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购玉有什么讲究?

回答
挑选玉石,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儿,这其中门道可多了,从你手里掂量那块玉石的那一刻,到最终掏钱带回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你是否能淘到心仪又物有所值的宝贝。我跟你慢慢道来,这选玉的大学问。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市场上说的“玉”,其实涵盖的范围挺广的。最常见、大家最熟知、也最有价值的,还得是 翡翠 和 和田玉。这俩虽然都叫玉,但性格截然不同,咱们分开说。

选购翡翠的门道

翡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玉”,以绿色为尊,但红、黄、紫、白、黑等颜色也都各有千秋。选翡翠,讲究个 “种、水、色、工、价” 五个字。

种(质地)

这“种”字,说白了就是翡翠内部的晶体结构粗细和致密程度。种越好,翡翠就越细腻、越坚硬,光泽也越好,当然也就越值钱。

玻璃种: 这是翡翠中的极品,质地极其细腻,像是玻璃一样通透,几乎看不到内部的纤维状颗粒。光泽明亮锐利,给人一种冰冷纯净的感觉。打灯看过去,像水一样流淌。
冰种: 比玻璃种稍逊一筹,但依然非常细腻透明,能看到内部的纤维状颗粒,但非常细密,宛如冰块一样清澈。它带有一种温润的冰凉感。
糯种: 质地开始变得不够通透,有点像煮熟的糯米一样,能看到些许浑浊感。但如果颜色好的话,糯种翡翠也能有不错的价值,特别是那种“糯化”得比较好的,看起来也很有韵味。
豆种: 质地比较粗糙,能明显看到内部的颗粒状结构,就像一颗颗的豆子。这种种水的翡翠,透明度较低,光泽也比较弱。
瓷种、砖头种等: 这些就更粗糙了,基本上没什么透明度可言,价值相对较低。

怎么看种? 主要就是看它是否细腻、均匀,有没有“橘皮效应”(就是表面看起来像橘子皮一样有小坑洼,这是种老的表现,但太明显就不好了)。拿灯照着翡翠,如果光能比较均匀地穿透,而且内部看不到明显的颗粒感或裂纹,那种就不错。

水(透明度)

这“水”指的就是翡翠的透明度,也叫“水头”。水头足的翡翠,看起来就晶莹剔透,富有灵气。

“行话”里把透明度分为:
“一眼देख”: 完全不透明。
“一眼देख半”: 半透明,光能穿透一部分。
“一眼देख全”: 非常透明,光可以比较顺畅地穿透。

怎么看水? 同样需要借助灯光。在有一定光线的环境下,用强光手电筒从翡翠的侧面或者背面照射。如果光能穿透翡翠,并且光线在内部扩散得比较均匀,没有被太多杂质或结构阻挡,那么这块翡翠的水头就好。一般认为,能穿透3mm以上就算水头好。

色(颜色)

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其中以翠绿色为最受欢迎。但要注意,“色要色正,色要色浓,色要色阳,色要色匀”。

色正: 指颜色的纯正,没有杂色。比如,纯正的翠绿色就是“正色”,而不是偏黄的“秧苗绿”或偏蓝的“蓝绿”。
色浓: 指颜色的饱和度高,看起来浓郁、深沉,有力量感。但也不是越深越好,太深的颜色会显得压抑,影响透光性。
色阳: 指颜色的鲜艳程度,看起来有光泽、有活力,而不是灰暗的。
色匀: 指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一块颜色均匀的翡翠,比有“色根”但颜色分布不均的要好。当然,有时候“色根”带来的那种变化感,也别有韵味,这属于个人喜好了。

“色种水”的配合: 翡翠最值钱的时候,是颜色、种、水都达到很高水平的时候。比如,“玻璃种帝王绿”,那价值就高得吓人了。如果种水一般,但颜色特别鲜艳、浓郁,也能卖出好价钱,反之亦然。

工(工艺)

翡翠的好坏,也跟它的雕刻工艺密切相关。好的工艺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翡翠的优点,弥补一些小缺点。

题材: 选择吉祥寓意好的题材,比如福豆、观音、佛公、龙凤等,更容易受到欢迎。
雕刻精细度: 线条流畅、图案清晰、比例协调,体现了雕刻师的功力。
抛光: 抛光到位能让翡翠的光泽得到更好的展现。
巧雕: 好的雕刻师能根据翡翠本身的特点(比如颜色分布、形状)来设计图案,化瑕疵为优点,这种巧雕的翡翠价值更高。

价(价格)

价格是综合以上所有因素的结果。一般来说,种好、水好、色正阳浓匀、雕工精美的翡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需要注意的:

