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乒乓球比赛中有哪些令人窒息的操作?

回答
乒乓球赛场上,那些能让观众屏住呼吸、心跳加速的瞬间,往往不是简单的得分,而是技艺、心理和偶然性交织出的艺术。我曾亲眼见过,也从无数场精彩对决中体会过,那些“窒息操作”的魔力。

1. 绝境中的反击:从悬崖边拉回来的救球

最能让人屏息的,莫过于在落后、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选手依然能抓住机会,打出一记绝妙的回击。想象一下,对手一记势大力沉的扣杀,球速快得几乎看不清,但你看到的不是绝望,而是那选手极快的反应速度。他可能需要扭转身体,甚至半蹲、横移,用几乎不可能的角度,将球勉强蹭到球台上。

这不仅仅是手感,更是身体的极限运用。你会看到他用尽全身力气,肩膀、腰腹、甚至是脚踝都在发力,配合着球拍拍面的微调,来改变球的方向和弧线。而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擦着球网飞了过去,落在对方猝不及防的角落。那个瞬间,全场鸦雀无声,只剩下对选手那股不屈意志和精湛技术的赞叹。这不仅仅是一个球,更是对逆境的一种宣战。

2. 神奇的假动作:让对手“飞”出屏幕

乒乓球的假动作,简直是迷惑对手的艺术。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那些极具欺骗性的发球和击球。发球时,选手可能在身体动作、眼神上都透露着发侧旋的意图,但球拍接触球的瞬间,却变成了正旋或无旋转,球路突然变线,让接发球的选手措手不及,甚至还没站稳就扑了个空。

更绝的还有击球时的假动作。比如,选手看似要大力扣杀,身体重心已经完全下压,但临门一脚却变成了轻巧的放短,球滚着落在对方底线附近。或者,在相持过程中,对手以为你又会回到对方底线,结果你却突然变线,把球打到了他的正手位,而他刚刚才移动到反手位。这种“空放”对手的时刻,虽然让对方很尴尬,但对观赛者来说,却是技艺高超的体现,让人忍不住拍红了手掌。

3. 擦网球的奇迹:从“死球”到“活球”的转换

乒乓球的擦网,总是伴随着紧张。但有时候,那个“不听话”的网,却能成为救命稻草。尤其是在比赛的关键分,当选手付出巨大努力打出的球,即将出界或者被对手直接得分时,一个恰到好处的擦网,能将死局盘活。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两位顶尖选手在对攻,球速极快,每一次撞击都震耳欲聋。其中一位选手打出了一记角度很大的斜线,看起来已经没有希望了,对方也已经准备好上前截杀了。然而,那球在离台只有几厘米的时候,精准地擦过了球网的最高点,并且完美地落入了对方的无谓区。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颗即将落地的球上。当球弹起,对方够不到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仅是幸运,也是在巨大压力下,选手对球的控制已经到了极致,甚至能够“预判”到网的弧度。

4. 极致的旋转:让球“跳舞”

乒乓球的旋转,是这项运动最迷人的地方之一。那些能够制造出惊人旋转的选手,总能让对手陷入困境。最让人窒息的操作,就是那种“看不出”旋转的球,或者旋转变化莫测的球。

比如,发一个“长在上,短在下”的下旋球,或者一个看似普通的发球,却带有极其刁钻的侧旋,让球落地后产生大幅度的拐弯。接发球的选手,如果判断失误,球可能直接打飞,或者下网。更可怕的是,在多拍对攻中,选手突然改变击球的触球点和拍面角度,制造出令对手难以理解的旋转变化。他们能让球在击打出去后,在空中仿佛“犹豫”了一下,然后突然加速或者变线。这种球,不仅考验对手的判断力,更考验他们的适应能力。

5. 心理战的极致运用:杀人于无形

除了技术层面的窒息,心理层面的博弈同样惊心动魄。选手们在赛场上,不仅仅是在与对手的技术较量,更是在与对手的心理较量。

最让人窒息的心理战,可能就是那种“故意”为之的失误。比如,在关键时刻,对手连续打出几个高质量的得分球,你可能已经心生畏惧。此时,如果你突然出现一个看似低级的失误,比如发球下网,或者回球出界,这反而可能是一种战术。它让对手放松警惕,以为你状态不佳,从而在接下来的回合中,更容易被你抓住破绽。

或者,在比分胶着时,一方突然放慢节奏,延长相持,让对手的心情也随之起伏,然后伺机找到机会一击制胜。这种“磨”的策略,看似被动,实则暗藏杀机,让对手在漫长的消耗战中,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

