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毛毛虫、蜈蚣是如何协调多条腿的行动的?

回答
毛毛虫和蜈蚣之所以能协调它们数量众多的腿部协同运动,是一个涉及复杂的神经系统、肌肉控制以及运动学原理的奇妙过程。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但它们协调多条腿的原理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

一、 毛毛虫(Larvae of Lepidoptera)

毛毛虫虽然名字里带“虫”,但它们是蝴蝶和蛾子的幼虫阶段,它们的腿部结构和运动方式与真正的“蜈蚣”截然不同。

1. 毛毛虫的腿部结构:

胸足 (Thoracic Legs): 这是毛毛虫真正的腿,位于身体的前部,也就是未来的胸部区域。它们通常有三对,每对由几节组成,末端有爪子,用于抓握和攀爬。这些腿是节肢动物(Arthropods)的典型特征。
腹足 (Prolegs): 这是毛毛虫的“假腿”,位于身体的腹部。它们数量更多,通常是五对,但有些种类会少一些。腹足不是真正的关节腿,而是由肌肉组织的囊状结构,末端有许多微小的钩子(称为臀钩 Crochets),用于牢固地抓住物体表面。
肛足 (Anal Legs): 有些毛毛虫在身体最后端还有一对肛足,功能与腹足类似。

2. 毛毛虫的运动协调机制:

毛毛虫的运动与其体型、腹足的辅助以及神经系统的简单化(相对而言)有关。

波浪式推进(Peristaltic Crawling): 毛毛虫的运动方式更像是一种“波浪式”的推进。它们不会像蜈蚣那样所有腿都同时移动。
腹足的锚定与推进: 大多数腹足会交替地附着在表面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点。当一部分腹足收缩并向上提起时,另一部分腹足则在前面向前伸展,然后牢牢抓住新的位置。这种“锚定推进收缩”的顺序是关键。
胸足的辅助: 三对胸足通常在身体的前部,它们会与腹足的运动协同工作,帮助向前拉动身体。它们更像是一个前导的“推动力”或“牵引力”。
身体的弯曲与伸展: 毛毛虫的身体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它们会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身体像波浪一样前后弯曲和伸展。这种身体的整体形变与腿部的协调运动相结合,产生前进的动力。想象一下,身体前端稍微抬起,腹足向前移动并抓住;然后身体中部向前推,形成一个“弓形”;最后身体后端跟随前进。
神经控制的简单性:
感觉反馈: 毛毛虫的身体表面遍布感觉毛,这些毛可以感知接触、振动和位置。当腹足接触到物体表面时,这些感觉信息会被传递给神经系统。
神经节控制: 昆虫的神经系统是分节的,每个体节都有一个神经节。毛毛虫的运动神经冲动很大程度上由其体节内的神经节控制。虽然也存在一个集中的大脑,但腹足的抬起、伸展和附着等基本动作,很可能是由局部体节神经节独立或半独立地协调完成的。
模式生成器 (Pattern Generators): 科学家们推测,在毛毛虫的神经系统中存在类似“步态模式生成器”的神经环路,这些环路能够产生规律性的腿部运动模式。虽然不如高等动物复杂,但足以协调一系列基本的运动指令。
中央控制与局部自主: 身体前端的神经节(与胸足相连的)可能会发出更高级的指令,而腹部的神经节则更负责协调腹足的局部动作。这种结合了中央指令和局部自主性的方式,使得它们能够在不精确了解所有腿部具体状态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效前进。

3. 总结毛毛虫的协调:

毛毛虫的协调更像是“身体波浪 + 腹足交替锚定与推进 + 胸足辅助”。它们并非精确地计算每条腿的步幅和步频,而是通过身体的变形和腹足的附着机制来完成运动。感觉反馈和体节神经节的局部控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 蜈蚣(Centipedes)

蜈蚣是多足类(Myriapods)的一个重要类群,它们以拥有数量众多的腿而闻名,并且运动速度相对较快。

1. 蜈蚣的腿部结构:

真正的腿: 蜈蚣的每一对或每一节身体都有一到两对真正的腿,这些腿通常有关节,末端有爪子,并且功能均匀。它们的腿部数量可以从几十条到几百条不等,具体取决于物种。
身体节律性: 蜈蚣的身体呈长条状,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每节(除了头部和尾部)都长有腿。

2. 蜈蚣的运动协调机制:

