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直接说「太贵不买」啥事没有,真的……
当被送礼物的人有特定的要求时,你最佳的选择就两种,要么买,要么不买,买个「我觉得差不多但是更便宜」的产品其实是最差的选择。
十八岁小屁孩正是自我意识过剩的时候,她要一千的耳机(其实九百就能拿下),你给买个三百的,搞不好她就会怨念「我就配用300的耳机呗」,没错,很好笑,很幼稚,但这绝对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但你什么都不给她买就没有这个问题。
还有,她就真的想要AirPods,就认定这个了,你给她买一华为的,回头她还买不买AirPods了?攒够了钱想实现自己想了很久的小愿望,然后发现身边有个自己亲哥刚送了没多久的替代产品,还新着呢,凑合用糟心,咬咬牙买了新的呢?旧的又浪费——就很堵得慌啊……
但你什么都不给她买就没有这个问题。
最后,其实华为蓝牙耳机这种长得很像AirPods但又没那么像的耳机,其实就和你给妹妹买替代耳机一样尴尬——半像半不像的,戴出去很容易被人误解成「想买AirPods又买不起,最后买了个寨的」,是的,这种想法很幼稚,很虚荣——
但你什么都不给她买就没有这个问题。
送人礼物最忌讳的就是花钱给彼此添堵,何必呢……
其实明白这个问题也是我表妹要上大学的时候,上大学要买电脑嘛,她就相中了MacBook Air,她爸妈倒也不缺这个钱,就是觉得性价比太低,于是把我拉去当救兵。
当时我正好发了一笔小财,我就说啊,妹啊,要不我给你买个别的样子的,你看我的Y7000P多猛,性能刚刚的,我给你来个?
我妹委屈巴巴的摇摇头。
我又说,那淑女点的轻薄本给你挑一个?预算管够,比mba还贵,行不?mba那配置是在太傻屌了,128G的硬盘也就一手机那么大,够干嘛的?性能鸡肋散热血崩,这东西真不怎么地。
我妹又委屈巴巴的摇摇头,最后差点哭出来= =
我没办法,她爸妈不给买,也不让我买,我只好开溜了= =
最后她抱着大姐淘汰的老mba上的学,拿着这么个破电脑还喜滋滋的= =
我这才明白,当你送一个人东西时,你觉得多好,你觉得性价比多高,甚至你觉得多贵,都无所谓,她喜欢才是主要的。
要不就别送,千万不要花钱给大家添堵。
这个回答下的某些言论,让我之前表示很疑惑的两件事终于有了答案:
1.某年有人在微博提问:“两百块送女朋友礼物,送什么比较好?”
最高赞评论是:“送她个自由。”
2.近日,罗翔转发up主@晓组织的裁缝 的视频《像我这样的人》,并发表言论“沉默的六亿人”,被B站一群人喷到删动态。
原来,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所认为的世界,就是他们自己和周围生活的那群人。
原来,对于某些人而言,所谓的穷人,根本是不配拥有爱情、亲情以及送礼物的权利的。
我更没想到的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说,我赞同 @北游海 等89个人 的观点:
伸手向人讨礼物是一件很无礼的行为,对礼物颇有言辞更甚之。
题主其实也在问题陈述以及评论里表明了一些情况,如果题主没有骗人,我们能知道以下这些信息:
1.同父异母的妹妹,题主每年都给妹妹送礼物,但是妹妹连个生日快乐都没有给哥哥回过。
2.生日礼物是妹妹主动要的,题主并没有打算不送,只是觉得有些奢侈,送了妹妹一个300元的。
我只能说题主脾气太好,要是我的话,有这样一个妹妹,立马拉黑不见。
我的个人观点就是:
送礼是一件自愿的事,是为了表达祝福和感激之情,送你是情分,不送是本分。
如果是我,收到礼物一定会回送等值的礼物,如果我回送不起,那我宁愿不收这个礼物。
古人都知道:礼尚往来,你不回礼物就算了,但是最起码的祝福和谢谢总要有吧?
这已经不能算不懂事了,这是没有基本的为人处世的素养。
十八岁生日和十九岁、二十岁生日差不多,没啥特别的意义,就是个普通的日期。如果真的要是家境不好,就不要强行学习周边的后浪同学,否则被消费主义洗了脑,再去借几个网贷,那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谨记:一切量力而行。
最后,就算是1000块的AirPods,音质也不一定能比得过隔壁小米99元的活塞。(仅代表个人听感…其实我只是想表达一下,昂贵的东西不一定能提供相应的价值,所以如果家境不好,真的没必要去追逐这些东西…)
最后再科普一下,可能有的同学海不知道六亿人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自媒体瞎编的,也不是罗翔老师自己蒙的。
这是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总理说的一句话:
“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那什么叫做平均月收入?
居民人均收入是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后得到的,而家庭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非就业人口。我们常形容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儿童、学生等被赡养人口就都属于家庭人口中的非就业人口。
有喷子说:一家三口人,每个月三千,算少吗?我们家吃饭一个月也就那么多吧。
第一,这个收入,是包括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赡养等所有的费用。
第二,平均值,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也不能概括整体的情况。
罗翔老师说的没错,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群和相对贫困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数据,2019年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0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5元;收入最低的40%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79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5元。
一千元,在某些同学眼里,可能只够买两个气垫。
但是在某些家庭里,可能是两三个月的饭钱,也可能是一家子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有答主说自己用一万元的ipad套装和最新款的iphone,但是不妨碍自己是个穷人。
我的天,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穷人标准那么低了。
别人我就不说了··我亲自给大家展示一下,一个家在十八线村里的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贴个我的大学生活的答案,400元生活费过一个月:
再贴一个我的初中生活,买不起新的鞋子:
顺带再说一句:在西部,有太多太多的孩子,条件比我们家还要差很多。
07.26最后更新:
其实这个问题讨论方向已经稍微有些偏离了问题主题,还有朋友在评论区提出一些质疑,说我“道德绑架”,以及“穷就别找借口”,在此澄清一下,并无此意。
我没有要求富有者改变生活方式,更无指责之意,相反,因为我个人经历,我很羡慕物质充裕的家庭。
以我个人的生活、支教经历、加上最近跟导师在做有关金字塔底层群体(贫困人群)的研究,仅仅因为确实见过了很多很多真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但是从没放弃努力的人,所以实在不能认同某些人(非特指)对于此类穷人的指责。
贫困也并非全是自找的,希望世界越来越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