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打小报告为什么是不好的?小孩子打小报告应该怎么教育?

回答
小孩子打小报告,这事儿可真让不少家长头疼,也让小朋友之间关系变得有些微妙。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说打小报告不好,以及该怎么引导孩子。

为什么打小报告,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不好”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打小报告的出发点有时候并不坏,孩子可能是真的看到了不合规矩的事情,想要寻求帮助或者纠正错误。但为什么它就容易让人产生负面看法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容易破坏孩子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当一个孩子总是去向老师或家长告状,即使是为了说出事实,也容易让其他孩子觉得他“爱打小报告”,是个“告密者”。这种标签一旦贴上,其他孩子就不敢和他玩,或者觉得他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立,甚至因为害怕被打上“坏”的标签,而选择沉默,即使看到真正不对的事情也不敢说。

其次,打小报告往往是一种单向的沟通,它忽略了问题本身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孩子看到的事情,可能只是事情的冰山一角。他去告状,就像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一个可能需要更细致处理的问题。比如,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打小报告者看到的只是“抢玩具”这个行为,但可能没有看到对方孩子是因为被欺负才抢的,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玩具被弄坏了。这种简单的“告发”,可能会让事情的根源被忽略,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再者,过度打小报告,也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遇到问题就去找大人解决,而不是自己尝试去沟通、去协调、去想办法。这会削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他们会觉得,只要我告状,总会有人来替我摆平,久而久之,面对困难时就容易退缩。

最后,从大人的角度来说,如果孩子总是打小报告,大人有时也会感到烦扰。每天处理各种“小报告”,如果很多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仅仅是孩子之间的争执,大人会觉得精力被分散,甚至可能因此对告状的孩子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觉得他“事多”。

那么,孩子打小报告,家长该如何教育呢?

面对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家长的教育方式非常关键。直接的批评或禁止,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的是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区分情况,理解孩子的动机。当孩子来跟你告状时,先别急着否定,而是要耐心听他把话说完。问问他:“你为什么觉得这件事不对?你看到的是什么?” 试着去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看到了危险、不公平,或者是有人受到了欺负,那他能够勇敢地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品质。我们可以先肯定他的这份“勇敢”或“责任感”。

然后,我们要教会孩子区分“告状”和“求助/报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我看见有人做错了事,然后我去告诉老师,这个‘告诉’是为了让老师知道,以便老师能够处理,还是为了让大家觉得我告状了,我就是好孩子?”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如果发现真的存在问题,比如有同学违反了规则,或者有人被欺负了,可以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可以和小伙伴先尝试沟通,如果沟通无效,或者问题比较严重,再去向老师报告。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理心。当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比如被抢了玩具,就立刻来告状时,我们可以引导他:“那你有没有想过,下次他再抢你玩具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做呢?是不是可以先跟他讲道理,或者把玩具藏起来?” 还可以问他:“你想想,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会抢你的玩具呢?他是不是也想要这个玩具?是不是他自己没有?” 引导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培养同理心。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参与集体生活。告诉孩子,如果他在班里发现什么问题,除了直接告状,还可以尝试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或者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去影响他人。比如,如果发现大家都在抱怨某个规则不公平,可以鼓励孩子和大家一起,用合适的方式向老师提出建议。

最后,当孩子说出一些“小报告”时,我们需要慎重处理。如果事情确实需要处理,就按照规定来。但如果是一些小矛盾,或者只是孩子间的“争宠”行为,我们不妨试着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家长或老师可以扮演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审判官”。比如,鼓励他们坐下来谈谈,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总而言之,孩子打小报告,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全然的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如何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教会他区分是非,学会沟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拥有同理心。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既有原则,又能融入集体,并且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真看了一下题主的问题解释,他所指的小报告是报告一切与正确行为相违背的行为。首先小报告这个字眼就很容易让回答者有偏见,大家普遍的反映就是这是不好的是偷偷摸摸的事情,如果你去大街上做调查,调查一万个人,只问一句话,你会打小报告么,那么大多数人会说不会,但是如果你换一种问法:当你发现别人做出违背规定的事情的时候,你会举报么?

你们认为结果是什么?

这跟题主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回到正题,“我跟我兒子說,要看不順眼,當面堂堂正正地上前指責。

你要沒種沒膽子跟人面對面,就把嘴閉上。”--yolfilm

我可以想象他的孩子以后遇到了歹徒一定是勇猛的冲上去而不是先保全自己报警的,我也很难想象yolfilm如果是一个这样正气凛然的人,是如何健全的活到今天,只有一种可能,他都选择把嘴闭上。

假设我们只有这两个选择,自己干或者闭嘴,那么我觉得这个社会就乱套了,班级里面就乱套了,一定会有几个人是大王,然后全班人都不敢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Pluralistic ignorance

(多元无知),或者说是责任分担,就是当恶的事情发生灾祸发生(火灾,车祸,小悦悦被车压了,等等)旁观的人越多,每个人去报警去采取措施的机率就越小。那么如果班上一个恶霸欺负女同学,你肯定打不过,你去骂他你会被揍,你也肯定打不过,那么你选择做什么,按照yolfilm的说法就是选择闭嘴,那么这里的第二个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当然他妈的是去找老师!找相对更有权威,对那些坏孩子更有威慑的人过来!!想什么呢!!!非要先打一架然后再找老师找爸爸就对了?当你选择用暴力的时候,那就更错了!

在我知道的很多学校里,包括大学,特别在美国,很少 有正面冲突这种东西,学生之间打架是姚受到严厉的惩罚的,我记得我上大一的时候,老师在考试的时候就说,你发现你周围的人作弊了,你就偷偷跟我说,为什么要偷偷的说而不是“光明正大“的指出来?

在我上的高中,学生上课犯了事老师不会惩罚,而是会在学校系统里面给你记过,有专门的学校教务处主任来选择对应的惩罚方式,这是不是也是小报告?

先说到这里,上课了。

本来我已经忘记这个问题了,今天看到这么多评论,过来看一下,挺吃惊的。

我觉得吧,这个问题,是不需要一个正确答案的,也没有正确答案,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么我的秤就摆在这里:如果纯粹是因为违反了规定,但是又没有造成什么伤害的小报告,比如说我上课吃东西,你去告我,我谈恋爱,你去告我,这样的小报告我同样不耻。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我被这样小报告了,我不会觉得任何不妥,因为首先我做错了,做错了就要承受该有的惩罚,今天没有受到惩罚逃过去了,不等于以后都会逃过去。我不能因为我不耻这种小报告,就认为他们卑鄙而我光明,永远不会。

第二点,如果是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比如说我发现别人偷东西,别人打架,别人欺负同学,别人拿毛毛虫放到女生的铅笔盒里面,我支持所有这些的小报告,因为当面说或者寻找权威都是可以的,我并不觉得要求每个人都要当面指责才是男子汉大丈夫。

就这样吧,我觉得已经相当明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