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夏天想要室温舒适而且省电,只需要将空调模式从「制冷」调成「除湿」,这是真的吗?

回答
夏天想让房间凉快又省电,很多人会想到把空调模式从“制冷”换成“除湿”,觉得这样更省钱。这个说法吧,有点道理,但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想弄明白这事儿,咱们得把空调这小机器的工作原理扒拉扒拉。

空调制冷和除湿,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咱们得知道,空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制冷”。这就像是一个循环泵,把房间里的热空气吸进去,经过一系列处理(压缩、冷凝、蒸发),把热量“搬”到室外去,然后把凉空气再吹回房间。这个过程,同时也会把空气中的水分变成冷凝水排出去。

而“除湿”模式,说白了,就是空调在制冷的同时,更侧重于把空气里的水汽抽出来。你可以想象成,它在“刮”空气里的湿气。这时候,空调会把室内空气吹过冷的蒸发器,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然后把这些水滴收集起来排走。

为什么人们觉得除湿更省电?

这主要跟“湿气”和“温度”的关系有关。

湿气在作祟: 咱们夏天感觉闷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温度有多高,而是因为空气太湿润了。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身体散热就越慢,就会觉得粘腻、不舒服,就像裹着一层湿毛巾一样。
除湿的“副作用”: 当空调在除湿模式下工作时,它会比单纯制冷更积极地让蒸发器表面保持低温,这样更容易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它也在把热量搬出去,但它的主要“功劳”体现在把水汽抽干。
体感温度的提升: 当空气湿度降低后,即使温度没有明显下降,咱们自己也会感觉凉快不少。想想看,在相对干燥的环境里,即使温度高一点,也不会觉得那么难受,对吧?
压缩机工作时间: 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制冷模式为了达到设定温度,压缩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地运转,把更多的热量搬走。而除湿模式,在降低湿度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降温效果,而且可能在达到某个湿度点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会调整,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所以,“除湿模式一定省电”是绝对的吗?

不是绝对的。 这个“省电”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房间里当时的“湿度”有多高。

湿度不高的时候: 如果你房间里本来就很干燥,或者刚开空调不久,空气湿度本来就不大,这时候你再把它调到除湿模式,效果可能就不明显,甚至因为压缩机为了达到某个“制冷”效果而稍微多工作一会儿,反而没那么省电。
湿度很高的时候: 在梅雨季节,或者经过暴晒之后,房间里空气非常湿闷,这时候除湿模式就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它能快速把空气中的湿气抽走,让你感觉凉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它相对于高强度制冷,可能会显得更“经济实惠”一些。

什么时候切换模式最合适?

这就像是根据天气情况来穿衣服一样,得看具体情况。

1. 刚开空调,或者感觉闷热不舒服(但温度还不算特别高):可以先试试除湿模式。它能快速改善空气的黏腻感,让你感觉舒适。如果温度也降下来了,那效果就更好了。
2. 追求快速降温,并且希望温度保持在较低水平:还是乖乖用“制冷”模式吧。它更直接地解决高温问题。
3. 湿度大,温度不是特别极端:比如外面30度,但感觉湿哒哒的,这时候切换到除湿模式,会让你觉得舒服很多,而且在降低湿度的过程中,体感温度也会有所下降,可能比一直开着低档制冷要省电。
4. 室内温度已经很低,只是感觉有点潮:这时候除湿模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在不进一步大幅降低温度的情况下,改善空气的舒适度。

总结一下:

把空调模式从“制冷”调成“除湿”确实有可能更省电,也确实能提升舒适度,但前提是你的房间空气“湿气”比较重。如果房间本来就很干燥,那切换过去的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与其死守一个模式,不如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切换。感觉闷得慌,湿度大,就试试除湿;热得受不了,追求低温,就用制冷。这样既能享受舒适,又能更好地把电费省下来。记住,空调是个好帮手,但得用对方法,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太热,于是来知乎看看有没有空调省电的办法,可惜遗憾的是,几乎的全都仅仅把注意力放到空调自身上,或者叮嘱一下关好门窗,关于空调使用上,没有干货,一篇干货都没用...

于是答主只有自己动嘴胡说八道一番,分享一下空调省电大法!