杂质和石纹: 翡翠内部难免会有一些杂质、石花、石棉等,这些都会影响价值。石纹虽然不像裂纹那样影响结构,但如果太明显也会影响美观。
裂纹: 裂纹是翡翠最大的硬伤,会严重影响其价值和佩戴的牢固性。选购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尤其是在翡翠的边缘和转角处。用手指弹一下,听听声音,声音清脆悦耳的通常没大裂纹。
A货、B货、C货: 这是辨别翡翠真伪的关键。
A货: 天然未经任何化学处理的翡翠。
B货: 经过强酸浸蚀和填充树脂处理的翡翠,会使质地变好,颜色看起来更鲜艳,但会破坏其天然结构,影响其长久价值。
C货: 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颜色不自然,容易褪色。
B+C货: 同时经过酸洗、充填和染色处理。
辨别方法: 可以看证书(国家权威的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或者通过专业仪器检测。肉眼观察的话,B货表面可能看起来比较“贼光”,颜色分布不自然,甚至有酸蚀纹。

选购和田玉的讲究

和田玉,这可是咱们中国的国宝,温润内敛,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它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选购和田玉,讲究 “色、玉质、油性、工艺、瑕疵”。

色(颜色)

和田玉的颜色不像翡翠那样鲜艳跳跃,它更追求一种沉静、内敛的美感。

羊脂玉: 这是和田玉中的极品,颜色为纯白,带一点点油脂光泽,油润感极强,仿佛凝脂一般。
白玉: 包括白玉、青白玉。白玉要纯净,没有杂色,略带一点点黄或青的色调都可以接受,但要以白为贵。
青玉: 颜色从淡青色到深青色不等,青色纯正的比较受欢迎。
碧玉: 颜色为绿色,从浅绿到深绿都有,质地细腻的碧玉也很有价值,特别是那种“菠菜绿”。
墨玉: 颜色为黑色,但里面可能带有绿色或白色的斑点。

关键是“白度”、“纯净度”和“均匀度”。 颜色过于花哨或者有明显杂质的,价值都会受影响。

玉质(细腻度、结构)

和田玉的玉质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它主要看其内部的纤维交织结构。

细腻度: 玉质越细腻,内部的颗粒就越小,纤维结构就越紧密。用肉眼看,应该看不到明显的颗粒感,摸起来应该感觉温润滑腻。
结构: 好的和田玉,其纤维交织结构应该是致密的、均匀的。打灯看过去,应该能看到一种“毡”状的结构,光线能柔和地漫射进去。

怎么看? 最好是在自然光下观察,用放大镜看内部结构。细腻的玉质,即使颜色不那么白,也比粗糙的玉质价值高。

油性(光泽)

“油性”是和田玉最迷人的特质之一,它不是指真的有油,而是指玉石表面散发出的那种温润、柔和、带有“吃”光感的光泽,像动物脂肪的油润感。

怎么看? 仔细观察玉石在不同光线下的光泽表现。好的油性,会让玉石看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加温润可人。羊脂玉的油性尤其突出。
注意: 有些商家会用化学品来“冒充”油性,让玉石看起来油乎乎的,这种光泽往往比较“贼”,不自然。

工艺

与翡翠类似,和田玉的雕刻工艺也很重要。

题材: 和田玉的题材多以吉祥寓意和文化内涵为主,如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山水人物、佛像等。
雕刻风格: 可以是传统的“砣工”,也可以是现代的“电脑雕”。传统工艺更注重手工的韵味和细节的处理,但现代工艺可以实现一些复杂的造型。
抛光: 和田玉一般采用亚光或半亚光的抛光方式,更能体现其温润的质感。抛光要均匀细腻,不能有划痕或抛光不到位的地方。

瑕疵

和田玉相对翡翠来说,瑕疵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但关键在于瑕疵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影响整体美观。

石花、石棉: 这是和田玉内部常见的瑕疵,表现为一些白色的点状或絮状物。如果数量少、分布不明显,对价值影响不大。
黑点、脏点: 指玉石内部的杂质,越少越好。
裂纹: 和翡翠一样,裂纹是硬伤,会严重影响价值和佩戴。购买时务必仔细检查,尤其是在边缘和拐角处。有些“玉纹”是天然形成的,看起来像细小的绺,但不会断开,和真裂纹有区别,但如果 too obvious 就不好。
僵: 指玉石中质地比较粗糙、颜色发白或发灰的部分,会影响玉石的整体美观和油性。

通用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项

无论你选的是翡翠还是和田玉,都有一些通用的选购技巧:

