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潮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回答
潮汕地区是否“不堪”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问题,不存在绝对的“是”或“否”。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可能提供客观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理解“不堪”这个词的含义。 它通常带有贬义,可能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负面刻板印象: 比如普遍认为潮汕人重利轻义,迷信,排外,守旧,观念落后等等。
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教育资源不均,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宗族势力过于强大,甚至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现象(例如电信诈骗,这确实是过去一段时间潮汕地区遭受诟病较多的一个问题)。
与其他地区的比较落后: 在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化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潮汕地区可能与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

然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词来概括。潮汕地区同样拥有其独特的光辉和值得称道的地方。

为了更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分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 潮汕地区遭受批评和误解的方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堪”)

1. 重利轻义的刻板印象:
来源: 潮汕人以精明能干、善于经商闻名,在早期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这种“逐利”的特质可能被一些人解读为“唯利是图”,甚至“损人利己”。加上潮汕人外出经商的比例很高,他们在异地的发展和抱团现象,有时也会引起一些排斥和负面评价。
反驳/更深入的理解: 潮汕文化强调“诚信”和“义气”,尤其是在家族和宗族内部。他们的经商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信誉和互助。很多潮汕商人也积极回馈家乡,参与公益事业。这种“重利”更多的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而非没有原则的贪婪。

2. 宗族观念过强与人情社会:
表现: 潮汕地区至今保留着强大的宗族意识,同一个姓氏的族人聚居,互相帮扶,但也可能导致人情关系在某些方面凌驾于规则之上。这在处理一些社会问题时,可能显得不够开放和效率低下。
负面影响: 可能会滋生裙带关系,在招工、晋升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公平现象。对于外来者来说,融入当地社会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正面影响: 强大的宗族凝聚力,在抵御外来风险、维护社区稳定、传承文化习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遇到困难时,宗族往往是第一道支持网络。

3. 迷信与传统观念的束缚:
表现: 潮汕地区保留了许多传统民俗和祭祀活动,部分人认为这些活动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例如,一些地方的祭祀规模较大,耗费也较高。
反驳/更深入的理解: 很多传统民俗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社区情感。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而非简单的迷信。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的发展,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的看法也在变化。

4. 部分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基础设施问题:
表现: 潮汕地区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珠三角核心城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特别是县城和农村,在城市化、现代化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可能还不够完善。
原因: 潮汕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依赖传统制造业和商业)。
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政府对粤东地区发展的重视,以及潮汕人自身不懈的努力,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机场、港口)正在逐步改善,经济结构也在尝试转型升级。

5. 电信诈骗的负面标签:
起因: 过去一段时间,某些地区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频发,并被媒体集中报道,导致“潮汕=诈骗”的负面标签深入人心。这无疑给整个潮汕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污名化。
反驳/正视: 必须承认,过去确实存在部分潮汕籍人士从事电信诈骗的现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给当地政府和民众带来了困扰。然而,将少数人的违法行为推及整个群体是极其不公平的。绝大多数潮汕人是勤劳、正直的普通民众。当地政府也一直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6. “排外”现象的误解:
表现: 由于潮汕地区内部文化认同感强,且宗族观念较重,对于外来者可能需要一个适应和融入的过程。有时这种“内向”的文化倾向会被解读为“排外”。
更深层的理解: 潮汕人对故土和家乡人有很强的归属感,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并非有意排斥外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员流动增加,这种情况也在逐渐改善。

二、 潮汕地区值得称道和独特的方面

1. 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潮汕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语言(潮汕话)、戏剧(潮剧)、音乐、工艺(潮绣、潮塑、潮州木雕)、建筑(潮汕民居)、饮食(潮州菜)等都极具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历史悠久: 潮汕地区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潮汕人对自己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积极传承和发扬。

2. 强大的商业头脑与经商精神:
“敢为天下先”: 潮汕人普遍具有敢闯敢拼、精明务实、善于抓住机遇的商业精神。
遍布全球的潮商网络: 潮汕商帮是著名的商帮之一,在全球华人商业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成功,不仅为自身带来了财富,也为家乡带来了资金和信息。
灵活的市场嗅觉: 潮汕人在商业经营上的敏锐度和灵活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3. 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离土不离乡”: 潮汕人有外出打拼的传统,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努力在异乡扎根,并积极回馈家乡。这种“落地生根”和“反哺家乡”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面对困境的韧性: 潮汕地区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决定了当地人民需要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 强大的家族和社区凝聚力:
互助精神: 强大的宗族和社会网络,为成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集体荣誉感: 潮汕人非常重视家族和社区的荣誉,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约束力。

5. 独特的饮食文化:
“食在广州,穿在杭州,吃在潮汕” 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潮州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致、鲜美、注重原味而闻名。
丰富多样的小吃: 粿条、牛肉丸、卤鹅、各种精致的甜品等,构成了潮汕美食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6. 蓬勃发展的侨乡经济与文化交流:
华侨众多: 潮汕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大量的海外潮籍人士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侨批”文化: 海外侨胞通过“侨批”与家乡亲人传递信息和汇款,这种文化现象是潮汕独特历史的见证,也体现了深厚的亲情。

三、 如何客观看待潮汕地区?