我觉得肯定没人看下面的干货的,所以直接给你们结论咯:首先准备一台湿度计,开空调,制冷除湿都试试,不同风速也试试,在房间达到设定温度时,如果湿度能保持在50%就是最省电的模式了(湿度再低对体感温度就几乎没影响了,反而浪费),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搭配电风扇大法,也能轻松将体感温度降个两三度,又节约20%+(忽略电扇耗电),想想都开心呢!

~~~~~~~~~~以下是干货,赶时间的可以直接跳过看结论~~~~~~~~

一. 要看懂干货,首先要有如下单词储备。

1.绝对湿度:空气中的水在空气中的浓度,可按 g(水)/kg(空气)计

2.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当前温度下水分饱和时的绝对湿度,按%计,通常我们说的湿度都指相对湿度

3.温度:避免阳光直射时测得的物质的温度

4.体感温度:综合了阳光,湿度,温度后的人体感受,用公式转换成温度表示以方便使用。为了简便计算,本文中体感温度参考下表:

http://wenku.baidu.com/view/1978de4255270722192ef7d6.html?re=view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下图:(不保证算出来的一样... )


二. 要讨论,先假设。

1. 房间条件:

① 房间完全密闭,不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② 为简化计算,房间设置在荫蔽无阳光直射处。

③ 空调是房间内唯一冷源,人体是房间内唯一热源。

④ 房间内只有一个人,房间内空气量为50m³,与外界换热面积35㎡。

⑤ 室温保持23.9°C(主要是体感温度对照表里正好有这个数值)。

2. 传热条件

① 为简化计算,忽略辐射传热。

② 假设空气对流传热无限快,即室内壁温度=室内温度,室外壁温度=室外温度。

③ 人体散热量150W。

④ 综合玻璃与墙壁,取换热壁厚 0.2m,热导率 0.42W/(m*K)

3. 室外条件

① 室外温度恒定,为35°C。

4. 空调设定

① 制冷工况:压缩机在额定功率运行,风量极大,即出风温度约等于室内温度且为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21.2g/kg。

② 除湿工况:压缩机在额定功率运行,风量小,空气能在空调内充分换热,并有充足的停留时间使水蒸气冷凝成水且不结霜,出口空气为15°C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10.6g/kg。

③ 假设提供相同冷量制冷和除湿工况所需电量相同。

三. 别管了,先算算

当前设定下空调需提供的冷量=人体散热量+换热壁导入热量= 150 + 0.42*35*(35-23.9)/0.2 = 965.85W。因此在当前假设下,两种工况的耗电量一样的,球多马的哟,不是说好的省电吗?省在哪里了?你告我,你告我,你告我啊?

鳖蝗,不是还没说完嘛!根据假设4-1,房间的湿度平衡时为100%,根据假设4-2,房间湿度平衡时约50%。无风情况下,制冷工况体感温度大于26.1°C(超过80%就没体感温度数据了...),除湿工况体感温度23.9°C,相差至少2.2°C!


所以消耗同样的电量,设定在相同温度下,除湿比制冷更凉快!因此,相同凉爽程度下,除湿比制冷所需设定的温度更高,屋内外温差更小,于是更省电。

不算算怎么知道能省多少?于是算算看咯!

假设制冷工况下湿度为80%,希望体感温度为24.4°C,根据体感温度对照表,室内温度需调整为21.1°C(不太信任这个数据...有空的知友可以验算一下)。

在此条件下空调需要提供的冷量为 150 + 0.42*35*(35-21.1)/0.2 = 1171.65W。

因此同样享受24°C的凉爽,制冷比除湿工况多消耗约21.3%的电量(多耗205.8W冷量)

然而,上文提高的制冷工况非常极端,(因为风量极大,所以几乎不除湿)实际上,任何空调使用中都会伴随一点除湿,所以差别不会这么大。而且每部空调的制冷和除湿程序设定都不一样,以上计算并不保证对每一部空调都适用。通过计算也看的出,人越多,节约的电量越少,而且大家好像通常都不是一个人在家...好像暴露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 ̄Д ̄)╯╘═╛

四. 说了那么多,这空调到底要怎么开?能不能好好地讲下结论?

好吧,那么就将一个通用肯定省电的方法,首先准备一台湿度计,开空调,制冷除湿都试试,不同风速也试试,在房间达到设定温度,如果湿度能保持在50%就是最省电的模式了(湿度再低对体感温度就几乎没影响了,反而浪费),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搭配电风扇大法,也能轻松将体感温度降个两三度,又节约20%+(忽略电扇耗电),想想都开心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