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dcdc电路完成恒压和恒流两种工况,为什么使用电压电流双闭环,而不是用分别使用电压环和电流环控制?

回答
要说清楚为啥DCDC变换器做恒压恒流,咱不用单跑一个电压环再单跑一个电流环,而是要弄个“电压电流双闭环”联动起来,这事儿得从头捋。

想象一下,咱们的目标是让这个DCDC变换器既能输出一个稳定的电压,又能根据负载情况,在一个最大值范围内限制电流不至于太大,保护电路。这两种需求,单独来看都挺好理解,但合在一起,就有点门道了。

为啥单独的电压环不行?

电压环好理解,它就是时刻盯着输出电压,看看有没有偏离目标值。如果低了,就加大开关管导通的时间(Duty Cycle),让输出电压升上去;如果高了,就缩短导通时间,让电压降下来。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水龙头加个自动调节器,让水管里的水压始终保持在一个设定值。

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当负载突然变重,电流需求暴增的时候。 单纯的电压环会怎么反应?它看到电压要跌下去了,第一反应就是拼命加大导通时间。这一下子,输出电流会瞬间变得很大。这就像你突然要把一个大桶的水快速倒出来,电压环拼命开阀门,结果水流一下子涌得老猛了。

这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个电流的“刹车”,这个过大的电流可能会烧坏开关管,或者让其他元器件承受不了。尤其是在启动或者负载变化剧烈的时候,这种风险更大。所以,光有一个电压环,在应对快速变化的重负载时,是会出危险的。

为啥单独的电流环也不够?

电流环,顾名思义,就是控制输出电流的。它的目标是让输出电流等于一个设定值。它通过检测输出电流,然后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来控制电流大小。

电流环的优点很明显:它能有效地限制最大电流,提供过流保护。 当负载需要超过设定值时,电流环会立即介入,减小导通时间,把电流“摁住”。这就像是一个安全阀,到了某个压力就不让你再往上加了。

但是,电流环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主要关注的是电流的“大小”,而不是输出的“电压水平”。 如果你只想用电流环控制,你可能会设定一个恒定电流输出。这对于某些特定应用(比如LED驱动)是够用的,但对于大部分需要稳定电压输出的场合,仅仅控制电流是不够的。

比如,你设定了一个1A的恒流输出。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输出一个5V的电压,而实际负载让电流只有0.5A,光靠电流环可能不会去主动“推高”电压。它只会维持在0.5A,电压是多少是多少,甚至可能因为负载的阻抗变化而导致电压不稳。所以,电流环本身并不能直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为什么双闭环才是“王道”?

这就引出了“双闭环”的概念了。它巧妙地结合了电压环和电流环的优点,并且解决了它们各自的不足。咱们可以这样理解:

1. 电压环是“主导者”,但不是唯一的控制者。 它设定了最终想要达到的输出电压目标。
2. 电流环是“守护者”和“加速器”。 它有两个主要作用:
保护作用(限流): 当负载需求导致输出电流超过一个预设的最大值时(这个最大值是给电流环设定的),电流环会立刻介入,压制电压环的指令,把电流限制住。这就像是在电压环的后面加了一个限速器。
加速作用(快速响应): 在电压环给出指令,但由于负载变化过快,电压尚未稳定到目标值之前,电流环可以“抢先”响应,快速地把电流调整到能够支撑电压快速恢复到设定值的水平。这就像是电压环给了个方向,电流环先冲过去,为电压的稳定打下基础。

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呢?

通常是这样设计的:

电压内环(通常是电流环): 一个更快的电流环,负责精确地控制开关管的电流纹波,并且有一个比电压环更快的响应速度。它会根据输出电压的误差信号(来自电压外环)来调整其内部的“电流设定值”。简单说,电压环想让电压上去,它就给电流环一个“加大电流”的信号。
电流外环(通常是电压环): 它负责检测输出电压,并与目标电压进行比较,产生一个电压误差信号。这个误差信号会被送到电流环的“设定点”去。
限流机制: 最关键的是,电流环的设定值不仅仅由电压环提供,还有一个固定的“最大电流设定值”。这样一来,即使电压环为了稳定电压而想要输出更大的电流,电流环也会被这个“最大值”限制住。