避免以偏概全: 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或某些社会问题就全盘否定一个地方和一群人。
区分个体与群体: “潮汕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能将少数电信诈骗从业者的行为强加给所有潮汕人。
正视发展中的问题: 潮汕地区确实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这是发展阶段性特征,也需要时间和努力去解决。
欣赏独特的文化魅力: 潮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尊重和欣赏。
关注发展中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潮汕地区正在积极变化,经济社会面貌也在不断提升。

总结来说,潮汕地区并非“不堪”。 任何对潮汕地区的负面评价,很多都源于信息不对称、刻板印象、以及少数负面个案被放大,或者仅仅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所产生的落差感。潮汕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商业精神,以及勤劳坚韧的人民。它同样面临着发展中的挑战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否定其整体价值和独特的魅力。

重要的是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潮汕地区,既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也要看到其独特的光辉和积极的发展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多人说潮汕封闭落后(这话很像现在台湾省说大陆),可以看看几十年前的生活实录:

八十年代末的潮汕_哔哩哔哩_bilibili

40年前的潮汕生活_哔哩哔哩_bilibili

1991年潮汕农村的“食桌”_哔哩哔哩_bilibili

1996年潮汕春节活动盛况_哔哩哔哩_bilibili

潮汕90年代时尚天花板的那群人。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拿潮汕人祭祖大作文章的,可以看看央视的记录:

潮汕谢氏大宗祠春节祭祖大典登上央视_哔哩哔哩_bilibili


婚嫁记录,侵删:

潮汕《出嫁》纪录片_哔哩哔哩_bilibili

潮汕《接亲》纪录片_哔哩哔哩_bilibili


网友记录,侵删:

新年Vlog | 嫁为潮汕人妻的第1️⃣年_哔哩哔哩_bilibili


广东省100强高中排名,有你母校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广东哪里男女比例失衡最严重?1985-2020广东各市本地户口男女比例排行【数据可视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40年城市出生率变化!广东福建全程霸榜!1978-2020中国主要城市出生率变化【数据可视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

潮汕不背锅,都来看看

【篇幅较长,后续慢慢补充】

〇、不重视教育

广东省100强高中排名,有你母校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21.8.25】更新补充潮汕教育方面内容,看到有些回答下面说潮汕自古以来文化水平连全国平均水平都达不到,那就上点数据吧(以下图片、数据来自凤凰网广东,侵删)。

1、历代科举考试广东省正取进士分布:

上图底部小字:进士总数前五为广、潮、肇、惠、嘉;人均进士前五为潮、广、琼、嘉、惠。

2、2021年高考广东省各市超高分考生分布:

总表(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按地市排列:

按学校排列:


注:较之往年,揭阳市在走下坡路,在潮汕三市中掉队,这与人口流失严重有关。

3、各市重本率对比及分析:

部分高中高优率:

一、重男轻女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广东哪里男女比例失衡最严重?1985-2020广东各市本地户口男女比例排行【数据可视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以下是一胎、二胎、三胎男女比例,比例越高,女婴堕胎率越高,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为107。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更新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需要买儿童?


二、要生很多孩子,超生严重

40年城市出生率变化!广东福建全程霸榜!1978-2020中国主要城市出生率变化【数据可视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三、女人不能上桌吃饭

这个问题太离谱,这里不占用篇幅赘述。



四、封建迷信

主要集中在时年八节拜神问题,这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全国都有,不能因为学习了一点西方文化就全盘否定本土文化,且此类活动均在官方允许范围,如有意见建议上报政府来取缔。

很多年轻人的迷信实际上更甚,如饭圈文化,星座运势,西方宗教等。

五、排外

这个问题被诟病主要集中于【爱讲方言】和【宰客】两方面。

可以去搜搜哪里最爱讲方言,讲方言不是错,不能因为其他方言接近普通话就认为不排外,潮汕话比较难懂就说是排外。

宰客事件更是年年有,潮汕根本上不了榜,有兴趣的也可以去搜搜这方面的新闻。


六、彩礼(防止有人把此类问题也扣潮汕头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七、婚闹陋习(同第六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注:潮汕结婚没有伴郎伴娘。