蜈蚣的运动协调要比毛毛虫复杂得多,因为它们有更多真正用于行走的腿,并且需要更快速、更稳定的移动。

波浪式交替步态(Metachronal Gait): 这是蜈蚣最显著的运动特点。
腿部运动的相位差: 蜈蚣的腿不是同时抬起和落下。相反,它们以一种精密的、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的方式交替进行。想象一下,从身体的一侧到另一侧,从前到后,腿部运动会形成一种“波”。
侧向波: 在同一时间点,身体的一侧的腿可能正在抬起或向前摆动,而另一侧的腿则在支撑或向后蹬。这种侧向的交替运动帮助它们在弯曲的身体中保持稳定。
纵向波: 从头部到尾部,腿部的运动也呈现出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当身体前端的腿在向前移动时,后端的腿还在后移或准备向前移动。
不同步性: 即使是相邻的腿,它们的运动也是不同步的。这种高度同步但又不是完全同步的模式,使得蜈蚣能够以相对平滑和连续的方式前进,并能适应各种地形。
身体的波浪式弯曲: 蜈蚣的身体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并能进行左右方向的波浪式弯曲。这种弯曲是腿部协调运动的基础和驱动力。
弯曲与腿部运动的耦合: 当身体向左弯曲时,右侧的腿会更容易抬起和向前移动,而左侧的腿则提供支撑。反之亦然。这种身体的弯曲直接影响了腿部抬起和落地的时机和幅度。
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与中心模式生成器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s CPGs):
分布式的神经控制: 蜈蚣拥有一个与体节数量相匹配的复杂神经系统。每个体节的神经节都负责控制该体节的腿部运动。
强大的中央模式生成器 (CPGs): 蜈蚣的神经系统被认为包含高度复杂的CPGs。这些CPGs是能够产生节律性运动(如步态)的神经环路,它们可以独立于大脑的持续输入而工作。
层级控制:
大脑发出高级指令: 大脑会发出前进、停止、转弯等高级指令,并设定整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中枢神经系统(链式神经节)的协调: 身体链条上的神经节会根据大脑的指令以及来自腿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反馈,生成并协调具体的步态模式。每个体节的神经节可能控制着一组相对独立的腿部运动程序,但这些程序会通过相邻神经节之间的连接进行同步和协调。
局部神经节的精细控制: 每个体节的神经节负责精确地控制该体节内腿部的肌肉收缩和舒张,以实现腿部的抬起、伸展、摆动和落地。
感觉反馈的重要性: 蜈蚣的触角、身体表面(特别是腿部和体节连接处)都布满了各种感觉感受器,能够感知接触、压力、平衡和身体的位置。
地面接触反馈: 当腿部接触地面时,会产生触觉和压力反馈,告诉神经系统腿部是否已经落地,以及支撑情况。
本体感觉: 身体各部分的本体感受器提供身体姿态的信息,帮助神经系统调整腿部的运动以维持平衡。
前向信息: 触角等感觉器官会收集前方环境的信息,帮助蜈蚣规划路径,并提前调整步态。
学习与适应: 尽管CPGs是基础,但蜈蚣的运动也可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不平坦的地面或遇到障碍物时,它们能够调整腿部的运动模式,以保持前进。这可能涉及CPGs的反馈调节或更高级的神经网络参与。

3. 总结蜈蚣的协调:

蜈蚣的协调是一个“身体波浪式弯曲 + 精密相位差的腿部交替步态”的过程,这得益于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强大的CPGs和分级控制机制。它们通过复杂的内部计算和实时的感觉反馈,精确地协调数百条腿的运动,以实现高效而稳定的移动。

简单来说,它们都依赖于:

身体的柔韧性: 利用身体的变形来提供动力和协调腿部运动。
神经节的控制: 身体的每一节都有相对独立的控制单元。
感觉反馈: 通过身体表面的感受器来了解当前的状态和环境。
步态模式的生成: 存在某种形式的“内部程序”来产生腿部运动的规律性。

但蜈蚣的协调更侧重于精确的时间和空间同步(相位差),而毛毛虫的协调则更侧重于身体变形和腹足的锚定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目的补充说明是错误的,毛毛虫有大脑。蜈蚣同样有大脑。

对无脊椎动物来说,腹部神经索的神经细胞数量往往多于大脑,可以在大脑受损后继续完成大部分生理活动,例如去掉了大脑的蜈蚣仍然可以攻击和行走。不要拿脊椎动物的结构当锤子去找钉子。

操控模式化的步行姿态需要的神经细胞数量很少。蜈蚣的每一节身体控制自己的腿,在行走时展开腿并远离身体,检测到身体与地面接触就周期性地移动腿,否则就不移动。这可以在没有大脑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在神经索被切断时继续运用。

蜈蚣在水中会像鳗鱼那样通过摆动身体进行游泳,此时腿简单地折叠在身体侧面,身体周期性弯曲运动。触发游泳的是身体和腿找不到立足点,需要大脑切换为游泳模式(神经索被切断的蜈蚣后半截身体无法进入游泳模式)。

毛毛虫的步行机制比蜈蚣更简单。

上述机制由自然选择优化、与身体结构和力学状况相适应,脑发出的信号与分散在身体各处的分布式神经网络和各条腿上的感受器互动,根据地形、重力、浮力、腿的状态等即时调整,脑的信号不正常、部分腿缺失、神经索断裂时分布式神经网络尽可能各自为战来弥补,有一定的容错率。这和多足机器人使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类似。科学家已经通过简单的建模模拟了蜈蚣的步行与游泳方式。


此外,没有神经的动物一样能产生复杂的行为,神经细胞的信息处理与传递功能并不是神经细胞独有的。

user avatar

毛毛虫和蜈蚣的每一条腿都和它的身体连接,腿根部的肌肉会发展起来,两条腿还没碰到的时候就先碰到了肌肉,然后动作就会自动停止,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和人排队走路时候还会互相碰撞的情况。

人的话基本没办法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思考方式不一样,人的基数越大,想要统一起来越难。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user avatar

以下是一本正经地回复

1、首先腿上都有液压系统,每个腿上有个压力泵,压力泵实现腿的灵活伸缩和迈动。

2、我一开始以为有个中央处理器在按照出生孵化时蜈蚣妈妈装的系统来控制这么多压力泵的。结果一研究发现,蜈蚣先天配置比较低,功耗也不够,没有这么强大的CPU来支撑的。

3、蜈蚣只能控制最前面两条腿,其余的腿每个都有个小的单片机,程序很简单,两个小的原则:一参照前面两腿的指令行动;二是别碰到前面两条腿。

所以,这种动物身体断了,后面也能动,但只有后面部分就瞎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