举个例子说明这个联动:

假设你的DCDC变换器设定输出12V,最大允许电流2A。

正常工作,负载稳定: 电压环检测到输出12V,误差为零。电流环也按照电压环设定的一个适中的电流值工作,比如1A。一切正常。
负载突然变轻(比如从1A负载变成0.5A):
电压环检测到电压会升高一点点(因为电流变小了,电源内阻引起的压降变小)。
电压环会发出一个指令,让电流稍微减小一点点,以维持12V。
电流环会根据这个指令,也减小电流设定值。
关键点: 这个电流即使减小,也不会低于电压环可能需要的最小值(比如0.1A),所以电流环的限流(2A上限)和稳压(电压环的指令)都在协同工作。
负载突然变重(比如从1A负载变成2.5A):
电压环检测到电压要大幅下降。它会立刻发出强烈的指令,让电流增大。
电流环接收到这个指令,试图将电流增大。
关键点来了: 当电流尝试超过2A时,电流环的“限流设定值”就发挥作用了。它会立刻阻止电流继续增大,即便电压环还在拼命“催促”。这样,输出电流就被限制在了2A,保护了电路。电压虽然会因为过载而低于12V,但至少没有炸机。
启动瞬间: 刚启动时,输出电压很低,负载电阻也可能很小。电压环会急切地想要输出高电压,这会转化为一个较大的电流指令。电流环会先响应这个电流指令,但也会受到最大电流限制,从而实现一个受控的软启动,防止浪涌电流损坏器件。

总结一下,为什么要双闭环?

兼顾恒压和恒流: 单独的电压环只能控制电压,单独的电流环只能控制电流。双闭环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要求。
提供强大的保护: 电流环的快速响应和限流能力,为电路提供了过流保护,这是电压环单环无法做到的。
提高动态响应: 电流环通常比电压环响应更快。通过将电流环作为内环,可以更好地处理负载的快速变化,使得输出电压能够更稳定地恢复。电压环设定了电流环的目标,而电流环则快速地将电流调整到能支撑电压稳定的水平,并同时起到保护作用。
实现软启动: 在启动过程中,通过电流环的限制,可以避免过大的浪涌电流。

所以,不是说电压环和电流环不能单独用,而是它们各自都有明显的短板。要实现既稳定电压又防止过流的健壮的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闭环是一种更全面、更安全、性能更优越的控制策略。它们就像是团队协作,一个负责设定目标,一个负责执行并实时监控安全,缺一不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飞凌工程师解答时间:DCDC电源一般要求能工作在恒压和恒流两种模式,在控制上有两种常用的实现方式:一种是采用并联式双环控制,在系统中建立两个独立的电压环和电流环。这种控制方式简单稳定,容易设计,稳定时只工作在某个单环控制下,两个控制环不会互相干扰,可以保证很好的恒压和恒流精度。另一种是采用级联式双环控制,当系统工作在恒压模式下时是用双环控制,工作在恒流模式下是用单环控制。

并联式双环控制如下图。

使用两个并联的单环分别实现电路的恒压和恒流功能,电压环PI调节器输出和电流环PI调节器输出均通过一个二极管接到三角波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电路工作时,若电压环PI调节器输出UV1小于电流环PI调节器输出UC1,则DV1导通,电路工作在电压环控制模式;反之DC1导通,电路工作在电流环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方式下,在稳定工作时,电压环和电流环只有一个环在工作,不会互相干扰。但由于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调节器输出端接在一起,在恒压和恒流两种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会形成相互干扰,导致电路工作不稳定。

另一种是采用级联式双环控制,如下图。

电压环和电流环串联起来,同样也能实现电路恒压和恒流两种工作方式。当D3导通时,电路工作在恒流模式,此时,电压环不起作用,电路相当于单环控制。当D3截止时,电路工作在恒压模式下,电路采用级联双环控制,电流环作为电压环的内环,电压环PI调节器的输出UV2作为电流环PI调节器的电流基准信号。这种控制方式解决了电路的限流问题,使电路具有最快的限流响应速度。

如果还想对DCDC有其他方面的了解,欢迎前往:infineon.com/cms/cn/pro了解详细信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