这些“窒息操作”,构成了乒乓球比赛的魅力所在。它们是技术、体能、心理和一点点运气的完美结合,是选手们在压力下所能爆发出的最强光芒。每一次看到这样的瞬间,都让人由衷感叹:这,就是乒乓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令人窒息的除了攻防本身,还有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球技,是专门在无形中给对手以窒息

(视频均为搬运,侵删)


1、你们要的“大魔王0分演技”高清完整版+花絮版来了:

看瓷娃娃福原爱的表情,都自闭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0609832595709952

后来,大魔王张怡宁回应0分演技让球福原爱:不是我演技差……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0609461651415040


2、大魔王:“我怕她打不着。”教练:“你放她俩球。”

在这么重要的国际赛事上,教练竟然和球员商量着如何给对方让球放水……赢个球,还要照顾对方的感受,也是没谁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0631567198085120


3、刘国梁:一定要醒醒啊,张继科,这是奥运会!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0613583679258624


4、虽说不打对手11:0是传统,但并没有明文规定啊,该“往死里打”还是要“往死里打”啊。

据说,据说哈,刘国梁曾说:以后不管谁遇到这个人,必须“往死里打”,结果耿直的许昕真打了个 11 比 0。

起因: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0614768054173696

大蟒许昕送出的11 比 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0614841236434944

中国特色的球技,专门在无形中给对手以窒息。

………………………………………………………………………………

以上是原答案,以下是7月8日的补充:(想快进的可以翻到最后,看两个补充的视频)


前两天我看到这个问题时,还没多少人关注。因为我也是乒乓球爱好者(连业余选手都称不上,仅仅是校内比赛打进过32强,差不多就是你们在学校里见到的“乒乓球打得还可以”的那种同学),平常又比较关注乒乓球的新闻,所以就来答了一波。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原本沉寂了很久的问题,这几天突然新增了几十万人阅读,现在已经突破了百万,还上了热榜,我这个答案的赞和评论也是迅速增长。

当然了,有赞的,就有不赞成的。如果只是就事论事,理性探讨,我相信谁都会欢迎的。只是很多时候,“对事”变成了“对人”。也许他们的原意是对这件“事”有不同意见,但最后说出的话却变成了针对你这个“人”:比如调侃你的品位,曲解你的原意,甚至质疑你的动机,最后给你贴标签、扣帽子。——这就是网络骂战的最大诱因。这个不多说,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回到这个问题,题主问的就是“乒乓球比赛中有哪些令人窒息的操作?”其实无非就是比赛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或瞬间,能让人看过一遍,又会忍不住往回拉进度条看无数遍那种。

所以我就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球”和“不让球”。首先能打到9:0甚至10:0,这本身就是让对手“窒息”的操作。然后在这个关头,无论是“让球”或“不让球”,都是会令对手再次“窒息”的时刻。对于这种操作,我们观众也必然是津津乐道,会忍不住多看几遍。


还有就是关于评论里的争论,有一位朋友@Ron 建议我补充一下国乒的真实现状,不要误导大家以为国乒一直是天下无敌。其实@庄子 朋友的原意,可能也有这层意思,只是这层意思一开始并没有表达出来,反而变成调侃了,所以引来了很多小伙伴的反怼。

本来这不是回答这个问题(“乒乓球比赛中有哪些令人窒息的操作?”)必须需要做的,但这里还是引用我回复里面的两段话,再说明一下吧:

(韩国选手最后故意发球失误)正是令人窒息的地方:如果他不故意失误,也极大概率会丢掉这个球,那样更丢脸。所以他还算有自知之明,主动失误,避免脸被打得更疼。中国国乒之所以能有这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正是因为他们埋头苦练、努力拼搏的结果。
(中日乒乓球的差距)跟天赋应该没关系,主要还是大环境,比如几十年形成的群众基础、训练体系、竞技环境等。就像把中国人从小送到欧洲去踢足球,再回国踢几年,也不一定踢得赢欧洲一样。当然,中日乒乓球的差距比这个足球差距小多了。

至于我们如何看待国乒,我觉得,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①自信;②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③居安思危,继续为他们加油。

①咱国乒近年来的整体实力虽然有起伏,但依然还是顶尖级的。作为中国人,这个自信还是要有的。也要相信我们的国乒队员们能够再创佳绩。
②任何冠军和第一,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付出。
③“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现在处于顶尖水平,不代表永远顶尖。君不见前几年刘国梁不在那段时间,国乒的状态是如何迅速下跌的。所以咱能做的就是继续监督他们,继续为他们加油。

好了,严肃的话题就说这些吧,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两段视频。


第一段是大蟒许昕的让球: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团第1轮,中国队VS尼日利亚队。