八、出轨,家暴,离婚

出轨率与离婚率高度重合,搜出轨率出的结果都是离婚率相关内容,其次是家暴,以下家暴案件前三为山东、河南、湖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以下为离结率

离婚率高的地区女性地位更高吗?而导致离婚最大原因的出轨、家暴却总是被扣到潮汕男性头上。

引用一段网友的回答:

离婚自由是社会进步,离婚率高不是社会进步。
堕胎自由是社会进步,但堕胎率高不是社会进步。越是自由,越需要自律。

离婚自由,是让婚姻不幸的人,有脱离的途径,而不是用来让人相互作,相互胁迫。

动不动就离婚,这不是进步,这是婚前对结婚不负责的双方,婚后再次对婚姻的不负责。

自律的自由是进步,光要自由,不要自律,这就是动物世界了。
user avatar

闽南、潮汕都是中原的逃逸之地,住的地方都能叫厝,堪就不成其为潮汕了。

潮汕终究也只是具通道,一旦压力所致,还会逃散至更远,东南亚、离岛、远洋。

不堪,是那些东南沿海破碎小平原的本质底色。

user avatar

没有啊。我对潮汕的第一印象是粿汁,牛肉火锅,绿豆饼,鸡仔饼,牛筋丸,广章,响皮。

哦对,还有插着独特汤匙的烧仙草。

user avatar

湖北嫁潮阳,说下我个人感受。

1.祭祀。家里有佛像,婆婆每天小拜,家里还会放那种曲子。每个月大拜,就是要准备食材的那种。每次有大型的祭祀活动,都是婆婆一个人提前一天去老房子住,安排第二天需要祭祀的东西。他2个姐也是这样,可能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

2. 重男轻女,真的有。第一次去他家,他让我去洗碗,说是要讨他爸妈开心。(当时太年轻,而且很爱他,觉得自己洗几个碗没关系) 婆婆不和我们同桌吃饭,都是等我们吃完了再吃。家里家务都是婆婆干。典型的现象是:婆婆在厨房忙,几个男的在外面喝茶看电视,聊天聊地。还有他奶奶去世,男女分桌吃饭,男的桌上菜明显比女的多。礼拜时,婆婆站的位置竟然在他几位叔叔后面。第一排都是男丁,公公,他叔叔,他兄弟。第二排,婆婆,还有些其他亲戚吧。他姐姐的位置好像还在我后面。结婚后,对他姐姐的称呼从姐姐变成大姑,小姑。他兄弟变成了大伯,小叔。对他叔叔的称呼变成老叔,还有老姨等等。这个称呼让我的辈分不就低成跟我孩子一样的辈分了么?

3.团结。这是优点,真的很团结。家里如果哪个兄弟有难一家人会帮忙,一家人也会一起拿钱做生意。但就是因为团结,导致排外。

4. 经商。他们的思维是宁愿自己开个小店混日子,也不愿意打工,而且看不起打工。但是我老公家兄弟姐妹就只在当地做生意,一辈子就活动范围就在老家。格局有限,喜欢全款买房买铺面,尽管手里几百上千万,但是不会去外地投资。

5. 传宗接代。他大姐生了2个女儿,他大姐认为一定要生个儿子,据说最后通过找当地有名的仙人调理后,终于如愿生了男孩。他二姐一儿一女。我们结婚三年,无孩。婆婆会催老公,不催我,因为我俩语言不通

6.人情味低。只说婆家的案例。我们很久回一次家,他家里也并不会做很多菜招待,和平常一样。喝粥,几块鱼,红烧肉,点一些卤鹅什么的,反正不会超过5个菜。问过老公,说是婆婆不会做饭。我以为是对我有意见,后来发现他大哥弟弟带老婆回家,吃饭也是这样的待遇。过年三十和初一白天没有饭吃,因为婆婆要去老家祭祀,只有三十晚上一家人才会一起吃顿饭。我家过年一天三顿都好丰盛,而且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婆家过第一个年真的好不习惯,冷冷清清,大年三十还要吃外卖。结婚第一年我会给公婆打打电话,逢年过节买礼物。可是公公永远就是不要买,浪费钱,而且买的东西从来没见他们用过。后来索性就不买了,电话也懒得打了,没什么共同话题。

