。即使在开始大力打击以后,问题也无法根除,旧的难绝,新的更生。

旧有的海洛因人群,年纪渐长,他们多数都陷入典型的众叛亲离、家破人亡的结局。因为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他们,戒毒工作很难进行。这部分人群现在是社区管理、社会治安的一个包袱。

新增的吸毒者,多数吸食新型毒品。现在在沿海经济发达省,新旧比例是9:1。这和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

相比于十年前,现在的情况是吸毒人员总量高、增幅大、合成毒品蔓延快、吸毒种类多样化、吸毒人员低龄化、毒品犯罪复杂化。

贩毒行为发展至今,也相应更为复杂和高明了。网络四布,渠道多样,量大,隐蔽,人货分离、钱货分离、涉枪,等等。

综合这些吸毒贩毒的种种局面,也就是说,当前毒品案件的侦破难度很大。


国家现在的禁毒工作大致分几块,教育宣传、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两禁(禁种禁吸)、打击毒品犯罪,不管从立法的完善性还是执*法队伍、戒疗康复场所的建设上来说,都比二十年前有成效得多。

当然具体到各省各市各县各乡,都得看当地的经济情况,以及领导对这个问题是否重视了。

领导重视可不是一句空话,某地党*政*机关因为怕影响当地招商引资的形象而捂着盖着的情况,也是听了不少见了不少的。

类似陆丰甲东镇警*匪一家的情况,并不是独此一家呵呵后,这就不往深里说了。

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不够直观,可以自己去这个论坛上看看。毒麻心声 - 豆豆戒毒论坛,这是目前亚洲流量最大的戒毒交流平台。

对于国家这二十年间吸毒工作的执行力度的变化,可以从一些老吸毒者的自述上感受得到。

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警*察甚至不太能辨识吸毒行为本身。

而现在对吸毒人员教育管理的认识,已经进步到要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层面。


我居然看到上面有人说服用软性毒品对身体伤害相对小?成瘾性相对低?能戒掉?FNNDGP!自己无知就不要出来乱误导别人好吗?!传统毒品一般要连续性吸食四周左右才会产生心理依赖,新型毒品产生心理依赖一般只需要连续性吸食一周左右。我遇到过一个88年的妹子,吸冰毒进了强戒所。她是一次上瘾,就一次!头一天失眠了两夜,抽搐了一晚上,第三天就主动回去找那个诱骗她玩的朋友要东西了。当时她脑子里的念头是,那个玻璃壶里的泡泡好可爱,哪怕我不吸,在旁边看看他玩那个冰壶也是好的。

新型毒品主要是化学合成品,会严重的损伤大脑的中枢神经,反复滥用会产生幻听幻视、多疑、被害妄想、躁狂等精神症状,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我在医院、治疗中心亲眼见过这类所谓的“安非他命精神病患者”,触目惊心。滥用合成类,两三年内必定岔道,精神错乱。非要找死吸毒,你还是选海洛因吧,至少现在有美沙酮纳曲酮之类的药物可以抑制一下毒瘾,虽说这些药物也都有成瘾性。

简而言之,吸食新型毒品的后果就是——脑残没药医啊。

看到哪个蠢货在知乎忽悠人去吸合成类和大麻,见一次举报一次啊,擦!


有没有一个书面上的东西来明文禁止影视作品中讲毒品的愉悦感?

没有书面规定也不需要,因为所有涉案剧(或有涉案情节的电视剧)都是需要GA部审批的。

影视作品里表现吸毒的愉悦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客观现实也没什么可回避的。但是哪部片子告诉你得到的快感是**的几十倍了?这不是国内的影视剧告诉你的吧。

身边有没有吸毒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我微信朋友圈里有个二十多年的老白粉,进出强戒所七八次了。据他说,四年前出强戒所之后因为身体吃不消就下定决心戒掉了,再也没碰过。现在做鲜花果品,挣了些钱,开上了奥迪。但是以后还会不会复吸,他心里没底。

也有早认识的编剧朋友,溜冰,还没岔道,据说写的戏今年就要上央视黄金档了。平时很正常,看不出什么异状。没见过他上头的时候什么样。

再有一个采访的时候认识的83年的姑娘,受了情伤后吸上了K粉,五六年就稀里糊涂过去了。本来很积极自信的一人,现在很萎靡,面色蜡黄满脸痘痘。去年九月因为在社区戒毒时逾期没有报到,违反了《戒毒条例》进去了。表现好的话今年下半年能出来吧。

但我不能说这些是自己身边的人。真的想了解一个作为吸毒者亲友的切身感受,还是建议去上述的那个豆豆论坛。

因为看到国外国内很多明星吸毒,仍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受到比普通吸毒者更严厉的惩罚吗?

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没必要在这里讨论这个吧。

还有就是,普通吸毒者的毒品是哪儿来的?也就是假设我有这个资金,想吸毒,应该怎么买啊?

我不知道吸毒者还有普通特殊之分。毒品现在是随处都能买到。如果你真的活腻歪了想找死的话,随便去六间……算了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听说题主是个大一小妹妹,我想告诉你几点:

女孩子戒毒比男生要难得多得多,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你不要去尝试,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为了减肥或者追求性快感之类的愚蠢理由,都不要。人体会很快就会对毒品产生耐受性,欣快感不久就消失了,而上了瘾的你,每天行尸走肉般活着,到点儿去搞些毒品,只是为了解除痛苦。

-------------------------------------------

补充几点,第一关于争议很大的大麻问题

songshuhui.net/archives

事实就是↑这样

我个人是不太理解这种BG很低的中二症状,如果没上瘾,有什么必要去干。

第二,软性毒品

“软性毒品”这个定义,我没有在公安系统内部文件上看到过这个词,医学机构也没有。wiki上的解释是:软性毒品,是有争议的毒品,部分国家地区列为合法商品,例如大麻、摇头丸、冰毒片剂(即麻古)等。 它不似海洛因、可卡因等硬性毒品有明显毒性毒品。在医学而言,软性毒品是否会成瘾仍有疑问,而多半对人体的伤害也不比酒精或烟草高。

唔,所以结论这些就是警方所说的合成类毒品。虽然生理依赖性不强,戒断反应没有传统类那么剧烈,但是因为它们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所以成瘾性更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瘾”。

就我而言,在听无数吸毒者讲述他们吸食所谓的“软性毒品”后,虽然“身体一点也不难受,觉得自己随时能戒掉”,但仍旧走上盗窃贩毒卖淫之类的犯罪道路后,对“心瘾”这个抽象的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医学机构,是这么解释“心瘾”的:

所以”心瘾“这个东西和人的道德和意志力无关,它只是一种脑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