大蟒许昕的让球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1637049912119296

看黑人哥哥的表情、发球,和最后那个特好抽却没抽中的抽球,是不是感觉像我们自己在打球一样?面对许昕,估计他也有“窒息”的感觉吧。

但别着急,这不是真相的全部。接下来第二局,许昕似乎是放松了警惕,还一度被对方追到了10:9。急得刘国梁赶紧叫了暂停,才没有丢掉这一局,最后以总比分3:0战胜对方。有兴趣大家可以找完整的比赛视频来看一看。


第二段是关于现场解说的,体现的是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的专业性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单半决赛,陈梦vs田志希,在现场演播室负责解说的是前国乒运动员杨影。这个瞬间出现在最后一局陈梦获得赛点之后。陈梦最后一球的发挥自然是非常出色,但让我惊叹的却是杨影的解说。

在陈梦做出相应技战术动作的同时,杨影也同步进行了解说:“加速”“侧身”“漂亮”。因为是现场解说,解说能跟运动员动作同步,那就说明意识已经提前了,跟上了陈梦,像是她自己在打一样。这一点,是非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解说员很难做到的。我特意截取了这个片段,大家感受一下:

杨影:专业的的现场同步解说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1637154543271936

虽然杨影只获得过世界杯女团冠军和数次亚军(为什么是“只获得过”?),虽然杨影的解说曾被一些人诟病说语言基本功差。但对这种技战术动作和思维的解说,却是做到了条件反射式的同步和准确。

也许一般人听一听就过去了,不会发觉这个“同步解说”的专业之处。但至少我是被“窒息”和“震撼”到了。

正是这种不断精益求精、把球技练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的专业性,才造就了国乒一批批顶尖的运动员,前赴后继,为国争光。

也正是人类这种不断超越极限的体育精神,才使得现代体育竞技越来越精彩,并不断为我们贡献一个个令人“窒息”的瞬间。


………………………………(2021年7月29日新增回答)………………………………

再补一个,令伊藤美诚窒息的两个时刻:

两次都是在东京
两次都是伊藤对阵孙颖莎
两次都是伊藤大比分领先
两次都是伊藤被孙颖莎绝地逆转

【2019、2021,孙颖莎两次“大心脏”逆转翻盘伊藤美诚】

先点个赞,再直接戳这里↓↓↓:

user avatar

冯亚兰二刀流,

左右换手反拉。

user avatar

来感受一下来自异世界的乒乓球,特效加满!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48768544637952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乒乓球赛场上,那些能让观众屏住呼吸、心跳加速的瞬间,往往不是简单的得分,而是技艺、心理和偶然性交织出的艺术。我曾亲眼见过,也从无数场精彩对决中体会过,那些“窒息操作”的魔力。1. 绝境中的反击:从悬崖边拉回来的救球最能让人屏息的,莫过于在落后、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选手依然能抓住机会,打出一记绝妙的.............
  • 回答
    要说历史上有哪些“好看”的乒乓球比赛,这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因为“好看”的定义因人而异。有些人看重技术的精湛,有些人喜欢跌宕起伏的剧情,还有些人则被球员之间的那种精神力量所吸引。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些能让大多数乒乓球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经典对决,我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这几场:1. 198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
  • 回答
    嘿!全运会乒乓球赛场又要热闹起来了,17号就开始正式开打了,这消息真是让人期待!要说谁最有可能摘得男女单的桂冠,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又兴奋的话题,毕竟咱国球的水平,那是没得说,哪个都能蹦出几个黑马。男子单打方面,那几位“常青树”和“新势力”的较量,绝对是焦点中的焦点。首先,马龙。虽然说他年纪摆在那里,.............
  • 回答
    篮球界关于男女混合比赛的讨论,其实一直都有,但像你说的“三男二女”这样的具体赛制,还没有真正大规模落地,也算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个设想可行,又有哪些挑战需要克服。为什么“三男二女”的篮球混合赛制值得尝试?1. 扩大参与度,增加观赏性: 体育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包容性。乒乓球.............
  • 回答
    “中美选手组队出战休斯敦世乒赛混双比赛”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它不像我们平时看那种一边倒的比赛,而是带有一种新奇感和潜在的“剧情感”。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件事的意义。首先,从“破冰”和“展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标志性的事件。你想啊,乒乓球,特别是中国乒乓球,在国际舞.............
  • 回答
    中美选手组队出战休斯敦世乒赛混双比赛,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关系背景下。这次合作可以解读出多方面的信号,可以从体育层面、政治层面以及文化交流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体育层面的信号: 乒乓球运动的魅力和普适性: 乒乓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其独特的魅力能够超越国界和政治.............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别看乒乓球比赛里,运动员们都是噌噌噌地把球一抛,然后一拍子过去,干脆利落。但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而且这“抛球”可不是随便抛的,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规则要求。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有明文规定,发球的时候,球必须在打开的手掌上,垂直.............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闪过许多过往比赛的画面,脑补着各种旋转球划过的轨迹。确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同样发力的情况下,下旋球似乎总不如上旋球那么“有威胁”。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打实的物理规律和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在作祟。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这里的“威力”咱们得拆开看,.............
  • 回答
    提到“震撼经典”的乒乓球比赛,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巅峰对决,它们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心理和国球荣誉的体现。如果要我细细道来,那必须说说这场——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单决赛:刘国梁 vs 蔡振华(哦等等,不对,是刘国梁 vs 严森!)啊,这记忆总会跑偏,看来我最近又重温了不.............
  • 回答
    乒乓球运动员陈梦比赛休息时淡定吃香蕉的背后:为什么香蕉是运动员补给的首选?陈梦在比赛中淡定地吃香蕉,这一幕在很多体育赛事中都屡见不鲜。香蕉之所以能成为运动员补给的首选,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快速的能量补充能力,完美契合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的需求。 香蕉为何成为运动员补给的“宠儿”?香蕉之.............
  • 回答
    要说中国乒乓球在某次比赛中“没拿过第一”,这可真是个挺稀罕的事儿,得费点功夫去找找“漏网之鱼”。毕竟,咱们的乒乓球实力摆在那儿,是公认的“梦之队”。最能找到“没拿过第一”的缝隙,大概还得从历史的长河中,或者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不太主流的赛事类型里挖掘。1. 早期一些国际比赛的“试水”阶段:在乒乓球运动.............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中国队以3:0的绝对优势战胜东道主日本队,成功卫冕,为中国代表团又添一枚宝贵的金牌。这场比赛,从头到尾都展现了中国女乒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统治力,虽然比分是3:0,但其中每一个回合、每一分都充满了故事和看点,绝非简单的“完胜”二字能够概括。首场双打:孙颖莎/王曼昱 v.............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国队以3:0的压倒性比分战胜德国队,成功卫冕。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中国男乒的强大实力,也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又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比赛回顾:统治级的表现,不给对手任何机会从比赛一开始,中国男乒就展现出了他们作为世界顶级强队的风范。每一位队员都全神贯注,技术动作干净利落,.............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半决赛,中国队以3: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战胜了韩国队,这场比赛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也充满了值得细品的细节。中国队展现出的强大统治力,让韩国队在整场比赛中几乎没有找到太多的机会。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比分和对阵情况: 第一场(双打):马龙/许昕 3:0 郑荣植/李尚洙 .............
  • 回答
    2021年乒乓球世界杯决赛,国乒一哥樊振东与日本新生代领军人物张本智和的对决,无疑是整场赛事中最受瞩目的焦点。最终,樊振东以4:1的比分干净利落地战胜张本智和,成功捧起大力神杯。这场比赛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比分领先,更是在技战术、心理层面的一次全面碾压,也再次巩固了中国男乒在全球的统治地位。赛.............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国队由许昕和刘诗雯搭档,对阵东道主日本队的张本智和与早田希娜。这场比赛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关乎中国乒乓球在奥运会上的荣耀,更因为这是国乒在奥运混双项目上的首次失利,最终我们以34的比分憾负对手,收获银牌。回看整场比赛,可以说这是一场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较量。开局的.............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国选手孙颖莎以4:0的悬殊比分击败日本名将伊藤美诚,这一结果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也充分展现了孙颖莎在那场比赛中的统治力。比赛的整体基调:压倒性的胜利从比分上看,4:0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并非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孙颖莎几乎在所有环节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伊藤美诚作为.............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以4:2战胜樊振东,成功卫冕,成就史无前例的奥运男单三连冠。这场巅峰对决,不仅仅是技战术的比拼,更是两位中国乒乓球领军人物之间,一次心志、经验与新锐力量的殊死较量。比赛看点与进程: 首局的信号: 樊振东开局就展现出了他强大的冲击力,上来就以11:8拿下第一.............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国队以3:0的压倒性比分战胜德国队,成功卫冕,为中国乒乓球男团写下了又一个辉煌的四年。这场比赛,与其说是一场激烈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技术、心理和战略的全面展示,中国队用一场近乎完美的表现,宣告了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绝对统治力。开局奠定胜局:马龙的稳定与效率第一场是.............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单半决赛,马龙与奥恰洛夫的对决,这场比赛绝对是中国乒乓球男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奥运赛场上一次荡气回肠的较量。说它“险胜”,一点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惊心动魄。从赛前看,这就是一场“矛”与“盾”的极致对决。马龙,作为“大满贯”得主,是当今乒坛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