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早在2001年就说美国的第一对手是中国
2001年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那可是2001年啊
他是怎么判断的呢,很简单,假设未来中国的人均不会低于韩国,然后乘以总人口,乖乖不得了
2001年的书,几乎就是在描述现在的局势
现在看这些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但在2001年,中国人均刚过1000美元,如果有人预测中国未来的人均会赶上韩国甚至日本,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相信,更不用说美国人
但是想一想,未来的中国人均真的连韩国的水平都不可能达到,连这种可能性都不可想象吗?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到,甚至当成笑话,这只能归结为偏见
然后说,好在小布什政府已经开始改变接触政策…………
然后就911了…………
米尔斯海默坚决反对伊拉克战争,批判美国的中东政策,因此被学界疏远,他的话没人听
只能说,幸好米尔斯海默在美国学界没有话语权
在21世纪美国的头号对手是谁?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在近未来,由于美国不愿意做老二,头号对手显然是中国。但中国做老大是不可阻挡的,美国迟早会认清这一点,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有趣了。
如果美国明知自己是老二却依然不愿意投共,那么他面临的最大对手可能就会长期是中国。这既包括中国会不断吞噬美国的既得利益,也包括美国为了保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得不以弱抗强地不断和中国做斗争。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想通了,决定以老二身份投共,那么他的最大对手就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已经预先在中国这里占据了似乎是第二的位置,至少俄罗斯认为在中国为老大的这个体系当中自己有资格做实质老二(明面上可以装并肩的老大,因为中国不会用老大语气伤俄罗斯面子的)。可是论综合实力美国肯定比俄罗斯要强,一旦美国也要来投共,美国是不是就该挤掉俄罗斯做老二呢?是资历老重要还是实力强重要?这就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中国其实也会很头疼。
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到了本世纪后期,如果印度能够强势崛起,那么美国的最大对手应该是印度。道理也很简单,印度在有可能接近中国的体量之前很久就必须先超越美国的体量。印度在变得强大到可以挑战中国地位之前就必须把美国挤到综合实力老三之位。
而且届时崛起的印度恐怕更容易去抢美国的既得利益而不是中国的。因为中国如日中天,潜在的新老二只能先吃旧老二的份额。印度怎么抢美国的既得利益?难道重复中国的老路?美国不是已经不执世界之牛耳了吗?关于这个问题,我另写一文论述。
印度超越美国对美国和西方也会是极为沉重的心理打击。本来被中国超过就已经很难受了,现在又沦为第三,真是情何以堪。即使印度没有强势崛起,届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大幅缩小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也依然会给美国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因此不让印度超过自己,可能会是本世纪后期美国的一个主要战略目标。如果届时美国还没有投共,恐怕难免会生出投共保个万年老二之心。
懂行的人,根本不用看任何数据。
其实现如今算得上真正发达国家的,就是欧美德法澳日组成的发达国家俱乐部和四小龙以色列等少数国家,总人口加起来最多不会超过十一亿。没有中国一个国家多!
中国的可怕之处是在于它的超大规模性,规模实在是太太太太大了………(本人不结巴)
一是中国工业产业的全面性,致使中国在世界上和所有发达工业国家竞争
西方欧美国家+日韩总共十亿人,还不如中国一个国家多,就它们任何一个国家,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后无法支撑多方面的工业体系。所以它们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之间分工合作的。就算是世界上的最发达国家,包括美日德三强,也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全面的工业体系。
先看看美国,他们的液晶面板产业,高铁产业, 锂电池产业之类美国就没有,造船工业主要是军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没有了,游轮买欧洲的,商船买亚洲的,也因为这样导致美国军舰造价奇高无比,造船厂没有民用订单,都靠军队养,美国军费为啥这么高,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浪费掉了。
再看看德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液晶面板,航空发动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都没有,德国也没有独立的航天工业。
再看看日本,卫星导航,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这些产业基本没有或者非常弱小,航天工业没有全球航天测绘网,载人航天和空间站。
再比如军事工业,美国一家独大,航空母舰,四代机,超高音速飞行器,无人机,洲际导弹,相控阵雷达驱逐舰,核潜艇这些主战武器德国日本都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而中国呢,上面列举的十几个产业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
例如大家印象中很高端的芯片设计,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2015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美国当然遥遥领先,前十名美国六家,中国3家(含台湾省一家)新加坡一家。日本德国均未上榜。且海思和展讯营收增速排在前三位。
除了这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要求相对低端的玩具,服装,家具,水泥,玻璃,纺织等等产业,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早就放弃了,而中国照样通吃,而且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额。
中国工业的全面性是中国工业产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
2010年这个年份非常重要,多年以后我们回头看,这一年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我们身处大历史时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是中国工业不仅是个全面的全能型选手,而且在几乎所有产业都能进入世界前五,很多是世界前三和世界第一。
比如互联网和卫星导航,成规模的基本就只有中国和美国在玩,中国世界第二,领先欧洲和日本。
再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凭借着阿里,华为,腾讯,讯飞,百度等同样紧追美国。以云计算为例,德意志银行201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世界三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中国除了阿里云,还有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等,同样领先欧洲和日本。
比如液晶面板,全球就是中(包括台湾省)日韩三家,技术综合水平中国虽然落后韩日;但论产值和利润中国仅次于韩国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也就一两年事了。
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国,美国和韩国三家垄断了世界市场,中国至少排在世界第三。
2017年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合计50%。前十大手机品牌中中国就占了七家,世界上80%手机都是中国制造!