1. 多看多学: 先去一些信誉好的玉石市场、专卖店,多看不同品质的玉石,多听听专业人士的讲解,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2. 学会打灯: 手电筒是选玉的必备工具。不同颜色的光(白光、黄光)打在玉石上,看到的“种水”和内部结构会有细微差别。
3. 对比价格: 不要看到一块玉石就立刻下手,多对比几家店,了解大概的市场行情。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要格外警惕。
4. 证书很重要: 购买贵重玉石,一定要索要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证书上会标明玉石的种类(翡翠、和田玉等)以及是否经过处理。
5. 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 除了专业知识,有时候“眼缘”也很重要。你喜欢它,感觉它温润有灵气,这也很关键。
6. 了解自己的需求: 你是买来自己戴,还是送礼,还是投资?不同的需求,对玉石的要求也不同。
7. 考虑佩戴舒适度: 一块玉石无论多好,如果戴着不舒服(比如太重、有棱角刮到皮肤),也会影响你的喜爱程度。

选购玉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指望一次就能成为“专家”。带着一颗学习的心,耐心去感受每一块玉石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一定能淘到心仪的宝贝。记住,买玉,不只是买一件商品,更是买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话题其实很大很大,大到可以写一本厚达三五百页的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1、什么是玉

2、你为什么要买玉!

先来聊什么是玉,玉包括玉材以及玉器两个方面,而大家说的最多的,是说的玉器,指的是用玉材经过人为雕刻的玉器。古人给玉的定义:玉:石之美者!就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玉是来源于石文化而后脱胎于石文化的。在古时候,什么和田玉,岫玉,玛瑙,水晶,青金,珊瑚,绿松石,玉髓,等等这些都是叫玉的。而从1850年以后(大概这个年份)的近现代社会,玉仅仅指和田玉和翡翠,而在行内说的玉,仅仅指的是和田玉。为什么打这么多字来聊这个呢,是因为不同的材质,意味着不同的选购标准,所以需要先把这个前提交代清楚。

其二:你为什么买玉?是自己喜好,还是送人,还是自己收藏?还是为了以后的升值?您的经济条件如何?您的信仰是什么?信佛教的和信基督教的选购的玉是不一样的,信基督教的肯定不会佩带观音、弥勒之类的佛教题材的。

所以每一个不同的目的背后的标准又是不一样的。

这些大的背景交代清楚了,在来稍微聊聊细节上的内容。

买玉的讲究,首先就是您有多大的经济条件,就去办多大的事,如果您的预算就只有一万,那就按这个标准去买,不要想着花一万的钱能够买到两万的东西,现在是商业社会,啥事都要符合商业社会的规律,谁也不会做亏本买卖,除非您和卖家很熟,人家愿意亏本给您以外。

然后就是要有相关的玉石知识储备,要能分辨真假,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坏,

例如和田玉的选购标准,就是要考虑白度、细度、密度、交织度、纯净度、均匀度,无伤无裂,无瑕疵或者少瑕疵等等,翡翠讲究的就是种水底色工,色要正浓阳匀,形状要好。珊瑚要讲究的是要活枝,色浓且正。青金讲究的是无白微金,无伤无裂。松石讲究的是高瓷高蓝,无伤无裂,无铁线,无注胶无染色无优化。。。这里面的学问太多了,恕我能力有限,所知甚少,只能挂一漏万的随便聊一点点。这里就是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不同的玉材的选购标准是不一样的。

其二,最好自己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或者叫历史文化知识储备,知道怎样的造型是好看的,怎样的题材是对的。例如文殊菩萨,会手持利剑,骑乘的是青狮,普贤菩萨骑乘的是大象。你不能一个观音雕刻的是一张笑口常开的弥勒脸,一个弥勒雕刻的是关公或者钟馗的脸,怒目圆睁,张牙舞爪的,这样就和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相符了。

然后还要注意一个形制的问题,我说的形制就是它是挂件啊还是手把件,还是摆件,还是金镶玉之类的首饰件,这里面不同的形制的选购标准又不一样了。。。挂件讲究的是圆顺,适合佩戴不硌人,手把件讲究的是形状最好与手的形状适合,这样把玩起来才舒适。摆件,是摆在书房,还是摆放在客厅?大小、重量、题材、形状,都需要考虑进去,当然还有价格,好的摆件价格可是要大几万十几万到几十上百万了。。。

本人表达能力不行,小学都没毕业,只能聊成这样了,里面的一些细节信息太多了,无法一一详细的都说出来,因为前提不明确。就聊到这儿吧,如果有不懂的可以评论里留言,或者私信加我微信聊都可以哈。

最最后,以上观点是个人从业八年来的实际经验和感受,纯手打,干货分享!!!希望各位转载的时候敬请保留出处,尊重下原创,谢谢!如若有被公众号引用也请表明出处,不然保留追究的责任,谢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