7.强势,大男子主义。这得从我们结婚说起,各种习俗,各种算日子。而且非得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此处省略一万字,无力吐槽。对了,新娘是晚上出嫁,而且大家早避开新娘子。他们的说法是,碰到新娘子倒霉????新娘子出门要打伞,而且结婚半个月,新娘哪里不能去,只能待在新房,说是怕沾染脏东西。结婚当天,新娘子不能见任何人,只能见新郎。我爸妈破例去我新房见了我一面,我爸妈送嫁,那几天我都不能陪他们吃饭???当时说实话真的很想让我爸妈带我回家

8. 离婚率低?我觉得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我老公家人而言,我看到的是,他妈妈,姐姐,弟媳一辈子不用出去赚钱,负责男人的起居饮食,做家务,带孩子,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她们依附男人生活,当然不会离婚啦。对男人来说,老婆这么贤惠,干嘛要离婚呢?

个人感受:文化习俗真的有很大区别。不能说他们祭祀就真的不好,祭祀也是一种精神信仰吧,婆婆每天拜佛无非也就是求一家人平安,不求财。而且几十年如一日,一般人真的做不来。虽然我从来不拜,但是我佩服她。

人情味这点,我老公就很习惯,他觉得一家人就是这样,平时看起来很淡,但是有困难会帮忙。我们家就不一样,我每次回去,我妈都会做好多我爱吃的,哥哥嫂嫂也会因为我回了特意赶回来一起聚聚,大家一起聊天,打牌……过年过节就更不用说了,就很温馨。然后亲人之间会送礼物或者份子钱进行礼尚往来。可能我很难get到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吧…… 所以,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咯。

重男轻女全国多多少少都有点吧,可能是潮汕比较严重,比较明显。比如我家,虽然我爸妈很爱我,但是我哥哥买房,我爸会资助,但是我买房,我爸就不会。而且我爸妈也渴望有男孙子。家务大多数也是我妈做,但是过年过节我爸我哥都会一起帮忙做饭。我哥嫂家,都是我哥做饭,我嫂子做别的家务。

刚开始结婚我懵懵懂懂妥协比较多,现在清醒很多了。老公还好,之前也在湖北上学,不是传统的潮汕人,很多时候还是站在我这边。我们在深圳发展,并且计划在外面买房。一年回潮阳2-3次吧,回娘家一年1-2次。在潮阳没有和公婆住,因为在家很少,就没有开火,所以和公婆一起吃饭。不过我也没做过饭,都是婆婆做。有时候他弟媳做饭,那我就洗个碗。

我现在的想法是,习俗观念很多不同,那就尽少接触。既然嫁过去了,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底线。有些事情可以看不惯,但是也没有必要去和他们起冲突。调教好老公,我们小两口站在统一战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我老公还说如果按照潮汕的标准,我公婆已经很好了,我自己有足够的空间…

我和老公大学恋爱,在一起6年才结婚的,我才愿意去妥协,去消化,去理性看待这些。如果感情不深,那真的要慎重。不是潮汕有多不堪,只是文化习俗观念差异真的大,如果一起生活,真的很难融合。毕竟大家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你一个人也无法改变婆家人的观念和习俗。

user avatar

最近生孩子,待产房遇到了就几个潮汕孕妇。一个记得很清楚,羊水早破已超过48小时,医生怕孩子感染,一直劝她剖腹产,医生进来四五次,她每次都说问他老公,他老公每次都说先试试顺产,她在我旁边床,从晚上进来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一直在疼得叫,宫口一直都只开了一指,最后我去剖了,第二天在住院碰到她,最后她还是顺转剖的,白疼2天。

后来进了产妇群,很多潮汕妈妈在这边生孩子(坐标深圳),里面有十来个妈妈潮汕的都是生三胎的,他们年纪不大,有94的,92的,她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部是母乳,每天在群里的烦恼就是奶少,乳头皲裂,以及婆婆说这说的那。

去潮汕玩,给当地人聊天,说我们老家很多人来这边抛光挣钱,他说抛光都是外地人才干的脏活苦活,他们潮汕人都是做生意的。

再说一个吧,我闺蜜,留学时认识了潮汕的男朋友,2个人感情很好,毕业后来到深圳,他男朋友回广州到家里公司上班,两个人感情依然很好谈了一年,最后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父母坚决不同意,要让他娶本地女孩儿,男方很是孝顺,没多久就说分手了,然后找了一个潮汕女朋友结婚生子了。我个人觉得我闺蜜条件是相当的好呀,自己广东这边有房,父母双职工,身高164,体重不过百,皮肤真的超白,皮肤细腻,欧式双眼皮,我所有同事朋友中她最漂亮,而且情商很高给她相处很愉快!再好的条件也敌不过不是本地的,男方父母连见面机会都不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