再比如造船业,世界三强是中国日本韩国,中国份额排在第一。
再比如军事工业,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世界前五无悬念,实际上中国是唯一一个从军费到主战武器都可以全面和美国竞争的国家。
再比如家用电器,中国,韩国,欧洲占据了世界主要份额。再比如通讯设备产业,华为中兴在技术水平,产值和利润都是世界第一。民用无人机,大疆在技术和产值利润上都是世界第一。
再比如海洋工程装备,也就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全球市场是被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强把持,中国占全球份额35%,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基本都在世界前五。
第三点是全产业链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还在高速增长,而发达国家早已停滞。
就总产值而言,中国2017年工业产值已经是美国+日本+德国之和了,未来将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只要中国保持这个速度,2025年中国工业产值将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将达到西方平均水平。
有的国人,一提起中国制造,就条件反射的说中国公司技术不行,管理不行,质量也不行,既然都不行,那为何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步步紧逼欧美日企业抢夺其份额?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很多行业,我国的确还落后发达国家,但同样在很多的行业,中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和质量上一定有超过发达国家同行的地方,不然何以能在竞争中不断胜利?
目前中国的产业链有这样的趋势,每进入一个行业,就把这一个行业高中低端通吃,尤其是高端垄断的产品,直接做成白菜价,即让发达国家的企业无法生存,又让后面的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个行业无利可图,投资回报时间延长,工业化难度加大。
但我们要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的进步都是跟随型成就,还没有产生领导型成就。金融还是以美元霸权为主,大多数高端产业都掌握在美国手中难以获取……,中国也早有意识到,并且布局多个战略,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自我能力。在各方面都在钻研探索,蓄势发力……
所以,在科技上……
中国现在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年年增加,并且加大人才吸引战略,各种人才回归战略,发布《中国制造2025》等,希望能开启自己的引领产业和高端产业
在海外市场上……
在市场上更加大开辟海外基地,亚洲和欧洲方面,开辟一带一路战略,打通陆路交通贸易线。
尤其是非洲方面,从2000年中国就开始布局非洲大陆,确实是极有战略眼光的一手棋,现在已经初见效果,中国现在是非洲最大的贸易市场。未来这块巨大的市场就是中国以后大多数日常消费商品的海外销售地,尤其是在欧美市场前景不明朗和增长乏力的时候,中国以后的复兴之路绝对离不开非洲这块市场的参与给我们抬轿……现在中国已经是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最大的贸易国!
国际金融领域上……
人民币慢慢也在小范围内进行国际交易和兑换,比如个别国家的石油与美元脱钩用人民币等,并且设立亚投行,在其中扮演绝对的领导地位!
虽然很多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有明显的差距,但是中国在每个方向都再加大努力投入,已经展现出一定的竞争力和号召力!
如果说美国是如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不反对,但是,如果问可见的未来谁最有可能成为和美国相互竞争和抗衡的力量,那只有中国没有其他,因为:
更可怕的是,这个国家经历过
厚重的帝国荣光和屈辱历史
从最高领袖到底层民众
都坚信这个国家终将实现民族的历史复兴
他们依然在坚实勤奋前进!
他们更拥有世界上最勤奋和最智慧的人民!
试问这样的国家都不引起美国的重视和认真对待的话,那除非这个国家集体有病!!!
(以上部分数据引用自知乎用户宁南山)
我的相关回答:
其实美国把中国放在第一对手的位置是近几年的事,以前真的不是,美国的固化思维里,第一对手一直是俄罗斯,俄罗斯也是真给力,不管这个骆驼是真瘦还是假瘦 ,硬生生吸引了美国几十年的火力。当然亚太这块没的说,怎么也绕不过中国,但是全球范围内来说,还是大毛第一,中国第二。近几年随着中国国际态度的转变,尤其是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人民币冲刺动作极大的刺激了美国,这是根源,人民币的国际化走向还有人民币石油结算是挖美国墙角根基的事儿,这个是本质。
贸易战里美国人说逆差,说美元外流,说制造业外流等等,都是台面上的话,这些虽然美国在乎,但并不是绝对在乎,真正在乎的还是美元霸权,只要美元霸权一天在手,什么顺差逆差都是浮云,负债也是浮云,想割谁韭菜就割谁韭菜,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里绕不过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中,美国也是割韭菜割出经验来了,只要一碰到周期性危机,紧接着就是割韭菜,基本上就把危机转嫁了,连仗都不用打了,何乐而不为。这都是台面下的事儿,谁也没办法拿到台面上说,日本这个大头当了多少年,简直就是美国养的肥羊,专供度过危机用。欧洲比日本强点,那也是美国高看欧洲一眼,你看现在不也是照样拿着欧洲割,甚至连加拿大这种铁杆兄弟都免不了。中国真正最近几年触犯美国核心利益的正在于此,想把美国的割韭菜剪刀给弄废了,这事儿并不是中国独创,实际上以前日本和欧洲都尝试过,只不过被美国强力镇压了。贸易战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上边也有很多声音在说宣传口的事儿,什么厉害了啥的,认为这种宣传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不过一段时间后,慢慢我们的态度也明确了,那就是这个贸易战不是单纯的贸易战,也不是以中国意志为转移的,甚至也不是特朗普所能决定的,这是中国复兴路上必须迈过的一个坎。
说一千道一万,你想闷声发小财可以,但是想闷声发大财可能吗?十几亿人口基数的国家,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准,就得虎口夺食,没有别的办法,资源和财富不会凭空创造,只是在转移,这一点要知道。所以现在甚至我们已经做好了贸易战和其他领域冲突的持久战准备,寒冬已至,但也是必经之路,不跨过去就会倒退,甚至都很难维持现状。现在美国把中国当第一对手,并不是中国的荣幸,也不是中国的不幸,而是中国复兴路上的一个必然关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